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莆田名字由来

莆田名字由来

发布时间:2021-03-24 08:14:01

1. 莆田的由来

莆田市简介

2. 莆田地名的来历

《湄洲报》有关莆田地名争议的文章,一般都引经据典,从古文、古字、古词上面做文章,但都说不出是什么时候,怎么产生“莆田”这个地名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却忽略了莆田广泛流传的古老的美丽传说,就是“沉七洲(州),浮莆田”和“东京浮,莆田沉”的传说。在这个民间传说里,关键问题在“浮”和“沉”上,大量的史实早已证明,莆田平原的南北二洋是从海里“浮”出来的,就连壶公山不也是从海里“浮”上来的吗。因而,可以说,“莆田”是从方言“浮田”演变而来。“浮”的方言读Pu和汉语“莆”(Pu)同音,“莆”是“浮”的谐音。这从别的地名变化中也可以找到佐证,比如忠门文甲,方言仍叫“门夹”,古书记载也叫“门夹”,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文甲”呢?这是因为“门”和“文”方言同音(muai),“夹”和“甲”汉语同音(Jia)。从“门夹”变成“文甲”的文甲二字,无论从何解释,都没有实际含义,但“门夹”的含义就比较明了,因为沿海的船民称湄洲岛和莆禧半岛之间的海域叫“大门”,而方言里称房屋大门两边叫“门夹”,所以“门夹”的地名含义很清楚。

我认为,要了解莆田地名的来历,不能不考虑到莆田是从兴化湾“浮”出来的这一地壳变迁的重要史实。如果从有历史记载的莆田县置的几置几废的原因是水淹来推断,莆田也正是方言“浮沉”的谐音,水淹为“沉”,水退为“浮”。

引自 (湄洲日报)1990年10月6日星期六第4版《周末》专栏第一四八期 张文大

3. 莆田古代叫什么名字

莆田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秦代,为闽中郡的一部分。西晋末,中原战乱,大批南下的士族百姓,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与当地闽越人一起劳动、开发,使莆田的经济文化出现了飞跃。到了南朝陈光大二年 (568),莆田开始立县。唐武则天圣历二年(699),析莆田西部设立清源县(后改名仙游县),莆仙两县均属当时的清源郡(郡治在今泉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又析莆田、仙游等部分区域设立兴化县,置太平军(旋改兴化军),太平兴国八年(983),兴化军军治由游洋迁到莆田,辖莆田、仙游、兴化三个县。莆田逐步成为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景炎二年(1277),兴化军升为兴安州。元代改称兴化路。明代改为兴化府,裁撤兴化县,辖地分别归并莆仙两县。清代仍为兴化府。民国时期,废府,历属南路道、厦门道、福建省、兴泉省和福建第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莆仙两县历属福建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专区、闽侯专区、莆田地区。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莆田撤区设市,辖城厢、涵江两区和莆田、仙游两县,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座新兴城市。2002年5月,再次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莆田县的部分乡镇分别划入城厢区、涵江区,并新设立了荔城区、秀屿区。莆田市现辖有城厢、荔城、涵江、秀屿四区和仙游县。

4. 福建省名称由来

很多人对福建为何称“七闽”“八闽”不甚了解,据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对闽、七闽、八闽与福建的由来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福建始称“闽”。汉代许慎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见福建古时是因多蛇,当地氏族以蛇作为图腾崇拜而被称为“闽”的。如今,我省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和漳州、长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风俗。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上古时的网络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西汉的刘歆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夏禹、伯益所作。东汉王充的《论衡》、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都是持这种看法。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也称:“禹平水土,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著《山海经》。”

也有人认为“闽”的出处见于《周礼》中的《夏官·职方氏》。

从“七闽”到“八闽”的演变

“七闽”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

“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如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赐给福州神童蔡伯唏的诗中就有“七闽山水多灵秀”之句,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一诗中写道:“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还在《处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八闽”之称始于南宋。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置福建路,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和兴化、邵武两军,共六州两军。由于州、军同级,到南宋时便有人开始称福建为“八闽”。最早称福建为“八闽”的当属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学者朱熹。王十朋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时,曾在州属衙门题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郡”。朱熹也曾在闽清白岩山题刻了“八闽岳祖”四个大字。不过到南宋末,一些史书仍沿用旧称“七闽”,未称“八闽”。“八闽”尚未取代“七闽”,而是交叉使用。“八闽”完全取代“七闽”,应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90年)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始。

福建不是因闽江简称“闽”

旅游教育出版社一本介绍福建的书开篇第一句话便说,福建因闽江是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闽”。据我所知,持这种说法的人还不少,就连《辞海》对“闽”字的解释,也有福建“一说因境内最大河流闽江得名。”其实,福建是先有“闽”后有福建,先有福建后有闽江。

福建早在夏禹、伯益时就称“闽”,周朝时又称“七闽”。“闽”的出现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福建之称始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唐玄宗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相当军区长官),并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起初专管军事,后发展为福建观察使、福建节度使,统辖福建各地的军事、民政、财政等,取代了道一级,变成了地方最高长官。福建之称至今已有1273年了。

