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名字的由来(30个字)
印度的英文名称,则源于印度河。
印度河原文Sindhu,本义为河流,中国古代音译为“身毒”等。
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同时他们的语言中又无送气浊辅音dh,遂将该名讹读为Hin;
而Hin一词在传入希腊后,送气音H失去,成为In或Ins。希腊人印度西部的这条河流的名字指称整个印度地区。
中世纪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后,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
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为India,显然India是从Ins演变而来的。
Ⅱ “印度”之名的来源和意义是什么
印度之名源于印度河,梵文曰“信度”(Sindhu),意为海洋、江河。在古贷,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领土在内的整个印度次大陆。
Ⅲ 印度名字来源是什么
来源于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得名于印度河。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Hin)、希腊语变为ινδία(India),龟兹语Indaka。
(3)印度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
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Ⅳ 印度名字是什么意思
印度国名的由来
同世界上的所有文明古国一样,印度也是在部落融合成为社会之后才建立国家的。古印度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玄奘在公元7世纪游学印度时,足迹遍及五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记》所记载当时的国家数目达138个。即使在莫卧儿王朝和英属印度帝国时期,印度也只是相对统一,各地大小土邦为数众多。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一篇关于历史的文章中说,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一论断反映了历史事实。
印度诸语言中称印度为“婆罗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及《莲花往世书》中。《摩诃婆罗多·初篇》有一段讲述国王豆扇陀与静修仙人义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二人结婚后生有一子,名婆罗多,婆罗多长大后成为转轮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因此,印度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罗多子孙之国或婆罗多族之国。印度古人亦称印度次大陆为瞻部洲(Jambudvipa),佛经及《西游记》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称或包括此地。
中国人至少在西汉时期就已经知道印度之名。《史记正义》释大水为河,则此河显系印度河。《史记》之后,《汉书》与《后汉书》等史籍对印度均有记载。《后汉书·西域传》写道:“天竺国一名身毒,其国邻大水,乘象而战。其人修浮屠道,不杀伐,遂以成俗。”除了,“身毒”“天竺”外,中国古人对印度有贤豆、捐毒、印都等众多称谓。显然,它们基本都是Sindhu的音译,只是不同时代不同译者选用了不同的汉字,但在读音上还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训诂学家颜师古云:“捐毒即身毒,身毒则天竺也,塞种即释种也,盖语言有轻重也。”然而,这些译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玄奘认识到了中文译名的混乱,他在《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释名》中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中国人经历了七百余年才最终确立了印度的译名,一名之立,城非易事。
关于印度的英文名称,则源于印度河。印度河原文Sindhu,本义为河流,中国古代音译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同时他们的语言中又无送气浊辅音dh,遂将该名讹读为Hin;而Hin一词在传入希腊后,送气音H失去,成为In或Ins。希腊人印度西部的这条河流的名字指称整个印度地区。中世纪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后,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为India,显然India是从Ins演变而来的。
Ⅳ 印度名字的由来谁知道
印度又名“婆罗多”,“印度”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得名于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有“电影王国”之誉,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称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巴发现,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发现(现在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巴基斯坦)。后来,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鲁伯尔(Rupar),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Gulf of Cambay),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Yamuna Basin),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影响范围: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 。
Ⅵ 印度国名的由来是怎样的
由来: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共和国,通称印度,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Ⅶ 印度的由来15字
则源于印度河。印度河原文Sindhu,本义为河流,中国古代音译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同时他们的语言中又无送气浊辅音dh,遂将该名讹读为Hin;而Hin一词在传入希腊后,送气音H失去,成为In或Ins。希腊人印度西部的这条河流的名字指称整个印度地区。中世纪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后,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为India,显然India是从Ins演变而来的。
Ⅷ “印度阿三”名字的由来
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因为“红头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红头阿三”语源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当然,没当差前一般头缠白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
至于阿三,有两种说法:
其一,那时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为何则不得而知),举凡洋人,在国人看来,皆如猴子般形貌举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优越性”使然,觉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头、、、故此特(蔑)称印度人为‘阿三’
其二,据说因为印度人由于殖民地的关系,做公务员是要懂英语的,而他们因为懂英语的关系,却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通常在说一些不流利中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 SAY......”(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
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印度自诩为继美、苏后世界的第三强国,于是我们就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
印度阿三的来历是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自视颇高,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最后狂妄的和中国打了一架。当然,后果你也知道,中国人拿着塑料鞋底轻轻地抽了他两下屁股,从此印度引为耻辱,说英雄打脸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后还把裤子给提起来,又好生相劝的送回家,这更是奇耻大辱,到现在印度人还无法原谅中国。自此,中国一些好事者便亲切的称呼印度为阿三。当然,后来称自己为世界第三的还有越南,但中国人好象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现在也不见谁称越南是阿三。
另一种说法:不只是上海,作为英殖民时候的香港也早将印度人称作“印度阿三”。当时印度还没加入不结盟运动。
另:话说七、八十年前,上海还是个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国人,更是占了绝大多数!为了维护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国人找了很多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来当保安警察(当时的名词叫做巡捕)。
这些印度佬的皮肤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头顶上都缠着红巾。所以上海人一开始都叫这些印度警察为「红头黑炭」。
不过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详见成龙的警察系列电影,不是都叫警察为阿SIR或是警SIR吗?)。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于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是缠着红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有很多不缠红头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于是这个不礼貌的浑号就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华人地区的每一个人都还是习惯叫印度人为「印度阿三」。
另外还有一种可信度颇高、已经被列入俚语辞典大网络的说法!就是当时上海租界的民众经常要与这些印度警察沟通,不过中国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调,所以当时上海的「警民沟通」可说是鸡同鸭讲、非常地不顺畅!
不过上海人居然从这种鸡同鸭讲式的沟通上,又找到了新的乐子。因为他们发现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众的时候,总是会面红耳赤、吞吞吐吐,喜欢结结巴巴地反复讲着:「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经典结巴名句:「I Say」、用上海话来发音,又变成了「阿三」。
就是因为以上这两种有点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与「印度阿三」之间,从此就被硬生生地画上了等号。想起来,印度人也真的蛮冤枉的!平白无故就多了「印度阿三」这个浑号!
再周星驰大话西游里,唐僧绰号“那个印度阿三”,搞笑之极。
小平同志说过了:我们中国永远不搞霸权,不强出头,永远不当老大!印度甘地听后感叹的说:“唉!看来我们只有做千年老三的份了!”
印度阿三因此得名!
Ⅸ 请教“印度”一次的由来
印度又名“婆罗多”,“印度”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得名于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有“电影王国”之誉,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称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巴发现,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发现(现在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巴基斯坦)。后来,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鲁伯尔(Rupar),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Gulf of Cambay),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Yamuna Basin),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影响范围: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