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蜥蜴叫它名字它能听懂吗
不能,但是有条件反射,比如巨蜥,你可以用吃东西的时候敲击东西,以后它听到敲击声就会知道有东西吃了!
⑵ 一种蜥蜴的名字
飞蜥(Flying Dragon)
生活在东南亚的一种小型蜥蜴,能利用像翅膀一样的皮肤在树与树之间滑行。它们每只能长到7英寸(约合18厘米)长,主要以蚂蚁和其它小昆虫为食。它们的“翅膀”从身体两侧伸出来,能使自身滑行大约30英尺(约合9米)远。
⑶ 求一条西方的龙 就是大蜥蜴的那种龙的名字极其来历
凯尔特龙,名字叫Y Ddraig Goch,发音:[ə ðraig gox],威尔士语的‘红龙’,是该民族的象徵。
(也就是如今威尔士国旗上的红龙)
⑷ 蜥蜴的资料
蜥蜴
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 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
蜥蜴与蛇的区别
有人认为蜥蜴与蛇的区另在于蜥蜴有四只足,而蛇没有足。在一部分蟒科蛇类的泄殖肛孔两侧都可找到一对呈爪状的后肢;而蛇蜥,在外形上连足的痕迹都找不到,人们常常把它们误认为是蛇。
就外形上易于识别的特点,蜥蜴与蛇的区别是:
1.蜥蜴下颌骨的左右两半以骨缝结合,不能活动,口不能张大。蛇的下颌骨左右两半以韧带相连,彼此间可拉开,这是蛇的口可以张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2.蜥蜴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无存的种类,其体内必有前肢带(肩带)的残余。蛇一般不具四肢,即使有后肢残余的种类,其体内也绝没有前肢带的残余。
3.蜥蜴多具有活动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睛可以自由启闭。蛇的上下眼睑愈合为一透明的薄膜,罩在眼睛外面,看起来,蛇眼永远是睁开的。
4.蜥蜴多数种类的舌头都较宽大肥厚。蛇的舌头都很细长,前端分叉甚深,基部位于鞘内,常通过口前端的缺刻处时伸时缩,借以搜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气味”分子,送入锄鼻器产生嗅觉。
5.蜥蜴一般都有外耳孔,即使没有,也可从外表看出鼓膜的所在。蛇没有外耳也没有鼓膜,所以外表上看不出听觉器官的痕迹。
6.蜥蜴的尾巴都较长,一般约等于(或仅略短于)头体长,或为头体长的2—3倍。蛇的尾巴相对较短,为体长的 1/2到1/4(即尾长占全长的1/ 3—1/ 5)。
蜥蜴的类别及形态
蜥蜴与蛇的区别,如果从解剖结构详细比较,还可以举出一些。尽管它们二者有许多相异之处,但就动物界发展过程中有机结构的演化程度上来看,它们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而且非常相近。所以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分类学家,都把它们共置于爬行纲下的有鳞目中,区别为两个不同的亚目。
爬行纲 Class Reptilia
有鳞目 Qrder Squamata
蜥蜴亚目 Suborder Lacertilia 或 Sauria
蛇亚目 Suborder Smpentes或 Ophidia
Lacertilia与Serpentes是两个拉丁字,Sauria与Ophidia是两个希腊字。使用时,应该两个拉丁字并用,或两个希腊字并用,不可各用其一。
蜥蜴亚目在全世界约有6000种,分隶20科,已知我国有蜥蜴约150种,分隶以下8科。
1.壁虎科Gekkonidae包括各种壁虎、蜥虎、沙虎、睑虎等。已知我国有10属约30种,壁虎科中多种是与人类伴居生活的蜥蜴,它们体扁而轻,指、趾扩张,其下表面形成许多皮肤褶襞、由无数亚显微结构的细毛构成,有粘附能力,善于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于夜晚在灯光下活动捕吃昆虫。
2.鬣蜥科 Agamidae包括各种鬣蜥、树蜥、龙蜥、沙蜥等。已知我国有9属约50种。这类蜥蜴多数的颈、背有较长鳞片构成颈鬣及背鬣。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例如树蜥与龙蜥善于攀援,体轻,体表粗糙(鳞片尖出或起棱),四肢及指、趾均较细长,爪发达,尾具缠绕性.又如飞蜥的前后肢间有发达的皮膜,由几对伸长的肋骨支持,形成“翅”,可以由高处滑翔到地面,或从这株树上滑行到另一株树上。它们并不能作真正的飞行。再如,沙蜥生活于沙漠地区,常将身体迅速埋入沙中,一方面借以在无隐蔽的旷野中逃避敌害的追击,另一方面也可躲避沙漠中炽热阳光的灼伤。它们的身体宽扁,有利于左右摆动掘沙入穴。眼睑边缘的鳞片发达,可防止砂粒侵入眼中。指、趾一侧的鳞片特别发达,形成所谓“缨缘”,仅以缨缘及爪接触沙面,以减少承受沙温的面积。
3.蛇蜥科Anguidae 如各种蛇蜥。我国有1属 3种,是适应地下穴居生活的。体形细长,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缩小,外形象蛇。
