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珠海所有地名的来历
香洲开埠,与澳门葡萄牙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值清光绪年间,葡澳政府以勘界址为名,野心勃勃地在香山地区(今珠海境内区域)扩展疆界,排斥澳门华商。葡澳当局的步步进逼在香山县甚至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为保国土不失,香山县绅商学界专门成立了“香山县勘界维持会”,从民间到官方齐心声讨,迫使葡澳当局的扩疆计划未如期进行。
“以清政府当时的国力,武力是难以解决澳门问题的。于是就想到了在商战场上与澳门分庭抗礼。”陈树荣说,“因此,政府以‘官力’帮助‘商民建设香洲,以分澳门之利’成为了开埠的初衷。”
根据《章程》的记录,当时众多的专家和工程师对香洲地势进行了测量,得出结论:“以野狸山(今野狸岛)为之屏障,省港大轮可以行驶,内有汊河,渔船商艇可以停泊,洵为天然绝妙商场。”
商埠原定名“广东实业商埠”,因该处位于香山场与九洲洋之间,广东劝业道(相当于今商业厅)各取一字,定名“香洲埠”,也成为了今天香洲地名的由来。1908年春,香山县将香洲开埠的绘具图说、章程等呈送清廷各府注册存案。《章程》第一章开宗明义:“以垦荒殖民,振兴商务,讲求土货(今称国货),挽回利权,使我伟大帝国四百兆同胞绰然立于地球。”
珠海的由来
珠海,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珠海大部分地区原属中山县,1953年从中山、东莞、宝安县划出一部分沿海地区和岛屿设立珠海县,县城社在今唐家镇。1958年珠海县归并于中山县,1961年恢复珠海县建制,县城改设香洲。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为省辖市。1983年,斗门县划入珠海市。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当时特区面积只有6.81平方千米,以后经两次调整,特区面积扩大到121平方千米。目前珠海市下辖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原斗门县)。
祝你好运
② 珠海城市名字的来历
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考古,发现的磨光石和彩陶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这里生活。在凤凰山脉周围和珠江口一些海岛的沙丘、山岗、台地上,都留下了先民们的遗迹。 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在岭南设南海郡,属南海郡辖地。 汉初为南越国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属番禺县辖地,直至东汉。 三国时期,属吴国辖地。 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届东官郡辖地。属南海郡辖地。直至东汉。直至南北朝,于刘宋元熙二年(420)又改东官郡为东莞郡,属东莞郡辖地。 隋开皇十年(590),属宝安县辖地。 唐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属东莞县辖地,并开始设置香山镇(今珠海市山场)。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祖五桂山奇花异草繁茂,神仙茶丛生,色香俱绝而得名。 唐代之后,经五代和宋代,香山镇仍属东莞县。 北宋元丰五年(1082),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至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将原属东莞县的香山寨划出,并把南海、新会、番禺、东莞4县的部分海滨之地,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 元至正十九年(1282),香山县隶属广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香山县隶属广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香山县仍隶属广州府。 民国元年(1912),香山县直属省辖。2至9年,隶属粤海道。10年以后,隶属中区绥靖公署所辖,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属广州行政区管辖。19年5月至23年10月,中山县政府设置唐家。(25年广州行政区改称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抗战期间曾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35年后复称第一行政督察区),36年属省府直接督察区所辖。 建国后,中山县隶属珠江专区,1952年隶属粤中行政区。1952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由粤中行政区领导。 1953年4月7日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将中山县属的中山港乡、东莞县属的万顷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横琴、小横琴、南水、北水、高栏、荷包、淇澳、龙穴、内伶仃、外伶仃、三门列岛、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全部100多个海岛划归珠海县,县政府设于唐家,隶属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9年3月22日,珠海县撤并入中山县。 1961年4月17日恢复珠海县建制,县政府驻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市人民政府)设在香洲。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 1980年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置经济特区,面积为6.81平方公里。1983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为15.16千方公里。 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 1984年8月,珠海市设立市辖区——香洲区。 1989年4月5日,珠海经济特区面积调整为121平方公里
③ 珠海市的来历
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
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珠海大部分地区原属中山县,1953年从中山、东莞、宝安县划出一部分沿海地区和岛屿设立珠海县,县城设在今唐家镇。1958年珠海县归并于中山县,1961年恢复珠海县建制,县城改设于香洲。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为省辖市。1983年,斗门县划入珠海市。
④ 珠海得月舫的历史和名字来历
1993年,香洲区人民政府渔民办事处(1999年调整更名为香湾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香湾办)在香洲野狸岛填海建造江南海鲜舫。在完成主体四层建筑后,香湾办与瀚华公司于2000年1月20日签订转让合同,将海鲜舫用地及地上建筑物以2630万元转让给瀚华公司,2003年7月16日,瀚华公司又将江南海鲜舫出租给珠海市吉大得月楼饮食有限公司经营,更名为“得月舫”,租期12年。
虽然从来没有就此深究过,但可能一般的珠海人都会认为因为它是与“得月楼”同一公司,所以也跟着叫了“得月”这个名字。
⑤ 珠海红树林为什么叫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红树林名字的由来,是源自于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苳的特征,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中丹宁的含量比较大,树皮被剥开后可以见到一点红色,还可以提炼红色染料,渔民用它来染渔网,有防腐防虫的效果。于是,马来人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 mangrove ),由红树科植物为主所组成的森林也就被称为红树林 (mangroves)了。但是现在红树种类中,有很多都是“心红皮不红”的了。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
⑥ 广州、深圳、珠海、澳门名称的由来
广州:
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深圳: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珠海:
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
澳门: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而澳门这个名字则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⑦ 珠海为什么叫珠海
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
⑧ 珠海外伶仃岛的名字来历
外伶仃岛在珠海香洲东南部。名字来历:因该岛伶仃孤立,且在内伶仃之外,故名。 特征:地势东西高,北和中间低,东部沿岸较陡,倾斜角为35度。岛中央主峰伶仃峰高311.8米,天晴时可看到香港、桂山等岛及各岛沿线以内整个海面。外伶仃岛位于珠海市东区,地处珠江入海口,西距市中心27海里,北距香港长洲6海里,面积4.23平方公里,是唯一可看见香港市中心的海岛。
⑨ 珠海市市名的由来
1953年4月20日成立珠海县。
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省辖市建制。
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
⑩ 珠海 横琴岛名字的由来
因其地形与山势,像横在南海碧波上的古琴,千万年来,日日夜夜和着山风与海涛弹奏着山之歌,风之歌,海之歌…… 所以横琴岛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