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人名字是怎么来的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间首先出现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国家中的一种政治组织。每个氏都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门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而出云氏、近江氏则是统治出云、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与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个部分,分别表示一定的意义。一个古代贵族的姓名写出来往往很长,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后来,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渐台为一体,统称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贵族统治阶级当中,天皇是一个例外。历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认为是天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没必要有性。不仅是天皇,就连皇后和天垒的子女也都没有姓(天皇的女儿长大出嫁以后,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前面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别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长期形成的习惯,许多人还不敢结自己取胜。为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从这时起,日本家家户户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随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姓的含义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据统计,目前日本的姓约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百多个。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材、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还有许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相思想意识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为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乌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中国经由朝鲜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后要随夫姓(男子入赘则随妻姓)。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松崎君代结婚后随夫姓改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新的民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婚前所定,或随夫姓,或随妻姓。但大多数日本女子婚后仍照日本的习惯随夫姓。
『贰』 日本人姓氏的来源与意义
本姓名一般由一至四个汉字所组成,最多的有九个汉字。 在日语中,苗字(みょうじ,也写作“名字”)是中文“姓氏”的意思;而现代汉语的“名字”则是名前(なまえ)。日语还有氏这么一词,指的是氏族(氏名),包括了源氏、平氏和藤原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 古代日本只有名没有姓。 西元四世纪末,大和朝廷把日本南部的很多小国统一为一个国家,其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此时的氏并不只限于父系或母系家族,它并非自然的社会集团,而是建立朝廷的中央豪族,以独占或世袭官职,借助朝廷对农民进行统治。因此,这些氏,就按照其职务、领地、居住地来命名,称为“氏名”,如“出云氏”、“忌部氏”、“中臣氏”(后来的藤原氏)。也有氏名来自神名、技艺的。 后来,大和朝廷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分别给贵族颁赐“臣(おみ)”、“连(むらじ)”、“君”、“直”、“相臣”、“伴造(とものみやつこ)”、“百八十部(ももあまりやそのとも)”、“国造(くにのみやつこ)”、“県主(あがたぬし)”、“真人(まひと)”、“朝臣(あそみあそん)”、“宿祢(すくね)”、“忌寸(いみき)”、“道师(みちのし)”、“稲置(いなぎ)”等约30个“姓(カバネ)”。这种姓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相当于爵位,属世袭,是除了皇亲外的贵族用来区分身份地位的标志。大化改新后,因为实施了官位制,此时表示身份地位的姓逐渐失去了意义,在贵族社会便只称氏而不再称姓。 从西元9至10世纪(平安时代)起,出现了新的称呼——苗字(苗是分支的意思)。由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氏族分成若干个家族,这些家族一般以其职业、居住地、官职名或以其私有土地的地名的假名相称,这些称呼便成了“苗字”。苗字其实是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产生的新的姓氏。此后氏、姓、苗字逐渐融为一体,统称为苗字。 明治维新前日本贵族男子姓名的构成要素的中文含义如下(日文→汉文): 家名苗字 →氏(シ) 通称あざな → 别名 氏(ウヂ) →姓(セイ)、本姓 姓(カバネ) → 爵位 讳(イミナ) →名 与姓(カバネ)来源于天皇的赏赐不同,家名苗字不是天皇所赐,可以由个人自由决定。家名的本意指的是一家的名称,经常来源于地名、屋号等等,另外也有一些受主家赏赐的例子,比如著名的羽柴秀吉,其苗字“羽柴”便是来自织田信长的赏赐。