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威海卫的由来
汉初时,威海叫“石落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又来又称为“落柑村”,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夼”是洼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卫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顶山西古山环绕之下而得名,依这样理解这个名字是依地势而取的名字。现在环翠楼公园东门北侧还有一个立有“宝泉普济”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打水。另据《威海卫志》(清乾隆本)记载:“在环翠楼东南石窟中,泉洁而甘,大旱弗匮。邑人咸取以酿,号‘小惠泉’”,不知这“小惠泉”对于这个名字有无历史渊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 威海的历史故事
威海的历史故事:
1、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市境先属齐郡,后属胶东郡,为腄县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之罘,立石颂秦德焉。秦之腄县,设治于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以东别无他县。
2、西汉时期:
境内属青州东莱郡地。《汉书·地理志》东莱郡注谓高帝置。师古说故莱子国也。东莱郡治在今莱州市,领县十七,今市境内置有不夜县、昌阳县、育犁县。是为境内有县级政区建置之始。
3、东汉时期:
东汉初省并不夜、育犁二县,境内仍属青州东莱郡。郡治由今莱州市迁至今龙口市黄城集。1986年,在威海市区塔山北麓出土长贵亭侯龟钮铜印,其形制为东汉遗物。亭是县属行政单位。可知,东汉时,今市区一带曾是昌阳县长贵亭侯的封地。
4、东晋时期:
后赵在牟平县析置东牟郡东牟县,今市境北部属之,郡治、县治均在今烟台市牟平区。境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5、唐代:
境内为河南道登州地,设文登县。唐代,登州几经置废。武德四年析东莱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贞观元年废。
如意元年又以莱州之牟平、黄县、文登复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龙三年徙治蓬莱。天宝元年又废,改置东牟郡。
乾元元年,又改称东牟郡为登州。自唐麟德二年析文登县西境,于东牟故城置牟平县,至清雍正十三年的一千余年间,境西南部一直属牟平县,其余属文登县。
⑶ 威海为什么又叫威海卫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析辛汪都三里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
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奉山东省政府命令,成立威海卫市,与东海专区皆隶属胶东行政区。1948年3月,威海卫市改属东海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建国后改威海市。
(3)威海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
⑷ 山东各市名称的由来,具体点
一、山东省省名由来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
二、济南市市名由来 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 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 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 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 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 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 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596年,改称为章丘县。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 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 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
三、青岛市市名由来 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市北区 清属即墨县仁化乡,为青岛市辖区之一。境域变化多次,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
四方区 四方区建于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 1994年,青岛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由原沧口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原崂山区的李村镇(崂山区政府所在地)合并后设置。
黄岛区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划归青岛市,为黄岛区。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崂山区 1988年改设崂山区,因境内崂山而得名。
城阳区 1994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胶州市 1987年撤县设立胶州市,因境内有胶水而得名。
即墨市 秦代,即墨始定为县。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而得名。公元596年移至今址。1989年9月设立即墨市、
