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哈尔滨的‘新马泰’,新阳路、马家沟、太平桥是哪首歌的歌词
哈尔滨之子
演唱:李萌(小驴-TOMMY)
作词:李萌(小驴-TOMMY)
作曲:李萌(小驴-TOMMY)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HRB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在我心底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在新的世纪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一天晚上我来到了中央大街
走到防洪纪念塔下我来歇一歇
想起童年的生活还是那么的体贴
我的家就住在道里通江街
我往前一走吧就是凯莱大酒店
我往后一稍吧就是冰雪大世界
雪花就在我的眼前飞过
五彩的冰灯就在我的眼前闪烁
爷们喝的都是三星新哈啤
小孩饮的也是南坎大白梨
马迭尔的冰棍永远都是第一
兆麟电影院的顾客也是穿流不息
中央商城是我没少去的基地根据地
因为楼下还有一家ADIDAS和NAKI
往对面一走有很多的CD DVD
那里是二华音像超市
再往前走就是金帝 这还真是有点挤
这里还有我的一个小秘密
听着索非亚的钟声我来到世纪联华5层玩游戏
一摸兜里就有三个币
这舵不好使 还真是挺费劲
我这才知道生的伟大 活得憋气
金太阳一楼的服装 穿上真的挺能装
买回到家没几天就成对成双
--哎呀 那咋回事呢
--是不是在那买衣服都能找到对象啊?
--不是 那块衣服贼漂亮
佐丹奴 班尼路 都是那么COOL
只是我从来没去消费真的是有点对不住
欧式的建筑 我走到了奋斗路
听说果戈里大街没事可以去散步
工大后身的酒吧 没事去还真挺哈
歌手即兴弹唱 还有那真皮沙发
随意谈心说话 整瓶10元科罗娜
再来份包米花 那家啥玩意都不落
听说开发区住的都是大款和老板
如果你银子够那就赶紧往那铲
对着龙塔昆仑商城你可以可劲呐喊
展示你的与众不同的豪华和特点
人说最难背的就属道里安字片
现在也规划出许多往返单行线
新华书店 知识的圣殿
我多么想再买一本语文参考书啊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HRB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在我心底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在新的世纪
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走在太阳岛上很漂亮
走在通江街上很时尚
哈尔滨最有名的就是红肠和面包
赛过那美国的比萨和蛋糕
松仁小肚家常凉菜
再放点辣椒油 还真是不赖
纯朴又实在
三中和一中那都是省重点
高人的分数线那也的确是重点
从小我就有这样的意向和志愿
只怪自己没好好学习 文化太浅
没事可以去看看哈尔滨的 新马太
实在让人很期待
新阳路 马家沟 太平桥
逛一逛也是那非常的愉快
生活报 新晚报 还有哈尔滨日报
我只知道道外同记商场老字号 老字号
正阳河的酱油 焦裕昌的烧鸡
健美散打娱乐有飞浪中心
松花江畔散散心 感觉无比激动很开心
打个七块钱的的也不必让你那么伤心
坐上105 来到了家乐福
文化公园的摩天轮也的确让我觉得挺服
天鹅下的珍珠城
每当冰雪的季节就再次的相逢
人们洁白的真诚
这就是东方小巴黎哈尔滨冰城
丁香花的盛开 意味着我将要离开
好怀念哈尔滨的生活节拍
夹小包 穿小貂 开个捷达喝小烧
http://mms.caiku.com/up/tring/files/19923.wma
『贰』 哈尔滨马家沟屯是道外吗
哈尔滨马家沟屯不是道外区,应该归属香坊区。
『叁』 哈尔滨的 历史变迁
哈尔滨·老哈尔滨·新哈尔滨之谜
俄国人初来哈尔滨,虽然工程局本部设在田家烧锅院内(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办公,但一些新的建筑都在红旗大街以西的香坊,即香坊公园附近,这也是俄国特别先遣队施德洛夫斯基最早落脚的大车店所在地--俄国人第一个营地是田家烧锅附近的另一座庄院。相传1805年前后,河北省乐亭县李姓人家来此种地为生,后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门楼上边刻有"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最初,1898年5月28日,先遣队技师维谢洛佐夫在今香坊公园内安设了第一座气象站。6月9日工程局到达后不久,一台石印机也开始转动了,印刷出各式文件和表格。在田家烧锅院内,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共食堂也开业了。7月6日,哈尔滨道胜分行在香坊卫生街(今辎重街)一个席棚里开办,第一任行长是卡普列里。8月1日,俄国东正教在西香坊军政街(今香顺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8月24日,在西香坊开设了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兼理发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开办了第一家商店--罗西安洋行。10月,一所铁路小学也在香坊保卫街(今卫生街)举行了开学典礼。
