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名乐亭的读音
地名乐亭的读音Laoting。
乐亭是大钊的故乡。乐亭因名人、名曲(乐亭大鼓)名扬全国。但外地人提起乐亭来,一般多读作乐(Lè)亭,读(Lào)亭的不多,因为字典里查不到乐(Lào)的读音。此音的由来,也是方言方音所致。是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结果。
乐亭县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地处唐山市东南部,环抱京唐港,毗邻唐山曹妃甸。距北京230公里、天津150公里、唐山70公里、秦皇岛118公里。全县陆地面积1308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310平方公里,浅海面积180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4.9公里,是河北第一沿海大县。
乐亭县地处华北断块内东北部,境地内部主要为中生界、
新生界沉积层。地面为燕山褶皱带南缘、渤海北岸滨海平原,其平原为滦河冲击扇和滨海平原两部分所组成。北部平原成土母质为滦河冲击物,南部沿海平原为海相沉积物,两者之间淤积物呈交错沉积。基岩埋深800-1000米。
在海域内,为单调的水下三角洲,其边缘可达20米等深线附近。乐亭县地势低平,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1-15米。
Ⅱ 唐山个地区、县名字的由来
玉田之名源于“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
遵化”二字据《遵化县志》记载含义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市之西而得名。
迁安春秋为山戎令支,战国归燕地,汉为令支县,北齐时令支入阳乐。隋朝入卢龙,唐朝属平州,至辽时,辽太祖从安喜县俘获大批民户,迁至今迁安东部青山院至卢龙一带置安喜县。其后金灭辽,长江以北均属于大金国,于是出现了两个安喜县,因此在金大定7年将安喜县迁至今迁安城关一带,改称为迁安,其含义为迁自安喜,属平州,其名延续至今,今为迁安市。
丰润,位于还乡河两岸,故亦称“浭阳”。过去的丰润县境,正如旧志所载;北枕燕山,南为平川,傍泥河,环浭水。“负山带水,涌地成泉,疏流导河,随取而定”又有县产盐场,实在是“润泽丰美”因此得名。
丰南,位于丰润之南二得名。
开平区:史书记载,开平在唐、虞、夏的时候为冀州地,商朝为孤竹国。后来相继属于燕、辽西、北平、石城、契丹,明朝永乐元年(1403)设开平中屯卫,永乐二年建开平镇,开平由此得名。
滦县古称滦州。据《辽史·地理志》载:“本古贡洛城。滦河环绕……”太祖以俘户置滦州(治今城关镇)。1913年改滦州为滦县,州、县均因滦河得名。
滦南,位于滦县之南二得名。
古冶区:由“古代千金冶铁之地”演化而来。古冶早在商代就有人居住,地属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地,战国时属燕国
乐亭县:因古乐安亭得名。据考今乐亭县城所在地在三国时期就有行政建制,成为乐安亭。
唐海县(现为曹妃甸区):取自“唐山沿海”之意,
Ⅲ 为什么唐山的乐亭被称为“传统文化”之都
因为乐庭县的大鼓、皮影、秧歌等传统文化地位很高,后期传承、发展工作也做得很好。就我所知,乐庭县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乐庭县的乐亭镇还在2018-2020年度凭借皮影入选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幸运的是,乐亭的传统魅力和后期努力都被看见了,《乐亭皮影》获了全国电视戏曲"兰花杯"奖,“乐亭大鼓、乐亭地秧歌、乐亭皮影”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整个唐山市的非遗项目一共7个,乐亭就占了3个,成绩十分喜人。如今,为了乐亭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县委县政府将皮影剧团确定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并不断地培养新兴青年演员。
Ⅳ 乐亭的来历
乐亭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商、周属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晋属平州,北魏置乐安亭,唐属马城县,金大定末年(公元1189年)置乐亭县,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1941~1942年建丰滦昌乐联合县。1943年建昌乐联合县。1945年11月撤销联合县,恢复乐亭县。