平度市 据《重修平度县志?叙》载,"平度"汉旧县名也。《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顾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明始称平度州,1914年改平度县,1989年10月撤县设市。
胶南市 胶南历史上多分属胶州、诸城,1946年成立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而得名。
莱西市 1941年,莱阳县先后析出莱东、莱西和莱西南县。1950年,莱西南与莱西县合并为莱西县。1958年,莱西、莱阳两县合并为莱阳县。1962年两县分立。1991年撤莱西县设莱西市。
四、淄博市市名由来 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张店区 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 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博山区 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 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19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
高青县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 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六、东营市市名由来 原为村名,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翌年,惠民地区东营办事处在此成立,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即以"东营"为名。
东营区 1984年,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两区合并为东营区。因系东营市政府驻地,故名。
河口区 1982年11月设立河口区。因黄河自1855年起先后7次改道在境内入渤海,建区时境域仍有黄河入海口而得名。
垦利县 此地原有垦区和利津洼两个名称,取其首字而得名。1941年9月,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建置之始。1943年4月,垦区正式称垦利县。
利津县 在周秦时代属齐国。隋代建永利镇,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县。因邑内有东津码头,取永利、东津之字得名利津。
广饶县 西汉初置广饶县,隋移置千乘县,金改乐安县。1914年,全国改定重复县名,乐安县复称广饶县。广饶县名之由来,概取"海滨广斥,饶于鱼盐"之吉祥义。
七、烟台市市名由来 烟台之名源于"兵事"。1398年,为防御倭寇,加强海防,在沿海设置了烽火台,遇警昼则生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以资戒备,后将这种火台称为烟台。烟台市因市区内烟台山而得名。1983年11月,由烟台地区改建为地级烟台市。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1985年3月20日动工兴建。1992年5月4日升格为副地级。
芝罘区 因境内有芝罘岛而得名。秦始皇三次东巡此岛,始有"之罘"之称,后改为"芝罘"。1983年11月改为芝罘区。
福山区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伪齐帝刘豫登此山,称两水镇一带为"福地",因名此山为福山,金天会九年(1131年)置县,故名。
莱山区 相传800多年前,在今莱山大地上,一夜间来了一座小山(今烟台莱山机场内马鞍山),当时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遂演变为莱山,由此得名建镇建区。
牟平区 牟平因处牟山之阳平川地而得名。唐麟德二年(665年)置牟平县,1994年12月撤县设区。
龙口市 1986年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因原黄县有龙口镇而得名。
莱阳市 因地处莱山(今旌旗山)之阳,故称莱阳。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阳为莱阳。1987年4月改名莱阳市。
八、潍坊市市名由来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潍坊特别市,取潍城、坊子首字命名。1949年6月改称潍坊市。
潍城区 潍城区以旧潍县城得名。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潍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77年)改潍州为潍县,1949年6月为潍坊市,1984年,潍坊市组建为地级省辖市后,设立潍城区。
坊子区 因潍坊市1984年在坊子设立县级区而得名。
寒亭区 夏代,寒浞在此建国,史称古寒国。汉王莽后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1983年建寒亭区。
奎文区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潍城区以境内白浪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区,白浪河以东因建有"奎文阁",故名奎文区。
青州市 青州之名起源较早,是古九州之一。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州在中华大地的东方故名。
诸城市 原名东武,西汉初年置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诸城,取汉故诸县城为名。1987年7月撤县建市。
寿光市 寿光因闾邱长老向齐宣王乞寿的故事而得名。西汉(前148年)置县,1993年设立寿光市。
