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西乡名字由来

西乡名字由来

发布时间:2021-04-08 11:30:15

A. 深圳的历史来由

从史料来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第一个就是宝安县,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成为深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历史的变迁经常表现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梁天监六年(507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陈将郡治移至增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将宝安县名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到今天的东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后,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都发生过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南头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东莞县又分设新安县,以该所城为县城。/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创造了深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97处,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经过筛选,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大鹏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统属封建中央集权统制,汉在深圳已有盐官之设,在南头、西乡、沙井、大鹏以及香港李郑屋村等地,均发现汉代墓葬。从葬礼及出土文物看,当时已融合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东晋南朝250多年间,是深圳鼎盛时期,置东官郡,领宝安、兴宁等六县,管辖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阳一带,当时的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区。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冲。在南头设屯镇,驻有岭南节度兵;宋代设“巡海水师营”,宋代以来,深圳成了中国南方海路交通贸易的枢纽,经济上有着重大的发展。

明代是深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南头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稍后立南头寨,形成宠大的军事机构,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盗以及其他外来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头军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领下,在南头海域歼灭了葡萄牙舰队。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已达到225979人。人口大增,农业生产和渔、盐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民国二年(1913年),新安县复名宝安县,治所仍设在南头城。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才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深圳人民为民族解放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别是抗日东江游击纵队,活跃在惠东,宝一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将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护送到解放区,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屯为数不少,如晋、隋时期的“晋绩隋园”庙,唐代的海光寺,灵渡寺南唐的怀度寺,宋代的赤湾天后庙,明清两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龙岐澳、七娘山等。

到20世纪80年代,深圳被辟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后,旅游业发展异常迅猛,新建的旅游景点及设施独具魅力,并以其新奇、特、异的风格蜚声海内外。

B. 陕西西乡和深圳西乡有渊源吗

陕西的西乡是县级行政单位。最早源于三国的时候是张飞封侯地,叫西乡侯而得名。而深圳的西乡是一个街道级的。这是相对于原来深圳镇的地方,在西部的一个乡而得名,它们之间没有任何渊源。

C. 西乡县的上高川为什么叫红庙子

过去应该有庙

D. 深圳西乡碧海湾名字的由来(为啥这里叫碧海湾)

有个占地2000亩的碧海湾高尔夫球场

E. 汉中西乡县的来历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郃,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由于张飞在西乡、镇巴一带立有赫赫战功,章武元年(公元二二一年),刘备提张飞为车骑将军,后来借地寄封张飞为“西乡侯”(张飞原籍河北涿郡的西乡,当时在曹魏政权控制之下)。晋太康元年(二八一年),司马炎统一全国,才正式命名张飞之封地为西乡县,属汉中郡。

其实西乡最早的县名叫南乡县。三国时(公元221年)从当时的城固县分出,因为在城固的南边,所以叫南乡县,辖地包括现在的西乡和镇巴。
公元221年(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张飞被刘备封为西乡侯。因为他的家乡涿郡西乡(今北京房山一带)在曹魏统治下,由于扬名乡里是封建社会封爵的惯例,所以刘备借地封侯,以原籍之名,寄食采地于南乡。
晋太康二年(公元281),晋武帝因张飞曾封西乡侯于此,故改南乡县为西乡县。

县内有张飞题名的“飞凤山”。飞凤山在汉中市111公里的西乡县城西的午子山侧。峰峦凌空耸拔,有凤飞欲翔之势;山巅有稀世针叶树-白皮松,又如飞凤之羽毛。临河的石崖上刻有“飞凤山”三字,自上而下,每字直径约一米,字体为三国时代流行的“八分书”。相传是张飞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由巴中挥师北上,迎击曹真于巴蜀边境大获胜利,曹军败退,张飞直追出午子山口。至此,心旷神怡,触景生情,遂用丈八一长矛在山崖上书写的。“飞凤山”由此得名。

