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仁堂名字的来历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来
来源:网路流传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
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v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麼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麼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麼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麼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麼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著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著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著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著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这时,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麼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贰』 同仁堂始于多少年创始人是谁
同仁堂始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建人乐显扬。
乐显扬,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他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养生济世效力于社会的最高追求事业,他说:“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乐显扬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药室。
同仁堂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2)同仁堂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要产品,为保证质量,除处方独特、选料上乘之外,严格精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会使良药变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各种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
『叁』 同仁堂名字由来
由来:同仁堂名字是由创始人乐显扬亲自拟定,“同仁”语出《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同与人,宽广无私,应天时行,有无论远近亲疏均一视同仁的意思。乐显扬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同仁堂名字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是,少年康熙曾得过一场怪病,全身红疹,奇痒无比,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康熙心情抑郁,微服出宫散心,信步走进一家小药铺,药铺郎中只开了便宜的大黄,嘱咐泡水沐浴,康熙按照嘱咐,如法沐浴,迅速好转,不过三日便痊愈了。
为了感谢郎中,康熙写下“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并送给他一座大药堂,起名“同仁堂”。
(3)同仁堂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在过去,北京同仁堂为了供奉御药,也为了取信于顾客,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保持了良好的药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除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上乘质量用药标准外,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上乘的品质。
例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由北京市药材公司在无污染的北京郊区专门饲养,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醇鲜,其所含多种氨基酸的质量始终如一,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
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要产品,为保证质量,除处方独特、选料上乘之外,严格精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会使良药变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各种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黄、珍珠等要研为最细粉,除灭菌外,要符合规定的罗孔数,保证粉剂的细度,此外还要颜色均匀、无花线、无花斑、无杂质。
『肆』 同仁堂的品牌含义是什么
同仁堂的“同仁”二字出自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远近亲疏皆仁爱。
『伍』 北京同仁堂名字的由来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来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
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麼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麼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麼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麼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麼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著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著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著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著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这时,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麼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陆』 叶天士和同仁堂是什么关系同仁堂不是叶天士创办的吗
叶桂 (1667年-1746年),字 天士 ,号 香岩 ,别号 南阳先生 ,晚年又号 上律老人 ,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今日市面上广为流行的“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的处方也是由叶天士以枇杷叶蜜制枇杷膏得来。 乐显扬 (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为同仁堂创始者。 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自幼耳濡目染,广读典籍。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 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位于西打磨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乐家共有十三代传人经营同仁堂。
『柒』 你知道那些著名的店铺以及它名字由来。
同仁堂。同仁堂名字是由创始人乐显扬亲自拟定,“同仁”语出《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同与人,宽广无私,应天时行,有无论远近亲疏均一视同仁的意思。乐显扬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苏宁:因为苏宁总部地址是在南京的江苏路与宁海路交汇处,所以才叫“苏宁”的。
资生堂:取名源自中文《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资生堂的涵义为孕育新生命,创造新价值。“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