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详解中国风水第一城__四川阆中古城街道名称的由来
风水者清气聚也,具体了解进算卦街。咨询林间易人老师。
『贰』 阆中董氏的由来
您好
阆中董氏
是湖广填四川时候
从湖北搬来的。
家谱是:
世荣思绍先泽,
德胜永传家邦,
汝能崇尚儒学,
天地大开文章。
『叁』 阆中张飞国际名字由来
是哪个卖张飞牛肉的公司吧
『肆』 关于阆中古镇名字由来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们向往成仙的地方,她是嘉陵江(西汉水)边的一块风水宝地。那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水。玉带似的嘉陵江从她的身边轻轻转了一个弯,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去。江边有一座山,名叫锦屏山。
这山虽然不高,可仙气十足。遍山树木遮天花草芬芳竹影摇曳满目婆娑,山上楼堂厅阁庙宇繁多终日香客不断香火缭绕,是文人墨客香友香客游人游客们聚会的好去处。
锦屏山正面北山腰有一棵参天古树,也不知何人何年所栽。树干伟岸挺拔、树枝粗壮结实、树叶浓绿错落有致,有一树枝象一只巨手,凌空伸向前方,上面挂有一对宝钟,此钟一雌一雄,人称夫妻钟。俩钟情深意长,夫唱妇随,无比恩爱。
恶徒盗得雌钟,星夜赶路,爬山涉水。一路神魂不安,生怕被人发现,丢了性命。一日,到了陕西省汉水边,准备过江进城。船行至江中,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顷刻间恶徒乘船便被江水吞没,恶人死于非命。
雌钟终得解救,但从此在汉水漂泊流落他乡终成千古愁肠……后来,此地便因此钟而得名为汉钟,即现在的汉水盆地、陕南粮仓——汉中市。
跳入嘉陵江波浪中的那只雄钟所在地,便被称之为浪钟。此钟昼夜在锦屏山至白塔山之间的江浪中回游。每当月圆时刻,他都会探出江面,深情的仰望那棵心中的古树,想着夫妻恩爱的甜蜜岁月,盼望夫妻早日团圆。此地就是被后人称之为天人合一的风水宝地、“阆苑仙葩”——古城阆中。
(4)阆中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古镇历史:
阆中商周属梁州。春秋属充国。战国后期,巴国灭充国并从江州迁都于阆中。
秦置阆中县,隶属于巴郡。汉阆中为巴西郡治,张飞镇守7年。
东晋阆中为北巴西郡治。西魏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
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
唐仍名阆中,为隆州治。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
明末清初四川设临时省会17年。顺治时期,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194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阆中。
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
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伍』 阆中古城的来历!
阆中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
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
春秋时,周定王十九年(公元前588年),巴国分裂,充国脱离巴国而自立,辖有阆中之地。
战国时,巴国屡为楚国所逼,灭充国,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
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秦惠文王嬴驷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即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不久灭巴。宣告蜀、苴、巴三国灭亡。秦王设立郡、县、郊(乡)、亭、里五级制,置蜀郡、巴郡。
(5)阆中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 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国土面积1878平方公里。
阆中境内有两大山系:嘉陵江以东属巴山山脉,以西属剑门山脉,两大山脉分支余脉,在阆中市分别呈西北至中南,东北至西南走向,形成东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
最高点为龙泉镇的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点为最南端的朱镇乡猫儿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内平坝、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属低山地貌为主和少数丘陵带坝地形。
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石子乡、保宁镇等13个乡镇,过境全长59.45公里,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分别于江南镇、文成镇、河溪镇、南部县定水镇流入嘉陵江。
『陆』 阆中昭忠祠的由来
阆中昭忠祠,即位于四川南充市阆中锦屏山风景区张烈文侯,为纪念抗金名将张宪建。