1898年10月,由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轨,同时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称哈尔滨站。根据1902年《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规定,将红旗大街以西划人中东铁路附属地,形成了东、西香坊。田家烧锅位于东香坊,被圈出铁路附属地。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之内,所以整个西香坊最初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铁路工程所需的建筑器材,都是从伯力或依曼起运,溯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运到哈尔滨,在今通江街与中央大街靠近江边稍高的地点卸货,这便是埠头区(今道里区)的由来。同时设置堆放材料库(今铁路江上俱乐部附近),并建立临时总工厂(今哈尔滨铁路材料总厂),组装机车车辆。1899年9月,因急于向西香坊以东(滨--绥线)供应铁路器材,于是就在江沿开始修筑铁路,并在江沿设置了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今兆麟公园内,后拆除),称"松花江站"。
俄国人未来哈尔滨之前,在有关文件中就已将这个未来的铁路枢钮总站命名为"松花江镇"。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开工,1898年哈尔滨最初形成以“松花江站”(埠头区)一端和"哈尔滨站"(香坊区)一端有如蝌蚪般的城市雏形。人们为区别香坊"哈尔滨站"与道外"哈尔滨村",便将"哈尔滨村"改称"傅家店"了。
1899年春,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和建设,南岗原称秦家岗,原在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的东头保留着一棵大榆树(大跃进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岗的历史见证。后来,由于秦家岗位于道里、道外之南,又习惯称它为南岗,这大约是在1903年以后了。
俄国人称南岗为"诺威高尔特",汉译为“新城”(新市街)。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和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今市游泳馆附近),以便对南岗就近施工。1899年1 0月1 3日,在南岗其它建筑物尚未动工之时,就在南岗的最高点(今省博物馆广场),首先建造了一座"圣'尼’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文革"时被毁)。这座教堂内高悬"松花江铁路镇"纪念铜匾。同时,中央医院(今铁路中心医院)主楼也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修建了几栋房屋,在原来的军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1899年10月,中东铁路开始向南铺轨(滨--旅线),同时在今哈尔滨车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及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称“松花江站”,而把原江沿“松花江站”改称“江沿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松花江市"为"哈尔滨市",改"松花江站"为"哈尔滨站",改"江沿站"为"码头站",改香坊"哈尔滨站"为"老哈尔滨站"。俄国人称南岗为"新城",中国人习惯称"新哈尔滨",这便是新老哈尔滨的由来。整个哈尔滨由"埠头区"、"新哈尔滨区"、"老哈尔滨区"三个区组成,亦为"东方莫斯科"的由来。
还有很多历史下面的网址有
『肆』 哈尔滨马家沟的来历
马家沟河
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发源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西境利新乡柳蒿沟丘陵地带,流经哈尔滨市平房、动力、南岗、太平4个区,经过动物园、儿童公园两个风景区,在滨洲桥上游200米处注入松花江,全长44.3公里,其中哈尔滨市区34.7公里。河道宽30—100米,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主要依靠流域内天然雨水补给。马家沟河在本世纪初,是一条清水河,沿河两岸树木繁茂。20年代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环保措施不力,排污口不断增加,到1990年初全流域有排污口142处,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日排放量达20万吨以上,非雨季时马家沟河流水全部是污水,成了“污水河”。不但污染了地下水,而且直接排人松花江,又严重污染了松花江水质。居住在沿河两岸的居民,饱受臭气熏染,更是苦不堪言。加之不断向河里倾倒垃圾和在河基私建滥建,致使泄洪能力下降,大暴雨时,部分区域河水外溢成灾。马家沟河已成为影响哈尔滨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人们称它是哈尔滨的“龙须沟”。为了治理马家沟河,早在70年代国家即批准了哈尔滨市马家沟河排污截流渠计划,并部分实施,但半途而废。80年代,哈尔滨市编制了马家沟河改造总体方案,因没有筹集到资金而未实行。1992年国家计委批准了文昌污水处理厂立项建设,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清水河,并建成集园林、交通、防洪、观水游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带状公园组成的绿色风景线,成为市民游玩、休闲、度假的场所。