安丘市 因安丘侯国而得名。安丘春秋时因其地山丘起伏,河谷纵横,在山水环抱之中,故称渠丘。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七月癸酉,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户,国名"安丘"。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县。1994年撤县设市。
高密市 因境内有密水,"其源言之谓高",故有高密之名。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高密市。
昌邑市 古称邑、都昌。春秋时设城邑,为齐七十二城之一,宋建隆三年,建新城,称昌邑,为县治所。1994年6月撤县设市。
昌乐县 昌乐县古称营丘。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寓昌盛安乐之意。
临朐县 西汉始设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得名。
九、济宁市市名由来 秦置任城县;因地濒济水,五代时又设济州,初治巨野;但金时巨野一带常被水淹,而任城地势高亢,遂迁之。元时则取安宁意,更名为济宁府,后升为济宁路。明代,济宁路降为州。清初,改为直隶州。民国初年,改为济宁县。1946年设济宁市。1953年设济宁专区,1976年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省辖地级市。
市中区 秦置任城县,1913年改济宁县,1946年划济宁县城关设立济宁市,1983年改市中区。
任城区 1993年12月设任城区,因境内自秦至明代先后设置任城县、任城国而得名。
曲阜市 曲阜之名在《礼记》一书中就已出现,因"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周为鲁国都。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更名为曲阜。1986年设立县级曲阜市。
兖州市 充州之名由来已久,《禹贡》记载:"河惟兖州"。言此州东南据济水,西北据河。禹时分天下为九州,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水"而得名。""与"兖"字同音、通用,故名。1992年建市。
邹城市 公元前221年设驺县,唐初改驺县为邹县,1992年10月改名邹城市。
汶上县 1208年始称汶上县,取汶水在上之意而得名。
泗水县 秦置卞县,南朝宋初,卞县废,466年复置。591年更名为泗水县,因泗河发源于境内而得名。
微山县 1953年8月,建立微山县,因境内微山湖而得名。
鱼台县 秦置方与县,唐宝应元年(762年)改为鱼台县,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金乡县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置金乡县,因境内金山而得名。
嘉祥县 1147年析巨野、任城二县地置县。因春秋鲁哀公时西狩获麟的故事发生在境内,取其祥瑞之意而得名。
梁山县 梁山县始建于1949年8月,因境内梁山而得名。
十、泰安市市名由来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以泰山郡腹地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取"泰山安四海"之意。1985年3月,设地级泰安市。
泰山区 1985年5月设泰山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
岱岳区 岱岳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时亦称岱岳。(哈哈,俺家乡)
新泰市 西晋泰始年间,大臣羊祜表奏晋武帝,取新甫山(境内山名)、泰山首字为县名。1983年成立新泰市。
肥城市 肥城因周封肥子国而得名。1992年9月撤县建市,称肥城市。
宁阳县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于宁山之南置县,故名宁阳。
东平县 东平,古称东原。《尚书?禹贡》载:大野既潴,东原底平。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十一、威海市市名的由来 为加强海防,抵御外来侵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政府"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立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义。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
环翠区 1987年成立地级威海市时,以境内名胜环翠楼将原县级威海市命名为环翠区。
荣成市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设县。雍正帝钦赐嘉名,"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1988年撤县设市。
文登市 文登之名源于文登山。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而名。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置文登县。1988年撤县设市。
乳山市 乳山之名源于大乳山。山在今市境南部海滨,山势浑圆丰满,顶峰挺拔突出,状如乳房,故名。1941年2月建县,1993年8月改为乳山市
十二、日照市市名的由来 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元祜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设日照县。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设区带县。
东港区 1992年12月7日,原日照市行政区域设立县级东港区。以李鹏总理题词"黄河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之意得名。
五莲县 1947年建五莲县,因境内五莲山而得名。
莒县 莒地多产芋,时人称"芋"为莒,并食之,故以莒为部落名。商属姑幕,周称莒国,秦置莒县,隋设莒州,1913年改州为县