Ⅳ 河北唐山“乐亭”名称由来
乐亭的名称由来有很多种版本,但都是传说,无从考证,我说一种吧
东海龙王的十三公主--灵珠公主。十分向往凡间美好的景象,而且不理解人间那么美好,还会有这么多悲欢离合。灵珠公主在灵龟的带领下,领略了许多人间的美景,处处树木丛生,鸟语花香。玩累了在海边休息,公主问灵龟:“灵龟爷爷,为什么我没看到人呢?你带我看的景色是美,可我想看看人是怎么生活的。”灵龟看着灵珠公主认真的模样,它知道,不让她看看人间的疾苦,公主是不会回头的。灵龟说:“公主咱们去看看可以,但你不能什么事都管,有些事看看就行。”灵珠公主不懂,但是她感觉她将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真正来到人间,灵珠公主知道自己要干的大事是什么——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捞鱼尖附近住着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有母子二人,家境贫寒,身无长物,靠打草买柴苦度岁月。灵珠公主不忍他们生活清苦,偷偷的用法力把见底的米缸填满。随后,其他贫苦人家都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但人们却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夜里,一个村妇难产,孩子是生下来了,可村妇因流血过多快死了。就在人们快放弃的时候,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道耀眼的白光,一个巨大的贝壳浮在半空中,贝壳徐徐打开,只见那贝壳中走出一名少女。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起来大约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绝美秀丽,她身后跟随着一只神龟,和她一起徐徐而下。灵珠走到那村妇面前,把一颗珍珠放在村妇的嘴里,让她咽下。奇迹瞬时出现了,村妇的血止住了。灵珠公主冲大家婉约一笑,慢慢升天,进入贝壳消失了。直到贝壳消失,人们才明白过来,仙人来过。因为仙人是从贝壳里出来的,所以世人名曰——珠蚌公主。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人们有什么大的困难都会跪地默念灵珠公主的名字,所有的困难都会解决。人们争相传送:天上飘下个大仙女,贝壳护体,百刃不侵,身旁跟这个大神龟,永远静静的守候。有一天,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人们出海打渔回来,看到一个大贝壳张着扇贝,里面坐着一个少女和一只大神龟,等人们到近处一寻,却怎么也找不到。回来以后,大家说那是下大雨了,灵珠公主没地放躲雨。人们知道受了灵珠公主的那么多的恩惠,应该为她做一些事情。从那以后,在捞鱼尖附近出现了许多小亭子,当地人叫“乐安亭”。人们希望下次下雨的时候珠蚌公主能有地方避雨,最重要的是人们想表达一下对公主的感谢。
就这样,灵珠公主和百姓的故事,一直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着。很久以后李世民(未登基以前)知道了这个故事,也来到“乐安亭”,向灵珠公主许愿只要公主帮助他打下江山,只要他在位,他就会替公主保佑这一方土地安宁,永远安乐、祥和,这一方土地就叫“乐安亭”。后来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却没有忘记对灵珠公主的承诺,赐“乐安亭”
但此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把“乐安亭”叫成“乐亭”。有的人说是由于当地人的发音习惯,有的说这么叫方便,无论为什么,“乐亭”作为地名一直延续到现在。
Ⅵ 独幽城名字由来,历史典故
独幽城村,现在仅是个150几户人家,600余口人的小村。旧县志把它列在了古迹之中。但说:“事迹则不可详”。1986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发现该村为汉代遗址。(县志有载)。
据民间传说:明代拟建乐亭县城时,候选城址定在乐安亭(现救阵)西南二里和独幽城,两地择优取一。县令提出称土定音,就是以同体积土的比重来比较,重者为首选。因当地人在土中做了手脚,在土中掺盐,结果以土重胜过独幽城而取胜。且不说这种传说之真伪,值得研究的是当时全县数百村庄,为啥仅以此二地相竞呢?其先决条件是:所建新城位置在乐安镇西南,与旧址基本连接,背靠滦河,河、海水陆相通,地理位置优越。那独幽城是以何条件、何资格与其争雄的呢?无疑,那时独幽城村的位置在乐亭地域的正中,从历史上看,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在当时看来,与乐安镇相比,一定是伯仲不分,雌雄难辨。