闽江之称到宋代尚未见史书记载。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建道山亭时,曾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了一篇《道山亭记》。曾巩在这篇记中说:“福州府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可见此时的闽江仍称“长江”。到了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5月,晋江人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成书时,书中载:“今城东南地势崥平,潮上大江,自南台。”这时的闽江还是叫“大江”。

闽江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当属明弘治庚戌(公元1490年)出版的由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书中记载:“闽江源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此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晋江人何乔远编撰的《闽书》又原原本本引用了黄仲昭的记载。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黄仲昭和何乔远两人都误将浙江的龙泉作为闽江的源头。其实,闽江的源头是在今我省的建宁县均口镇张家山。闽江之称出现在史书上才500多年,比福建名称的最早记载迟了757年,比“闽”的记载至少迟了3000多年。

望采纳

5. 莆田话的由来

驻福建解放军某部有许多本省籍的“地瓜兵”(外省人称福建为地瓜),福建话分
为闽南话与闽北话两种,闽北话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话以厦门话为代表,其他地
区则介于这两种口音之间,或者有变腔变调。莆田话就是这种难懂的语言之代表。
不要说外地人,就是其本省其他地区的人都难听懂。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竟在战场
中立下汗马功劳。

我军官兵来自祖国各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时,通讯兵均用普通话传递密
语,前沿无线通讯的讯号屡屡被越军识破,越军许多军官均接受过解放军军事院校
的培训,还有的都能讲一口很标准的普通话,因而越军早把老师的招数摸得一清二
楚,什么暗语暗号均无法蒙住越军。在这紧要关头,司令部的参谋长急坏了,更么
更改成全新的密语,要么关闭电台,然而一切措施都来不及。

这时旁边的一位参谋随口说道:“不如用莆田话吧,那种方言我听过,连一句
也听不懂。”参谋长说:“既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试试看吧。”于是马上下令把
全师所有的莆田籍战士迅速调到师通讯连,专门成立了一个‘兴化通讯连”(莆田
古称兴化)。这支特殊的新连队马上奔赴第一线各参战单位。

所有参战部队的通讯语言都在一夜之间变成晦涩难懂的莆田话,叽哩呱啦的,
这下越南兵可真傻眼了,所有的讯号没有一句听得懂了。我方知道这一情况后,立
即决定发起总攻,于是马上在当晚部署了作战计划,一个连队趁着夜色埋伏在了前
方阵地。

就在这天晚上,有两个越南兵半夜起来方便,走到了我军的埋伏圈内,再往前
走就会发现我方的军事行动了。

通讯兵马上用步话机轻轻地向指挥部联系:“阿告阿告,括里阿尿,(阿狗阿
狗,我是阿猫,)花很弄男,不阿那耶?(发现两人该怎么办?)”

指挥部立即下令:“阿尿阿尿,括里阿告,弄男啪个戏(把两人杀死)。”于
是前方战士待越军走近我方潜伏地时,立即将这两名越军用匕首刺死,保证了总攻
的顺利进行,为最后的胜利起到了关健的作用。

6. 莆田是怎么由来的

莆田,福建省管辖市。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邮编:351100 代码:350300 区号:0594拼音:Pú Tián Shì 英译:Putian City 车牌代码:闽B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析南安县(今泉州)地建莆田县,不久撤县。隋开皇九年(589)置莆田县,不久即废。唐武德五年(622)再置莆田县,属丰州(州治今南安丰州)。圣历二年(699)析莆田县西部置清源县。天宝元年(742)清源县改名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均属清源郡(郡治今泉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析莆田、仙游、福清、永泰县地置兴化县,建太平军(后改兴化军,治所兴化县),领兴化、莆田、仙游3县,八年(983)治所迁莆田县,景炎二年(1277)兴化军改为兴安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为兴化路。明洪武二年(1369)为兴化府,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清沿明制,清末属兴泉永道。
1912年废府,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兴泉(泉海)省”。1934年7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仙游,领仙游、永春、德化、大田、惠安、莆田6县)。
1949年8月21日解放,属第五专区,1950年属泉州专区,1955年属晋江专区。1970年6月,莆田、仙游两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同时把闽侯专区改为莆田专区。1971年5月改为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福清、平潭、长乐、闽侯、闽清、永泰8县。1973年7月划闽侯县归福州市。
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地区,将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5县划归福州市,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归晋江地区。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以莆田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将晋江地区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管辖。析莆田县地置城厢、涵江2区。将莆田县的城厢镇、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将莆田县的涵江镇、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莆田市总人口2717923人。其中:城厢区 230816人、涵江区 213110人、莆田县 1428558人、仙游县 855439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1)撤销莆田县。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莆田市城厢区管辖,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秋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归莆田市涵江区管辖。(2)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将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镇、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新浦、南郊、华郊、荔浦、徒门、张镇、西洙、东阳、拱辰、畅林12个村,以及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划归荔城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县巷。(3)设立莆田市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浦、湄洲、东桥、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归秀屿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
检举

7.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名字的由来

简介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 ;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 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气候
[编辑本段]

莆田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壮观奇特的高山,有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菜溪 、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莆田, 由衷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地理
[编辑本段]