“飞凤山”三个字是否张飞手迹,众说纷纭。因为一般人对张飞印象是个大老粗。据有的同志考证,在《佩文斋书画谱》中明代杨升庵所记:“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刁斗是古代军营中的一种炊具,白天用来煮饭(能容一斗米),晚上吊空,遇着情况,敲击之,便可报警。《刁斗铭》的字体系金文(钟鼎文),是商周至战国时常用的一种文字。张飞能工于此书,肯定对古代文字是有造诣的。另外,据明人陈继儒所记:“飞不独有‘八分书,《刁斗铭》’在流江县(今四川渠县)也有张飞手书‘纪功题名’云:‘汉将军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氵蒙,勒马立铭’”。他能骑在马上举笔在崖壁上直书胸臆,可见其书法的功夫是非凡的。另据清人陆章《望江楼笔记》所载:在常德附近的山上有张飞所书“戎马歌”,书法刚劲,挥洒自如。可见“飞凤山”三字是张飞手迹无疑。

史谓张飞“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他不仅在攻取西川时,收服了远谋深算的老将严颜,雒城会师时,竟跑在诸葛亮的前头。而且连有名的魏将张郃也是他手下败将,可见张飞不但是一位书法家,而且是智勇双全,粗中有细,具有儒将之风的帅才。

F. 西乡改名为市什么名字好

就叫西乡市

G. 汉中历史和这个名字的由来

汉中的名字由来: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

汉中的历史:

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4州,贞观元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汉中。

天宝元年设汉中郡、洋川郡、顺政郡;后又改为梁州、洋州、兴州,兴元元年,唐德宗避朱砒之乱,车驾幸梁州。

改梁州为兴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郑,开中国历史上用帝王年号命府名之先河,兴元府地位同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北宋至道三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属峡西路。熙宁五年设利州路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7)西乡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汉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生物宝库之美称,具备建设现代化明星城市的客观条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并且生物资源繁多。我市为南北动植物交汇地带。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水稻产量占全省的70%。

森林覆盖率52%,植被覆盖率56%,活立木蓄积量8781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

其中药用植物1300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称,天麻、西洋参、枣皮久负盛名,杜仲为全国第二大基地。

栖息在秦巴山区的野生动物280多种,列入国家和省上保护的珍稀动物42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稀世之宝驰名中外。

H. 深圳名字的由来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是"移民城市",它的人口多数是来自外地,它也是个狭长的城市,东西长81.4公里,南北最窄处却只有10.8公里。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统属封建中央集权统制,汉在深圳已有盐官之设,在南头、西乡、沙井、大鹏以及香港李郑屋村等地,均发现汉代墓葬。从葬礼及出土文物看,当时已融合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东晋南朝250多年间,是深圳鼎盛时期,置东官郡,领宝安、兴宁等六县,管辖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阳一带,当时的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区。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冲。在南头设屯镇,驻有岭南节度兵;宋代设"巡海水师营",宋代以来,深圳成了中国南方海路交通贸易的枢纽,经济上有着重大的发展。
明代是深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南头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稍后立南头寨,形成宠大的军事机构,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盗以及其他外来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头军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领下,在南头海域歼灭了葡萄牙舰队。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已达到225979人。人口大增,农业生产和渔、盐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民国二年(1913年),新安县复名宝安县,治所仍设在南头城。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才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深圳人民为民族解放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别是抗日东江游击纵队,活跃在惠东,宝一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将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护送到解放区,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屯为数不少,如晋、隋时期的"晋绩隋园"庙,唐代的海光寺,灵渡寺南唐的怀度寺,宋代的赤湾天后庙,明清两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龙岐澳、七娘山等。
深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人造景观开发得相当成功,对于这座天然美景相对匮乏的城市来讲,众多优秀的主题乐园使它仍然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经成为屹立在中国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I. 宝安的由来

