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1-05-01 03:30:34

⑴ 张恨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他为什么叫张恨水

自电视剧《金粉世家》热播后,张恨水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张恨水是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通俗文学作家,其代表作《金粉世家》、《夜深沉》、《啼笑因缘》在报纸副刊连载后,当即轰动中国,赢得过无数痴男怨女的迷恋和眼泪。

一九一四年春天,张心远回到他的出生地南昌,进了南昌补习学堂。他更加努力、节俭。靠着两间破屋的租金,结结巴巴维持着最低生活。他一点没觉得苦,有书读,就有希望。心里有了希望,就有快乐。刚到秋天,他又被迫失学了。他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他去故居收房租,住户告诉他:这房子我已买下来了。说着就拿出一纸房屋契约。

他拿到手里一看,有他母亲的指印和她画的十字押。他的心不觉往下一沉。想起放暑假的时候,母亲的一封来信,说他已是有妻室的人了,不能把妻子长期扔在家中守空房。这于情于理不合,外人要说闲话的。他什么都明白了,就回到了舅舅的铜匠铺子里。舅舅对他说:“别怪你妈,她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她受了很大压力。”

心远苦笑了一下,说:“我知道。”

“你准备动身回家?”舅舅关心地问。

他摆了下头,说:“我明天走,到武汉去。”

舅舅惊诧地反诘他:“到武汉去?”

“嗯。”他应着,“我的本家叔叔张犀草在汉口做编辑,我到他那里看看可找到事做。”

舅舅为他做了顿好吃的,又给了他五元川资,叮嘱他说:“能找到事做更好,找不到事做就回家去,免得你妈时时牵挂着你。”

张犀草在汉口的那家小报,就他一个独脚编辑。心远虽然晚他一辈,但他们年龄相差不多,而且他早就知道心远的诗名。见着他很高兴,把他安排住在一家杂货铺的楼上,对他说:“我一个人办一张报,正缺个帮手。你来得正好。你还可以写诗,武汉的报纸很多,可以寄去发表。”

心远的工作就是“补白”,一天只需要到报馆工作一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其余的时间,他就写诗。他给报纸投寄诗稿时,得署上名字。

他犹豫了,父亲的教导深深地刻印在他记忆中,诗文小说之道,雕虫之技,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他不想署上心远这个名字,可用个什么样的名字呢?他又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纷扬凋落的桂花,和他喜欢的李煜的那阙词。他反复吟起了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又想起他为《小说月报》的两篇小说所署的笔名。又感叹起自己事业无成,命运多舛,世态冷热,他的青春年华似水般在流逝,突然间,他心中生起对命运的不甘和反抗情绪,他无声地呼喊起来,我不能沉沦,我要去和命运抗争!不能让青春时光白白流逝。他提笔在张犀草认为写得好的诗章上,署上了“恨水”这个笔名。

⑵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与李煜的:相见欢,有什么关联么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

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张恨水是其中之一。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个人口的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2000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才子佳人式的3次婚姻和坎坷命运可叹可泣。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1914年春天,张心远回到他的出生地南昌,进了南昌补习学堂。他更加努力、节俭。靠着两间破屋的租金,紧紧巴巴维持着最低生活。他一点没觉得苦,有书读,就有希望。心里有了希望,就有快乐。这中间,他还去过一次景德镇,探望他的童年女友秋凤。可秋凤已为他人妇了,他未见着,他不由越发感到童年友谊的纯真。刚到秋天,他又被迫失学了。他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他去故居收房租,住户告诉他:这房子我已买下来了。说着就拿出一纸房屋契约。

他拿到手里一看,有他母亲的指印和她画的十字押。他的心不觉得往下一沉。想起放暑假的时候,母亲的一封来信,说他已是有妻室的人了,不能把妻子长期扔在家里守空房,这于情于理不合,外人要说闲话的。母亲催他回去。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他没有回去。他什么都明白了,一句话没说,就回到舅舅的铜匠铺子里。舅舅对他说:“别怪你妈,她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她受了很大压力,你以良叔叔,你岳家,还有许多乡人。”心远苦笑了一下,说:“我知道。”“你准备动身回家?”舅舅关心地问。他摇了下头,说:“我明天走,到武汉去。”舅舅惊诧地反诘他:“到武汉去?”