『伍』 哈尔滨市区内所有桥的名字
【安发桥】、【霁虹桥】、【海城桥】、【西大桥】、【文昌桥】、【教化桥】、【南直桥】、【三孔桥】、【宽城桥】、【和平桥】、【太平桥】、【道外跨线桥】、【十四道街地道桥】、【二十道街跨线桥】、【马家沟桥】、【阿什河桥】、【宣化高架桥】、【承德桥】、【康安高架桥】、【二环桥】、【滨江桥】、【滨洲铁路桥】、【松浦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四方台大桥】。
『陆』 哈尔滨儿童公园对面有一个马家沟河、为什么常年臭、为什么叫马家沟河
治标不治本 年年宣传花多少钱出多少人清理河道 但是河两边的平方 外来打工临时棚越来越多 乱倒垃圾 私倒残图 不脏才怪 一句话 没有法律和责任来约束 如果规定每一部分都归相关的一个部门负责 自己管辖的部分脏了就扣奖金 不让晋升之类的 你看还脏不脏了
满意请采纳
『柒』 有人知道哈尔滨各街道的由来吗
哈尔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即使是一条街道,也会有着它传奇的故事。而在这每一个街路的故事里,都留下了哈尔滨历史的痕迹,街路名字的演变历程则标志着哈尔滨的进步。
龙脊龙背—大直街
哈尔滨的的道里和道外,原是松花江水故道,南岗则是南岸的一级阶地,是兴城建都理想之地, 1898年,俄国人登岸哈尔滨,看中它临江背岗“风水”。1899年,首先对南岗按照莫斯科的模式进行了重点街道规划,其范围是北至铁路街,南到马家沟河,大直街贯南岗街区的中心,笔直而宽阔,被称作“大直街”。
大直街两侧的主要建筑,一类是铁路管理机关、教堂、学校、商场的高层建筑,另一类是住宅。大直街宛如“子午线”、将这座“东方小巴黎”一分为二。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受“左”的影响,大直街改称“东方红大街”,1976年又恢复“大直街”原名。
青史照长街—兆麟街
1946年3月8日,时任松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共产党员李兆麟将军,在哈尔滨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被市长秘书孙格龄骗至哈尔滨市北道街(现兆麟街) 9号一房间内,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牺牲时年仅36岁。
哈尔滨市民们为了纪念李兆麟将军,将北道街改为兆麟街,把道里公园改为兆麟公园,还有兆麟电影院和兆麟小学校,以此永远怀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
烧酒飘香—安埠大街
香坊区最古老的街道,当属1895年形成的安埠大街。相传大约在1805年左右,山东黄县的田保辉兄弟六人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哈尔滨,开设了第一家烧锅,逐使田家烧锅远拉闻名!
在田家烧锅正门口,买酒的人多,自然走出了一条“酒路”。据实地测量,田家烧锅位于安埠大街中部北侧,东西410米,南北为182米,接近8垧地,高墙深院,并有角楼。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进驻因土匪骚扰停业田家烧锅,致使门前这条街更加热闹起来。 1901年,在安埠大街的旧 址重修聚源烧锅。由于义和团被平定后,此街成集贸中心,故取名“安埠”即有“安定”之意。最初,这条街是泥土路,1948年拓宽,改铺柏油路,西起红旗大街,东止通天街,全长5000米,宽15米,成为香坊区一条主要商业街道。
历史在这里聚焦—红军街
从火车站走到省博物馆广场可再现近百年历史风云。丁字形的中东铁路的交叉点就在站前广场,1899年10月,在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行李房处(分岔)设立车站,这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
1909年10月26日清晨,韩国义士安重根在火车站将日本帝国元老大臣伊藤博文击毙。在靠近车站左侧最前边一座反映欧洲新艺术思湖的俄式建筑,当年是俄国“军官克路布”俱乐部,老百姓称其为“戈比旦乐园”是寻欢作乐的休闲场所。日俄战争又临时 辟为伤兵医院变成了痛苦呻吟地,后一度改为俄总领事馆。日伪 时期变成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馆。其不同寻常之处是,沙俄财政与交通大臣维特.伯爵,以及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矾国昭,宪 兵司令东条英机,伪产业部次长岸信介部都下榻于此。
