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沈阳——地名的由来
沈阳的由来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军事要冲,战国时期便在这里建立了军事观察设施———“候”,驻扎有大量军队守卫着。由于军人家属的迁入,逐渐形成规模,就在这里建了城,名叫“候城”。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沈阳”了呢?
传说候城居民中有一位大家喜爱的少年,他为人善良,忠厚老实,并且十分勤劳。他每天早起晚归,整天在山上打柴,柴禾打多了就主动送给有困难的人家。有一天,他正砍柴的时候,忽然听到凄厉的叫声,急忙向传来叫声的方向一看,只见有一只恶狼正在瞪着大眼睛追赶一只小羚羊,小羚羊跑着跑着被草丛中的萝藤给缠住了,怎么用力也跳不出来。眼看恶狼要扑来,这位心地善良的少年飞跑过去,冲着恶狼举起柴刀就劈,恶狼被砍下了一只耳朵,嚎叫着逃跑了。少年把小羚羊从荆藤里解救出来,天真地对小羚羊说:“小家伙,往后可要小心点,快回家吧!”小羚羊像明白他说的话,站在对面望着他不肯离去。他看小羚羊不走,举手拍一下羊头说:“走吧!”自己背着柴便回家了。
之后,少年照旧每天去砍柴。一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他又听到羚羊的叫声,抬头一看,一只大羚羊和两只小羚羊正对着太阳鸣叫。他以为又有什么野兽要残害这些温驯的羚羊,可四处一看,却什么也没发现,便没过去惊动这三只羚羊。在这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在树林里遇到的那三只羚羊,老羚羊感谢他,还说这里的人善良,一定会得到好报。他惊奇地问羚羊:“你怎么会说话?”老羚羊像没听到他说的话,领着两只小羚羊向林中奔去了。他急着大喊:“你怎么会说话?”一下子就急醒了,他觉得这事稀奇,就把这个梦和救小羚羊的事同家里人讲了,慢慢地全城人就都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奇。说也奇怪,打那以后,这个地方连续几年风调雨顺。有人就附会:三只羚羊向太阳叫是“三羊开泰”,吉祥之兆,并说羚羊是“神羊”,还提出把候城改称“神羊城”,慢慢地候城就被民间公认的“神羊城”取代了。因为“神羊”与沈阳谐音,以后因在沈水北设了沈阳卫,也就把“神羊城”叫沈阳城了。
❷ 沈阳为什么叫沈阳
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因此叫做沈阳。
沈阳最早的建城时间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西汉时,隶属汉辽东郡的“侯城”是沈阳正式建城的开端。唐代时,“侯城”改称“沈洲”。1296年,元朝将沈洲改为“沈阳路”,“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720年。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这就是沈阳的别名“奉天”的来历。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1923年正式设立的奉天市政公所使沈阳的历史上首次出现市的建制。之后的一段时间,沈阳一直在“奉天”和“沈阳”两个名字之间来回变动。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为“沈阳市”的名称。
(2)沈阳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沈阳的文化发展概况:
沈阳,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有清故宫、福陵、昭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新乐遗址、锡伯族家庙、明清四塔七寺、张氏帅府等15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区位优势明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网密集,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航空港。与周边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七城市构成的沈阳经济区,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沈阳,发展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工业名城,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建筑、农产品深加工、化工、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❸ 小沈阳名字的由来
他叫沈春阳,是赵本山的第26位弟子,排行较小,所以叫小沈阳
❹ 沈阳以前都叫什么名字着急
历史沿革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归顺的肃慎氏所有。公元前300年(燕昭王十二年),燕国在此屯兵戍边,设立候城,为沈阳建城之始。秦,沈阳属辽东郡境。西汉时沈阳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县邑规模。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设玄菟郡。经魏晋至隋唐,沈阳地区部分属辽东郡,部分为玄菟郡所辖。
公元668年(唐总章元年)后,隶安东都护府。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渤海国在今沈阳一带置沈州。公元921年(辽太祖神册六年),在沈水北岸置三河县,后改为乐郊县,成为沈州兴辽军及昭德军的治所,其址就在今沈阳附近。金代,沈阳为沈州显德军治所。