十三、莱芜市市名由来 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子国,部分莱民流落于今淄川西南一带,因此地荒芜故名。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升为地级市。
莱城区 莱城区是1992年11月因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
钢城区 1992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因为境内有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故名
十五、德州市市名由来 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安德县之名源于德水,秦更黄河名为德水,因德水流经县内,故以为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德州卫。1950年6月建立德州专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地区,1994年12月改设地级德州市。
德城区 明洪武七年移德州治于今城区,始名德州。民国元年改称德县。1946年6月德县解放后,置德州市。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县级德州市更名为德州市德城区。
乐陵市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乐陵县。大阜曰陵,乐则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1988年9月1日,撤县设市。
禹城市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县为禹城县。1933年10月18日,撤销禹城县设立禹城市。
陵县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今陵县城置安德县。公元九年王莽改制,设定安公国,治所安德(今陵县县城),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将陵县为州,称陵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陵县。洪武七年(1374年),将陵县、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所在陵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安德县,称陵县,今陵县之名称始于此。
宁津县 公元1128年,因临鬲津河而得名的临津城毁于大水,迁至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庆云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庆云县。城东有一卧龙岗。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云雾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
临邑县 秦时置漯阴县。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改称临邑县。
齐河县 金天会八年(1130年)撤齐河镇设县,始称齐河县。另,齐河县,因城临济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
平原县 平原县因周围地形平坦而得名为平原邑。秦代(公元221年)以平原邑置平原县。
夏津县 夏津县原称县(汉置),隋大业间改县置夏津县。以华夏民族及地处古黄河大渡口而得名。
武城县 战国时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部边塞,四无山阜,为防御强齐入侵,岁饬武备,修筑城防以屯兵,是谓武备之城。西汉初年,设东武城县。西晋太康年间,改称武城县
十六、聊城市市名由来 聊城市因史称聊摄国故名。明代称东昌府,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1914年改为东临道,1949年8月改设聊城专区,1967年改称聊城地区,1997年8月撤地设市。
东昌府区 1998年3月设东昌府区,因明代称东昌府,境内有东昌湖故名。
临清市 卫河古称清河,临清因傍清河而得名。西汉初始置清渊县,330年改清渊县置临清县。1958年建县级市,1963年撤市复县,1983年撤县复市。
高唐县 高唐因地处沼泽之丘而得名。汉朝置县,元、明、清升县为州,1912年复改县。
茌平县 秦置茌平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
东阿县 因济、二水沿今东平湖两岸入境,河曲形成大陵称"阿"。东阿置邑,始见《春秋》,名柯。战国改称阿,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县相沿至今。
阳谷县 隋朝设县时取东阿、阳谷县界"阳谷亭"为名。
莘县 春秋为卫国莘邑,秦置阳平县,606年称莘县。
冠县 因春秋时曾在此设冠氏邑而得名。隋(586年)置冠氏县,1269年升州改称冠州,1370年降州为县,定名冠县。
十七、滨州市市名由来 1992年3月,因惠民地区行署驻地滨州市,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滨州市。
滨城区 2000年6月10日,设立滨州市滨城区,因辖区为滨州市城区所以命名滨城区。
沾化县 1042年置招安县。1195年更名为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龚遂治渤海"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博兴县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献祖李国昌讳,改博昌县为博兴县。
邹平县 西汉以前,夏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立邹侯国。公元前201年置邹平县。
惠民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定州升为武定府,置惠民县为附郭,因有明代开凿的排水渠惠民沟而得名。