4.屏蜥科 Xenosaundae本科共有 2属4科,分隶2亚科。是一类较多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鳄蜥亚科1属1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5.巨蜥科Varanidae 本科仅1属约 30种,多是一些体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长可达4米,是现今最大的蜥蜴。我国只有1种圆鼻巨蜥,全长也有2米多,喜栖水中,尾长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6.双足蜥科Dibamidae本科仅有1属4至5种。我国只有1种白尾双足蜥。它们是营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虫状蜥蜴,四肢退化,仅雄性残留一对扁平鳍状的后肢。眼退化隐于鳞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7.蜥蜴科 Lacertidae包括各种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国有4属25种。麻蜥主要分布于北方干燥环境,草蜥多分布于南方,经常在草丛灌木上活动,体轻尾长,善于攀援。
8.石龙子科Scincidae包括各种石龙子、滑蜥、蝘蜓、岛蜥、南蜥等。我国已知8属30种。本科蜥蜴多营地面生活,一般体躯正常,四肢发达,善于在地面奔跑。滑蜥属多在枯枝落叶间穿行,体形细长,体表光滑,四肢较弱,下眼睑上有一透明“睑窗”,眼睑闭合时也可透过险窗感知光线强弱。
蜥蜴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区生活。少数种类可生活于2,000米左右的高山,如秦岭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等。西藏沙蜥与喜山鬣蜥是垂直分市最高的少数蜥蜴,它们的生活地区常在4,000米左右。
蜥蜴的外形可分为头、躯干、四肢与尾四部分。头与躯干之间的颈部在外形上并无明显界限,但头可以灵活转动。
在头部上可以见到口,一对鼻孔,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的种类鼓膜上被复以细小鳞片或锥状大鳞。头部被复鳞片。各种蜥蜴头背的大鳞片数目及排列一致,可作分类鉴别的依据;上下唇鳞及颈部鳞片亦相对一致,也可作分类之参考。
被复于躯干外的鳞片的形状、大小、行数与结构,也是分类鉴别的依据。
前后肢分别区分为肱(股),前臂(胫),掌(跖)与指(趾)等部分。前后肢均各具5指、趾指、趾末端均具爪。
泄殖肛孔位于尾基部腹面,是尾与躯干部的分界。
蜥蜴的两性差异,有利于繁殖季节中互相识别,白昼活动的蜥蜴表现较为明显。夜晚活动的蜥蜴可能靠嗅味识别异性。鬣蜥科的树蜥(Calotes)及龙蜥(Japalura)等,雄性颈背的鬣鳞较长。飞蜥( Draco)背蜥(Acanthosaura)等,雄性喉部有较长而具鲜艳颜色的喉囊。石龙子(Eumeces)的雄性头部比例较大,头颈两则常呈现红色。雄性具有鲜艳色斑是蜥蜴两性差异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例如蛇蜥(Ophisaurus)雄性体背具有若干翡翠绿色的短横斑,草蜥(Takydromus)雄性体侧具有鲜绿色纵纹,沙蜥(phrynocephalus)雄性腋下或腹面具有红斑等等。雄性的这种特殊色斑往往在繁殖季节尤为鲜艳夺目。
生态习性
繁殖与寿命
蜥蜴类具交接器,行体内受精。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交配繁殖。有的种类的精子可在雌体内保持活力数年,交配一次后可连续数年产出受精卵。在一部分蜥蜴中只发现雌性个体,据研究,它们是行孤雌繁殖的种类。这类蜥蜴的染色体往往是异倍体。有的正常行两性繁殖的种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会改行孤雌繁殖,据认为,孤雌繁殖有利于全体成员都参与产生后代,有利于迅速扩大种群,占据生存领域。
多数蜥蜴系卵生(Oviparous)种类、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杖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壁虎科的卵略近圆形,卵壳钙质较多,壳硬而脆。其他各种蜥蜴的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
有的蜥蜴卵在母体输卵管后段(“子宫”)就开始发育,直到产出仔蜥,叫做卵胎生(Ovoviviparous)。石龙子科中不少种类为卵胎生,其余各科蜥蜴多为卵生。同一属中有的种类为卵生,另一些种类则为卵胎生。譬如南渐属中多线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为卵胎生,多凌南蜥(M.multicarinata)为卵生。又如滑蜥属中两个相近种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为卵胎生,而康定滑蜥(S.Potanini)却为卵生。我国特产动物鳄蜥(shinisaurus crocosilurus)在当年年底仔蜥就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成熟,但延滞到第二年5月才产生母体外。解剖怀孕后期的鳄蜥,成熟仔蜥已无卵黄,而母体输卵管壁布满微血管网。可能发育后期的仔蜥依靠母体提供营养,应属于少数胎生(Viviparous)蜥蜴之一。