“宝安宝安,得宝而安”
宝安境内有宝山,“得宝而安”。明朝有书记载:“得其宝者安,凡以康民也。”“宝安”在历史上就这样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含有吉祥用意。
这座“宝山”位于现在的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宋朝有书记载:宝安“山有宝,置场煮银,名石瓮场。”所以,此“宝”实为银矿。
“宝安”作为县名,从公元331年的东晋年间算来,已有1670多年的历史。公元331年,东晋设郡,下辖宝安等6县,宝安县范围包括今日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东莞市部分地区、番禺县南部、中山市等地区。这是在深圳地区设立郡、县级行政机构的开始,也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
深圳地区自从唐朝中期起,归入东莞县管辖,毕竟距离较远,治理鞭长莫及,深圳、香港地区频受倭寇、海盗侵扰,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后,兵灾不断,因此经南头乡绅的提议,在广东海道副使刘稳的支持与筹划下,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在宝安故地建“新安县”,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的意思。从“得宝为安”到“去危为安”,可见人民的生存环境与理想。
1914年,因全国行政区域整编,广东省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改回“宝安”县名。1993年1月1日,宝安撤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由深圳市直辖。
现在宝安区的新安街道办事处,沿袭了历史上“新安”之名。有新安大道、新安一路至四路,都直接以新安取名。还有一些道路以“安”字取名,像裕安一路二路、建安路、安乐路等。
西乡:南头之西
明朝东莞所城(今南头城)建成之后,西乡就逐渐形成。原住民多姓陈,据张一兵博士介绍,他们是南山陈氏分支,分居到此,因村子位于南头城西面,就以南头城为坐标,命名西乡。
现在,西乡陈氏后人已不多。据嘉庆《新安县志》记载,明末进士张家玉带领反清复明的队伍,从广州、东莞撤退到西乡,与乡绅陈文豹会合。寡不敌众,被清军镇压,陈文豹死在战役中,家族被满门抄斩,陈姓族人陆续他迁……
西乡一条巡抚街,因巡抚庙得名,它联系着深圳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容达贤先生介绍,清初,朝廷将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新安县并入东莞县,原广东巡抚王来任冒死上书,力陈迁界之害,康熙八年,朝廷下令复界,恢复新安县,并以优惠的招垦政策,吸引大批客家人迁入,推动了深圳东部地区经济、文化迅速恢复和发展。复界后,新安县百姓在西乡修建了“巡抚庙”,即今天的“王大中丞祠”,又命名巡抚街,以纪念为民请命的王来任。
西乡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布匹、棉纱、火水(煤油)的中转站,有一条兴隆街,1950年改名为真理正街,后街则被改名为真理后街,均沿用至今。常盛街则从旧的兴隆街至河西街,取的是“经常繁荣昌盛”之意。
因西乡河从境内流过,河东路、河西路就因地理位置得名,原名分别为坑边、坑砂。
沙井:井中沙多
沙井曾称龙津。曾观来先生介绍,村民挖井取水,井中沙多,而得名“沙井”。
张一兵博士认为,沙井兴起与陈氏家族有关。北宋末年,为避乱,陈氏经福建侯官迁入广东南雄珠玑巷,南宋中期,陈朝举迁入归德盐场(现在的沙井、松岗等一带)涌口里。陈朝举可能是个级别不太高的盐官,当时古深圳地区的盐业已经非常发达,归德盐场的附近,有一个叫云林的地方,已经比较繁荣,陈氏就在云林的附近定居生活,这里入海河道多沙,掘井时沙很多,就取地名为沙井。
后来,归德盐场的陈氏又发展出了荷坳、竹村、燕川、南山等陈氏分支,成为深圳陈氏的始祖。
旧时的归德盐场经多年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沙井镇沙四村,深圳地区最早的古塔“龙津石塔”,就位于这里。蔡惠尧先生介绍,南宋1221年,盐场大使在沙井村河上建石桥,建成之日波涛汹涌,似有蛟龙要出,就建石塔“以镇之”。
在沙井新桥桥头居民点,还有座1785年建的古桥“永兴桥”,这是深圳地区现存的、有明确年代可考的最早的桥。据这里老人说,新桥村是由人名而立的村名。
福永:幸福永远
福永之名由来已久,曾观来先生介绍,据传这里地接海滩,只有一条街,后由于海泥淤积,沿海滩涂伸展为陆地。靠近海边处加建了上、下街,商业活动逐渐移来,旧街则成了居民区。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吸引了东莞、番禺、中山、顺德等地移民集居,日渐成墟,取名“福永”,表达“永远幸福”的吉祥寓意。
张一兵博士认为,明天顺年间《东莞县志》记载,公元1575年,明政府在福永村南面,设立“福永巡检司”———主管社会治安的基层政府机构,这是关于“福永”的最早文字记载。
固戍:宋代军事要冲
固戍位于西乡镇。宋朝时固戍就是一个纯军事要冲,从最初的屯门寨,到固戍角寨,再到宋元之际的南头固戍寨,军营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历史上,固戍角寨的附近,有个规模不大的居民小村,张博士认为,村名中可能就含有“固”字。现在的固戍保存有一座明朝晚期所建的祠堂,是深圳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祠堂之一。
松岗:明月夜,黄松岗
很长时间以来,依山傍水的松岗被称为黄松岗。曾观来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宋咸淳六年,即1270年,这里就开始建立墟市,因墟场建在一个黄姓村落旁,村附近有一个长满松林的山岗,所以墟场就被叫成“黄松岗”。1950年改称松岗。
南宋末年,文天祥之弟在惠州做知府,南宋军彻底失败后,他带领文氏族人和16名家丁,逃到了黄松岗的鹤仔园(现在的根竹园,在公明镇境内),其后人后来又迁到福永岭下村。镇内世居者以文氏为多。
燕川村是归德盐场陈氏后代的一个分支所建,村前是冲积平原,村后青山环抱,宋时,燕川的莞香就非常有名。关于村名的来历,一种说法认为,得于村前的山川河流。另一种说法,则如张博士所说,“燕川”村名很可能是因陈氏某个祖先的别号而得来的。
沙浦、沙浦围村,因为河涌较多,且多沙,所以地名带“沙”。它们都是以蔡姓人家为主,一种传说是,今天罗湖区蔡屋围的祖先就是从沙浦围村过去的。张博士还解释,“浦”指水中沙洲,也是“埔”字的别写,有码头之意,而这两个村落位于茅洲河边,历史上曾建有茅洲渡,所以得名。
公明墟:公道光明