阳信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驻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
无棣县 春秋设无棣邑,因北界"无棣水"而得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县,袭称无棣县。
十八、菏泽市市名由来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始以菏泽作为地方名称。1949年设菏泽专区,1967年改称菏泽地区,2000年设地级菏泽市。
牡丹区 2000年,设立菏泽市牡丹区,以原县级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牡丹区的行政区域,因境内牡丹园而名。
鄄城县 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秦时改鄄邑为鄄城,西汉初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鄄城而得名。
郓城县 春秋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鲁在此驻军并筑城名郓,郓城自此而得名。
巨野县 西汉始建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成武县 秦置成武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将县名"成"作"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城"改"成",复为成武县。
单县 古称单父,春秋为鲁国单父邑,秦置单父县,汉代三次为县侯国,一次为县王国。唐末置辉州,宋置单州,明初改称单县。
定陶县 定陶之名缘于陶丘。《说文》"陶丘再成丘也,在济阴",这里有丘双层,像陶灶,故名。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出海至齐,辗转至陶,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
曹县 明洪武二年,曹州治因水患近盘石镇(今县城),至四年降州为县,始有曹县之名
⑸ 山东省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由来:最早的山东之名来自金朝所设置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金户部侍郎行于山东得名“山东行省”,明朝始置山东行省,后改为山东山东布政使司。
相关历史:明始置山东行省,辖济南府,青州府,兖州府,东昌府,登州府,莱州府,辽东都司。清朝将辽东半岛划入盛京,由盛京将军统辖 。山东青岛,威海先后造列强侵占。
1949年8月山东解放,同年划出菏泽、聊城新建平原省,后平原省被撤,上述地区划入山东。
1953年陆续将范县划入河南,馆陶县划入河北。将东明县,宁津县、庆云县划入山东。
(5)威海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其他省份:
1、福建省名的由来:
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2、广东省名的由来:
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汉初为 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⑹ 威海卫地名的由来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至明、清,现威海地基本以文登为中心,隶属随朝代更替而变化。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
⑺ 山东威海乳山玄岛名字的由来
你说的是不是险岛啊。
险岛 又名杜家岛。北纬36°11′,东经121°33′。北距大陆最近点沙港0.3公里,落潮时可步行通过,1976年筑堤与陆相通。岛内西部险岛山,海拔128.6米,陡峭险峻,故得此名。岛的主体呈东西走向,长2.8公里,宽0.83公里,面积2.3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0公里。系由陆地断裂分离出来的基岩岛,由变质岩构成,地表为棕壤性土,土壤平均厚70厘米。西、东北部多山丘,南部和东部海岸多为海蚀崖及岩礁。临岛以南及以西海水深6米,海底砂砾质;临岛以东海水深1~2米,有渔船停泊点;临岛以北海水深1~2米,渔船多泊于此。海底泥沙质。岛上植被覆盖面积75%,其中林木覆盖面积17.7%。清康熙年间,杜姓由即墨县羊山后村迁此定居。现岛上有居民360余户。岛上地下水资源较贫乏,有老虎洞、龙角石、神仙洞等自然景点。
乳山市境南部沿海,山秀海碧,礁奇滩曲,海上峨峰相峙,夹海成口,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乳山口。乳山口以大乳山为中心,南靠一望无际的黄海,北有平静的乳山口湾,西面和垛山、小乳山、西乳山隔海相望。海口南面,有一横贯东西的岛屿——小青岛,为乳山口的天然屏障。这里气候宜人,山岛竦峙,青树翠蔓,波锦水碧,历史上曾有“北有旅顺口,南有乳山口”之美谈。
1、天然图画——大乳山。大乳山乳起峰隆,宛如窈窕淑女乳房高高耸立,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乳山市及乳山口皆因此而得名。春季,绿草山花铺满山,清泉圣水潺潺不倦,仿佛将人置入仙境一般。拾级登上大乳山顶端,有豁然开朗之地300平方米,可容纳千百人登高观日出、望海奇,日出渐赤如丹,其下有红火动摇承之,使人倍觉天地之美妙。夏日,这里气温适宜,山径香远幽谧,进山非但不觉燥热,反而会突生寒骨之意。秋里,大乳山明净高爽,海市蜃楼,清凉之气直冲云霄。晨曦,云海浓雾缭绕于大乳山及海天间,偶然传来山嶂小鸟啾啾声,使人顿生飘飘欲仙之感觉。冬深,乳峰负雪,明烛南北,大乳山浩瀚之秀气淋漓呈现于世人面前。真可谓:海风吹人醉,乳山馨客迷。与大乳山隔岸相望的西乳山,恰似一妙龄少女仰卧万顷碧海之中,端庄俊俏的面庞,小巧玲珑的鼻梁,高高耸立的乳房,似是睡熟,人称“睡美人”。