别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众多优势和特色。区位优势明显,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是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具有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 。妈祖文化独特,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岛上的妈祖祖庙被誉为东方“麦加”,历来以一种独特的信仰牵系着海峡两岸同胞,是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旅游
[编辑本段]

莆田市的旅游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250多处,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7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级20处,县(区)级167处,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独有;湄洲妈祖祖庙和三教祖祠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九鲤湖风景区以湖、洞、瀑、石四奇称著,是“福建三绝”之一;距离市区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兰坡,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化寺为福建省四大禅林和“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玄妙观三清殿是本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观建筑群之一;有现已论证的南少林寺遗址,还有宋代的古谯楼及蔡襄墓、瓷窑古遗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筑遗址,也有千年古树,荔枝树——“宋家香”,龙华的古樟等树木。

还有莆田南少林。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闻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这里。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据考古认为“林泉院至迟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但具体创建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它的经磨历劫,也与武风有关。

传说,李世民登基后,辅公祏部将路得才聚众东南沿海为非作歹,闹得民不聊生。那些歹徒行踪不定,聚散无常,如果派大军围剿,无异用拳头打跳蚤,劳民伤财,且难奏效。唐太宗只好把已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找来,请他派武艺高强的僧兵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带领五百僧兵入闽平暴。暴乱平息后,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道广也感到盛情难却,就回到嵩山少林寺禀告昙宗方丈。方丈当即道出一偈:“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千里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道广根据北少林方丈的偈语,找到了当时就有名气,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扩寺定居。林泉院也就成为江南的少林分寺。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名九莲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彦纷纷来到具有习武传统的南少林,把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由于叛徒的出卖,南少林被官军攻陷,僧众多被杀戮,寺院被夷为平地。冲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传徒授艺,坚持抗清斗争。据传,南拳的不少套路出自南少林。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流传。

8. 福建省名字的由来

很多人对福建为何称“七闽”“八闽”不甚了解,据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对闽、七闽、八闽与福建的由来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福建始称“闽”。汉代许慎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见福建古时是因多蛇,当地氏族以蛇作为图腾崇拜而被称为“闽”的。如今,我省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和漳州、长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风俗。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上古时的网络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西汉的刘歆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夏禹、伯益所作。东汉王充的《论衡》、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都是持这种看法。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也称:“禹平水土,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著《山海经》。”

也有人认为“闽”的出处见于《周礼》中的《夏官·职方氏》。

从“七闽”到“八闽”的演变

“七闽”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

“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如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赐给福州神童蔡伯唏的诗中就有“七闽山水多灵秀”之句,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一诗中写道:“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还在《处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八闽”之称始于南宋。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置福建路,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和兴化、邵武两军,共六州两军。由于州、军同级,到南宋时便有人开始称福建为“八闽”。最早称福建为“八闽”的当属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学者朱熹。王十朋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时,曾在州属衙门题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郡”。朱熹也曾在闽清白岩山题刻了“八闽岳祖”四个大字。不过到南宋末,一些史书仍沿用旧称“七闽”,未称“八闽”。“八闽”尚未取代“七闽”,而是交叉使用。“八闽”完全取代“七闽”,应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90年)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始。

福建不是因闽江简称“闽”

旅游教育出版社一本介绍福建的书开篇第一句话便说,福建因闽江是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闽”。据我所知,持这种说法的人还不少,就连《辞海》对“闽”字的解释,也有福建“一说因境内最大河流闽江得名。”其实,福建是先有“闽”后有福建,先有福建后有闽江。

福建早在夏禹、伯益时就称“闽”,周朝时又称“七闽”。“闽”的出现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福建之称始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唐玄宗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相当军区长官),并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起初专管军事,后发展为福建观察使、福建节度使,统辖福建各地的军事、民政、财政等,取代了道一级,变成了地方最高长官。福建之称至今已有1273年了。

闽江之称到宋代尚未见史书记载。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建道山亭时,曾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了一篇《道山亭记》。曾巩在这篇记中说:“福州府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可见此时的闽江仍称“长江”。到了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5月,晋江人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成书时,书中载:“今城东南地势崥平,潮上大江,自南台。”这时的闽江还是叫“大江”。

闽江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当属明弘治庚戌(公元1490年)出版的由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书中记载:“闽江源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此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晋江人何乔远编撰的《闽书》又原原本本引用了黄仲昭的记载。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黄仲昭和何乔远两人都误将浙江的龙泉作为闽江的源头。其实,闽江的源头是在今我省的建宁县均口镇张家山。闽江之称出现在史书上才500多年,比福建名称的最早记载迟了757年,比“闽”的记载至少迟了3000多年。

9. 莆田为什么要取名为"莆田"

以前莆田叫兴化府,由于多生长一种叫做“蒲草”的植物,后改称“蒲田”,又后来即为现在的莆田。
(蒲,莆谐音)

10. 莆田单面街的名字由来

单面街的名称来历缘于这条所谓的街,背靠一条河,只有一面是街。
具体地理位置可以搜索莆田十字街(在十字街的那条河的岸边! 因为它只有一边有房子而得名)

阅读全文

与莆田名字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