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甘肃很多地名“兰州,武威,敦煌,天水”是怎么由来的
一直以来有不少网友发现甘肃省的很多地名都特别有诗意,特别好听,比如兰州,武威,敦煌,天水,酒泉、陇南等等,那么这些非常有文采的地名到底是如何来的呢,下面就具体介绍下兰州,武威,敦煌和天水,这四个地名的由来。
兰州和武威
兰州,在古代曾被称为“金城”,之所以取名为金城,一个说法是因为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有人挖出了金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比如其坚固不摧。 隋文帝时期,在废掉郡一级建制后合并了一些州县,改为二级制,又因金城郡南端有皋兰山,鉴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就将皋兰一词去“皋”留“兰”, 改名为兰州,置总管府。 直到清代又改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武威,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部,石羊河的上游。武威原本是月氏领地,在西汉初为匈奴所占据。后来汉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凯旋而归后,汉武帝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把这块地方取名武威,并设置武威郡,用来彰显西汉王朝的强大军事实力和武功。在经历了几次变更地名,西汉称姑臧,东汉又改回武威。再到明朝时期改为凉州卫, 清代改回武威县,一直到1985年才正式定为武威市。
以上就是甘肃省的兰州市,武威市,敦煌市和天水市地名的由来,非常有历史渊源和故事色彩。
㈡ “天水”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天水名称的由来
天水在周朝时期一直是秦国的属地,春秋战国时被称作邽县,到了秦朝被命名为上邽。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做天水呢,这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武帝元鼎三年的时候,上邽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旱灾。那个夏天,骄阳似火,气候炎热,却许久未下过一场雨。看着田里的庄稼一天天枯竭,喝着河里仅剩的一点浑浊苦涩的河水,人们都心急如焚,天天虔诚地祈求神灵降雨。
可能是人们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这天半夜,正当人们都沉入梦乡时,天上突然响起了震耳的雷声。这雷声夹杂着闪电像是从天边滚来,愈来愈强烈。一时间,大地狂风四起、飞沙走石。人们都被这种阵式吓坏了,以为老天爷发怒了。就在这时,地面上出现一片红光,接着,大地不断震动,仿佛要裂开了一般。
突然,随着天空的一声炸雷,地面下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大地真的裂开了,就像张开了嘴一般,裂口处飘散着白白的雾气。同时,只见天上倒下一股粗粗的河水,刚好注入裂开的地下,就好像天公知道大地干渴已久,用天河的水为他解渴似的。这样的场面十分壮观,人们都惊奇地睁大了双眼。
天河的水就这样一直流了很长时间,直到风也停了、雷也息了,大地恢复一片安宁。人们好奇地跑到大地裂口处一瞧,这里竟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湖泊,湖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接下来的几天,天空一直落着绵绵细雨,把整个世界从干旱燥热中解救出来。有了水的滋润,到处都变得绿油油的,山野苍翠,溪流潺潺。
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人们都认为是神灵的威力,于是将“天河注水”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按我们今天来看,这很可能只是一个自然现象,是一次大地震。但那时的人们还无法解释这些,所以他们把那片湖水称之为“天水井”,还传说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用这水灌溉,长出的禾苗茁壮、树木葱茏,就连养育的姑娘也格外俊俏。从此,上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陇上绿洲,而“天河注水”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汉王朝决定将陇西郡(今天水地区)分为两郡。在听说了“天河注水”的传说后,汉武帝下旨在上邽湖边,筑起一座城池,把新郡设在这里,取名为“天水郡”。天水得名,由此而来
㈢ 天水郡的郡名由来
天水郡郡名的由来是因为汉武帝时期“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故名天水。
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时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其实在我们今天来看,这很可能只是一个自然现象,是一次大地震。但那时的人们还无法解释这些,所以他们把那片湖水称之为“天水井“,用这水灌溉,长出的禾苗茁壮、树木葱茏,就连养育的姑娘也格外俊俏。从此,上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陇上绿洲,“天河注水”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天水郡是古代行政区划,即今甘肃天水市及所辖两区五县:秦州区(秦城区)、麦积区(北道区),武山县、秦安县、甘谷县、清水县、张家川县。 秦州区和麦积区是当时最主要的地区。
㈣ 天水香的“天水 香”名字的意义
天水香国乐计划(天水香PROJECT)
“天”为天籁;“水”为音乐,音乐的来源取自水的波浪;“天水”;为天籁之音,“香”为形容词,音乐之香为美妙。总义:“天水香”为天庭传播下来美妙的天籁之音。
特徵:
天蓝色的长发,头上系着带有小风铃的金敍,白中带淡蓝色的唐朝直领式襦裙,是一位喜爱国乐并擅长多种中华乐器的女孩,主要以笛子为主。
㈤ 天水这个名字是从哪来的
天水
陈永强
今甘肃省天水市,作为行政地区被命名为“天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武帝元鼎(1)三年置。”(一)武帝,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初置天水郡,即用“天水”之名。西汉之郡(2),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天水郡之范围也与今天的“天水”地区差不多。西汉天水郡,郡治平襄(3),在通渭西北;东汉移治冀县(4),即甘谷;西晋移治上邽(5),即今天水市。平襄在渭水北岸,离水较远。冀县、上邽紧傍渭水,在水之南。平襄、冀县、上邽之地均不是渭水之源,只是渭水的流经区域。而渭水之源以及渭水的任何一个区段都不名“天水”,亦别无支流名“天水”,故汉武帝置郡名“天水”不能不是一个谜。这个谜引起了唐人的注意,注《汉书》的颜师古第一次对“天水”二字提出了解释。颜师古云: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
