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个“鱼”字旁和一个“它”的读音是什么
【读音】 tuó
【释义】古代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吹沙小鱼。
【组词】
1 鮀江[ tuó jiāng ] 汕头的别名。
2 鮀浦[ tuó pǔ ] 汕头的别名。
3 鳅鮀[ qiū tuó ] 也称石虎鱼。生活在山涧急流中的小型鱼类。体亚圆筒形,长十馀厘米。口下位,有须四对。腹部平坦,无鳞。
【成语】
祝鮀之佞[ zhù tuó zhī nìng ] 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出 处:《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⑵ 汕头市自古至今的地名
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鮀岛是汕头市的别称,由来已久。早在唐宋年代,汕头的地域属潮州府管辖下的澄海县鮀浦巡检司,汕头还是一片海滩。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桑浦山与礐石山遥相呼应。在三江的汇集的地方形成了天然的海湾,耸立在海湾南端的礐石山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挡住南太平洋的狂风巨浪。
汕头全景
汕头并不是海岛城市,而是在海滩上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逐渐形成起来的商埠。之所以称汕头为鮀岛至今在汕头的本地人也很难说得清楚。在原有的汉语文字库里找不到‘鮀’字,在全国的其它地方和文字记载也很难找到这个文字的出处。按《潮汕字典》的注释,‘鮀’为尾鳍可以制作鱼翅的小鲨鱼,这也是“鮀”字最早出现在潮汕字典,可见与汕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以前的鮀浦港湾里,人们经常可看见一种潮汕人称之为‘白吴’的海洋动物成群的在礐石山下的港湾及牛田洋里游荡穿梭,时隐时现,这种‘白吴’就是现在已经非常稀有的中华白海豚。当白海豚在海面上浮现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像在海面上出现骆驼的驼峰一样。也许,那时的人还不知道白海豚称之为什么鱼,也就形象的称为‘鮀’。于礐石遥望桑浦山,就像成群的‘鮀’在岛边游荡,而“浦”字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加之鮀浦那时正处于三江出海口的商埠头,就有了“鮀浦”一说。由此推想,当初沙汕头刚开始形成之时的沙汕坪在海水涨潮退潮的时候给人错觉犹如一座小岛,就有点类似现在的乌桥一带,人们总是习惯性的称为乌桥岛一样。如此来说,鮀浦巡检司一带曾经是这种鲨鱼出没的地方,地处桑浦山下的鮀浦片区是汕头市唯一以“鮀”字命名的地方,加之当年沙汕头就是隶属鮀浦巡检司管辖的, 估计“鮀岛”由此而得名。
内容来源:网络
⑶ 汕头为什么叫做“鮀城”
汕头这个名字的形成虽然只有百来年但不代表汕头市区的历史就只有百来年,从历史上看,汕头市区的前身是叫鮀浦三都府辖鮀江都、鳄浦都、蓬洲都三都,鮀浦三都故北宋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前隶属揭阳县。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设置澄海县后,并将海阳(今潮安)、饶平县、揭阳县3县的部分土地划归给澄海县。揭阳县的鮀浦三都(汕头的市区前身)就归给澄海县。
关于“鮀城”的说法,应该是源于蓬洲所城。潮汕以前有“潮洲九县十城隍”的说法,但这说法并不正确,仅饶平县就有四城四城隍(包括南澳城,清朝末年南澳仍属饶平县管辖)。一般只要地处于繁华商埠和兵家重地,都有可能修建城墙防御。鮀浦三都府地处海阳(今潮安)、揭阳、澄海、潮阳四县交界,据韩榕两江出海口,往来商船常覆没于此,还有盗寇乘其险抢掠,为祸不浅。为防倭寇、海盗,朱元璋的第二年,就是明洪武二年,在蓬州都厦岭村置了蓬州守役千户所。25年后的明洪武二十七年,千户所就从蓬州都厦岭村移到了鮀江都西城并修建有城墙和护城河。但是它没有改名。没有叫鮀江守役千户所,还是依然叫做蓬州守役千户所而所建的城池也叫蓬洲所城,而城隍庙则叫为鮀浦三都城隍庙。明朝初年随着鮀浦三都不断壮大,澄海县设置了鮀浦巡检司,作为治安、海关、海防的管理机构。当时鮀浦三都已成为澄海县城区的另一个繁华副城区,如土布、瓷器、茶叶、南糖和果品等汇聚于鮀浦商埠。