至于通称あざな 和讳(イミナ),则是一个人的名。讳(イミナ)是本名,与中国的习惯一样,一般都因避讳不会直接使用,而是转用通称あざな称呼。 可见,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贵族男性姓名包括:家名苗字 + 通称あざな + 氏(ウヂ) 或姓(カバネ) + 讳(イミナ);而武士或平民的姓名构成则为:家名苗字 + 名(相当于武士的讳,但平民的场合显然没有避讳一说)。如织田信长,其完整姓名应该为:织田弹正忠平朝臣信长。其中织田为家名,弾正忠为通称,平朝臣为姓(カバネ),信长为讳。 又如德川家康的全名叫起来是“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其中“德川”是“家名苗字”,“次郎三郎”是“通称”,“源”是氏,而“朝臣”是姓(カバネ),“家康”是讳。 此外,因为被认为是天神的后代,不应该有姓,所以日本天皇都是只有名而没有姓。 日本在1875年苗字必称令之前只有占人口极少数的贵族、武士才有姓氏,绝大多数人(95%以上)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1870年(明治3年),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容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但已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心,故创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缓慢。因此,于1875年(明治8年)明治天皇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随着日本的姓氏数量极速增长,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 据估计,日本居民目前使用的姓的数量之中,不低于95%取自明治维新之后这一时期。这一数字目前缺乏权威统计。根据中国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词典》当时日本大概有姓氏七万条[1]。最多的统计记录是在20世纪80年代,约14万,即平均一千人左右使用一个姓氏[2]。 日本人结婚后,因为法律上禁止夫妻别姓的原因一般妻子改为丈夫的姓,如果是入赘的女婿则改为女家的姓氏。 姓氏 来源 因为日本人姓氏的可变性很高(因开创新家业、家族集团分支或收养关系等原因都可以改姓,这也是日本姓氏数目众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来源十分复杂,众说纷纭。一般来说,日本的姓氏可以分为两类:自古就有的和从《苗字必称令》后创立的。 最常见的姓氏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十大姓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使用人数排3600位后的姓氏是极罕见的姓氏。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来源一说是来源于藤原秀乡,即藤原家中担任过左卫门尉的人的后裔。也有说可能是因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就像可以担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样。相类似的是其他众多带有“藤”这一字眼的姓氏,寄托了同样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铃木,和佐藤类似的,来源于古时候的武将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中经常出现诸如川、田、山、野之类的字眼,有人认为与他们民族向往自然不无关系,例如犬养姓是过去为王公贵族饲养家宠而被赐姓。但主要是因为《苗字必称令》的关系,当时文化不高的平民只能采用他们熟悉的名称。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自然现象等等皆可以为姓。比如渡边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鹈饲则是饲养鱼鹰的渔夫。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样的,这和其民族构成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冲绳“与那国”比较多,这是因为古时那里是琉球国的缘故,当地人就用自己所住的地名作为姓氏。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并不少见,这是因为那里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读法 日本姓氏的读法十分复杂,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能非常透彻地弄明白。同一个读音可能对应了几十个汉字的写法,而同一组汉字又可能有好几种读法,甚至根本毫无规律可言。这可能间接造成日本社会对于名片非常依赖的现象:大众需要名片上的罗马拼音或振假名才能准确读出对方姓名。(当然,名片文化与日本严格的阶级社会亦有关。) 以日本第二大姓氏铃木为例,同样读作suzuki者,尚有寿寿木、铃树等八种。而同样的汉字“铃木”又有十四种不同的读法[来源请求]。 另外一个经典的范例:“小鸟游”读作takanashi,读音和汉字完全无法对映。这时需要像猜谜语般地来解析:taka是日语中老鹰的意思,而nashi是日语中的否定文语的终止型,写为汉字即为“鹰无”,“因为没有老鹰,所以小鸟能出来玩”,故曰“小鸟游”。 有些日本汉字在中文里面也有不少麻烦,主要是中文死字与和制汉字没有汉语读音。 另见:日本汉字#中文读法问题 写法 日本实施简化汉字后,对人名中的汉字也公布了《人名用汉字》以为规范,但不强迫,可由人民自行提出申请是否改用新的简化字写法,所以有些觉得笔划多不好写的人便提出申请,例如姓“澁谷”的人很多都改为“渋谷”的写法。不过也有不少例外,例如“広”和“广”就是相反的情况,较多人继续使用笔划多的“广”,像“广末凉子”即是有名的例子之一,一般文书及媒体上因当用汉字的规范多会以简字“広末”出现,但其实户籍上登录的写法是“广末”。不过可自由选择写法的人民仅限于自古即生长于日本的家族,《人名用汉字》规范颁布后才归化的人民则一律使用简化字。 名字 日本名字通常是由两个名字组成,日本皇室的男性成员名字多以仁作结尾,例如明仁天皇,女性成员则多以“子”作结尾,如爱子内亲王。 一般男性普遍以介、助、郎、夫、雄、树为结尾。女性通常会以子、华、雪、恵、香等作结尾。
麻烦采纳,谢谢!
