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亚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旧称是什么
公元前110年(西汉元封元年),设立 临振县,隶属珠崖郡。县治所在今海南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这是三亚最早的建制。
此后:
隋代设 临振郡
唐代设 振州
宋代设 崖州(吉阳军)
明清时期称为 崖州
民国与新中国建立之初设 崖县
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
『贰』 三亚为什么会出名
三亚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的三亚还是个边陲小城。三亚市大力宣传天涯海角、鹿回头等极少旅游景点让世人为知,但远远不能和热带滨海城市的标准。1987年三亚开始发展旅游业之后,尤其近几年,世界小姐总决赛以及新丝路模特大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百年电影庆典、2006年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三亚的名字越叫越响,成为了世界夺目的焦点。
美丽、年轻、开放的城市与青春、时尚、健康的活动相得益彰,为三亚在年轻人中聚集起了大量的人气。
『叁』 三亚名字的来历是
三亚,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南端的一颗明珠。
近些年来,随着三亚知名度日益提高,前来三亚的游客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对三亚地名由来感兴趣者。笔者日前走访三亚有关人士,并查阅有关方面记载,打听到了当地群众广为认可的说法。
三亚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其建置演变先后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1958年,崖县县治从崖城迁至三亚。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陆地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三亚市的地貌有山有海有河,北面环山,南面临海。
三亚地名的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紧密相联。三亚市境内有中小河流12条,集雨面积最大的宁远河、藤桥河;其次为三亚河、大茅水、龙江水等。
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积337.02平方公里。
它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从此上岸,成为城市的起源地。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
成“丫”字形,
故取名“
三亚)
『肆』 三亚为什么叫“三亚”
谁知道三亚在哪里?为什么叫"三亚"而不叫别的?
爱问-海南 1970-01-01 放进我的口袋
三亚在海南
三亚的名称早在明嘉靖年代就已经出现,而且,在清康熙年代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清晰地描绘出三亚塘和三亚港的具体位置,从“古崖州”与“古三亚”隶属及演化的清晰脉路,和其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来看,我们发现其名称变化为现代“三亚”,不过是历史的演化延续而已。要为三亚这个历史悠久的千年文化古城正名,更要以科学的态度了解三亚的历史与文化,科学地发掘和利用三亚历史与文化,绝不能戏说三亚的历史``````”。
2.三亚,黎语读da a,发音为a的黎语只有指人名或乌鸦,直译是“乌鸦田或a的田地”。这片地方称为田不足为奇,这里过去就有一大片盐田和稻田,连这里的黎族村庄也叫下洋田,这是不争的事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就可能和三亚“市鸟”鹭鸶有姻缘了,三亚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鹭来过冬,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类生活在这里,却还有那么多白鹭飞过来觅食过冬,可以想象,过去这里人烟稀少,那这里岂不是会聚成千上万只鹭鸶、野鸭等禽类动物?场面会有多壮观!因为这里过去曾经是一片滩涂湿地,有大片的红树林。鹭鸶分很多种,有白鹭、夜鹭、灰鹭、苍鹭,还有全身黑色型的小白鹭,个头,颜色和乌鸦相近。以前生活在这里的黎族人民不可能都知道这些鸟类的学名,也分不清,所以习惯上也会把类似的鸟类统称。现在还有一些黎族老人把白鹭称做白鸭,而“鹭”“鸭”和“亚”本地话发音接近。所以,“三亚”也有可能是指“鹭鸶的田地”“鹭鸶的天堂”。果真如此的话,三亚又多了一个“鹭城”之称!