现在“黑龙江省工商联”的牌子,当年却是赫赫有名的的华俄道胜银行,省教委大楼旁的英国领事馆,南岗体育场,日伪时是日本神社 。车站大街的左侧,从上往下,头一座是巴洛克式建筑,现在的博物馆,当年是莫斯科商场,往下坡,现在的哈铁俱乐部,当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日本宪兵队,再往下是日本总领事馆,(现哈铁公安局),最坡下的一座楼,便是俄国税捐局,1945年苏联红军来了,为了纪念便留下了“红军街”这个名。
泾渭分明—国境街
今道外承德街的旧称国境街。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在哈尔滨修建,将香坊,南岗,道里划为铁路租界,所谓“哈尔滨铁路城”及其美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仅限于此区,而将傅家店,田家烧锅圈出,是“哈尔滨铁路城”的城外乡村。
2 哈尔滨街路轶事
当时,哈尔滨铁路城与城外傅家甸的分界线为现在道外承德街东 侧市场,位于道外区中南部,南起南岗区陡岸,北至景阳街中段。全 长1.7公里,车行道宽15米,此街北端开阔,称承德广场。 用现在的话说,国境街以西是“特区”是“国中之国”。1903年中东铁路管理局组织“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委员会”1907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将道里,南岗大部分划为市区,成立“哈尔滨自治市”。中东铁路管理局无权在“国境街”以东的傅家店街行使权力。
正因为如此,在本世纪一二十年代俄人与华人以“国境街”为界 各设警署,分别治理,得有“国境街”的由来。1926年,中国地 方当局收回“哈尔滨自治市”的管理权,改“国境街”为承德街。
沧桑巨变—中山路
今日中山路,横绔南岗、动力、香坊三区。在100年前,中山路原是田家烧锅通向南岗的乡间无名小路,大约于1890年左右形成,那时道路两侧多为荒草野地,两端近村处种着高梁,玉米,间有罂粟,一派草莽初辟的景象,路上偶有行人,也是腰扎草绳头盘长辫的乡野农夫 。
1898年6月9日,洋人在路的尽头田家烧锅安设了修筑铁路的大本营,为尽快沟通香坊与南岗的交通,中东铁路工程局首先拓宽铺垫了这条路,中国人习惯称通道大街,俄文原称:“老哈尔滨公路”(香坊公路)。
1921年4月5日,市公议会推举中东铁路第一任局长霍尔瓦特为哈尔滨“荣誉公民”。同时,便将这路大街命名为“霍尔瓦特”大街,1925年改为陆军街,1931年日军入侵改为“土肥园路”(日本人名)1946年5月28日,哈尔滨人民政府成立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这街改为“中山路”。
石头马路—地段街
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工程局总部设在香坊的田家烧锅,而大批铁路建筑器材却堆在道里区九站一带,为了沟通道里与南岗,香坊之间的交通,工程首先在松花江边与南岗之间修筑一条石头马路,于1899年建成,当时本无路亦无名。只有铁路工程局第九施工段驻扎在此,故俄人称之为“地段街”。
1915年5月,俄国贵族出身的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管理副局长希尔科夫升任俄国黑海铁路公司总办,在离任前夕“哈尔滨市董事会”授予希乐科夫哈尔滨“荣誉公民”称号,并因此人曾是第九段的段长,故把“地段街”改称为“希尔科夫王爵街” 俗称“王希街”。
1926年后,中国地方政府收回哈尔滨市政管理权,取消了“王希街”仍称地段街。在这条街上曾先后设有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华俄学塾(今市 大法厅斜对过)俄国红十字医院(今市儿童医院)日本横滨正金 银行分行(今省美术馆)以及日本金城商会等十几家工商企业,解放后地段街进行了多次修建,并在石头路面上铺成了柏油马路,始今早已成为道里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百年老街—裤裆街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有一条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天一街。天一街旧称裤裆街,这里是哈尔滨城市的发源地,早在200多年以前,这一带水泊,沼泽,小河纵横交错,草木繁盛,禽兽麋集,是一块沉睡的宝地,自乾隆年间以来,这里始有人开设网场,捕鱼贡鲜,据档案记载,1870年有哈尔滨村民许成漠在此开设当铺。由此推之,裤裆街在1870年左右形成,但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最迟不超过1898年。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呈“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叉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江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九站,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
昔日沼泽—新阳路
最初人们把新阳路叫“偏脸子”,是一片沼泽地,芦苇丛生,野鸭成群,狐獾出没,蚊蝇滋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哈尔滨俄人自治会在这里建立了收容所。1918年俄人着手开发这一地区,建立了“哈罗夫卡村”,所以也有人说这里偏僻荒冷,故称“偏脸子”。纳哈罗夫卡村,一些房屋杂乱地建在高地上,根本无路可走,人们借栈桥通行,由于大量倾倒垃圾和残土,才渐渐形成了街道的轮廊。这些街道大多以俄国城市及人名命名,如安心街(塞瓦斯托伯尔斯卡亚)。安化街(特维乐斯雅),安平街(华沙街),安固街(科洛列夫斯卡亚)等。