㈥ 天水最早的名字是什么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是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
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其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
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1953年7月6日,张家川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改称县)。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
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4月4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文县8县。129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1年11月15日,恢复武都专区。原划归天水专区的武都、宕昌、康县、成县、文县仍划归武都专区。12月15日,恢复天水、甘谷、漳县、两当、西和、礼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漳县划归临洮专区。至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等10个县,60个区,440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3年10月23日,撤销临洮专区,将其所属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1市11县,482个人民公社,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23个人民公社,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32公社,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政社分设,改社为乡。
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原属天水地区的西和、礼县、徽县、两当4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新设秦城、北道2区。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138个乡,11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5月30日,武山县远鸳鸯乡改为鸳鸯镇。
1998年11月16日,北道区甘泉乡改为甘泉镇。
至2002年底,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40个镇,109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 。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秦城、北道区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
历史文化 在天水,飞翠流玉的马跑泉,香美胜乳的甘泉,四季如汤、去病健身的温泉,珠帘垂挂的菩萨泉,寒彻沁人的八卦泉,鱼随泉涌的神鱼泉等,分布面广,知名度高。这些泉水水质甜美,四季不断,久饮能使人皮肤洁白。天水居民皮肤多白嫩,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说法。
天水自汉代设立郡,先后为军、为县、为镇,所辖区域及治所曾多次发生过变动。1913年,废秦州(今天水)设立了天水县,属渭川道所辖。1927年国民军进驻陇南,废道,改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设天水分区,1950年设天水专区。
天水别称秦州。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
秦的来源是由种植禾(即毛谷)而来的。远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和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张川一带)"叫"秦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p>
天水是"秦"的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岭、秦州等.
在唐开元盛世,秦州是我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时。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曾途经天水,"过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唐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杜甫为回避动乱,也曾毅然弃官,携带家小,越陇山,奔到秦州。
开始居住在秦州城东南50里的东柯谷,即现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内。杜甫三秦州住了三个月,所写《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由陇入蜀的12首纪行诗,在他一生诗词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水还有一古称,叫"成纪"。成纪之名,始地西汉,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
成纪得名与传说中的伏羲氏有关。称天水为"龙城",因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龙的故乡。《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河图图形,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天水人总喜欢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㈦ 天水这个地名的由来
