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豫王坟的来历是什么
清帝国豫亲王多铎的墓...
求采纳
❷ 语文翻译 其子谷间走……王坟
●序
占者乡塾里闾亦各有史,所以纪善恶而垂劝戒。后世惟天于有太史,而庶民之有德业者,非附贤士大夫为之纪,其闻者蔑焉。世传笔谈、麈录、佥载、友议等作,目之为野史,而后之修国史者,不能不有取之,则野史者亦古闾史之流也欤?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今其列于史传者,盖可指数,而其存不存又有幸不车者焉。就其幸者,如佞幸、滑稽、货殖,皆得托良史以称于后世;而其不幸者,则鲁有大臣,史失其姓,壶关三老不少概见,其所遗失多矣。就其存者,则又有蔡邕之自愧,陈寿之索米,韩愈之谀墓,所传者又岂可以尽信?而所不传者,又岂可谓无其人哉?予生季世之下,不能操觚以选,论当代贤人君子之德业,而窃志其所与游及耳目所闻见者,叙而录之,自比于稗官小说,题曰《稗史集传》,以俟夫后世欧阳子择焉。或有位于朝法,当入国史者,此不著。
至正十年秋八月廿日福溪徐显克昭谨序
○王艮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也,少而颖特,如老成人。早游乡校,诸先辈皆折节与之交。既壮,游吴兴,遇凌公芝岩将赴淮东宪幕,辟公以行。既至,以岁贡士补淮东宪史。未几,南人例革,调转运司,授庐州录事判官,屡转为江浙检校、朝列大夫、广东市舶提举,未四月拜江西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年六十八,即慨然谢事而归,朝廷从其请,以中宪大夫、淮东宣慰副使致仕。公耳目聪明,强健如五十许人,每小舟黎杖,自乐于山巅水涯,或遇胜景,数日忘返。至正已丑六月,自卜寿藏于暨阳之大岩,既穿穴,即卧疾而卒,年七十二。公慷慨有大志,喜论天下士,慕范文正公之为人,其在盐司漕府,皆有惠政。越人立碑以颂德,见于国子博士陈旅为之记。其检校中书,自顾而言曰:“王某止检校耶?”会松江民徐晋诣丞相府,告民有匿田不占于官者数万顷,丞相命公还,上议曰:“田实无有。此奸民欲以利啖官,渔民以市怨,宜勿听事。”遂得寝民,咸德之。其提举市舶,宝货山积,至者皆以贿败,公毫无所视。其归于乡,虽尊且贵,则犹服被如儒生。予以乡里故,获拜公于床下,因与予言初出乡时得见宋季之遗老,观其典型,莫若赵公子昂、邓公善之、杨君仲弘、杜君伯原,皆其相与。则公之成德,盖有所自。末岁,见世变之愈下也,叹曰:“吾于斯世不忍见矣,所求速化耳。”公没二年而四海变作。故杜君伯原志公之葬,有“才不尽用”之叹,其为世所推惜如此。所为诗文,有《王员外集》:二卷,虞公集为之序,藏其家。子仲扬以公荫任泰州如皋县主簿,卒于官次。仲庐今为南台掾,皆与子善。
论曰:韩愈氏以为古今人不相及,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以予观公之风节凛然,使登于廊庙,岂让古人哉?而用事之臣方汲汲以南人为等第,故公才不尽用于世道,不大行于时也。及中原多故,亟擢南士使居宪职,以风厉天下,而罢愞不胜,为天下笑。然北方大夫士论南人之贤,必以公为巨擘,士犹赖之以盖其丑云。
○柯九思
柯九思,字敬仲,台州仙居人也。父谦,由文学掾为江浙提举,九思以父荫补华亭尉,不就。遇文宗皇帝于潜邸,及即位,擢为典瑞院都事。置奎章阁,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咸命鉴定,赐牙章,得通籍禁署。念其父谦善教,锡碑名“训忠”,敕侍读学士虞集为文以旌之,宠顾日隆,由是言者见忌。公乘间跪白上曰:“臣以文艺末技遭逢圣明,而踪迹孤危,殒越无地,愿乞补外以自效,庶几仰报日月照临之万一。惟陛下哀怜幸甚!”上曰:“朕在,汝复何忧?”翌日,御史章入不报故事,谏臣言不行,则纳印请去。上重违谏臣意,而虑危公,召公谕之曰:“朕本意留卿,而欲伸言者路。已敕中书除外,卿其少避。俟朕至上京宣汝矣。”公拜且泣,辞出,而中书竟格诏不行。未几大行上宾,公因流寓中吴,予获从公游,语及先朝,则诵其所为诗,呜咽流涕。夫人情群居相聚则欢,相离则思,况以布衣获人主之知,抱乌号而无从者乎?此亦人情之所至悲也。至正癸未冬十月壬寅夜,梦有炳义公招之者,且请予筮其吉凶,发蓍得履之乾,其谣曰:履虎尾不咥入,凶。