1296年(元元贞二年),元改沈州为沈阳路,至此沈阳见于史册。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军攻克沈阳,1386年改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1年(清天命六年),后金汗王努尔哈赤领兵攻占沈阳,1625年把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1634年(清天聪八年),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1644年(清顺治元年)迁都北京后,以沈阳为陪都,并于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古城区设奉天府,这是沈阳又名奉天的由来。
1923年8月,奉天省划沈阳县城区及商埠地一带为市区,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1929年4月2日奉天市改名为沈阳市。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八路军进驻沈阳,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驻沈阳并发起内战。1948年11月2日,沈阳获得解放。11月3日,沈阳特别市政府成立,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同月20日,市政府决定将市内22个区合并为沈河、大东、北关、北市、南市、铁西、皇姑、和平8个区。
1949年5月1日,沈阳特别市政府改为沈阳市人民政府,同年8月沈阳市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领导。1953年2月,苏家屯镇改为苏家屯区,沈阳市辖区增至9个。1953年3月12日,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8月11日,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1955年1月21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改称沈阳市人民委员会。1959年1月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铁岭地区的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西丰和原辽阳专区的沈阳、辽中、新民、台安10个县划归沈阳市领导,沈阳市共辖9个市区、10个县。同年2月24日,市人民委员会撤销北市、南市、北关3个区的建制,并入和平、沈河、大东等区。同年12月31日,撤销沈阳县建制,其所辖地区分别划入市内邻近各区,并设立新城子区。
1964年3月16日,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将沈阳市所辖的铁岭、法库、康平、昌图、开原、西丰、新民、辽中、台安9县划归沈阳专区领导。1964年3月24日,市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东陵、于洪两个郊区。1968年5月10日,沈阳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12月26日、1970年1月1日,辽中县、新民县分别划归沈阳市领导。1980年4月19日,沈阳市革命委员会改为沈阳市人民政府。
1993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同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民县撤县设市。至2001年末,沈阳市辖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于洪、苏家屯、东陵、新城子9个市区以及新民、辽中、法库、康平4个县(市)。(以上出处)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沈阳市总人口7203717人。其中:和平区651874人、沈河区 601444人、大东区 645838人、皇姑区 707994人、铁西区 748834人、苏家屯区 435342人、东陵区 601489人、新城子区 304230人、于洪区 606008人、辽中县 501627人、康平县 324956人、法库县 420362人、新民市 653719人。
2006年,民政部(民函[2006]300号):同意将沈阳市新城子区更名为沈北新区。
❺ 沈阳市马官桥名字由来
马官桥由马倌儿建这只是个传说
在福陵以西约五华里的地方,现在已经是繁荣的市区一角了,谁也不曾料到,这里曾经和“市区”半点儿不沾边,仅仅是盛京“大御路”上的一座石桥。
当年,皇帝外出巡幸行走的道路必经“大御路”,而皇帝在祭祀福陵之后一般要从马官桥拐弯向北走另一条“大御路”去昭陵。所以马官桥至小东边门这段御路,皇帝往往不走。这样,马官桥成了皇帝祭祀路线的分界点。
马官桥当年看上去挺有规模
马官桥现在不存在了,石碑和桥身早已被损毁。但据说其形制有点儿像著名的永安桥。它是一座三孔石桥,中间一大孔、两端各有一小孔,正中的拱形涵洞上雕刻着一条头南尾北的飞龙,远望石桥好似被驾在一条飞龙之上。桥身两边有护栏、栏板、望柱等装饰,雕刻细致,纹饰精美。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两尊守桥石狮,另在桥边立着建桥功德碑,上面刻着建桥经过和捐资修桥的善人之名。
马官桥这个地方有一条“沿子河”(又名“蟒牛河”“马官桥河”),此河发源于盛京城东北水田山,经辉山、满堂、上水泉、后陵堡,从福陵身后绕个大弯儿,至马官桥横穿大御路后南流汇入浑河。由于沿子河有碍大御路的畅通,所以修建了这座马官桥。
马官桥和马倌儿有啥关系
为什么叫马官桥呢?和马倌儿有啥关系呢?真有一个传说。
清朝时,盛京地界儿有一家姓刘的人家,这家有个行为怪异的儿子,名字不详,暂且叫做“小刘”。这小刘别的啥也不喜欢,看啥也不来劲儿,唯一的嗜好就是和马相处。从小到大,他和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他爹妈在一起的时间都多。他养的马总是膘肥体健,远近送其一个外号,叫“刘马倌儿”。
有一天,盛京副都统左宝贵要招一个放马人,经过反复挑选,天性爱马的小刘当选,从此做起了和那孙悟空闹天宫前一样的差事——马倌儿。福陵附近的沿子河两岸都是大片荒草甸子,是放牧的绝好天地,于是,刘马倌儿天天将马赶到这里牧放。
有一天,刘马倌儿又来这里放马,他和往常一样,先让马吃河西岸的草,然后淌河到东岸吃草。正准备牵马过去呢,谁知沿子河涨水,人马都无法通过。刘马倌儿郁闷了半天,怏怏回家了。到了家中,一眼瞥见院子里有很多废旧木头和一些斧子、榫头之类的东西,刘马倌儿立马灵光一闪,我为啥不修一座桥呢?