1933年开工,为实现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霸占东三省的美梦,便以溥仪的年号命名这条路——大同路。最初的大同路,是由两条用方石铺成马路组成的。它东起自现在的新阳广场,西到现在的康安路,每条马路面宽约4米,两条马路中间是宽阔平坦的土台,两边种着杨树,人行道是方形水 泥板铺成的,靠近路边种着杨树。
解放后,大同路去掉屈辱的名字,改为新阳路,经过不断的改造,如今已面貌一新,成为哈尔滨同三肇,黑河,大庆,同江等北部边联接纽带。
『捌』 哈尔滨三棵树来源是什么
来源:
“三棵树”名称始于清末,当时区域内多是沼泽地,马家沟河从西南向东北、阿什河从东南向西北流入松花江。江南岸形成一个黄沙土岗,生长着枝繁叶茂的三棵榆树,1744年汉人陆氏一家到此处落脚,随后又有人家来这里开荒,逐渐形成屯落,得名三棵树屯。
三棵树大街街道:
三棵树大街街道是哈尔滨市道外区下辖街道,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城区东北部,为老城区。面积2.8平方千米,下辖6个社区。办事处驻新江桥街35号。
(8)哈尔滨马家沟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此地修建火车站,命名三棵树火车站(现哈东站)。1934年实行保甲制。1938年废除保甲制,设三棵树分区。1947年1月为太平区政府三棵树街公所,同年7月改为三棵树街政府。
1954年设三棵树街道办事处。1958年撤销办事处,1979年恢复街道办事处。2004年由原太平区划归道外区管辖。
『玖』 为什么哈工大叫做圣马家沟技术学校
这是开玩笑的一个说法,1因为学校在马家沟旁边;2因为哈工大最初是俄国铁路学校,带个'圣'保持一定俄罗斯风格;3因为工大专业以工科见长,工程技术为主。最终就形成这个名字了
『拾』 哈尔滨市从前有霍尔瓦特大街吗现在叫什么名
哈尔滨市从前有霍尔瓦特大街,现在叫红军街。
红军街原名车站街,霍尔瓦特大街,1949年,为纪念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而改称为红军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北起哈尔滨火车站广场,南至马家沟中山桥,与大直街在博物馆广场交汇,全长1 266米,是哈尔滨中心区的中心。
(10)哈尔滨马家沟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一)、莫斯科商场(现为黑龙江省博物馆)
莫斯科商场是大街的最高处则,建于1906年,是反映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建筑。1922年改为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馆,现为黑龙江省博物馆,位于红军街44号。
(二)、颐园街1号私邸(现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该私邸建于1909年,1923年落成,是一栋体现古典主义思潮的建筑。其造型别致,布局合理有序,外观气势宏伟,典雅豪华,外墙体辅以秋林斯巨型壁柱,孟沙式双折高屋顶,阁楼的老虎窗,檐口的内花烘托着整体建筑。
(三)、哈尔滨火车站老站舍(现为哈尔滨火车站)
该站位于红军街起点上的哈尔滨火车站老站舍建于1903年,1904年竣工。据记载,哈尔滨老火车站的设计是在俄国完成的。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其站舍成为沙俄借以炫耀其所谓进步文化及强大国力的手段,因而建筑风格采用西欧及俄罗斯盛行的"新艺术"风格,也属于埃尔诺贝建筑风格。
(四)、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尼古拉大教堂是一座由圆木垒成的典型的哥特式八面体木结构建筑。位于哈尔滨南岗区黑龙江省博物馆广场中心。俗称喇嘛台,东北沦陷时期称“中央大寺院”,以其规模宏伟,造型优美,建筑精巧而闻名。
(五)、苏联红军纪念碑
一座为"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1990年,哈站扩建改造时迁走),一座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该碑位于博物馆广场,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中阵亡的苏军战士修建的。
(六)、颐园街3号(现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颐园街3号是犹太巨商斯基德尔斯基私邸。该私邸建于1914年,具有古典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1950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毛泽东主席访苏归来曾与同行的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同志下榻于此,现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