因为当时汕头市区称着为鮀浦三都府(鮀浦巡检司),所以蓬洲所城民间俗称为鮀浦城简称“鮀城”。因为鮀浦蓬洲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而澄海县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才置县。所以在汕头鮀浦一带有句俗语说“未有澄海县,先有鮀浦城”。到了1948年澄海县第三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光华埠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这里筑烟墩建炮台,称为“沙仙头”。从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 随着1921年,澄海县开始废都设区和汕头埠不断繁华,管理职能机构以及市镇贸易才逐渐被汕头所代替,鮀浦蓬洲城的影响力也渐渐退出了历史。
话归鮀浦三都府,鮀浦三都是包括鮀江都、鳄浦都、蓬洲都,而今天的三都指是市区的哪些地方?鮀江都:指的是今天金平区鮀东街道、莲塘街道、乌桥街道、东方街道。鳄浦都:指的是今天金平区月浦街道和岐山街道、光华街道一带。蓬洲都:指的是今天的整个龙湖区辖地和包括金平区金砂街道、广厦街道、东墩街道、光华街道一带。简单的说就是当年的鮀浦三都并非今天鮀浦镇,而是指今天汕头的金平区和龙湖区。当年的蓬洲都并非今天蓬洲村,而是指今天的龙湖区。
⑷ 汕头市鮀浦区鮀浦看守所能查到犯人的名字吗
你好
在看守所能查看到的,如果确实是关在这里面的话
你按照正规程序进去探望,是可以的。
⑸ 鮀浦老师你喜欢哪个
鮀浦中学我现在还记得的老师是陈雪群老师,我97年就在鮀浦中学初中毕业了,陈雪群老师当时是我的班主任,她是代课的,她现在已经离开了学校。上面同学提到的李木松当时是敎四班的,当时没事就去玩他,他的经典话就是: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目的,有什么企图。他是用惠来话说的,特好笑。
⑹ 城隍庙的汕头市区前身发展史
汕头这个名字的形成虽然只有百来年但不代表汕头市区的历史就只有百来年,从历史上看,汕头市区前身是叫鮀浦巡检司辖鮀江都、鳄浦都、蓬洲都三都,鮀浦三都故北宋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前隶属揭阳县。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设置澄海县后,并将海阳(今潮安)、饶平县、揭阳县3县的部分土地划归给澄海县。揭阳县的鮀浦三都(汕头市区前身)就归给澄海县。
关于“鮀城”的说法,应该是源于蓬洲所城。潮汕以前有“潮洲九县十城隍”的说法,但这说法并不正确,仅饶平县就有四城四城隍(包括南澳城,清朝末年南澳仍属饶平县管辖)。一般只要地处于繁华商埠和兵家重地,都有可能修建城墙防御。鮀浦三都地处海阳(今潮安)、揭阳、澄海、潮阳四县交界,据韩榕两江出海口,往来商船常覆没于此,还有盗寇乘其险抢掠,为祸不浅。为防倭寇、海盗,朱元璋的第二年,就是明洪武二年,在蓬州都厦岭村置了蓬州守役千户所。25年后明洪武二十七年,千户所就从蓬州都厦岭村移到了鮀江都西城并修建有城墙和护城河。但是它没有改名。没有叫鮀江守役千户所,还是依然叫做蓬州守役千户所而所建的城池也叫蓬洲所城。明洪武三年,揭阳县设置鮀浦巡检司(副县衙),作为治安、海关、海防的管理机构,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设置澄海县,鮀浦巡检司改属澄海县。当时鮀浦三都已成为澄海县城区的另一个繁华副城区,如土布、瓷器、茶叶、南糖和果品等汇聚于鮀浦商埠。再从这里输往外洋,并从外洋输入香料、珠宝、药材、香米、番薯、大豆、锡等舶来品。如今在鮀浦还遗留被改为民宅的货栈。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来澄海任教谕的南海举人唐铫便有了“鮀浦古通洋”的诗句。