谓公曰“虎”者,公之生肖也,“履虎尾”者,寅之末运也,夫子无用于时,不能咥人,而为命所困,殆将有忧乎?如应之,则申亥之辰也。公曰:“申寅之冲也,吾畏之;亥寅之合也,无所忌。”乙巳,公与临川饶旭及予出游于上方,移舟陆庵,暨临海陈基、吴人钱逵皆会丙午过灵岩,遂次天平,拜文正祠,宿留六日始归,盖欲厌其梦也。辛亥丙夜,暴得风疾,越六日丁巳卒,年五十四。公善写竹石,始得笔法于文同,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撤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古漏痕之遗意,虽其妙至不言,然其生意飞动,有龙翔凤翥之状,故四方大夫士争宝爱之。又善鉴识金石、鼎彝之器,时吴人陆友号为博物,亦叹以为不及,有《任斋诗集》四卷,虞集、陈旅为之序。公没后,皆散失不传,独有诗二卷藏于家。
论曰:唐郑虔以才艺遇玄宗,号称“三绝”,特置广文馆,命虔为博士。而晚节流落,君子惜之。公亦以布衣侍天子左右,特授鉴书博士,其荣宠视虔等矣,而竟流滞以死,才之不可恃也如此。予尝读其《城南诗》,有“尺五城南,垦田能减漕海船”之句,当时盖尝言之,而不以为信。后二十余年,天子用大臣议,募江南农师,开燕蓟田数百万顷,比中原多,故海漕不继,而公之言卒验。虽在上前或有封奏,公不宣泄,不能与闻。由此观之,则公之所陈,盖必有可裨益者矣。惜乎吾不得而知也。
○陈谦
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也。性至孝,自幼如成人,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及长,读书不少懈,未尝一日远去其亲之侧。温温雅饬,言若不出诸口,而内行甚备。其师林公宽、龚公璛勉应乡贡。既入院,门卒有儒士衣索挟书者,乃叹曰:“是岂士所以致身之意邪?”遂趋出,不复就试。隐居教授,资弟子束修以为养。而甘旨之奉,必极为营致,每馔馈,进跪膝下以劝加膳,亲尽一食,则心为之喜,日以为常。及父母卒,居处葬祭悉遵礼制,哀毁逾瘠,犹疏食饮水以终其丧。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少多病,其亲忧之,后每读书至《论语》“父母惟其疾之忧”,则必废书而泣。奉其兄训尤极友爱,训字师敬,尝为盐运司史,以廉能称。及满考归,则甚窭,君养之如严父。未几,师敬复宦游于外,而君独留。常熟东始里人范某,筑室其里,延君与居,教其子。家东始者十年,弟子信从益众。及范君没,而所教之子亦卒,因还吴城。京口有士友孙子翼者,厚于君,而家甚贫,有女及笄,不能嫁,君尝许以资助。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吾与子翼约,其可食言乎?”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于书无所不读,而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文章非古道不苟作,其有所述,必推于理,浑浑不穷。其乐府歌诗,尤能追古作者,而其一篇出,人多传诵之。蜀郡虞公集、金华黄公溍、晋宁张公翥,咸所推重,尝欲论荐,君不屑也。晚岁注意于《易》,以为四圣之经,各有攸主,而同于象。于是分卦辞象、彖,会粹诸传以附其说,题曰《周易解诂》,别为《河图说》一卷,《占法》一卷,世莫得闻。至正丙申,师敬为江浙行中书省照磨,谒告还吴。适外兵薄城甚急,俄闻城陷,即呼其妻并与君诀曰:“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语讫,即拔佩刀欲自刺,家人抱止,方共譬解。兵入,胁使拜不屈,遂刃其胸,君翼蔽之,乞以身代。众以君儒冠,掖之于门,复求入,见其兄已殪,伏尸号恸,因并见害,悉投于河。其嫂与老仆王皆自经死。君妻已先卒,唯一子十余岁,逃他舍得脱。明日事定,其门弟子范文綗亟告于主帅。而广陵成元章素善君,亦与言之。募人求其尸,得于筱桥下,兄弟犹相倚立水中,若抱持然,人咸以为异。官为给粟助之敛,访其子诏以棺属陈氏。文綗与诏奉二柩葬之。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独得其《周易解诂》二卷,古体诗二十四篇而已。