⑴ 黄山名字的由来
黄山的由来:
1、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
2、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3、黄山,古代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黟(yī)山”。据说是因为黄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
4、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人们就叫它“黄山”了。黄山七十二峰中就有以三位仙人命名的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桃花溪中还有他们炼丹时用过的丹井、药臼。
(1)黄山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黄山地理位置:黄山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地跨东经118°01'—118°17',北纬30°01'—30°18'。
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缓冲区面积490.9平方千米,以与景区相邻的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
⑵ 黄山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
这样简单?网络上都有,再不就到黄山风景区的网站上看。黄山,可以指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黄山山脉。
黄山为什么叫黄山呢?现在一般意见都认为从秦至唐初,黄山是叫黟山的。
据北宋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祥符寺住持行明和尚所编最早的黄山志《黄山图经》说,是黄帝“栖真之地”,因此唐明皇听了方士讲的轩辕黄帝和他的大臣容成子、浮丘公在黄山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故事,就在天宝六年(747)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
黄山之“黄”,还有三说。
一说是道家五行说,认为黄山在中国“聩然中展”,即在中国中心。五行金木水火土,土居中央。五行学说与大自然的对应关系,中央为黄色。这一说因黄山不在全国中央位置,难以成立。
二说是汉代人写的《列仙传》中记录了陵阳县令窦子明在陵山(今太平湖西部南岸)修道成仙的故事,有“上黄山”一语,因此有说其实在汉代就已有“黄山”之名。
三说是黄山盛产黄精(俗名“九蒸八焙”,即需蒸、晒多遍,可食用),1965年版《黄山植物志》及古代多次的山志都有载。九华山百岁宫中肉身菩萨无暇和尚在九华山出家时就以黄精为主食,所以这就又与轩辕黄帝在黄山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故事联系了起来。
⑶ 黄山为什么叫黄山
黄山古称黟山,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到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明皇赦改黟山为黄山。
猴子观海的传说: 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为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原太平县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有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灵猴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招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为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八分欢喜。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仙源赵家迎亲。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拥入了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月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这一石景。
梦笔生花的传说: 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传说,有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急忙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别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 ,那手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梦笔生花”。
仙人晒鞋的传说: 排云亭前右侧,有二石如一双鞋,整齐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晒,故名。“仙人晒鞋”和“仙人晒靴”,共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黄山左数峰的仙都观住着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宫里住着道姑炼玉和徒儿妙真。两座道 宫中间隔着一道 鸿沟-西海峡谷,加上道规森严,他们老不相往来。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观里断了火种,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宫里去借火种。当太清来到紫霞宫里,就见到妙真,两人一见如故,谈起话来,非常亲热。从此,两人每天打柴、担水,便到一起谈心,渐渐地砍的柴就少了。 担的水也少了。这样,事情不久都 被双方师父发现,他俩都受到师父的严厉斥责。还规定今后打柴、担水,以两峰交界的沟涧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杀。此后两人在一起说话就很困难了。 一次,趁双方师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见面,并商定今后;太清在山门前晒靴,晒鞋来幽会。一天,两人正甜蜜幽会,不料双方师父突然回来,事情败露,他俩将要受到严厉惩罚。他俩想来想去,最后横下了一条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两人携起手,从悬岩上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浪滔天的云海。太清晒的靴子和妙真晒的一双鞋子都没有来得及收,日子久了,都变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黄山的“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
⑷ 黄山的名字起源于什么
黄山在黟县境内。黄山古称黟山,因为远远望去,黄山山色如黛,而且苍阔,故此以“黟”为名,简单点说黟就是黑的意思,“黄山一点也不黄”。
黄山这个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唐代出了本伪书《周书异记》里面提到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到升天。杨贵妃的老公唐明皇听信了这个传说,于是就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下令改黟山为黄山,以此为纪念黄帝。
⑸ 黄山市由来
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
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
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
⑹ 黄山因何得名