『叁』 日本人的由来
薛仁贵这个肯定不可能~至少隋朝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很发达了。。。要说徐福我还能信。。。这薛仁贵之说还是第一次听
『肆』 日本人名字的起源
日本人的姓名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间首先出现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国家中的一种政治组织。每个氏都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门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而出云氏、近江氏则是统治出云、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与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个部分,分别表示一定的意义。一个古代贵族的姓名写出来往往很长,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后来,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渐台为一体,统称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贵族统治阶级当中,天皇是一个例外。历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认为是天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没必要有性。不仅是天皇,就连皇后和天垒的子女也都没有姓(天皇的女儿长大出嫁以后,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前面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别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长期形成的习惯,许多人还不敢结自己取胜。为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从这时起,日本家家户户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随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姓的含义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据统计,目前日本的姓约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百多个。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材、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还有许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相思想意识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为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乌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中国经由朝鲜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后要随夫姓(男子入赘则随妻姓)。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松崎君代结婚后随夫姓改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新的民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婚前所定,或随夫姓,或随妻姓。但大多数日本女子婚后仍照日本的习惯随夫姓。
三、名的含义
日本人的名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含义。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表示伦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君代等表示远久,广、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恶含义的字,如:瘦、饥、瘦、苦、怪、邪等是人们所忌讳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义,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时其父年五十六岁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内容。如:黑田俊雄、奥野高广、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个特征。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广,一般来说,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结尾的名较多,如:小林秀赖、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维新以前,有许多男子叫“兵卫”或“左(右)卫门”。这类名起源于古代。公元八世纪时,天皇朝廷内设立了五个负责保卫天皇和宫廷的军事机构,即卫门府、左右兵卫府和左右卫士府,台称五卫府。那些最早叫“兵卫”或“左(右)卫门”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军士,有的则是这些军士的直系亲属。不过,这些陈旧的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伍』 日本名字的由来
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最早称“和”或“倭”(均读作yamato,中文译作邪马台),“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7世纪后期。
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点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一名称,故改国号为日本,使者自称这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朝鲜《三国史记》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条的记录也与此吻合:“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唐朝人张守节则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考古上最早发现“日本”这一名称的是2011年出土于中国西安的《祢军墓志》,该墓志作成于678年。由此可见“日本”这一称呼的使用最迟不晚于7世纪后期。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5)日本人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据历史文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与日本列岛交往始于东汉,而之所以说是日本列岛,是因为那时还不确定日本是个国家。