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论曰:太史公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积仁洁行而饿死,盗跖暴戾恣睢而寿终。天道之是耶,非耶?”予以为太史焉知天道,夫夷、齐让国而不居,耻粟而不食,求仁得仁,失于人者薄,得于天者厚矣。盗跖横行于一时,得于人者虽若厚,失于天者厚矣,安有一息之存哉!太史焉知天道,世多疑君德尊行修,而致无妄之祸,则以天道之不可信,而不知其兄死于忠,弟死于义,妻徇其夫,奴徇其主,忠义之节,萃于一门。使今徼幸富贵,而以君为疑。视君之死虽若少后,然世有知君如夷齐,则其全于天者何如也。或又谓其不能趋吉避凶,非知《易》者,是大不然。夫易者,变也;通塞者,时也;中正者,道也。里之囚,陈蔡之厄,不死者,天耳。圣人岂不知易而致身凶危之所哉!《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君其知之矣。虽鲁西狩获麟,《春秋》以为终事。盖麟者,圣王之瑞,而为鲁所获,鲁不知其瑞而获之,岂麟之瑞哉?圣人盖伤吾道之穷,而哀麟之不幸也。呜呼!有能知予之言,则其知君也无惑焉。
○葛乾孙
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君曰:“此不足为也。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犹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其为人倜傥而温雅,慈爱而好施,故人无贤不肖皆爱敬之。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子言:“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如期必于秋。”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其行于世者,有《医学启蒙》,又《经络十二论》。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论曰:君少尚气节,故勇力之士,争言君之长于武;长而服儒,故逢掖之士,争言君之长于文;济人以医,故方论之士,争言君之长于医。斯各取其所偏长,而未睹其学之所至也。予幸识君于血气既定,资质既变之时,方将举圣人之道而修之,则凡前所称誉,皆君所厌弃而羞道者,予于是又病世人之知君者浅也。乌乎!使君早用于时,功业岂少哉!然则君之没,其必有所系也夫。
○潘纯
潘纯,字子素,庐州人也。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之士、贵卿之家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闻其至,皆倒屣出迎,及谈笑大噱,一座为倾。尝著《衮卦》以讽切当世,其初之辞曰“出门即衮,永无咎也”。其上曰:“以衮受爵,亦不足贵也。”或以达于文宗皇帝,欲系治之。亡徙江湖间,遇有以君事为滑稽士解者,事乃得释。因客江南,值京师所与游者平章事吴公可堂、治书侍御史廉公亮、秘书卿达公兼善、廉访使干公克庄、御史中丞吴公元震、廉访副使杜公德常、廉访佥事鲁公志道等皆持节在外,遂往来诸公间,名声藉甚。而江南大姓慕君气势,望风承谒。于是挈妻子居东吴,日与诸贵人觞咏为乐,所赋诗音节精丽,李义山、温庭筠辈不能过也。至正壬辰间,兵起淮东西。淮南行省郎公曹公德照雅君言于上官,具书币辟参军谋事,君度不可为,谢遣使者,移家避地于越。时太尉高公为御史大夫,开行台于会稽,以君为上客,与参谋议。而大夫之子安为枢密院官判,掌兵柄。恃己为父客,以安事语大夫,公因召训戒。安忿惧,遂中君于法械,系以吏,送还吴郡。行次萧山道中,拉杀之,以暴疾闻。其子谷间走,窃得其尸,藏之会稽岳王坟。僧可观请于谷,葬君西湖岳王墓侧,大夫公不知也。
论曰:祸其可避乎?以郭璞之智而不能免,祸不可避也。果不可避乎?孔子微服而过,有避之道矣。必也尽其避之道,然后听于天,斯可以言命也。君尝约予避地,予留以全,君往以毙,其故何耶?君知避其身不知避其言,岂独兵之能杀身也哉?日见太山不睹眉睫,祸所由来矣。昔马援恃故旧以致主疑,梁松挟忿怨而害父客,《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也”,可不慎乎!