“嗯。”他应着,“我的本家叔叔张犀草在汉口做编辑,我到他那里看看可找到事做。”

舅舅为他做了顿好吃的,又给他5元川资,叮嘱他说:“能找到事做更好,找不到事做就回家去,免得你妈时时牵挂着你。”

张犀草在汉口的那家小报,就他一个独脚编辑。心远虽然晚他一辈,但他们年龄相差不多,而且他早就知道心远的诗名。见着他很高兴,把他安排住在一家杂货铺的楼上,对他说:“我一个人办一张报,正缺个帮手。你来得正好。你还可以写诗,武汉的报纸很多,可以寄去发表。”

心远的工作就是“补白”,一天只需要到报馆工作一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其余的时间,他就写诗。他给报纸投寄诗稿时,得署上名字。他犹豫了,父亲教导深深地刻印在他记忆中,诗文小说之道,雕虫之技,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他不想具上心远这个名字,可用什么样的名字呢?他又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纷扬凋落的桂花,和他喜欢的李煜的那阙词。他反复吟起了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又想起他为《小说月报》的两篇小说所署的笔名,又感叹起自己事业无成,命运多舛,世态冷热,他的青春年华似水般在流逝,突然间,他心中生起对命运的不甘和反抗情绪,他无声地呼喊起来,我不能沉沦,我要去和命运抗争!不能让青春时光白白流逝。他提笔在张犀草认为写得好的诗章上,署上了“恨水”这个笔名。

⑶ 为什么张恨水要叫"张恨水"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早年时期,张恨水到小报工作闲暇之时,时常写诗。他给报纸投寄诗稿时,得署上名字,他想到父亲的教导,诗文小说之道,是雕虫之技,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所以他不想具上心远这个名字。

此时,张恨水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纷扬凋落的桂花,以及他喜欢的李煜的那阙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想起自己事业无成,命运多舛,世态冷热。因此张恨水提笔在自己的文章署名上,写上了“恨水”这个笔名。

(3)张恨水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关于“恨水”之名,当时传言说张恨水暗恋一位女士,因为始终得不到美人的青睐,失恋失意之余,忿而假借《红楼梦》贾宝玉的话:女人是水做的,引申而成“恨水”。其实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臆造,而张恨水的爱情和婚姻不但十分美满,而且颇有传奇、浪漫色彩。

张恨水的妻子名叫周南,比张恨水小近20岁。周南读了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后,觉得自己身世和书中沈凤喜十分相似,很受感动。由于读《啼笑因缘》,使周南对作者产生了爱慕之情。

后来经朋友介绍撮合,双方情投意合,于1929年结秦晋之好。当时张恨水35岁,周南才16岁。两人婚后情深意笃,十分恩爱,周南还成为张恨水写作、生活的得力助手。

⑷ 张恨水的笔名怎么来的

张恨水之名来源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诗句。
冰心之名则来源于“一片冰心在玉壶“之诗句

据说张恨水先生对冰心情有独钟,可是就是得不到冰心的心,所以取名张恨水.
另说:黄师曾笑着问冰心:“人家都说张恨水取这个笔名跟您有关,‘恨水不成冰’,没追到您。是不是真的呀?”冰心手一挥:“哪有这么回事,我根本就不认识张恨水。”吴文藻先生去世后,冰心在吴先生文集的《代序》里,还专门谈到了这件事。