独幽城在乐亭县内,是唯一一个以城命名的村庄。城是区别于乡的。通常是人口集中,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是在辽代以前,它曾叫“千金千人邑”。这就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值得探究了。查邑,《辞源》释:“①都邑也,大曰都,小曰邑,如邑侯邑宰。②古称王畿曰邑。③侯国之称。④大夫称采地曰邑。⑤今称县曰邑。《辞海》释:①古称国为邑。②京城。③泛指一般城市,大曰都,小曰邑。④旧时县的别称,县令曰邑宰。”按上述解释,独幽城在历史上可能也是个城镇所在地。查史料:
一、旧县志中有“古城”一地。说“在县西南三十里。”现独幽城在旧镇西南16里。按汉制1尺相当于今尺6寸,正合此说。据此,我认为独幽城是汉、晋时的乐安亭古城,以后迁徙于旧镇。
二、《永平府志》古迹中有“蹋顿城。”载:“后赵,石虎谋伐昌黎,遣曹伏,将青州之众渡海戍蹋顿城”。又云:“本皆乐安旧城,赵石虎使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万余屯田海滨,以谋击燕”。民国年县志疑蹋顿城为新桥镇(现马头营镇)。查史,新桥镇最早见于金,盛于明,现距救阵42里。合汉制为70里,不合其说。且,地处海口,(那时海,还没退到现在的位置)。周围多为盐碱地,只生盐蒿,不长庄稼,不可能于此屯田。我认为,蹋顿城也即独幽城。
三、《辞海》对碣石山的解释,引《汉书,地理志》:“骊城,大碣石山在县西南。”一说:“今河北乐亭西南某古城,当为骊城故址。”又引《水经注》云:“山在濡水(今滦河)口,本居陆地,后为海水所浸,沦入海中。”我认为此说可信。二说:即现昌黎碣石山。论据是,现乐亭西南无山。我认为这不足据。《汉书》成书于东汉,距今近两千年。《水经》成书于北魏,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沧桑几变,谁人能说清?我认为当年班固,郦道元绝不会无据、不考而著书立说。八十年代初,复旦大学考古系曾来人考察过骊城故址,我给他们当向导。他们疑为独幽城或滦南独莫城。我赞同独幽城之说。因独莫城不是“乐亭西南”。
四、汉海阳县《前汉书,地理志》云:“有芦水南入玄水,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阳。”《水经》云:“濡水从塞外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又东南过海阳,西南入于海。”《辽史》称:“海阳本汉县,滨海地多碱卤。”旧县志说:“汉时海阳当属境内。”可是北魏、唐、宋海阳均有城址,汉海阳则无城址。
独幽城历史悠久。解放前后在村内外曾出土大量汉代陶瓮、陶缸等残器。文物普查时,又发现好多汉陶残片。周边一公里左右的兰坨老母庙、蔡庄、孙庄等村,不是战国遗址即是汉代遗址(见乐亭县志),说明了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
独幽城村内有一古寺,名“正觉寺”。始建年代,因寺中碑碣,古钟均已损毁,现难查考。据该村老书记刘一新(现年89岁)和几长者回忆,在他们上学时,寺中有石碑四块,其中一块大明永乐年“重修正觉寺碑记”的碑文中有“建于隋唐,毁于兵燹”的字样。当时因不识“燹”字,印象颇深。
正觉寺之大全县非其莫属。东西宽35丈,南北长55丈,(现有地基可寻),占地32亩。前后两层大殿,每层五间。前殿是青砖灰瓦,为普通砖瓦结构庙堂建筑,后殿建筑宏伟,青砖绿琉璃瓦,吊柱悬梁,飞檐斗拱。顶上五脊六兽,异常壮观。前殿供奉关羽大帝,为清前期所建。后殿,供奉我佛如来,为古时所建。殿北有僧房十数间,清朝末年辟为学校。民国中期,因年久失修,殿堂,僧舍相继坍倒,被伪大乡折除,盖了西高学校。寺中原有古钟一口。铸于何代,村民更无记忆。钟高近六尺,底口直径有三尺二、三寸。平分时卖了铁。寺西50米,有一和尚坟。占地十多亩。当时有坟头一、二百个。大跃进时平除。
1978年平整地面时,在寺内大殿西侧,发现一辽代塔基地宫。地面塔身毁于何时,村民无记忆。发现时,地宫光整无损。正方形,穹隆顶,砖结构,占地10平方米。宫内拱顶高1.8米。因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抢拆砖石,破坏殆尽。宫内出土陶函一具,银棺一口,内有舍利子数颗。银盒一个,铜镜一面,辽白瓷净瓶,瓷盂,各一个。陶塔五座。陶碑四块。其中一块,碑额正面书“平州马县南千金千人邑同建无垢净光佛舍利塔”二十个字,背面书有“大契丹国昭孝皇帝重熙十三年三月廿六日记。”二十个字。为正楷汉文。这是乐亭史上唯一最早有明确文字纪年的碑记。有一定的历史考古价值(现在县博物馆)。