蜥蜴一般每年繁殖一次。但在热带温暖潮湿环境的一些种类,如岛蜥(Emoiatrocostata)、多线南蜥、蝎虎(Platyurus plaryurus)、疣尾蜥虎(Hemidactylus frenatus)与截趾虎(Gehyra mutilata)等则终年都可繁殖。
蜥蜴的寿命主要根据动物园饲养的资料,飞蜥2—3年,岛蜥4年,多线南蜥5年,巨蜥(Varanus salvator)12年,毒蜥(Helodermasuspentum)25年,最长的纪录大概是一种蛇蜥(Anguis fragilis)54年。这些数字并不完全反映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只可能作一参考。
活动与摄食
蜥蜴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个体蜥蜴的活动范围很局限。树栖蜥蜴往往只在几株树之间活动。据研究过的几种地面活动的蜥蜴,如多线南蜥等,活动范围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种类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刚孵出的蝘蜓(Sphenomorplus)多在孵化地水域附近活动,成年后才转移到较远的林中活动。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体型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鸟,其他蜥蜴为食物。巨蜥(Varanus)则可吃鱼、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6000种蜥蜴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尾的自截与再生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变色与发声
蜥蜴的变色能加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其中变色树蜥(Calots 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蜥蜴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
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宏亮的声音。蛤蚧鸣声数米之外可闻。壁虎的叫声并不是寻偶的表示,可能是一种警戒或占有领域的信号。
⑸ 蜥蜴有哪些种类名字各是什么
蜥蜴亚目在全世界约有6000种,分隶20科,我国有蜥蜴约150种。蜥蜴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区生活。少数种类可生活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如秦岭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等。西藏沙蜥与喜山鬣蜥是垂直分市最高的少数蜥蜴,生活地区常在海拔4,000米左右。
1、蛇蜥科Anguidae 如各种蛇蜥。我国有1属 3种,是适应地下穴居生活的。体形细长,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缩小,外形象蛇。
2、屏蜥科 Xenosaundae本科共有 2属4科,分隶2亚科。是一类较多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鳄蜥亚科1属1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3、巨蜥科Varanidae 本科仅1属约 30种,多是一些体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长可达4米,是现今最大的蜥蜴。我国只有1种圆鼻巨蜥,全长也有2米多,喜栖水中,尾长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4、双足蜥科Dibamidae本科仅有1属4至5种。我国只有1种白尾双足蜥。它们是营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虫状蜥蜴,四肢退化,仅雄性残留一对扁平鳍状的后肢。眼退化隐于鳞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5、蜥蜴科 Lacertidae包括各种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国有4属25种。麻蜥主要分布于北方干燥环境,草蜥多分布于南方,经常在草丛灌木上活动,体轻尾长,善于攀援。
(5)蜥蜴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养蜥蜴注意事项:
1、蜥蜴的体型都较为的庞大,因此在家饲养蜥蜴。首先要为他搭建一个足够大,通风设施良好的居住环境。饲养蜥蜴的笼子要非常的坚固,笼子的长度要是蜥蜴体长的2.5倍,笼内的环境应该通风透气不会过度的闷热。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单独准备一个独立宽敞的房间,来饲养蜥蜴。