○陆友
陆友,字友仁,姑苏人也。姑苏为东南都会,富庶甲于天下,其列肆大贾皆靡衣甘食,其子弟自幼读书,稍能执笔识姓名,即教为商贾事,以故文学日少。友仁生市廛闹之所,父以市布为业,独能异其所好,苦攻于学,邻里多窃笑之,虽其父亦不乐其子之习传也。及长,益亲贤士大夫,往来其家。邻里虽有大姓,贤士大夫不入也。于是复皆自愧,欲教其子以陆君为法。君善为歌诗,长于唐人五言律,工汉八分、隶、楷。又博极群物,时海内治平,富家巨室皆以古器物相尚,凡三代以下钟鼎铭刻,汉唐以来法书名画,皆从陆氏鉴定真赝,一经品题,价遂十倍。尝观光上国,奎章阁鉴书博士柯公九思一见服其识,而侍书学士虞公集亦善其书,遂相与言于文宗皇帝。未及任用而二公去职,君内顾无知己,乃与柯公南归吴,辟小室,仅可容膝,中庭植翠竹数竿,旁树湖石,峰峦秀异。室中左右图书,集古今杂录,前列乌几,上置天禄辟邪紫凤池、金铜镇纸,皆可爱玩。客至,出汉传,鼎爇古龙涎,汲虎邱剑池水,煮建溪小凤团,清坐竟日,自号“砚壮生”。著《砚史》、《墨史》。得卫青古玉印,并著《印史》,翰林诸贤皆赋咏之。所为诗文,有《杞菊轩稿》,年四十八以疾卒。
论曰:大、小二篆,变为八分,汉世多用之,而秦隶人之书未行也。晋王右军善隶书,而八分之法隐,学者罕习焉。唐所传者韩择木、蔡有邻,李潮而已。今观其书,去汉远甚。近世洛阳杨友直,蜀郡虞伯生,大梁赵子期、吴彦晖,京兆杜伯原,皆著名当代而所尚不同,君独追踪石经,欲与蔡中郎、钟太傅相上下,可谓神于艺矣。杜公尝与予书杜子美诗一章,方正严重,如通经巨儒,进止有法。君亦为予书八分小篆歌,如昆刀切玉,不见形迹,而刚劲之风,温润之质,望之俨然。今二书亡矣,而两君不复可见,故论著之,以慰怀思云耳。
○王冕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革两〉,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马冏〉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垌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马冏〉既重王公言,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爨舍,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吴人雅为君名。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主秘书卿达公兼善家,翰林诸贤争誉荐之。君题写梅张座间,有云:“花团冰玉,羌笛吹不下来”之句,见者皆缩首齰舌不敢与语。至正戍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论曰: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君生于衰世之下,而能旁薄万古,傲睨一时,其言曰:“子房志于报韩,孔明志于兴蜀,志虽正而心则狭。志于生民者,其惟伊周乎?”论议诚高矣。虽其所见不逮所言,卒能使暴戾之寇格心起敬,浩然之气,至死不衰。其制行若不合于中行,斯亦一世之奇士也。