总之,三亚的许多地名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
3.三亚周边分布着一些黎族村寨:临春、下洋田、鹿回头、欧家园、红郊、东岸等。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当地黎语所称的一些地名经常会在前边加“luo”或 “da、na” ,黎语分五个支系,各自的发音有所区别,音译成汉语(海南方言)便会出现不同的“版本”。比如译成:落(落笔洞),鹿(鹿回头),六(六盘、六道),罗(罗蓬、罗郁、海罗、安罗)等;当地的黎族人民把田地称为“da 或na”,音译成海南话就是“三、那、扎或什”,在海南岛的民族地区,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以“三、那、扎、什”字为冠的地名或此类发音的黎族地区,大多用在村名,比如:崖城镇有三公里、三更、三陵、三美、三毛;天涯镇有那会、那练、那抗、那受、扎盆;凤凰镇有三用、三单、三孟、三吉、三翁、三半、三清白、三盆、三母洞、扎南;田独镇有三公、三朗、三龙、甘什;海棠湾镇有三灶、什簇;其他市县的如:保亭有三道、三弓、什道、什胜、什奋、什邱、什玲、什那、打丘(打球),什群(打准),什月(打月),什龙(打龙)、大本;五指山有通什、格什;琼中有什晏、什乃、什插、什运````。
4.三亚只是个地名,曾用于村、河、港、市命名,其来历又与几十公里外的宁远河、藤桥河、大毛水、龙江水扯上什么关系?况且历史上三亚并非管辖这些地区。当时的州治所在地在如今的崖城,所管辖的地域比现在大的多。早在秦朝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属当时南方三郡中的象郡,此后其建置先后演变为:珠崖郡、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清光绪三十一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废直隶州,设崖县。1954年,崖县县治从崖城迁至三亚。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崖县保留现辖区域。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9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伍』 为什么叫三亚
三亚名字的由来(转载\综合)
三亚,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南端的一颗明珠。
近些年来,随着三亚知名度日益提高,前来三亚的游客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对三亚地名由来感兴趣者。笔者日前走访三亚有关人士,并查阅有关方面记载,打听到了当地群众广为认可的说法。
三亚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其建置演变先后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1958年,崖县县治从崖城迁至三亚。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陆地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三亚市的地貌有山有海有河,北面环山,南面临海。
三亚地名的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紧密相联。三亚市境内有中小河流12条,集雨面积最大的宁远河、藤桥河;其次为三亚河、大茅水、龙江水等。
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积337.02平方公里。
它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从此上岸,成为城市的起源地。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 成“丫”字形, 故取名“ 三亚)
三亚市区名称几经变化,1949-1950年,为榆亚特区;1951年称三亚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至1959年7月先后属鱼雷公社、榆林公社、三亚公社、南海公社、南海水上运输公社;1961年5月改三亚镇;1962年11月三亚镇和三亚公社合并。1964年6月恢复三亚镇建制。1984年11月,三亚镇被撤销,筹备成立河东、河西街道办事处。1988年5月,成立河东、河西区。
------------------------------------
『陆』 三亚地名的由来,为什么叫三亚,不叫五亚
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
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1912年,崖州改为崖县,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全市面积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市区面积37平方公里。东西长91.6公里,南北宽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岛1.05平方公里。
三亚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三亚向东经菲律宾至西太平洋,向南经澳大利亚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广州出发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国真正的南大门。三亚还是保护南海诸岛的后方基地,其战略位置在国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洞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1912年,崖州改为崖县,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三亚市行政建制为市政府、办事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全市辖两个管理区、一个办事处(河东、河西管理区,南海办事处),10个镇(藤桥、林旺、红沙、田独、羊栏、荔枝沟、天涯、崖城、保港、梅山),3个乡(高峰、育才、雅亮)。此外还管辖南田、南新、南岛、立才、南滨5个国营农场。
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46.37万人(城市人口13.7万人);其中,黎族17.8万人,苗族2907人,回族6024人。语言有普通话、海南话、军话、迈话、黎话、回辉话、儋州话、蛋家话等。
『柒』 海南三亚有什么历史文化
“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市古时称为崖州,它虽然位于祖国的最南端,却受中原文化的润泽、影响深远,有着灿烂的文化。这里是崖州古代、近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存较多文物古迹。
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7)三亚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1988年5月,成立河东、河西管理区。、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吉阳区、天涯区、海棠区、崖州区。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撤镇设区”新设立的四个区天涯区、海棠区、吉阳区和崖州区正式挂牌成立。6月1日起,三亚市可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捌』 三亚以前的叫什么名字 三亚为何而来
崖城
『玖』 海南省三亚市的“三亚”的由来是谁取的名字
第一种说法,三亚地名的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紧密相联。三亚市境内有中小河流12条,集雨面积最大的宁远河、藤桥河;其次为三亚河、大茅水、龙江水等。它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是因为它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从此上岸,成为城市的起源地。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 故取名“三亚“
第二种说法:“三亚原由三亚街而得名, 昔日三亚街面对三枝水,由三条支流把月川村、榕根坡、临川(临春)划分为四块,形象地显示了三个桠叉,故而得名为三亚(桠)(海南语枝与桠是相通的,因此在文字上把三桠写为三亚)。”但何为“桠叉”?“枝”与“桠”又如何相通?是指发音吗?还是字体?古人又为何要把“三桠”写为“三亚”?莫名其妙!
