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省天长市的由来
据《旧唐书.玄宗纪》和史志记载,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初五,公元712年登基。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玄宗生日那天,宴百官于花萼楼,“百官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于是,玄宗每年的生日那天均要庆祝“千秋节”。玄宗身为天子,宝贵已极,却还想长生不老,奸相李林甫乘机借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玄宗深信不疑,下诏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宝路的由来),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建玄元皇帝新庙,亲自祭食,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者一百一十处”。李林甫等人为讨好玄宗,建议“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和“千秋节”呼应。大诗人杜甫曾有《千秋节有感》一诗,诗云: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群臣又为玄宗大庆“千秋节”,席间,李林甫又奏道:吾皇万岁,皇上与贵妃娘娘的寿命应与天一样长,“千秋”只为一千年,太短,万岁也是有限度,皇上与娘娘不与天地同生,应与天地齐寿,天长地久,恩恩爱爱,青春永在。依老臣之见,“千秋节”应改为“天长节”,秋县也应改为天长县。”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大喜,即降旨准奏。从此,“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遂改为“天长县”。
2. 滁州名称的由来
滁州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考古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沿淮“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华夏文明。
春秋战国诸候争霸,攻战频繁,这里曾为吴国、楚国分据,所谓“吴头楚尾”。秦统一中国又亡于暴政,接着楚汉相争,江淮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霸王别姬”一路悲歌的故事。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
经历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争战,到隋唐时期,滁州的建置和城池基本成形。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始称滁州。唐代名宦李幼卿、韦应物、李绅、李德裕等先后任过滁州刺史,留下了一系列文物、古迹,诗词和史话。
北宋欧阳修贬任滁州,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描述滁州山水之美和民风之淳,苏轼又将“两记”写成了碑贴,由此,滁州和琅琊山名扬四海,声播古今。南宋时期,江淮一带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抗金名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守滁州,安定民生,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整军抵御金兵,滁州面貌为之一新。宋代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滁州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后期,凤阳县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起兵反元,经过十几年南征北战,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凤阳府曾一度营造明代开国皇帝的都城,滁州曾直隶于京师。如今凤阳皇城遗址和皇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滁州产生了许多学有功名的人物,如天长状元戴兰芬,卓有成就的女学者王贞仪,全椒“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吴氏宗族等,在滁州历史上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全椒人吴敬梓于贫病交加中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300多年来,这本名著以各种文本传播世界。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江北皖东一线成为太平军与清王朝军队反复争夺的重要战场,1858年爆发了有名的乌衣之战。
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滁州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震撼,五四运动的启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不朽的史篇,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转战于此。1949年1月,皖东全境解放,成立滁县行政专员公署,下辖9县。
建国后的滁州经历了几十年曲折发展的历程,1979年凤阳小岗村农民以石破天惊的大包干创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9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滁州设立省辖地级市。今日滁州,正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屹立在长江北岸。
3. 天长市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天长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自己的生日而特设的县,正式建县已有1257年历史。1946年,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曾一度改称炳辉县,1959年复称天长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长称千秋县。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千秋县”改为“天长县”。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吴亡,天长地方属南唐,设为建武军。南唐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割六合、天长置雄州。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将雄州改为天长军,兼领天长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功绩,苏皖边区政府于民国35年6月29日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同年7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仍称天长县。
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4. 天字的来历
历史由来: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头”的意思很早就消失了,但我们仍能从一个词中找到它的影子,那便是“刑天”,它的意思就是被砍掉头。
天,读音tiān,汉语名词,会意字,“人”字上面顶着一个“口”字。造字本义是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最初指空间,与地相对,后引申为天空、太空。详见《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此处,天即空间;“天长”即“空间极其辽阔”。
(4)天长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关于天字的中华文化:
天,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称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即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玉皇上帝(玉皇大帝)。
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天意”、“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天啦!”中的“天”。
《毛诗传》:“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昊天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
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另一方面,有时又作了区分,如《汉书》记载:“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将天和上帝区分开来,上帝地位低于天。
5. 电影《地久天长》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电影《地久天长》,讲述两个原本非常友好的家庭,因一家孩子的过失,而让另一家的孩子意外丧命。失去孩子的一家从北方远走南方,从此两家疏远了。而相隔30年后,两家人再度聚首的故事。
而养子周勇福叛逆,离家多年,也终于回来了。电影的英文名字:So Long, My Son。其中也有对养子的牵挂与和解。
电影的英文名字:So Long, My Son,是电影的点睛之笔,暗示两家的友谊在和解中延续,但是失子之痛却绵绵无尽。
6. 天字的由来
天字由骨刻文演变而来: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头”的意思很早就消失了,但仍能从一个词中找到它的影子,那便是“刑天”,它的意思就是被砍掉头。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天,读音tiān,汉语名词,会意字,“人”字上面顶着一个“口”字。造字本义是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最初指空间,与地相对,后引申为天空、太空。
(6)天长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天字的释义:
1、日月星辰分布的广大空间,跟“ 地 ” 相对:天空|天边|苍天|顶天立地。
2、位置在顶部的;架在空中的:天窗|天桥|天线|天梯。
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白天;也指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白天|每天|今天|几天|天不早了。
4、自然存在的;自然生成的:天然|天性|天分|天资。
5、季节;时节:冬天|春天|三九寒天。
6、天气;气候:晴天|阴天|雨天|天冷了。
7、古代或某些宗教指世界的主宰者;也指神、佛、仙人居住的地方:天意|天堂|西天|天数。
8、姓。
7. 农历正月25老天长的来历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俗称"大填仓"。在此之前的正月初十是"小填仓",也叫"食食儿"。填仓节是一个由农村发展到城市的节日。
相传在远古时候,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浩,猛兽扑食难民,巨鹰抓走小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被称为于人类始祖的女蜗氏焦虑不安,她采来五色石,日夜冶炼,熬过了七七四十九个日夜,于正月二十五这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成功。她又斩断巨龟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天的四方,并且杀死猛兽,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女蜗,百姓在填仓节这天就吃烙饼,并且把半熟的一张扔到房上,表示对她神力和劳动的祝贺。
8. 安徽省天长市为什么称为孝子之乡
在天长市秦栏镇向东一公里处,有一棵千年古柏,据传是宋代全国二十四孝之首——秦栏镇大孝子朱寿昌在其母亲的坟旁亲手所植,人称孝子树。
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秦栏镇人,官至司农少卿。其母刘氏,在朱寿昌七岁时被其父遗弃,从此,母子分离50年。宋熙宁初年,他弃官千里寻母,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得与母亲重逢。回来后,对其母精心供养直至送终。朱寿昌母亲在世时怕雷声,逝世后,每逢雷雨天,朱寿昌总要撑把伞到坟头守护。尽孝三年后,宋神宗赵琐嘉其孝义,诏令官复原职。朱寿昌离开秦栏前,到母亲的坟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远陪伴着母亲。
由于年代久远,千年古柏出现倾斜现象,秦栏镇党委、政府会同有关部门花了4万多元,对千年古松进行了保护,并将在这著名风景点建设集孝文化、佛教文化、现代文化和教育基地为一体的寿昌公园。
9. 安徽天长市的历史背景
安徽天长市的历史背景:
秦汉魏晋:
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灭吴,属越。越退回江南,复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本地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
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二县之地,部分境域属江都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高邮县复立,本地仍为广陵、高邮二县地,隶广陵郡。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境内出现侨置郡县。
隋唐五代:
隋文帝开皇初,石梁郡废。隋炀帝大业年间,将石梁县改为永福县。永福县废后,其地归六合。唐五德七年(公元624)析地置石梁县,属方州。贞观元年(公元627),石梁县废,其地入六合。天长正式置县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唐天复二年(公元902),杨行密建立吴国,天长属吴国范围。
宋明时期: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将雄州改为天长军,兼领天长县,属淮南路扬州。
元设天长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属招信路,次年属临淮府,至元二十年属淮安路临淮府,至元二十七年临淮府废,改属淮安路泗州。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天长属临濠府泗州。
明设天长县。洪武二年(公元1369)属中书省直隶泗州,洪武四年属临濠府泗州,洪武六年属中立府泗州,洪武七年属凤阳府泗州。
清设天长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前属凤阳府泗州,雍正三年泗州生为直隶州。泗州在顺治二年(公元1645)后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后属安徽省。
民国至今:
中华民国设天长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4月废泗州,民国3年6月划天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17年8月废道,天长县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划属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由第五行政督察区代管。
天长市是安徽省滁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之一,位于安徽省东部,除一面与本省来安县接壤外,三面被江苏五县市区(高邮、仪征、金湖、盱眙、六合)环抱,地处江苏腹部,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产业格局中的两翼之一,是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
参考链接:http://ke..com/view/62520.htm。
10. 你若天长,我敢地久中,沈时久名字的由来是
从沈大少有记忆以来一直带在身上的一个银质的打火机上的一句话——“待到天长地久时”,那是他父亲的,可以说是他对无缘老爸的唯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