○王渐
王渐,字元翰,临江人也。少落魄不羁,日与酒徒剑客引满呼白,击剑拓戟以为乐,而家产益坏。其父兄患之,君于是聚书数千卷,谢常所往来者,闭户诵读,目数行下,一过终身不忘,虽ㄗ官稗史,皆可成诵。比三年,作为文章歌诗以示里中,诸先生始大惊,皆不信为君作也。君曰:“儒者之学,如斯而已乎?吾将纵观四方以适吾志。”遂北走燕蓟,南游金陵,登凤凰台,慷慨长啸,人无知者。金陵富豪王氏闻君善饮,白下有道士,亦素能引无算爵,为设席,邀道士与共酌以观其量。君升席,命赞者实酒置瓮中,起揖道士,捧瓮,若鲸吸川,一饮而尽。复命实酒酬道士,道士饮既,君再实酒如前,命道士先饮,道士强饮至半,跪谢不胜。君笑曰:“是何足与饮?”乃更酌大杯,尽一石,谈笑终席不至醉,王乃叹服。每麻履布袍,简绝礼法,至贤士大夫家,辄造堂上中席坐,不让,或不交一谈而去。大夫士知其才,皆畏敬之。留吴中,尝与客过阛阓,见官示律令数十事,约万余言,君与客俱览一过。归至所馆,呼酒共酌,问客以所览事,客不记一二。君即援笔引纸,书之阛阓如己出。比对读之,不误一字,其强记如此。常以世人龌龊,无足以当其意者,而其志欲将大有为,故其傲诞,下视一世如无人,郁郁之气久不得伸,遂疽发背,卒。无妻与子,其友人为殡僧舍中。后数年,前御史刘公廷干为海道万户,访其柩,为葬之。
论曰:士读圣人之书,将以变化气质,求合乎中庸之道也。君记诵诚富矣,吾知其所读者何书,岂昔人所谓“书储”者耶?夫通塞有时,用舍有道,虽以孔孟之贤圣,不能必行志于天下。而君之所抱负,乃若有幸变之心,则其殁也,盖亦有天道焉。予既惜其才,而又悯其不善用之,而竟落落以死也。乌乎!学者观于君,则亦可以得师矣。
○杨椿
杨椿,字子寿,平江人也,以尚书教授里中。尝战艺于有司,屡进屡屈于人,而志不少衄,益讲磨淬厉,期于必克,而文日有名,弟子日益进。其设教必月试季考,皆有程式。至正丙申,郡守将治兵,命有司藉民以守陴,君告子曰:“椿虽贱贡士也,即今有司不别择列予于编氓以守陴,岂国家所以重士意哉?子盍与我言之?”予即以告其参军谋事邬密公筠,署君,李司马宾客佐其军。时司马本以豫王傅留吴,而所募皆少年良家子。君入募之明日,外兵即附城,君戎衣,率其卒,昼夜独守一隅。比明,大官绾郡绂者皆已遁去,兵夺门入,君犹持弓矢督民伍接战,遂死城下。其一子年十六,亦死。其妻王氏闻之,被发徒跣,蹂于乱军中,不得见,循河而恸。忽一尸自水跃出,浮于河之面,乃君也,因载以归。抚其柩,昼夜恸哭,绝而复苏。三日,君附其妻坐,呼其二女曰:“吾为短兵所中,仆于地,敛身匍匐入林中求水饮,而民家畏吾呻吟声,掖吾入水以死。汝一弟亦已毙,我不忍令汝母孤苦于世也,后三日,吾索汝母去,中堂有坐榻,可与汝母敛。”言讫遂仆。既觉,不记忆其何言也。如期果卒。他日子往过其门,吊之。二女出拜于予,泣诉如上云。
论曰:士幼而学之,壮而欲行焉。君之勤于艺也,盖欲用其万一以自见,故龃龉其身而不悔。及国家多难,君未尝食其一日之禄,而捐躯以赴之,使君立于其位,必不肯奉身鼠窜以求活也。然君可以无死,而不知变,岂亦死生之有命者欤?怪神之事,孔子不语,而君跃尸附妇,盖亦杞梁之妻之比夫妇一体判合,其精神有感通之理而致然也。君则已矣,而子死于孝,妻死于义,遂使杨氏一门,鬼绝其祀,哀哉!