山古称黟山在安徽省南部,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旅游风景区,古人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黄山不仅是峰之海,还是云之海,人们根据云层飘浮的位置所在,把它分成前海(南海)、后海(北海)、东海和西海,而平天是黄山前山和后山的分界,亦是新安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有的松树从石缝长出,刚毅挺拔。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玉屏楼前的迎客松,长在海拔1600米的险峰上,树龄已逾千年,仍然枝繁叶翠,成了黄山的一个标志。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观海”,这是在狮子峰顶有一巨石,犹如蹲在地上的猴子,在观看前面的茫茫云海;还有“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门、”“孔雀戏莲花”..等等。云海,大凡著名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
⑺ 谁知道黄山名字的由来
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过去,由于关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绝顶之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它一露峥嵘,即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艺术大师、著名画家刘海粟不顾年高体弱,93岁十上黄山。香港摄影家罗苏民,不顾迢迢路远旅途只辛,20次上黄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险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上黄山,而且两次都登上顶峰。叹而赞之,昭示后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等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过去,由于关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绝顶之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它一露峥嵘,即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艺术大师、著名画家刘海粟不顾年高体弱,93岁十上黄山。香港摄影家罗苏民,不顾迢迢路远旅途只辛,20次上黄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险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上黄山,而且两次都登上顶峰。叹而赞之,昭示后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等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过去,由于关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绝顶之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它一露峥嵘,即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艺术大师、著名画家刘海粟不顾年高体弱,93岁十上黄山。香港摄影家罗苏民,不顾迢迢路远旅途只辛,20次上黄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险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上黄山,而且两次都登上顶峰。叹而赞之,昭示后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等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过去,由于关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绝顶之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它一露峥嵘,即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艺术大师、著名画家刘海粟不顾年高体弱,93岁十上黄山。香港摄影家罗苏民,不顾迢迢路远旅途只辛,20次上黄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险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上黄山,而且两次都登上顶峰。叹而赞之,昭示后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等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⑻ “黄山”在古代叫什么﹖
黄山在古代叫黟山。
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
据地质资料分析,黄山在四亿年前元古代震旦纪是古扬子海,两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变为陆地。此后,又历经多次造山运动的磨砺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礼,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雄奇险幻的景色,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释义:去过五岳之后,其他的山不过如此,无需再看;而看过黄山之后,发现五岳也不过如此了)”的美誉。
(8)黄山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黄山之美在于其险峰林立,危崖突兀,巧石怪岩犹如神工天成。
黄山多陡壁尖峰的主要因素是花岗岩垂直节理比较发育。花岗岩是炽热的岩浆体冷却形成的,按照热胀冷缩的物理学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其内部产生了很多裂缝,这些裂缝在地学中叫做“节理”,有垂直的,叫竖节理或垂直节理;也有横的,叫横节理。
黄山景观的形成与节理密切相关,山峰的陡壁,深谷的边坡,往往就是裸露的垂直节理面。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激烈的冰冻风化作用,黄山海拔最高超过1800米,山顶的寒冻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节理和矿物颗粒间含有的水分在冰缘环境中反复冻结和融化,冻胀作用和矿物颗粒间的差别胀缩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崩坍,留下零星的石柱。
“十八罗汉朝南海”“仙人踩高跷”等著名景点,就是冰冻风化作用残留的冰缘岩柱。
在温暖潮湿期,化学风化对黄山地貌景观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岩石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被破坏,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种现象叫球状风化。
球状风化的结果就是奇特的花岗岩石蛋地形,典型的例子就是狮子峰前的“猴子观海”、鳌鱼峰顶的“螺蛳”和天都峰顶的仙桃石。
黄山地貌的雕刻师,除了风化(岩石腐烂)、寒冻、雨水冲蚀、重力崩解,还可能有冰川作用。浦庆余告诉笔者,这牵涉到一桩科学悬案,即“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是否有冰川发生”。这一问题自李四光1922年提出“黄山有山岳冰川”至今,在地学界仍未有定论。
⑼ 黄山名字的由来【100】字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黟山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相传为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于天宝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山上很多景名都同黄帝有关,如轩辕峰、黄帝坑、炼丹台、洗药溪、药臼、丹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