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熊猫名字的由来在古时候叫什么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通常称熊猫,是属于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全世界现存大约1600只左右,是一种濒危动物。
大熊猫古今有许多别名:貔貅、大猫熊、竹熊、白熊、花熊、貘、华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及食铁兽等。大熊猫原分为熊属。
名称溯源
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Armand David)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于熊科。两年后, 动物学家进一步考查,研究它属于猫熊科,将它进一步定名为“猫熊”。1940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展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当时,定名为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由于中文使用者传统上通常都习惯右到左的写法,所以当时猫熊一词是以右到左的方式书写。在标准中文文法里,形容词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词的前面。由于熊猫被一般人认为属于熊科,因此猫是形容词,熊是名词。故,猫熊一词在中文文法上是对的。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经开始习惯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当时重庆北碚博物馆所展示的“猫熊”字样就被大家误读成熊猫。从此以后,熊猫一词变开始先在四川一带流行起来,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一至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
熊猫一词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最普及的称呼,而在台湾,猫熊和熊猫则都比较常用。1949年后,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去台湾,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化交流也因此出现隔阂。故在台湾原有的名字猫熊仍较常用。
B. 熊猫的名字由来
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Armand David)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于熊科。两年后, 动物学家进一步考查,研究它属于猫熊科,将它进一步定名为“猫熊”。1940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展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当时,定名为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由于中文使用者传统上通常都习惯右到左的写法,所以当时猫熊一词是以右到左的方式书写。在标准中文文法里,形容词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词的前面。由于熊猫被一般人认为属于熊科,因此猫是形容词,熊是名词。故,猫熊一词在中文文法上是对的。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经开始习惯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当时重庆北碚博物馆所展示的“猫熊”字样就被大家误读成熊猫。从此以后,熊猫一词变开始先在四川一带流行起来,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一至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
C. 熊猫的来历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它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
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3)大熊猫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大熊猫的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四川。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
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
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D. “大熊猫”名字的由来
“大熊猫”名字的由来: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
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
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
(4)大熊猫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
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
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大约25×20厘米的浅坑舔饮。
E. 熊猫名字的由来
“熊猫”这个词原本并不是给国宝大熊猫用的,熊猫原先是指另外一种动物。如图,图片里这个动物学名就叫小熊猫,别名红熊猫,九节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825年法国人在四川发现了这种红棕色的动物,并命名为熊猫。国宝大熊猫直到1869年才被人发现
咱们的国宝其实是借用了人家的名字
这个不是浣熊哦,浣熊是灰色的,属于外来物种,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小熊猫为小熊猫科小熊猫属哺乳动物,跟浣熊没啥关系
F. 大熊猫名字的由来
“熊猫”这个词最初并不是指咱们的国宝大熊猫,而是另外一种动物,大熊猫只是借用了人家的名字而已
1825年法国人在四川发现了一种棕色的动物,命名为熊猫,也就是图片里的这只。它的学名就叫小熊猫,别名红熊猫,九节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宝大熊猫直到1869年才被人发现。为了不弄混这两种熊猫,根据体型将它们分别命名为大熊猫,小熊猫
G. 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H. 国宝大熊猫名字的来历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