名字由来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随着他的小说行世,一些关于“恨水”这个笔名的来历和含义的故事,也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诸如什么“恨水不成冰”等等。说起来,这都是不明他本人原意的穿凿附会之说。
张恨水十七岁时,正值民国初年,父亲得急病去世,遗下孤儿寡母,生活陷入困境。后靠亲友帮助,入苏州“蒙藏垦殖学校”读书,有时连纸笔也买不起。学校校务又很混乱,他觉得前途渺茫,常作些诗词,悲落花,恨流水,发泄愁苦。当时所取的笔名就叫“愁花恨水生”。后来他又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虽然感到这首词是惋惜春花易谢、好景难留,比较伤感,但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却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时间如水,切不可让它白白流逝。于是他截取“恨水”作了笔名,作为对自己一生的鞭策。

⑸ 关于张恨水

⑹ 张恨水名字取自哪里

说起张恨水笔名的由来,一些人往往把“恨水”与“冰心”联系起来。说是张恨水年轻时,曾向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求婚,因求婚未果,张恨水便取“恨水不成冰”之意,以志恨其终生。这一段“啼笑因缘”,听起来似乎言之凿凿,但其实纯属无稽之谈,是一些好事者编造的花边新闻以致以讹传讹。冰心女士,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作家,出身名门望族,1900年生于福州,1923年即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赴美期间,即与旅美求学的中国现代社会学奠基人吴文藻先生相识相恋,1929年在北平举行婚礼。张恨水,1895年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第一次到北京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取“恨水”之名则是1914年,而早在1913年就在安徽潜山黄土岭与徐文淑结婚了。可见,“恨水”与“冰心”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那么,张恨水为什么取“恨水”为笔名呢?说来话长。张恨水原来的名字叫张心远,“心远”是他父亲从陶渊明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摘引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心志高远”,将来能有一番作为。据《张氏家谱》记载,张恨水家谱上的名字不叫“张心远”,而叫“张芳松”,“芳”是张恨水家族的辈份,“松”是指“岁寒三友”中的“松”。取“芳松”之名,有品行高洁、健康成长的寓意。而“恨水”则是他的笔名,是作者发表文章时采用的别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恨水”这个名字,在全国各大媒体上经常出现,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渐渐地成为一张“名片”,一块“金字招牌”,具有“中国驰名商标”般的商业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心远”、“张芳松”等几乎完全被“张恨水”取而代之了。张恨水在《写作生涯回忆》中说“本来在垦殖学校作诗的时候,我用了个奇怪的笔名,叫‘愁花恨水生’”。这个时期,正是1913年前后,是张恨水感情上最无助最苦闷的时期,父亲去世,一下子从“小康之家”坠入困窘之中,他有成为文人雅士的梦想(当时文化人爱以“×××生”为笔名),但前程莫测,好梦难期。“愁花恨水生”表达了张恨水渴望成为文人雅士而“愁”“恨”茫然的内心世界。1914年,不甘寂寞的张恨水,离开故乡安徽潜山到汉口一家报社打工,在给汉口某小报写稿时,开始用“恨水”作笔名。
关于取名“恨水”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自南唐李后主的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截取末句中“恨水”为笔名,意思是警醒自己莫让年华付水流。另一说是取自唐代李商隐的一句诗“恨水随波去”,意思是不愿随波逐流,显示了他日趋成熟和特立独行的人生追求。到底哪种说法才符合作者的原意呢?我们还是先听一段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小故事吧!
1945年,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先生(字润之)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时曾单独会见张恨水。据说,他们的话匣子就是从笔名打开的。毛先生一见面便风趣地说:“张先生名震遐迩,恨水二字尤值玩味,润之愿闻其详!”张恨水说:“惭愧,惭愧!我原名张心远,恨水是我笔名。19岁那年,为汉口一家报纸投稿,第一次用的,取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我断章取义取了‘恨水’二字,想以此自警,珍惜时光……”“原来如此!从后主词中悟出如此深义,真可谓独具匠心啊!先生身体力行,著作等身,可敬可范!”毛先生关于张恨水“名字”的一番考量,亲切而自然,营造了很好的谈话交流的氛围。张恨水一番说明,也道出了“恨水”笔名的真实由来。
就张恨水的笔名,社会上一些人先后编出了诸如“恨水不成冰”等许多荒诞的故事。张恨水为以正视听,曾在1927年1月3日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发表了《答知一君问——题关于张恨水》一诗,诗云“欠通名字不关渠,下列刘贲自腹虚。正似一江春水绿,此君有恨恰何如?”刘贲是唐代极富才气而又怀才不遇的诗人,张恨水借以自况,表明了自己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受误解的不满情绪。1949年他在《写作生涯回忆》中对笔名的由来及创作过程做了全面的交代,并明确指出“许多人对我的笔名,有种种揣测,尤其是根据《红楼梦》,女人是水做的一说,揣测最多,其实满不是那回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后,随着张恨水研究的深入和张恨水热的升温,张恨水笔名的荒诞传闻才打上了句号。