天水在周朝时期一直是秦国的属地,春秋战国时被称作邽县,到了秦朝被命名为上邽。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做天水呢,这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武帝元鼎三年的时候,上邽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旱灾。那个夏天,骄阳似火,气候炎热,却许久未下过一场雨。看着田里的庄稼一天天枯竭,喝着河里仅剩的一点浑浊苦涩的河水,人们都心急如焚,天天虔诚地祈求神灵降雨。可能是人们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这天半夜,正当人们都沉入梦乡时,天上突然响起了震耳的雷声。这雷声夹杂着闪电像是从天边滚来,愈来愈强烈。一时间,大地狂风四起、飞沙走石。人们都被这种阵式吓坏了,以为老天爷发怒了。就在这时,地面上出现一片红光,接着,大地不断震动,仿佛要裂开了一般。 突然,随着天空的一声炸雷,地面下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大地真的裂开了,就像张开了嘴一般,裂口处飘散着白白的雾气。同时,只见天上倒下一股粗粗的河水,刚好注入裂开的地下,就好像天公知道大地干渴已久,用天河的水为他解渴似的。这样的场面十分壮观,人们都惊奇地睁大了双眼。 天河的水就这样一直流了很长时间,直到风也停了、雷也息了,大地恢复一片安宁。人们好奇地跑到大地裂口处一瞧,这里竟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湖泊,湖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接下来的几天,天空一直落着绵绵细雨,把整个世界从干旱燥热中解救出来。有了水的滋润,到处都变得绿油油的,山野苍翠,溪流潺潺。 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人们都认为是神灵的威力,于是将“天河注水”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按我们今天来看,这很可能只是一个自然现象,是一次大地震。但那时的人们还无法解释这些,所以他们把那片湖水称之为“天水井”,还传说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用这水灌溉,长出的禾苗茁壮、树木葱茏,就连养育的姑娘也格外俊俏。从此,上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陇上绿洲,而“天河注水”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汉王朝决定将陇西郡(今天水地区)分为两郡。在听说了“天河注水”的传说后,汉武帝下旨在上邽湖边,筑起一座城池,把新郡设在这里,取名为“天水郡”。天水得名,由此而来。
㈧ 谁知道,天水市这个名字的由来为什么叫天水
一、“天水”之名非始于西汉,而始于先秦时。1971年,在礼县出土的“天水家马鼎”铭文,以及《汉书·百官志》记载看出:“天水”之得名在秦代以前;“天水”乃秦人所命名。
二、“天水”的命名,取于“天汉源头”之意。“天水”是汉代以前汉水(今之西汉水、东汉水的合流)的发源地。“天水”之得名,同其地在汉水上游有关。
三、秦汉时所谓“天水”,并非今日天水市的秦州区(1950年至八十年代的专署或地区所在地天水市),而是指今天秦州区西南七十里的小天水(天水镇)及其以西至礼县冒水河一带之地。
四、1990年,在陇南市礼县东部冒水河中游草坝村出土了一通《南山妙胜廨院碑》,碑文云:“秦州南山妙胜院,敕额古迹,唐贞观二十三年赐额昭玄院天水湖。”又云:“南山妙胜廨院,在天水县茅城谷。”“茅城谷”即今冒水河两岸之地。这里所谓“天水湖”的“天水”,应即汉元鼎三年置天水郡之地。联系礼县永兴乡出土的两件“家马鼎”看,这里的“天水”之名,应产生于先秦之时。
五、人们有因为汉也是天汉的汉称,而将其发源地名为“天水”。
综上所论,秦先民最早居于汉水上游,因而将晴天夜晚天空呈现的银白色光带也称作“汉”。周秦文化融合后,“汉”或“云汉”“天汉”成了银河的通用名称。秦人将位于银汉北侧呈三角状排列的一大星两小星称作“织女”,以纪念自己的始祖,保留了他们最古老的记忆。这个星名后来也成了织女星座的通用名称。天水的命名要迟得多,但也在先秦之时,那时“汉”既指天上的云汉、天汉,也指发源于嶓冢山,哺育了秦人、秦文化的那条大水,因而人们有因为汉也是天汉的汉称,而将其发源地名为“天水”。
㈨ 甘肃省的天水因何得名为天水
天水名称的由来
天水在周朝时期一直是秦国的属地,春秋战国时被称作邽县,到了秦朝被命名为上邽。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做天水呢,这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武帝元鼎三年的时候,上邽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旱灾。那个夏天,骄阳似火,气候炎热,却许久未下过一场雨。看着田里的庄稼一天天枯竭,喝着河里仅剩的一点浑浊苦涩的河水,人们都心急如焚,天天虔诚地祈求神灵降雨。
可能是人们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这天半夜,正当人们都沉入梦乡时,天上突然响起了震耳的雷声。这雷声夹杂着闪电像是从天边滚来,愈来愈强烈。一时间,大地狂风四起、飞沙走石。人们都被这种阵式吓坏了,以为老天爷发怒了。就在这时,地面上出现一片红光,接着,大地不断震动,仿佛要裂开了一般。
突然,随着天空的一声炸雷,地面下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大地真的裂开了,就像张开了嘴一般,裂口处飘散着白白的雾气。同时,只见天上倒下一股粗粗的河水,刚好注入裂开的地下,就好像天公知道大地干渴已久,用天河的水为他解渴似的。这样的场面十分壮观,人们都惊奇地睁大了双眼。
天河的水就这样一直流了很长时间,直到风也停了、雷也息了,大地恢复一片安宁。人们好奇地跑到大地裂口处一瞧,这里竟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湖泊,湖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接下来的几天,天空一直落着绵绵细雨,把整个世界从干旱燥热中解救出来。有了水的滋润,到处都变得绿油油的,山野苍翠,溪流潺潺。
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人们都认为是神灵的威力,于是将“天河注水”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按我们今天来看,这很可能只是一个自然现象,是一次大地震。但那时的人们还无法解释这些,所以他们把那片湖水称之为“天水井”,还传说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用这水灌溉,长出的禾苗茁壮、树木葱茏,就连养育的姑娘也格外俊俏。从此,上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陇上绿洲,而“天河注水”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汉王朝决定将陇西郡(今天水地区)分为两郡。在听说了“天河注水”的传说后,汉武帝下旨在上邽湖边,筑起一座城池,把新郡设在这里,取名为“天水郡”。天水得名,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