○王德元
东门王德元,字仲德,东平人也,其先女真人,姓抹燃。德元少慕全真之教,遍游名山,始参铁牛定禅师。问师如何是道,师曰:“东山水上行。”德元不契,师以拄杖撞其口,流血淋漓,退坐松下,凝心竟究,忽闻人呼卖糖声,豁然有省,进以所得礼叩于师,随机响答,师大器异,遂为印可,即出宋穆陵所赐金襕法衣付德元,传信如达摩衣钵故事。德元受信讫,复游诸方,大阐其说。然不挽发,不异俗服,冠古冠,自号“东门子”。所至人多向仰之,呼为“东门”而不氏。其足迹所历,东极高丽,西逾川陕,南尽灾荒,北极沙漠。其受法者,上自王公后妃,下至卿相士庶,皆其弟子。其教人,必问其姓与名,其人曰某姓甲名乙,则斥曰:“我闻尔姓乙名甲。而诳我何欤?”其人疑愕,则诲之曰:“汝未生之前,岂有姓耶?且生于其家,则姓某姓,强名耳。汝执其强名者以为真姓,非汝姓也。”复问曰:“汝年几何?”曰:“某若干岁矣。”曰:“若干岁何处安身立命乎?所谓若干岁者,世以此约言之耳。其所以为汝者,自无始劫以来,不可以岁数也。”故其自赞曰“懵懂痴憨,白发老赘。一念万年,在世出世。不识不知,天地之外。”其所以为道而示人者如此。至元六年,特进神仙演道。太宗师完颜真人重其道,拟号“清玄”,诚微妙大师、教门高士。充峄阳碧云宫山主,赠金襕紫服。德元为一,至其处,即去衣,其与人游处,不为崖绝之行,虽其弟子之家,亦亲与执爨,所食不择洁修,所居不求安逸。意有所适,辄飘然长往。年九十余岁,日行百余里,步履如飞。或云为李坛帐下卒,或云尝受学于容城刘因,通知《易》说,皆不果知其如何也。至正二十年四月,卒于京师,年一百岁。其子弟中,吴曹澹然与予游,因知东门之道,故传之。
论曰:圣人之道不传,一变而老,再变而佛,三变而全真。其教本于老,而其说犹禅学也。初世祖皇帝征方外士,丘处机至京师,为立其教,赐金印章,曰“神仙符命”,此全真之所由始。而德元立于其庭,乃服儒衣冠阐其禅说,其教之所被,可谓宠矣。以德元之自信如此,其笃天下之人信之如此,宜乎。向使移其心志以从事于圣人之学道,其有不行者乎?虽然,为彼则易从,为此则难入,此其所以为东门道也。
❸ 广水王坟名字由来
广水网分名字由来,不懂这个对这个没研究。
❹ 作文王佐村名字的由来
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形成公主坟村的何止数十。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笔者走访了几十处公主坟,发现目前仍叫公主坟的地方有十处左右。
北京人乃至到过北京的人,大都知道在北京长安街延长线复兴路西三环交会处有个名叫公主坟的地方。若问,北京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叫公主坟的地方?或许人们就不知道了。其实,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形成公主坟村的何止数十。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就是公主坟村,也所剩无几了。近年,笔者走访了几十处公主坟,发现目前仍叫公主坟的地方有十处左右。兹略加整理,贡献诸考之前,以祈指正。
海淀区香山公主坟:该村北依西山,南临山沟,西为碧云寺,东接西营村,是一座只有37户(1999年)人家的小山村。而它的村名可上溯千年,比北京这个地名还要早,可能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公主坟。可是,现在村中已无人知道该村为什么叫公主坟了。据笔者查知,这里可能埋葬着辽圣宗(公元982-1021年在位)第10女菩萨公主,村庄因此得名。公主墓地早已无存,村周围未发现任何确认为辽公主坟的遗迹。但村名仍存。
房山区公主坟:属房山区大紫草坞乡。这里埋葬的是明成祖长女永安公主,村庄因此得名。现在,墓已平毁,村庄仍在,村名依旧,至今已六百余年了。