第三种说法:三亚的地名由来是谐音“山亚”。
因三亚海边有很多山,海南的第一高山是五指山,被尊为海南岛上各山之中的冠军,即为“山冠”。 海南的第二高山大多数人却有点弄不清在东西南北了。因此这个地处海南最南端的美丽地方就被命名为“山亚”以提高地理上的地位,洗刷天涯海角那遥远又蛮荒的形象。所以“山亚”这个名称渐袭流传下来。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大陆移民迁往海南岛,刚开始时都是选择居住在海南岛的最北边,因为离大陆最近,以至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不至于断乳。在居住多年,人口变多后,开始往南移。由于在文化、习性、理念等方方面面上的差异、冲突,海南岛上的原住民即各个少数民族不断地往南迁,造成时至致今三亚以及中西部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比较多,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 那些迁往三亚的早期移民由于和当地人语言上的差异渐渐地把“山亚”称之为“三亚”。“三亚”一名逐渐传开了一直沿用至今。
第四种说法:“三亚”一词是出自回族话“托占亚”译音而来的“所三亚里”,“托”是居住的意思,“占亚”指回族人,其意是番人居住地,是当时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占城人等三种亚洲人居住的地方。这个词演变后,就变成了“三亚里”“三亚街”。
三亚地名由来已久,具明万历《琼州储志》卷三记载:“番民本占城回教人,宋元间,因乱挈家泛舟而来,散番村、番浦。今编户入三亚,皆其种类也……”。清道光《崖州志》记载:“宋元间因乱,挈家泛舟而来,散泊海岸(大蛋港、酸梅铺海岸),谓之番邦、番浦,后聚所三亚里番村。” 显然,为躲避战乱,回族先辈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之前已经有这个地名了。而这段文字记载明显是用汉语,意思很明了。历届编撰《崖州志》的官员都是汉人,不可能也不会允许用番话记载历史。由于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一些文献资料并非把这些字连在一起,而是“……所,三亚里……”。回族话自称本民族是“亚占”,而“番人居住的地方”用如今凤凰镇的回族话应该和汉语一样是顺着说,显然这句话是颠倒着的。即使把“所三亚里”看成是四个字的地名,在海南似乎没有多大的可能,后来怎么演变成“托占亚”也无法令人信服。
最后一种说法就可能和三亚“市鸟”鹭鸶有姻缘了,三亚河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时有水鸟飞弋,鱼跃锦鳞。这里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鹭来过冬,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类生活在这里,却还有那么多白鹭飞过来觅食过冬,因为这里过去曾经是一片滩涂湿地。鹭鸶分很多种,有白鹭、夜鹭、灰鹭、苍鹭,还有全身黑色型的小白鹭。大家只要细心的留意,就会发现,在三亚河的红树林里,除了白鹭之外,还能看到一大群的青脚鹬、以及池鹭、泽鹆、翠鸟,还有很害羞的白胸苦恶鸟,本地话叫作“白面鸡”。以前生活在这里的黎族人民不可能都知道这些鸟类的学名,也分不清,所以习惯上也会把类似的鸟类统称。现在还有一些黎族老人把白鹭称做白鸭,而“鹭”“鸭”和“亚”本地话发音接近所以,“三亚”也有可能是指“鹭鸶的田地”“鹭鸶的天堂”。
『拾』 三亚的历史由来
1、“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三亚市国际旅游形象标志三亚市国际旅游形象标志,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
2、根据考古材料,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序列于中国版图。隋大业六年(610),朝廷析海南岛的西南部地区,在临振县的基础上,设立临振郡。
3、唐武德五年(622)改临振郡为振州,下增设临川县;贞观二年(628)析出延德县的一部分增设吉阳县。明洪武元年(1368)改吉阳军为崖州;正统四年(1439)废宁远县名,其政区直接并入崖州。
4、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1961年5月,改三亚镇。1962年11月,三亚镇和三亚公社合并。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10)三亚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人口组成
三亚市陆地总面积1919.58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6000平方千米。东西长91.6千米,南北宽51公里,下辖四个区。2018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汉族、黎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
所获荣誉
三亚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 2016年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三亚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位居第三。 2016年9月,三亚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