当时日本岛上共建立了100多个小国,其中一个小国派遣使臣到东汉求助,因为使者又矮又瘦又小所以便称之为倭国,因此也被称为倭奴,册封其皇帝为倭王。
日本人为“倭人”一直到三国、南北朝。而后日本列国忙于内部争端,不少势力都急于向中国寻求帮助,只得每年都朝贡并向我国称臣,也使中华文明不断输入日本。
对日本的统一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此期间,我国对日本所有东西都加“倭”字,比如:倭奴、倭国、倭刀等。而后还有些史书直接称为东夷和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一样的称呼。
唐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汉化,知道“倭”的意思后,开始对“倭”字反感。公元五世纪,日本同意后,国名定为“太和”,并将太阳视为自己的图腾。
公元七世纪,日本圣德太子觐见隋朝时,附国书:“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出太子”以表示想和中国平等外交,隋炀帝看后便弃之不理,而这也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
而后,日本便于中国断交,并与我国朝廷有战事。唐开国以后,日本又急忙归附我国,在武则天在位时期,日本遣唐使将国名改为日本,并求武则天改名。
武则天便下诏书,而这也是历史的证据。从此,日本便在我国外交书上出现,而对内我们仍以倭国为日本国名。
『陆』 日本国名的来历
日本一名起源于唐朝时期
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 “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 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日本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处”,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日之国。
早于日本与中国接触前,日本人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为“やまと”和“ひのもと”,意思就是太阳之本。
而在中国的三国时期,中国人使用倭去代表日本。由于“倭”字有 “矮”的意思,因此在汉字传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于日语中同音(わ)的“和”去代替。并用汉字“大和”去表写日语的やまと,并用“日本”表写ひのもと。后来日语中转用音读去读“日本”,转变成今日日语中常用的にほん(Nihon)和にっぽん(Nippon)。
“日本”一称迟至公元7世纪末才在中国出现。《旧唐书》记载日本人由于不喜欢“倭国”的名称,因此将国家的名字改作“日本”,其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
『柒』 日本人姓氏的来历
日本人口有一亿二千万。日本人有多少个姓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大约有12万个姓氏,比中国多了12倍,恐怕是世界上姓氏最多的国家。日本人的姓为甚麼这麼多? 这与日本姓氏的来源有著密切关系。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的姓很少, 只有贵族和上层人士才有姓,一般平民百姓没有姓。到了明治八年(1875年) ,日本政府要整顿户籍,於是颁布了一个《苗字必称令》,强制老百姓必须有名姓,否则要受到惩处。这下子可急坏了文化水准低下的小老百姓,大家一时不知该姓什麼,於是只好去找有文化的僧侣或村吏给自己起个姓。有的僧侣问: “你住在哪裏? ” “我住在山下。” “好吧,就姓山下吧。”就这样,一个造姓运动,就造出了3万多个姓来。甚至有人被起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姓,如 : “葱根、猪首、猪股、牛粪屋、犬养、马尻、蚊爪、狗饲”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日本人的姓氏也像中国有“ 张王李赵刘”五个大姓一样,日本也有十个大姓,它们是: 佐藤、斋藤、铃木、田中、渡边、小林、中村、伊藤、高桥、山本。在日本人中也流传一句话: “佐藤、斋藤到处有”。 中日两国相比较, 有些姓氏的来源有相同之处,比如: 以爵位、封地为姓, 如:臣、近江等姓;以职业为姓,如:服部、太宰等姓。另外,日本还有许多以数词为姓,在中国人的姓氏中也有以数字为姓的。据《重庆时报》报道,在该报调查中发现,重庆姓氏从“一” 到“十” 都有,其中447人姓“五” ,有70多人姓“百” 。但是在日本人的姓氏中,有以数量词和日期为姓的,如一尺二寸、一尺七寸、九里、千石、七日、十五日、五月一日、十七夜月、十二月晦日等,在中国还未见到以数词加量词和以日期为姓的。另外,在中国姓氏中没有以寺庙为姓的,而日本则有, 例如: 西园寺、大光寺、水前寺等。 日本天皇及其家族是没有姓的。这是为什麼呢? 我曾经就此问题请教过日本朋友,答案不一。一种答案是: “ 因为以前,日本人是把天皇奉之为‘ 神’,神和人是不一样的,神是没有姓的。”还有一种答案是: “ 日本看到中国皇帝今天是赵家,明天是朱家,你争我夺,抢来後便成了自家天下,所以皇帝不想要姓。”孰对孰错,不得而知,但我想前者似乎更有道理。日本人的姓都用汉字书写,没有见到用假名书写的姓,而名字多用汉字, 也有用假名书写的。日本女人婚後要改随夫姓,这与中国有所不同。日本人的姓和名的排列顺序和中国完全一样,都是姓在前, 名在後。
『捌』 日本人的名字为什么都是四个字的日本人的名字的由来
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姓。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
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则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 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全来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因为日本人的姓来得突然,来得特殊,它的内涵也与众不同。世界各国的姓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而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姓一个姓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爷爷。
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北、池、岸,田中、铃木,宇都宫、西园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场合,要在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来,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清”,三阶堂进,要写成“三阶堂进”,八木下弘,要写成 “八木下弘”。
据说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 11位的就叫余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选、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儿子。长女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长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过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卫”、“左卫门”、“右卫门”,这是由军职变化的名,也有的是为了显示尚武精神。