第二天,他在放马时把各种工具带齐了,一边放马,一边砍树。等到所有木料都备齐后,刘马倌儿就着手开始架桥。过了一段时间,桥真的架成了。从此,每逢小河涨水,刘马倌儿就牵着马从桥上过河,那叫一个悠哉。渐渐地,周围的百姓也都从这座桥上来往,一年年过去,这木桥就吱吱嘎嘎了。
又有一天,总兵官左宝贵到福陵去祭拜。左大人带着百余人马、还拉着许多祭物,当他们一行来到沿子河边,看到了这座木板桥。当官兵过桥时,左大人见桥窄人多过河危险,便随口说了句:“应当在这修座石桥。 ”当时刘马倌儿就在左大人左右,听见这话,这位实心眼儿的小伙子又记在心上。他把自己挣的工钱全部用来买石料,又自个儿掏腰包雇佣了很多工人,开始改造木桥的计划。没过多久,一座崭新的三孔石桥横在沿子河上。因为建桥者主要是刘马倌儿,所以将此桥命名为“马官桥。 ”
据考证桥是在福陵修建后不久建成
刘马倌儿建桥只是一段“美丽传说”,关于马官桥历史,研究者李凤民认为此桥当在福陵修建后不久建成,如,康熙年间成书的《盛京通志》、《辽载前纪》等史料均见此桥之名。乾隆时期又因其年久失修和被洪水冲坏等原因,盛京将军向工部报修,工部请旨,经皇帝乾隆钦准重修。如《大清高宗实录》乾隆五十九年(1794)三月有如下记载:
“工部议复:盛京将军宗室琳宁疏称:恭查,福陵以西三里(从前陵堡算起)原设马官石桥,上年河水积涨全行冲陷。此桥系恭送祭品等物经由之处,请动项修理,应如所题。从之。 ”
那么,左宝贵是清代末年的著名将领,也就是说,传说中的“刘马倌儿”也是清末年间的人,和李凤民的考证显然不合。那么,这传说大约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罢了。左宝贵应当只是重修了此桥。
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东巡祭祀福陵均经行此桥,并在桥之北侧设立临时驻跸大营,史称“马官桥大营”。嘉庆二十三年(1818)仁宗皇帝行经至此遇雨,即兴赋诗一首名曰《雨中策马至马官桥即景作》:
山雨润平野,滂沱暗远陂。众峰增秀黛,晚稼沐繁滋。策骀踏泥陌,沿村度水湄。习劳率二子,考训永萦思。
❻ 辽宁沈阳以前叫什么
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清朝时期称沈阳为盛京,民国时期称为奉天。
沈阳建城史之初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燕国的重镇方城。西汉时期,始称“侯城”,隶属汉辽东郡(辽阳)。是为沈阳正式建城之始。唐代改称“沈州”。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
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称之为奉天。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6)沈阳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作为东北中心城市,沈城真正辉煌的城市史,是从后金定都沈阳开始的,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率兵攻占沈阳,1625年迁都于此,此后沈阳一度称为“沈京”。
天聪八年(1634),后金汗皇太极钦定,改沈阳满语称呼为“穆克敦”(满语发音“Mukden”,是“兴起、盛、腾”之意),汉译“天眷盛京”,“盛京”为其简称。从清朝到民国年间,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一直称沈阳为“Mukden”。相应的,抚顺的赫图阿拉老城(永陵所在地)则为“兴京”。
❼ 请问您知道沈阳地名的来历是怎样的吗据我所知有很多是以东南西北命名的,比如大东、大南、大西、大北等
沈阳东西南北四面各两座城门共八座城门东向者左曰内治(东门)、右曰抚近(东门);南向者左曰德盛(南门)、右曰佑(南门);西向者左曰怀远(西门)、右曰外攘(西门);北向者左曰载(北门)、右曰福胜(北门)
康熙十九(1680)盛京城外围增筑圆形外廓墙曰关墙(边墙)外廓墙墙高七尺五寸周共三十二另四十八步与八座城门相应关墙四周辟八门名边门南边门、南边门、东边门、东边门、北边门、北边门、西边门、西边门.