在阆中,历史上的“二张”是世代相传的英雄,一个是三国名将张飞,他如今已成为阆中旅游的文化符号;一个是阆中本地人、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他是故乡人内心深处永远的痛和骄傲。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张宪出生在阆中古城南郊锦屏山脚的张家大院里。从张宪会说话起,其祖父就教他背诵诗词,教他武术。他7岁时,家里把他送到私塾读书。张宪从小尚武,家里先后为他聘请了10多名武术教师,他博采众长,练就了一身硬本领。
公元1126年,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靖康之难,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北宋都城汴梁沦陷,皇帝被俘。张宪决心从军抗敌。15岁的张宪听说岳家军驻扎河南一带抗击金兵,便一路打探而去,参加了岳家军。其后,每有征战,张宪常与岳云率部打头阵。他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屡建奇功。岳飞先将他收为义子,后将女儿嫁给他。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人再次南侵。岳家军顶住压力,正面推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张宪率半数的岳家军出兵北宋故都汴梁以南地区,与之相配合的是王贵率另一支岳家军兵进汴梁以西。张宪率部进击,收复颍昌城,又收复淮宁府。金国用来拱卫开封的三大重镇,四日内连失其二。
郾城战后,金兀术非常恐慌,急忙收集余众13万余人,进犯临颍,妄想孤注一掷,以求一逞。张宪从淮宁府回师后,指挥前军、背嵬军、游奕军等“诸军人马”,前往临颍,寻求与兀术大军决战。前锋杨再兴以300余骑与金兀术猝然相遇在小商桥地区,宋军以一当十,拼死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杨再兴亦以身殉国。兀术怯于同张宪对阵,在茫茫夜色的掩护下,仓惶退走,率军转攻颍昌。
张宪于天明后,一鼓击破兀术留下的8000名金兵,重占临颍县。就在这关键时刻,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被解除兵权,离开鄂州回庐山,其后,岳飞部将中曾因过失受过岳飞惩处的王俊等人,诬告岳飞谋反,称岳云写信给张宪,叫张宪向朝廷假报金人入寇,以助岳飞夺回兵权。
因受岳飞父子一案牵连,绍兴十一年除夕夜,风雨交加,27岁的张宪与岳飞父子被害于风波亭。当时的狱官倪完与义士王能、李直暗地买了棺材,将张宪与岳飞父子入殓,悄悄葬于栖霞岭下。20年后,金兵再次南侵,刚刚登基的宋孝宗为了激励臣民抗金,对岳家军来了个“平反加封”,张宪被追封为龙神卫士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又赠宁远承宣使。明代,再追封为烈文侯,在阆州建祠纪念。
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川北道台黎学锦在南津关竖立宋张烈文侯故里碑,又在锦屏山东麓的连峰楼左侧,依山傍水建成张烈文侯祠一座,右侧立《张烈文侯祠碑序记》石碑二块。后均被毁无遗。
清同治年间,张宪的37代孙、潼关总镇张顺在锦屏山脚的张宪故居前,修建一石牌坊纪念张宪,牌坊门楣有“忠义垂范”大字匾额,后来,石牌坊在“文革”时期被毁。
1985年,当地政府重修张宪祠,并塑有张宪像。张宪祠位于锦屏山上,占地约30亩,坐西向东,三面环山,青松翠柏把张宪祠围得严严实实,显得庄重静穆。祠门前悬挂“佐岳王图复兴功臣同祸莫须有,祀强魂仰祠宇遗像传神阿堵中”对联一副。
走进祠门,院内是张宪的塑像。据说,把张宪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内,是“匠心独运”的表现:张宪功高蒙冤,壮志未酬,人虽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稳坐殿中。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抚腰,威严挺立。他圆睁怒目,仿佛在问:抗金保国,何罪之有?
张宪祠一楼一底,正殿一幅对联为:佐少保力战中原,果能痛饮黄龙,知公必在;共西湖同存庙貌,纵令深诛白铁,遗恨难消。正殿内挂有张宪画像,两侧竖立“昭忠祠”石碑。堂下两厢为陈列馆,两壁挂张宪生平功迹图画和诗文对联,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业绩。
如今,每到清明,不少阆中人到张宪祠虔诚地点燃香烛,祭奠这位抗金名将。随着阆中旅游的发展,张宪祠也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柒』 阆中古名称呼
阆中!传说阆中有一个部落!族长是个女的!有一天天上打雷!就留下了几个脚印!那个族长有点好奇就把脚和那个脚印重叠在一起!过不久!那个组长就怀孕了!那个孩子就是人王伏曦!后来那个部落迁走了伏曦成了人王以后到他妈妈的故乡看见阆中三面环水容易涨水就结合天地灵气造了一口钟!一涨水钟就会响所以叫浪中!后来取的偕音阆中
希望可以帮到你!
『捌』 阆中古城为什么卜像其他3个古城那么出名呢
因为阆中实在太小了`虽然是中国4大古城之一
但很多人都知道其他3个并不知道阆中`
我在外地给别人一说南充就知道了说阆中别人不知道`
郁闷卜`
阆中只要今年能创国家级旅游城市成功
只要名气上去了还怕不出名?
07年国庆期间7天接待了10万游客
切怕这个数字对阆中来说还是大哦!~
我们都是阆中儿女`都要时刻想到为家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