1929年,公明墟建立,这个相对年轻的墟市,是宗族纠纷的结果。曾观来先生当年在编撰《宝安县志》时,了解到公明建墟的来龙去脉。
他告诉记者:明朝天顺年间,在现在将石村的附近,就有了周家村墟;到清嘉庆年间,出现了白龙岗墟,也就是今天的薯田埔村的前身,还有永长墟(在今松岗罗田);清光绪年间,原来的白龙岗墟附近,又出现了丰和墟。其中,以丰和墟最为兴旺。后来,因为这几个宗族之间发生纠纷,在楼村武举人陈海神、合水口村麦晓孙的倡议下,于1929年,在合水口与上村的交界处,按照香港元朗墟的模式,建公平墟,取意“买卖公平”,又叫义和圩(即移和圩)。1931年改名公明墟,取“公道光明”的含义。
“观澜”:原名“官难”
观澜原来叫“官难”。曾观来先生告诉记者,在建立观澜墟之前,附近的居民赶集都到附近的清湖墟,后来,东莞知县派人勘定了观澜墟的地址,它坐落于新安、东莞两县之间,而新安、东莞各自都在墟内设置了地方治所,当官的互相牵制,所以,老百姓都叫此墟“官难”,以为一种讽喻。
后来,一位很有名气的风水先生叫邓坤的,云游到这里的河东岸,看着波澜壮阔、绿水盈盈的河水,大赞好风水,从此留恋此地,每天清早坐在河边“观望波澜”,并在这里建了观音庙,取名“观澜”,于是“官难”墟也就改名为“观澜”。
石岩:石头的传说
地处风光秀丽的羊台山北侧山脚下的石岩,是个古老的居民点,远在北宋时期,已有居民在此居住生活,清嘉庆年间,这里开始建墟。
石岩的名称来历,与一个古寺有关。记者听曾观来先生介绍,石岩原叫“乌石岩”,这里有个天然的大石洞,供奉观音,洞中央有一大石座,供奉的人燃放鞭炮,投掷在石座上,见石座呈现褐黑色,就说是显灵,于是将大石洞称为“乌石岩庙”。后有人在此修建庙宇,名为“慈石古寺”,有石级通到大门,牌楼上书“乌石岩”。“乌石岩墟”因而得名,后来改为石岩。抗战时,“石岩慈石古寺”还是抗日游击队的联络点。
石岩有个“应人石”村,其村名也跟石头有关。这块石头“形似仙姑”,呈朱红色,又叫“仙姑化石”。《新安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仙姑化石,在羊台山,石面四时红艳又名应人石”。记者在当地,还听到这样一个传说:应人石原来只有一半,挡在山洞口,村人感觉奇怪,就呼喊另一半石头,喊着喊着,那另一半石头竟真飞来了,而且与原来的半块完全密合成完整的一块石头,大家就叫它“应人石”。现在,只有“应人石”地名,石头已经不存在了。
龙华赖屋山村无人姓赖
龙华赖屋山村,却没一户人家姓赖,这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早年,这里的村民都姓赖。有一个豪绅,村民暗里叫他为“螃蟹”。他竟立下“规矩”:凡在村内经过的新娘,都必须在他家留宿一夜方可放行。若不从,是外村路过的,就派家丁强行抢夺;是本村的则打上门去,直闹得这家家破人亡。
有一天,一位新娘乘轿途经,“螃蟹”照例派人劫新娘行暴。不料,那新娘是东莞一带土匪头子的亲戚,土匪头子得知此事后,连夜纠集几十名土匪下山,血洗赖屋山村,恶贯满盈的“螃蟹”横尸花厅,可怜全村百姓也倒在血泊。
据说,只有个接生婆躲过灭顶之灾,她挑着一对刚降生的双胞胎男婴,躲进山洞,后乘黑夜逃出,挑着两个啼哭的孩子一直走到坪山才歇脚,就在此落户。现在龙岗坪山镇不少姓赖的居民就是他们的后代,而赖屋山村从此只剩个地名,尽管后来陆续有了人家,只是再没一户姓赖。