2、大自然的蜥蜴多数都生活在热带地区,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环境温度在38摄氏度以上。因此家庭饲养的蜥蜴环境要进行增温,尽量保证整个饲养的环境温度在35摄氏度以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在蜥蜴生活的环境中安装白炽灯,既可以照明又可以增温。
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蜥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蜥蜴可以通过照射紫外线在皮肤里合成维生素D3,而D3是促进钙的吸收的。如果家庭饲养无法让蜥蜴进行充足的光照,那么也需要在蜥蜴生活的环境中安装紫外线灯光,以满足蜥蜴对紫外线的需求。
4、 蜥蜴的食物主要以小型动物为主,但是食用蔬菜。如果家养的是小型蜥蜴可以喂食蟋蟀、小老鼠、昆虫、蚯蚓等食物;中型到大型的蜥蜴就要喂食肉类、肝脏、白鼠、鸡鸭等同时搭配新鲜的蔬菜、水果进行喂食,以保证蜥蜴食物有全面、高质量的营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蜥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蛇蜥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屏蜥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双足蜥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蜥蜴科
⑹ 雷公狗不是狗而是蜥蜴,那名字是怎么来的
雷公狗,又名变色树蜥,广东茂名至广西北海一带野外或者草丛中的的一种小蜥蜴。在遇到危险时,头部会变成红色警告敌人,如果危机再一步逼近,它会发动袭击或逃跑,这种蜥蜴虽然无毒,但不要随便去抓它们,因为在广东一般在农村才能见到这种生物,如果人类再往外发展,物种就会面临频临绝种。
雷公狗这个名字的来源有两个版本。相传,这种蜥蜴咬到人或动物时,如果天上传来打雷声,它们就会马上松开。也传,被雷公狗咬到之后是甩不开的,要等到打雷响的时候它们才会松口。
变色树蜥喜欢吃各种昆虫如蟋蟀、草蜢和甲虫、蜘蛛等,偶食其它小型蜥蜴。也爱舐在叶子上的水点解渴。
⑺ 蜥蜴的名字
澳洲水龙 鬣蜥科目的
⑻ 有什么种类的蜥蜴名字
GREEN IGUANA 绿鬣蜥.. WONDER GECKO 伊犁守宫.............. GREEN-BLOODED SKINK 绿血石龙子 GILA MONSTER 大毒蜥.. KOMODO DARGON 科莫多龙.. SAND LIZARD 捷蜥蜴.. 刚好是鬣蜥科.壁虎科.毒蜥科.巨蜥科和蜥蜴科...每科一个...
⑼ 常见的蜥蜴有哪些名字
蜥蜴的种类有很多种常见的宠物蜥蜴大致有以下种类:
星背飞蜥 中国水龙 日本树蜥 短肢树蜥
牧氏树蜥 斯文豪氏树蜥 琴头蜥 印尼帆蜥
埃及刺尾蜥 蝴蝶蜥 绿鬣蜥 犀鬣蜥
飞鼬蜥 蓝岩蜥 环颈蜥 头盔鬣蜥
绿色水上飞 孔雀刺蜥 秘鲁熔岩蜥 面具卷尾蜥
绿安禄蜥 古巴安禄蜥 牙买加安禄蜥 高冠变色龙
豹纹变色龙 三角变色龙 喷点变色龙 柏臣变色龙
奥力士变色龙 盔甲变色龙 豹纹壁虎 肥尾壁虎
四脚蛇 托凯壁虎 绿眼壁虎 白线壁虎
巨型日间壁虎 四眼日间壁虎 腰纹日间壁虎 希拉毒蜥
科莫多龙 莫顿水巨蜥 水巨蜥 平原巨蜥
孟加拉巨蜥 杜氏巨蜥 粗颈巨蜥 帝汶巨蜥
绿树巨蜥 黄树巨蜥 红树林巨蜥 蓝尾巨蜥
红泰加 猴尾石龙子 印尼蓝舌石龙子 西部蓝舌石龙子
粉红舌石龙子 刺尾石龙子 犰狳蜥 巨型环尾蜥
翠绿草蜥 宝石草蜥 日本草蜥 瑶山鳄蜥
⑽ 把各种各样的蜥蜴的名字告我一下,就是要名字,越多越好!
1.壁虎科包括各种壁虎、蜥虎、沙虎、睑虎等2.鬣蜥科 包括各种鬣蜥、树蜥、龙蜥、沙蜥等。
3.蛇蜥科 如各种蛇蜥。我国有1属 3种,是适应地下穴居生活的。体形细长,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缩小,外形象蛇。
4.屏蜥科本科共有 2属4科,分隶2亚科。是一类较多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鳄蜥亚科1属1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5.巨蜥科本科仅1属约 30种,多是一些体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长可达4米,是现今最大的蜥蜴。我国只有1种圆鼻巨蜥,全长也有2米多,喜栖水中,尾长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6.双足蜥科本科仅有1属4至5种。我国只有1种白尾双足蜥。它们是营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虫状蜥蜴,四肢退化,仅雄性残留一对扁平鳍状的后肢。眼退化隐于鳞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7.蜥蜴科包括各种麻蜥、草蜥、地蜥等。
8.石龙子科包括各种石龙子、滑蜥、蝘蜓、岛蜥、南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