按:契丹国称辽国,建于公元907年。太祖天赞二年(公元923年)克平州,自此乐亭归属契丹。昭孝皇帝为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十三年为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距今962年。平州在现在的卢龙。马县,旧县志上马城县,即现在的滦南县马城镇。
总之,我认为:①乐安亭最早见于史册是在北魏,晋为乐安镇。旧志有:“后赵,石虎伐燕,自河通海运谷1100万斛,于乐安城。”此址始是于史册之文。而从独幽城出土文物分析,早在汉代就已是个人烟聚集的地方了。②对全县来说,独幽城周围村庄密度最大,人口也相对集中,这也能说明历史。③周边十几个村庄为古代遗址群。④地理位置在乐亭县中心。(那时姜各庄尚未划入)所以我说,独幽城是汉晋以前的历史古城。因乐亭县在明万历以前无文字记载,志书出所撰也不尽其详,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做为引玉之砖,供有识之土研究、探讨时参考。
转
Ⅶ 乐亭县厐各庄苑庄孑苑姓的由来问一下乐亭庞各庄苑庄子苑姓由那里迁来
在线等挺了吧
Ⅷ 请问,唐山的"乐亭"县,这个"乐"字,为什么读"lao"
乐亭是一个海边城市,关于‘乐亭’这个名字的传说有很多版本
Ⅸ 曹妃甸的由来
甸,意为沙坨。曹妃甸,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
曹妃甸又名“沙垒甸”,平潮时为一条黑沙淤积而成带状沙岛,地处渤海湾西北岸外缘,唐山滦南县南部海域中。据史料记载,曹妃甸岛方圆20公里,曾有居民常住,建有水井、渔铺。
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西面最古老的区域,约形成于5500年前。由于滦河改道北徙,泥沙来源减少,直至清代,入海泥沙才促使祥云岛并岸,海岸线推进至捞鱼尖,沙质海岸的沙嘴并一直伸展至曹妃甸附近。后来入海口改走东支,由于泥沙来源中断,海洋因素占优势。伸向曹妃甸的沙嘴,在波浪的冲刷下,被切蚀成一连串的孤立岛屿。三角洲前缘也被潮汐改造成宽阔的潮坪滩地。
由于此岛是出入天津港的必经之路,站在曹妃甸滩头,可见天津港主航道上航行的船只。因曹妃甸随潮水出没,形势险要,不易辨别,早期航行的船舶,经常在此遇险失事,航海者称之为“可畏的沙垒甸”。
1860年天津开埠前,天津港海河航道没有正式导航设备,只在渤海湾陆地上,筑有守望塔、人工高台或石桩(石头指向标),作为民船白天航行的标志。开埠之后,华洋海运船只来津者增多,尤其吃水较大的火轮挟板船不时抵津,原有的简单航道标志已不能保证航行的安全。天津海关和英商航业公司曾提议,在此处设一灯塔或螺旋铁柱灯桩,以为航行的标志。
由于建筑技术所限和资金缺乏,灯桩一直没有建成。直到1866年,才在该处建一灯标,作为引导船只之用,委托曹妃庙内的和尚代为照料。而天津港初期的人工航标是在英国人把持下设置的,长期由天津海关管理。当时天津港设置的航标,主要有曹妃甸灯桩及大沽灯船。
Ⅹ 河北乐亭这个“乐”字,中央播音员怎么读
读作:Lào,是专有名词,乐亭县[lào tíng xiàn],隶属于唐山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
乐拼音:lè 、yuè 、yào 、lào,注音:ㄌㄜˋ 、ㄩㄝˋ 、一ㄠˋ 、ㄌㄠˋ,部首:丿部
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5画,五笔86:QII,五笔98:TNII,仓颉:HVD
郑码:RHKO,四角:72904,结构:单一,电码:2867,区位:3254
统一码:4E50,笔顺:ノフ丨ノ丶
释义:
[lè]
1、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施。
4、笑:这事太可乐了。
[yuè]
1、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姓。
[yào]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lào]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宁乐[níng lè]
安乐。
2、拊乐[fǔ lè]
奏乐。
3、乐侑[lè yòu]
指天子、诸侯举食时所奏之乐。
4、乐郊[lè jiāo]
指乐土。
5、乐用[lè yòng]
乐于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