朝阳区草房村公主坟:朝阳区内叫公主坟村的地方有好几个,最东的是草房村北的公主坟村。这里埋葬的是清太宗后皇太极十四女和颐格纯长公主。她是有清一代惟一嫁给汉人的皇帝亲女。她的丈夫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吴三桂反,吴应熊及其子世霖被诛。因公主是康熙帝姑母,得到康熙帝特别慰谕。她活了63岁,死后葬于今草房村北,形成公主坟村。草房村与公主坟二自然村于1958年合并,称公主坟村,1982年改名草房村至今。公主坟则已平毁。
丰台区长辛店公主坟:在今长辛店南约3.5公里处,有村庄名公主坟村。该村附近埋葬的是清世祖福临抚其兄承泽亲王硕塞之女和颐和顺公主。村名沿用至今三百余年,现公主坟宝顶夯土仍存二米多高,是北京地区唯一留有残迹的公主坟。
海淀区永丰乡公主坟:在海淀区东北边界,昌平县沙河镇西南有座小村叫公主坟,它位于西玉河村东,属东玉河村委会管辖,现有81户居民254人。传说这里埋葬的是乾隆帝第10女固信和孝公主,她的丈夫丰绅殷德,就是有名的贪官、乾隆帝宠臣和珅的独生子。坟墓早已平毁,现在上面已盖起了房子。
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位于复兴路与三环交会处,1965年修地铁时才将遗骸迁出坟墓平毁,现为街心公园。这里埋葬了两位公主,一位是清嘉庆帝三女儿庄敬和颐公主,另一位是嘉庆帝的女儿庄静固伦公主。二人都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去世。这或许是二位公主葬于一处的原因。二人宝顶东西并列,坐北朝南。东边是三女儿庄敬,西边的是四女儿庄舒。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北京最著名的公主坟。
对于这座公主坟,有许多传说:一是说这里埋的是“清代惟一的汉族公主孔四员,另一说这里埋的是乾隆帝的女儿———“还珠格格”原型和颐公主,虽然这两种说法都分别上了一些旅游书籍,但都是毫无根据的臆造。
朝阳区大山子公主坟:该村隔京顺公路与大山子北里相望。在修筑望京街时,全村搬迁,村名不存。此村曾名公主坟,1966年定名公主坟。此村因埋葬乾隆帝抚其弟弘昼女和颐和婉公主得名。
❺ 谁知道承德寿王坟这个地名的掌故和来历
明初,率兵9万出征的将军常遇春,暴亡于塞北柳河川,是当时震惊明朝上下的一件大事。偏将军李文忠一面火速将消息报告给远在南京的皇帝朱元璋,一面在常遇春暴卒之地附近搭起一座“寿堂”,进行吊唁活动。古时候,把祭祀死者的地方叫“寿堂”。明太祖朱元璋听到常遇春暴亡的消息,“大震悼”,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命将其遗体从塞外运回南京,赐葬紫金山。常遇春的遗体运走时,李文忠命人将常遇春一些遗物,埋葬在“寿堂”之处。这座类似衣冠冢的坟墓,被称为“寿堂坟”。 留在塞外的常遇春“寿堂坟”,后来虽然处于明朝的“边外弃地”,但坟丘一直保留下来了。清初,关里的老百姓纷纷到塞外落户谋生,“寿堂坟”附近也形成了一个村庄,村名便称为“寿堂坟”。1736年(乾隆元年),直隶省(河北省前身)把长城北面的107个村庄,划给遵化州管辖,“寿堂坟”村就包括在107村之中,清朝时编的《遵化州志》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这个“寿堂坟”村。
一个地名,叫来叫去往往变了样,如“什巴尔台”变成“十八里汰”,“章京营”变成“章吉营”,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寿堂坟”叫来叫去,变成了“寿王坟”。叫成“寿王坟”的时间,在清朝到民国年间。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国家就开始建设寿王坟铜矿,1956年又建立了寿王坟镇。“寿王坟”之名叫开了,它的来历却知者甚少了。
常遇春的寿堂遗址及坟丘,就在寿王坟镇郑家庄东南1.5公里处,现在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它与明朝第二号军事人物常遇春有什么联系了。前些年常遇春的后代曾将南京紫金山的常遇春墓修饰一新,他们恐怕根本不知道远在塞外还有常遇春的“寿堂坟”。现在人们为了发展旅游,常常造一些假名胜,而“寿堂坟”却是一处货真价实的明朝历史遗迹。
