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端木蕻良为何起一个日本名字
人家是复姓嘛,这个名字蛮特别的,本人觉得复姓的人很有古韵呢.
*端木*
一、寻根溯祖
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叫端木赐,字子贡。他是河南浚县人,善于言辞,精通经商之道,孔子称他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二、郡望分布
端木复姓望族居鲁郡。
鲁 郡:西汉初年将秦国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在三国魏及晋代时改为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端木叔:端木赐的后代,他曾散尽家财资助宗族国人。段干生称赞他说:"端木叔,达人也。"
端木埰:清代文学家,任侍读。工书,有《赋源》等多种著作。
端木国瑚:清代诗人。道光年间任内阁中书。著有《太鹤山诗文集》等。
端木孝文:明代名人。
春秋后史:
南宋末年,宋帝都南迁,端木氏也从原居地迁往姑苏(后为苏州),现端木姓多分布在江苏及长江三角地区。
至民国末年,逢日侵华战争,又有一支为避祸逃亡至上海,开创上海端木氏一族。同时又有几支出国发展,至今大多已颇有建树,成为一方富豪商贾。
当今端木氏人物
端木君:现任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擅长英语,对海关电子化,对外贸易协定的谈判有很大贡献,被认为“有学者风度”。
*端木*
端木为回族复姓之一。端木原为中国古老的姓氏,后也融入了回族族之中。端木,早期见于回族族的有清代的书法家端木采、书画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这一回族复姓,主要分布在安徽和东南沿海地区。
点这里看端木蕻良简介:http://book.ayinfo.ha.cn/mjwj/dd/dmhl/000.htm
『贰』 为什么叫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图片),原名曹京平,笔名,荃叶、罗旋、辛人、叶之琳、曹坪等。1912年9月25日出生,辽宁省昌图县人。
端木从30年代起的6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出版了长篇、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戏、曲剧本等十几部,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未编集的散文、论文、序跋、评论、戏剧、戏曲、杂文、诗歌、旧诗词等共千余万字,书画作品多幅,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中杰出代表。
他的《科尔沁旗草原》和晚年创作的洪篇巨著《曹雪芹》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端木蕻良,是昌图人民的骄傲。
『叁』 为什么曹汉文改名为端木蕻良
笔名由来
说法一:随养父姓
中国著名国画师端木梦锡的孙子端木小明说的,内容是说端木梦锡先生曾经和端木蕻良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因为同姓,所以问及到家世,然后端木蕻良先生说自己本不姓端木,是随养父改的姓,后来用这个笔名发表了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
说法二:避免迫害
《闽南日报》2002年10月9日吴桂玲所写的短文《战争与作家的笔名》,其中说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曹汉文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汉文的笔名”。
在亲属中也并无姓端木者。是在1936年经郑振铎推荐给《文学》杂志发表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时,想取一个不与别人犯重的笔名——复姓‘端木’、名‘红梁’(他的家乡至今管高粱叫红梁)。责编王统照嫌‘红’字在当时惹眼犯忌,建议换成一个较生僻的‘蕻’字。后觉‘蕻梁’二字组合起不理想,便又改为‘蕻良’。
端木蕻良 (中国现代作家)
原名曹汉文(曹京平),(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满族,辽宁昌图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端木蕻(hóng)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7课和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肆』 端木蕻良原名叫什么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原籍辽宁昌图县。曾在天津念中学,“九·一八”后,积极投身学生运动,被学校除名。1932年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主编北平左联机关刊物《科学新闻》。1933年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在上海创作长篇小说《大地的海》。“八·一三”事变后去武汉,不久后又到山西、重庆等地任大学教授,并写了《风陵渡》。1940年1月偕萧红南下香港,协助周鲸文编辑《时代批评》杂志,而后自己主编《时代文学》杂志,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时代》、《大江》、《新都花絮》等。
『伍』 曹汉文为什么叫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曹京平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国民党迫害,在写完小说之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子。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红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笔名。
『陆』 端木蕻良的简介
端木蕻良(图片),原名曹京平,笔名,荃叶、罗旋、辛人、叶之琳、曹坪等。1912年9月25日出生,辽宁省昌图县人。
端木从30年代起的6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出版了长篇、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戏、曲剧本等十几部,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未编集的散文、论文、序跋、评论、戏剧、戏曲、杂文、诗歌、旧诗词等共千余万字,书画作品多幅,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中杰出代表。
他的《科尔沁旗草原》和晚年创作的洪篇巨著《曹雪芹》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端木蕻良,是昌图人民的骄傲。
『柒』 曹汉文的端木蕻良-笔名由来
《闽南日报》2002年10月9日吴桂玲所写的短文《战争与作家的笔名》,里面说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曹京平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笔名”。
『捌』 端木蕻良简介
端木蕻(hòng)良,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9课和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玖』 端木蕻良为什么改名
小说家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 1936 年,当其短篇小说《鹭鸶湖的忧郁》脱稿后,他忽然想起当时上海文艺界有一股肆意模仿他人姓名的歪风,决计给自己取个繁杂的笔名。于是他把稀有的复姓“端木”作姓氏,以东北家乡红高粱的“红粱”为名字,成为“端木红粱”。但时处白色恐怖之时,公开亮出象征革命的“红”字,必将招惹是非,故又按谐音将“红”改为“蕻”。作家王统照发稿时,觉得端木蕻粱含意模糊,遂将“粱”字改为“良”。这样,在小说发表时,他的署名便成了“端木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