2、天然海上牧场和乐园——乳山口湾。呈“V\"字型的乳山口湾位于大乳山北侧,是乳山口与大海的唯一通道。乳山口湾被群山环绕,这里天风不犯,碧波锦鳞,山间孕秀,岛中藏韵,水深港阔。湾内水势平缓,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对虾、贝类等海珍品,湾内滩沃涂阔,有目前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万亩人工养殖场——乳山市对虾养殖场,一排排整齐美观的石砌虾池,如一方方碧玉镶嵌于港湾之内。
3、月牙湾。在大乳山南侧,有片半月形海滩,人称月牙湾,她背靠大乳山,正前方与小青岛隔水相望,月牙湾海滩总长2800米,沙质松软洁白,海水碧洌,鳞浪层层,一碧万顷,浮光跃金,是一处天然海水浴场。于此游泳沐浴,不仅会强健体魄,舒筋通脉,而且融海、山、天为一体的绝妙景致,定能使有兴前来观光消夏之游客宠辱皆忘,流连忘返。
4、金龟戏水——小青岛。小青岛是乳山口港的门户和天然屏障,同时也是乳山市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它位于乳山口港南7公里的海域中,分为南北两岛,远处观之,若沉若浮,恰似两只金龟在海上嬉戏,故称“金龟戏水”。岛上百草丰茂,林木苍翠,一年四季,这里风和日丽,波澜不惊。有人这样赞美小青岛:“真哉多情,风浪也让小青岛;当雾敛风平,戏海双鳌出碧水;时波静霞赤,横天一岛锁惊涛!”小青岛皆由沙砾岩构成,四周多奇礁怪石,尤其是满布海滩、晶莹圆润的鹅卵石,最为游人所称道。岛上居民不足百户,系清康熙年间迁居于此,世代以捕鱼为生,由于远离尘嚣,岛上民风纯厚,热情好客,是领略渔民风情的理想去处,游人赞之为“岛圣之地,佳境之处”。
⑻ 威海的来历和传说
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夷之地,属青州,有菜夷聚居。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等8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今威海地域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 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今威海地域属之。
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 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 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传说在很早以前的时候,威海是一个被视为仙界的地方,这里山水奇丽,风景入画,住着很多的神仙.闲来无事的时候,神仙们会聚在一起,乘云踏浪到海上垂钓极为美味的仙物,吃了能增加道行,修炼功力,,常人吃了有如百神护体,可以青春不老,脱凡胎而成仙体.于是历朝历代众多梦想长命延年,天界为仙的人,都不远万里纷纷前来寻求不老仙方和仙物.那就是威海灰刺参.所以威海灰刺参便具备了极品海参的品质,以及很多的神奇的食补食疗功效.
刘公岛为什么叫了这么个名字呢?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东汉末年刘氏皇族的一支人,不堪曹魏政权的迫害,迁居岛上避难;一是与民间流传的刘公刘母的故事有关。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南方北上的商船突遇狂风袭击,数日不见陆地,粮食淡水都用光了,人们绝望了,只好听天由命地随波逐流。一天夜里,一个水手无意中忽然发现前面有火光,便兴奋的大叫起来:“有救了,有救了!”他们知道有火必有人,有人就有救了。这一线希望马上激起了人们的力量,他们拼命地向火光方向划船,终于看清前面是一海岛,有一位老人站在岸边,手举火把为他们引路。船靠了岸,船上的人们跳进浅水,扑向岸边,一个个先后栽倒在沙滩上。老人把他们背到自己的草屋子里,介绍说:“我姓刘,大家叫我刘公好了。”刘公的老伴也是位和善的老人,只见她抓了一把米放到锅里,一会儿就煮熟了。十几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又一碗,锅里的饭始终不见少,船民们恍然大悟:这是遇到救命神仙了,忙跪下磕头。等抬起头来,刘公夫妇已不见了。第二天打听岛上的居民,他们也说刘公刘母经常做这样的善事。后来这些人为了感谢刘公夫妇的救命之恩,联合岛上的居民在岛上修建了刘公刘母祠,并把此岛取名叫刘公岛。
⑼ 山东省乳山市的名字来历
地名由来:
乳山市因境内耸立于乳山口湾南岸浑圆挺拔、顶峰凸起、状如母乳的大乳山而得名
乳山市是中国沿海的长寿之乡,被授予“山东省长寿之乡”称号 。
乳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是中国著名作家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故事背景发生地,也是闻名全国的民族先锋“马石山十勇士”英雄事迹发生地。
乳山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间有低山。地势呈簸箕状由北向南台阶式下降。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发源北部山区,向南分别流经两侧低山与中部丘陵之间入海,沿岸形成冲积平原。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积平原分布。
乳山市主要地貌类型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微地貌单元有14种。乳山属胶东低山丘陵区。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间有低山。地势呈簸箕状由北向南台阶式下降。
境内山脉自西向东可分为三列,西列自垛山、马石山向南延伸至玉皇山;中列由双山、三佛山、寨山、多福山向南延伸于海阳所半岛的帽山、大乳山;东列为昆嵛山脉,由虎山、尼姑顶、黄道顶构成主峰,斜贯东北边境。
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最高山峰垛山612.6米。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向南分别流经两侧低山与中部丘陵之间入海,沿岸形成冲积小平原。
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积平原分布。境内山地平均海拔300米以上,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2.4%;丘陵海拔100—300米,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3%;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7.3%。