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结尾,如,川岛芳子、大关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听起来优雅、柔和。现在青年女子中,约有90%的人用 “子”命名。按习惯,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中野良子嫁给川崎善弘后,改名川崎良子;松崎君代,结婚后就改姓名为栗本君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子反对夫妻同姓,还成立了“反对夫妻同姓会”,主张婚后仍用自己的姓。
把数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岛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条、八马、九鬼、十石的,还有姓四十五、五十铃、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万岁的。在名中用数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见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时间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时父亲是56岁。
日本是注重礼节的国家,过去,孩子出世要举行命名仪式,而且规定,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4天内举行,通常以第七天为多,日本人叫这天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当天晚上家中要摆上宴席庆祝一番。
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称呼父母的名,这在大多数国家是不允许的。
要说日本人姓名的怪,那可多着呢。日本人姓名的写法,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而且是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汉字以来,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读做以下几个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姓为ことぅ的日本人,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
日本姓复杂得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有调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用假名注明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
『玖』 日本人的名字为什么如此复杂由来是什么
从学术上,没有科学的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日本人跟中国人的血缘是接近的。所以你的问题是个伪命题。此外,中国人的血缘不能认为是统一的,比如是汉人跟维吾儿人就是不一样的祖先。即使是汉人内部,从科学实验来看北方汉人跟南方的汉人,比如闽南人的血统几乎不被认为同一类的。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姓。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
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则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全来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因为日本人的姓来得突然,来得特殊,它的内涵也与众不同。世界各国的姓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而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姓一个姓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爷爷。
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北、池、岸,田中、铃木,宇都宫、西园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场合,要在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来,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 清”,三阶堂进,要写成“三阶堂 进”,八木下弘,要写成“八木下 弘”。
据说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拾』 日本人姓氏的由来
日本人口有一亿二千万。日本人有多少个姓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大约有12万个姓氏,比中国多了12倍,恐怕是世界上姓氏最多的国家。日本人的姓为甚麼这麼多?
这与日本姓氏的来源有著密切关系。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的姓很少,
只有贵族和上层人士才有姓,一般平民百姓没有姓。到了明治八年(1875年)
,日本政府要整顿户籍,於是颁布了一个《苗字必称令》,强制老百姓必须有名姓,否则要受到惩处。这下子可急坏了文化水准低下的小老百姓,大家一时不知该姓什麼,於是只好去找有文化的僧侣或村吏给自己起个姓。有的僧侣问:
“你住在哪裏?
”
“我住在山下。”
“好吧,就姓山下吧。”就这样,一个造姓运动,就造出了3万多个姓来。甚至有人被起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姓,如
:
“葱根、猪首、猪股、牛粪屋、犬养、马尻、蚊爪、狗饲”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日本人的姓氏也像中国有“
张王李赵刘”五个大姓一样,日本也有十个大姓,它们是:
佐藤、斋藤、铃木、田中、渡边、小林、中村、伊藤、高桥、山本。在日本人中也流传一句话:
“佐藤、斋藤到处有”。
中日两国相比较,
有些姓氏的来源有相同之处,比如:
以爵位、封地为姓,
如:臣、近江等姓;以职业为姓,如:服部、太宰等姓。另外,日本还有许多以数词为姓,在中国人的姓氏中也有以数字为姓的。据《重庆时报》报道,在该报调查中发现,重庆姓氏从“一”
到“十”
都有,其中447人姓“五”
,有70多人姓“百”
。但是在日本人的姓氏中,有以数量词和日期为姓的,如一尺二寸、一尺七寸、九里、千石、七日、十五日、五月一日、十七夜月、十二月晦日等,在中国还未见到以数词加量词和以日期为姓的。另外,在中国姓氏中没有以寺庙为姓的,而日本则有,
例如:
西园寺、大光寺、水前寺等。
日本天皇及其家族是没有姓的。这是为什麼呢?
我曾经就此问题请教过日本朋友,答案不一。一种答案是:
“
因为以前,日本人是把天皇奉之为‘
神’,神和人是不一样的,神是没有姓的。”还有一种答案是:
“
日本看到中国皇帝今天是赵家,明天是朱家,你争我夺,抢来後便成了自家天下,所以皇帝不想要姓。”孰对孰错,不得而知,但我想前者似乎更有道理。日本人的姓都用汉字书写,没有见到用假名书写的姓,而名字多用汉字,
也有用假名书写的。日本女人婚後要改随夫姓,这与中国有所不同。日本人的姓和名的排列顺序和中国完全一样,都是姓在前,
名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