❻ 丰台花乡郑王坟由来
6站乘坐692路,在玉泉营桥西站下车790米步行至郑王坟,下车过马路,往西走就是郑王坟,千万别走错,你下车是三环里,郑王坟是在三环外,下车上天桥过马路对面就是郑王坟。
❼ 丰台花乡郑王坟由来
占地二顷数十亩,首先建立的简亲王雅布的墓园。雅布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之孙,简纯亲王济度第五子。生于顺治十五年六月初六日,母庶福晋杭氏。康熙二十二年四月承袭简亲王。二十九年副安北大将军恭亲王常宁往征噶尔丹,旋随抚远大将军福全军前参赞军务。
❽ 谁知道北京白石桥这个地名是什么来历
白石桥这个地名,始于明代初年。因桥而得名。明代此处又名白石庄,有万驸马园,《帝京景物略》称之为:“万驸马庄”。 1987年12月7日,北京图书馆施工,出土一明代墓志铭。墓主人叫彭喜,生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卒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他十四岁进宫当太监,先后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供职五十余年。《墓志铭》曰:“卜以是年三月初九日,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广源闸镇国寺东之原”。说明此处在明正德年间还称广源闸,在此以西有镇国寺,即今之万寿寺。广源闸是高梁河上的一座水闸,并有桥梁,现有闸址陈迹可考。 清代,此处称郑亲王坟,又称王爷坟,坟主人是清顺治皇帝之叔济尔哈朗,被封为郑亲王,后代世袭,最后一位郑亲王叫端华,即清光绪年间军机大臣肃顺的哥哥,后来被慈禧太后赐死。在郑王坟旁边有看坟人居住的地方,叫胡家楼,后来展宽西颐路,胡家楼地名遂取消。直到现在,当地老人们还习惯称此处为王爷坟、胡家楼。然而大厦拔地而起,绿树林荫举目皆是。唯有白石桥依旧保留了五百年前的名字。
❾ 北京郑王坟有什么来历
丰台十八村东边的郑王坟,建造的非常气派,虎皮石墙里面,种植有许多松树、柏树,还有很多碑楼、享殿。
享殿非常大,里面一天到晚"镗啷镗啷"地响。
据说,这就是顺治皇帝的哥哥老憨王的坟。
但也有人说,老憨王出殡那天,同一个时辰皇城四个城门同时出殡,都是一样的棺材,一样的发送,一样的大队人马。老憨王究竟埋在了哪个坟地里,谁也不敢肯定。
老憨王为什么会有四个坟呢?
原来,老憨王在顺治他们几弟兄当中,排行老大。他认为自己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他曾四处说:"只要我不死,皇位就是我的。"
可惜,话说完没过两天,老憨王就死了,而且脑袋也不见了。其他弟兄都很害怕,谁也不争皇位了。
顺治帝当上皇帝之后,想要安葬大哥,可怎么也找不到老憨王的脑袋。顺治帝只好让人特意制做了一个金头。
为了防止他人见财起邪念盗墓,在出殡那天,顺治安排了四副丧仪。这样就出现了同城同一时间出四个殡的现象。
直到现在,丰台区郑王坟里埋的是不是老憨王,老憨王的脑袋究竟是不是金的,还无人知晓。
❿ 谁知道承德寿王坟这个地名的掌故和来历
《明史》卷125《常遇春》传载:“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偏将李文忠在常遇春暴病而亡的地方附近搭建了“寿堂”进行吊唁活动,具体位置在今郑家庄东南1.5公里的吴家沟附近。而遗体被运回南京,明军将其遗物埋葬在搭“寿堂”的地方。这座类似衣冠冢的坟墓,被称为“寿堂坟”。清初时期,此处附近形成村庄,得名“寿堂坟”。从那时到民国,逐渐演变成“寿王坟”。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在这里开始建立铜矿,1956年建立寿王坟镇,名字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