要了解沈阳街路的“经”与“纬”,还要从100多年前说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经纬路产生的历史背景。1903年,沙俄修筑东清铁路支线经过沈阳时,将铁路沿线划为铁路用地,名曰“铁路附属地”,占为己有。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将铁路附属地同南满铁路一起“转让”给日本,改名“满铁附属地”。同时,也要求中国开放奉天商埠。所谓商埠主要是指在通商口岸向外国人提供居住、经商的方便,允许其租赁或自建房屋及行栈存货等商业区域,这一区域应由中外双方勘定、划界,使用居住权、经营权者应向中方付出租金及费用,而且它也是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唯一合法活动聚集区。
1906年5月3日,划定沈城小西门、大西门外为外国人居留地,西关边门外辟地一万余亩作为商埠地。商埠地范围东起边墙、西至满铁附属地、北起皇寺广场界内(皇寺路南)、南至浑河大坝止。这个范围不算小,仅比沈阳古城内的面积略小一些。1907年,商埠地划分为正界、副界、预备界三等,对外开放。沈阳最早确定的商埠地,是以原北孤家子村为中心,以今天的皇寺路和市府大路为北南界限,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奉天商埠地北正界。
商埠地的西面是“附属地”,东面是老城,老城当时是中国地方政府直接管辖范围。
奉天开埠建路
20世纪初的沈阳还很荒凉,没有什么大马路。商埠地出现以后,它为了发展必须修建道路。于是,在商埠地划定不久,奉天开埠总局(为开埠新设的管理机构)就开始修建道路。那么这些街道如何来命名呢?相对于商埠地和“附属地”来说的旧市区——边城以内,其街道命名也多体现历史传统或相沿成习。例如:四平街(今中街)、东华门大街、西华门大街等等。而商埠地的道路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以地名命名的方式,而是把东西向的街道都称为××纬路,南北的街道称为××经路,商埠地的街道名称上有些欧化色彩,经纬路就这样产生了。
❽ 沈阳名字的由来
沈阳名字是取沈州和辽阳各一字而成。
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东北亚的地理中心、辽宁中部,是中国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中国清朝,这是沈阳历史的转折点,从小小的军事卫所一跃变为清代两京之一的盛京皇城,开始成为东北的中心城市。
(8)沈阳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沈阳地貌:沈阳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东部为辽东丘陵山地,北部为辽北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平展,由山前冲洪积过渡为大片冲积平原。地形由北东向南西,两侧向中部倾斜。
最高处是新城子区马刚乡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441米;最低处为辽中区于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市内最高处在大东区,海拔65米;最低处在铁西区,海拔36米。皇姑区、和平区和沈河区的地势,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间。
沈阳东陵区多为丘陵山地;新城子区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渐平坦;苏家屯区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份地区同于洪区一样,都是冲积平原。
❾ 辽宁名称的由来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辽宁得名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
辽宁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
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介于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南濒黄、渤二海,辽东半岛斜插于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呼应。
辽宁省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构成;地跨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绕阳河、鸭绿江六大水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17年底,辽宁省下辖14个地级市,16个县级市,17个县,8个自治县,59个市辖区。
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4368.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942.0亿元,第一产业2182.1亿元,第二产业9397.8亿元,第三产业12362.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4745元。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在辽宁省陆地总面积中,山地为8.8万平方千米,占59.5%;平地为4.8万平方千米,占32.4%;水域和其他为1.2万平方千米,占8.1%。
境内山脉分别列东西两侧。东部山脉是长白山支脉哈达岭和龙岗山的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山地组成,海拔在500-800米左右,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有老秃顶子山(1325米)和花脖子山(1336米,为省内最高点)。
主要山脉有清原摩离红山,本溪摩天岭、龙岗山,桓仁老秃子山、花脖子山,宽甸四方顶子山、凤城凤凰山,鞍山千朵莲花山和旅顺老铁山等。西部山脉是由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过渡构成的,海拔在300-1000米之间,主要有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和医巫闾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