(9)威海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建置沿革:
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和史籍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乳山境内就有人类居住。
夏,地属嵎夷,亦称东夷。
商时,属青州。
西周时,属莱国。
春秋时期,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
秦代,属齐郡腄县(治所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
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育犁县(治所在今育黎镇城阴村南),此为境内第一次置县,属青州东莱郡。
东汉建武五年(29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
三国时,属魏国青州长广郡东牟县。
西晋时,属青州东莱郡牟平县。
北魏时,属光州东牟郡观阳县(治所一说为今牟平观水,一说在今海阳发城)。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境域改属光州长广郡文登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属青州东莱郡观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河南道登州东牟郡观阳县。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莱州文登县。麟德二年(665年),属登州牟平县。
五代因之。
宋时,属京东东路登州牟平县。
金时,属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县。
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牟平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牟平县省入宁海州,属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海阳县,境内原属宁海州的乳山乡全部(辖于疃社、石山社、野子社、玉泉社、宽洪社、龙山社、登宁社、邵村社、桃花社)和城阴乡的鲁济、兴善两社划归海阳县,其余仍归宁海州。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宁海州改称牟平县,境内分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十七年改称东海道)牟平、海阳两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牟平县、海阳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牟海县全境解放,改属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26日,牟海县更名乳山县(以境内南部的大乳山命名),隶属不变,并确定夏村为县城。
1950年5月,胶东行政区撤销,东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乳山县属之。1956年3月,文登专区撤销,乳山改属莱阳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乳山县,原所辖育黎、崖子、午极、冯家、诸往、石头圈、下初、上册8个公社划归烟台市(1959年11月划归新复设的牟平县),夏村、乳山寨、白沙滩、唐家、海阳所5个公社划归海阳县,南黄、洋村公社划归文登县。
1961年10月5日,根据国务院〔1961〕议字34号文《关于恢复山东省禹城等22个县和设兖州、崂山两县的决定》,恢复乳山县,隶属烟台专区。
翌年1月1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挂牌办公。1983年8月,烟台专区改为省辖烟台市,乳山县隶属烟台市。1987年6月,威海市升为地级市,乳山县改属威海市。
1993年7月17日,国家民政部以民批〔1993〕153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乳山县,设立乳山市(县级),以原乳山县的行政区划为乳山市的行政区划。8月8日,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⑽ 威海这个城市的名称是怎么由来的
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夷之地,属青州,有菜夷聚居。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等8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今威海地域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 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今威海地域属之。
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 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 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传说在很早以前的时候,威海是一个被视为仙界的地方,这里山水奇丽,风景入画,住着很多的神仙.闲来无事的时候,神仙们会聚在一起,乘云踏浪到海上垂钓极为美味的仙物,吃了能增加道行,修炼功力,,常人吃了有如百神护体,可以青春不老,脱凡胎而成仙体.于是历朝历代众多梦想长命延年,天界为仙的人,都不远万里纷纷前来寻求不老仙方和仙物.那就是威海灰刺参.所以威海灰刺参便具备了极品海参的品质,以及很多的神奇的食补食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