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山名称的来历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常有人问:这里虽叫"佛山",但为什么既无佛又无山?
这里叫"佛山"(又称"禅城"),始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当时有居民在塔坡岗上掘获三尊小铜佛像,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取名"佛山",并重建佛寺。这里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佛教中心,故又称禅城。
相传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剡宾国(今克什米尔)得僧人达毗耶舍,携来三尊小铜佛像,在塔坡岗搭棚寮讲佛经,宣扬佛法。后人称那"棚寮"为"经堂"。从此,信佛得男女不断增多。人们捐资为达毗耶舍建造了塔坡寺来栖身和祀佛。达毗耶舍回国之后,寺因日旧失修而倒塌。至贞观二年所掘获得三尊小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塔坡寺被拆毁。以后曾重建。明天启七年(1627年)塔坡岗被平整,人们便在医灵铺万寿坊重建塔坡寺。清咸丰四年(1854年)天地会首领陈开与粤剧戏行名伶李文茂在佛山起义反清失败,塔坡寺和大基尾粤剧戏行的"琼花会馆"被清兵烧毁,荡然无存。清光绪三年(1877年)省华林寺方丈勤安募捐重建。勤安亲作法事,为慈禧太后60寿辰祝福,获太后恩赏龙藏金经和赐名"万寿塔坡古寺",后扩建寺地,改名"经堂"。在勤安圆寂后,由于继任主持和寺僧不守法规,触犯众怒,群众要捕捉僧人,僧人逃走,众人毁坏"经堂",三尊小铜佛像也无踪可寻了。民国年代,经堂内虽有一个老僧人看守,但也因日旧失修二荒芜。建国后,"经堂"被划入佛山地区党校(今尚存)。
B. 佛山名称的由来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000年前,佛山人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榜称“佛山”而得名。
C. 佛山地名的由来
佛山地名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D. 佛山地名的来历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来此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
E. 佛山的由来
佛山得名的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F. 佛山的历史沿革
佛山古称忠义乡、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
春秋战国时期,佛山属于百越地。
秦、汉时期,现禅城、顺德、南海、三水属南海郡番禺县;高明属高要县。
晋代,禅城称“季华乡”。
590年(隋开皇十年),从番禺县分置南海县,因旧置南海郡得名。
628年(唐贞观二年),季华乡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
五代十国时佛山、顺德属咸宁县,宋初重新并入南海县。
1452年(明景泰三年),敕封佛山为“忠义乡”,属南海县。同年,置顺德县,意为“顺天威德”。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置高明县,因原有高明巡检司而得名。
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置三水县,意为“三水合流”。
1912年(民国初期)设立南海县府于佛山镇。
1924年(民国十三年)设立佛山市政厅,三年后因贪污腐败而撤销。
1934年(民国廿三年)改名佛山特别区,属下六个乡公所。
1938年(民国廿七年)佛山沦陷后伪日时期。
1945年(民国卅四年)抗日胜利,撤销佛山特别区,改六乡为三镇。
1946年(民国卅五年)设南海县府,撤三镇为佛山镇,直至1949年10月佛山解放。
1949年10月19日,高明县全境解放,高明县人民政府由合水移至明城。10月29日,佛山军管会成立,并接管南海县;顺德县、三水县、高明县也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军事管制。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地名由来 “佛山”来源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
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后来,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
“忠义乡”来源
明代正统年间,广东洪水为患,农田失收,朝廷赋税不减,终于酿成1449年爆发的黄萧养起义。景泰元年(1450)二月,明将董兴率军队至,黄萧养兵败被擒,起义失败,佛山城围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论功赏赐,封冼灏通等二十二人为“忠义官”,建“忠义流芳祠”,佛山赐名“忠义乡”,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永享春秋崇祀 。
G. 佛山为什么叫佛山与佛有关吗
佛山的得名确实是跟佛有关的,佛山得名来由: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
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7)佛山的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佛山佛教初地溯源
塔坡庙是传说中的佛山初地,塔坡庙是东晋一名僧人在塔坡岗讲经的“经堂”旧址,相传塔坡岗在唐贞观二年曾出土经堂的铜佛三尊,遂得名“佛山”,故此地与佛山得名有关。
唐朝以后建有经堂寺,至明初洪武间大毁寺观时被拆,明朝天启七年拟重建时,塔坡岗已被开辟为普君墟,于是迁址到万寿坊重建塔坡禅寺,即如今的经堂古寺。而该旧址则建为东岳庙,又称塔坡庙,于清嘉庆元年重修。
在井台旁的屋墙上,原镶嵌有“佛山初地”石匾等遗物。塔坡庙虽小,却是佛山得名的重要物证。
H. 佛山名字由来佛山为什么叫佛山
佛山名字由来:
根据碑文记载,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名为佛山。
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其市区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 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 粤剧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分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以及传承地之一。
(8)佛山的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佛山文化语言:
1、禅城区境内通用粤方言。
2、南海区境内除和顺镇(已并入里水镇)、松岗镇(已并入狮山镇)个别村的极少数人操客家方言外,主要使用粤方言 。
3、三水区境内绝大部分地区讲广州方言,大塘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讲客家方言,南山镇也是客家人聚居点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这些客家大部分是清代从嘉应州等地迁来六和镇 。
4、高明区境内主要使用粤方言,少数使用客家方言。
5、顺德区境内通用粤方言。
I. 广东的佛山名字的由来跟佛教有关系吗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
你看黄飞鸿的电影,就是说黄飞鸿是在佛山的。
因此的来这个名字。
J. 佛山没有山为什么叫佛山啊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后来,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塔坡庙和古井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诏毁寺观,塔坡寺未能幸免。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乡人商议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房聚居,已经没有大块空地修建佛寺。于是,寺庙被迁往万寿坊(现佛山地委党校校址的一部分)重建,名为“塔坡禅寺”。而该旧址则建为“塔坡庙”,供奉东岳大帝神像。
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于是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寺内增建了藏经楼,用以贮藏御赐佛经。因此,“塔坡禅寺”又称为“经堂古寺”。
年代日久,塔坡庙渐渐破败,人们也渐渐忘记了这片佛山初地。为了保存先民记忆,乡人重修塔坡庙,并在庙前嵌上两块石块,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而庙前的水井,泉水清洌,永不枯竭。乡人在水井边上,安下一块石碑,刻上“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以此纪念佛山的诞生。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解放后被佛山市博物馆移去祖庙,妥善保存下来。
塔坡牧唱
“塔坡岗上,塔坡牧唱”。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
相传,明洪武二十四年,塔坡寺被毁,僧众逃散。后来,山冈荒芜,草木丛生,成为附近乡村牧童放牛的场所。每当有余闲的时候,牧童们就吹起了笛子,唱起当地的民谣山歌。牧笛悠扬,歌声清越,远近相闻,吸引了不少过路的人们。久而久之,附近村民都知道了这件事,并给它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就是“塔坡牧唱”。后来,“塔坡牧唱”被列为佛山古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