因为当时汕头市区称着为鮀浦巡检司(副县衙),所以蓬洲所城民间俗称为鮀浦城简称“鮀城”。因为鮀浦蓬洲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而澄海县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才置县。所以在汕头鮀浦一带有句俗语说“未有澄海县,先有鮀浦城”。到了1948年澄海县第三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光华埠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这里筑烟墩建炮台,称为“沙仙头”。从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 随着1921年,澄海县开始废都设区和汕头埠不断繁华,管理职能机构以及市镇贸易才逐渐被汕头所代替,鮀浦蓬洲城的影响力也渐渐退出了历史。
话归鮀浦巡检司所辖的三都,三都是包括鮀江都、鳄浦都、蓬洲都,而今天的三都指是市区的哪些地方?鮀江都:指的是今天金平区鮀东街道、莲塘街道、乌桥街道、东方街道。鳄浦都:指的是今天金平区月浦街道和歧山街道一带。蓬洲都:指的是今天的整个龙湖区辖地和包括澄海区坝头、金平区金砂街道、广厦街道、东墩街道、歧山街道、光华街道一带。简单的说就是当年的鮀浦三都并非今天鮀浦镇,而是指今天汕头市区的金平区和龙湖区。当年的蓬洲都并非今天蓬洲村,而是指今天的龙湖区。
祥文可见《汕头市前身的发展历史论证》
⑺ 汕头市鮀浦有没有奥马眼镜店
您看一下鮀宾路口是不是有一家!那个眼镜店很大,名字我还真的没注意!
⑻ 解析:汕头为什么叫鮀城
关于“鮀城”的说法,应该是源于蓬洲所城。潮汕以前有“潮洲九县十城隍”的说法,但这说法并不正确,仅饶平县就有四城四城隍(包括南澳城,清朝末年南澳仍属饶平县管辖)。
一般只要地处于繁华商埠和兵家重地,都有可能修建城墙防御。鮀浦三都府地处海阳(今潮安)、揭阳、澄海、潮阳四县交界,据韩榕两江出海口,往来商船常覆没于此,还有盗寇乘其险抢掠,为祸不浅。为防倭寇、海盗,朱元璋的第二年,就是明洪武二年,在蓬州都厦岭村置了蓬州守役千户所。
25年后的明洪武二十七年,千户所就从蓬州都厦岭村移到了鮀江都西城并修建有城墙和护城河。但是它没有改名。没有叫鮀江守役千户所,还是依然叫做蓬州守役千户所而所建的城池也叫蓬洲所城,而城隍庙则叫为鮀浦三都城隍庙。明朝初年随着鮀浦三都不断壮大,澄海县设置了鮀浦巡检司,作为治安、海关、海防的管理机构。当时鮀浦三都已成为澄海县城区的另一个繁华副城区,如土布、瓷器、茶叶、南糖和果品等汇聚于鮀浦商埠。
因为当时汕头市区称着为鮀浦三都府(鮀浦巡检司),所以蓬洲所城民间俗称为鮀浦城简称“鮀城”。因为鮀浦蓬洲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而澄海县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才置县。所以在汕头鮀浦一带有句俗语说“未有澄海县,先有鮀浦城”。
到了1948年澄海县第三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光华埠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这里筑烟墩建炮台,称为“沙仙头”。从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随着1921年,澄海县开始废都设区和汕头埠不断繁华,管理职能机构以及市镇贸易才逐渐被汕头所代替,鮀浦蓬洲城的影响力也渐渐退出了历史。
⑼ 鮀浦什么最出名。。。
[em:-|]
鮀浦这的3角粿。
HOHO
刚到这学校
同学就有买给俺吃
很好吃
但是汕头的同学哩不认识-
-
想带给他们哩麻烦死
好吃啊。
⑽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鮀浦看守所 有这个看守所吗》急急急
有啊!在大学路鸵浦,鸵济南路,这边有一家看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