J. 长治街道古名的由来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1、宏门街

此街因潞安府城隍庙正门南面建有宏伟的庙门而得名。由南往北原依次建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玄鉴楼、戏楼、献殿、正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2、甜水巷

古时,上党古城内水碱性大,多数水井苦涩难饮。相传有一年,一位老者来到古城内,在该巷的一个饭铺饮酒吃饭,酒足饭饱后却无钱付账,饭铺老板是个好心人,不仅不向他要钱,还送给他些铜钱作路费。

这位老者大概喝醉了,起身向旁边的一口水井呕吐。但井里的水从此变得甘甜无比,人们都说那位老者就是酒仙李白,后该巷得名甜水巷。

3、东狮子街、西狮子街

东狮子街位于延安南路东侧,西起长兴南路,东至延安南路,全长约560米,以铁匙巷(现为长兴南路)为界,分东狮子巷和西狮子巷。过去沿街住户门前多雕刻精美的石狮,故名。

西狮子街位于延安路西侧。西起炉坊巷,东达延安路,全长约560米,宽10米。以铁匙巷为界,西狮子街过去沿街有若干尊石狮,故名。

4、庙道巷

位于长兴中路东侧。西起长兴中路,东达延安中路,东西走向,巷长约430米。因是潞安府城隍庙正门前东西方向的小巷,故名。

5、府坡街

位于上党古城西大街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东州门街,全长约460米。以上党门为界,分为府上街和府坡街,为古时进入潞安府的重要官道。

6、中山巷

位于新市西街西端,为东西走向的小巷,西起兵士巷,东至新市西街,长约240米。原名“张皮巷”,明清时期,为皮货生产销售聚集地。1932年国民党长治县党部设于此巷,遂命名中山巷。

7、梅辉坡巷

位于古城大十字街西南、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东侧,旧为煤市,堆积煤炭,地势南高北低,形成坡状,俗称“煤灰坡”,命名雅化为梅辉坡巷,分为上梅辉坡和下梅辉坡。

8、石头街

位于英雄南路东侧,西起英雄南路,东至花园街,长约270米,是明朝时皇城沈王府通向其花园之路,因路面用石头辅成,故名。

9、花园街

位于延安路西侧。东起延安路,西至铁匙巷(现为长兴路),长约360米。这里是明清时期沈王府花园,民国时期为孟家范围,故名。

10、英雄街

明清时称卫前街。卫为明代军事编制,于要地设卫。明永乐年间设潞州卫,按所处方位分卫前、卫后、卫东、卫西4个街巷。

1946年,为了庆祝和纪念太行区第二次群英会的胜利召开,长治人民在卫前街筑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英雄门,门楣上嵌有雄鹰,并将长治当时最繁华的卫前街更名为英雄街,同时命名的还有英雄广场和英雄台。

阅读全文

与西乡名字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