⑺ 请问作家张恨水的笔名的来历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随着他的小说行世,一些关于“恨水”这个笔名的来历和含义的故事,也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诸如什么“恨水不成冰”等等。说起来,这都是不明他本人原意的穿凿附会之说。

张恨水十七岁时,正值民国初年,父亲得急病去世,遗下孤儿寡母,生活陷入困境。后靠亲友帮助,入苏州“蒙藏垦殖学校”读书,有时连纸笔也买不起。学校校务又很混乱,他觉得前途渺茫,常作些诗词,悲落花,恨流水,发泄愁苦。当时所取的笔名就叫“愁花恨水生”。后来他又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虽然感到这首词是惋惜春花易谢、好景难留,比较伤感,但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却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时间如水,切不可让它白白流逝。于是他截取“恨水”作了笔名,作为对自己一生的鞭策。

⑻ 张恨水是什么人

张恨水 代表作: 长篇小说 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姓 名:张心远
笔 名:张恨水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895-1967
民 族: 汉族
出 生 地:江西南昌
祖 籍:安徽潜山
原名心远。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简介:张恨水(1895-1967)
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1967年初,张恨水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而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著作: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因缘》、《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秦淮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满江红》等。
张恨水】(1895~1967)现代作家。原名张心远,笔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南昌。从小喜读中外文学作品。
少年时代主要在江西读私塾。16岁回潜山自学。后考入蒙藏垦殖学校,因学校解散而返乡。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
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
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
1935年举家迁至上海,编辑《立报》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编辑副刊《南华经》。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重庆,任《新民报》主笔,并主编副刊,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写了许多小说和诗文。
1945年,创作小说<<虎贲万岁>>.该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
1948年辞去《新民报》职务,结束了40年的新闻生涯。
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回忆》。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
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茅盾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关于〈吕梁英雄传〉》,《中华论丛》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
张恨水一生写了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热血之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
《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中国作品。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中国军队“以一敌八”,浴血巷战,乃至全军牺牲,惊天地、泣鬼神!
《八十一梦》、《巴山夜雨》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还著有古典文学论集《水浒人物论赞》、散文集《山窗小品》,以及大量杂文和诗词等。
张恨水的这”3多”-作品数量多,一生写了3000万多个字,字数多,作品发行多.在中国小说史上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讲小说家的作品,不应该看作品数量,而是应该看作品的质量.而张恨水的小说不仅能打动普通老百姓,而且能够感动高层的读者,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这在中国小说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编辑本段]张恨水名字的由来:
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张恨水是其中之一。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个人口的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3000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才子佳人式的3次婚姻和坎坷命运可叹可泣。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1914年春天,张心远回到他的出生地南昌,进了南昌补习学堂。他更加努力、节俭。靠着两间破屋的租金,紧紧巴巴维持着最低生活。他一点没觉得苦,有书读,就有希望。心里有了希望,就有快乐。这中间,他还去过一次景德镇,探望他的童年女友秋凤。可秋凤已为他人妇了,他未见着,他不由越发感到童年友谊的纯真。刚到秋天,他又被迫失学了。他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他去故居收房租,住户告诉他:这房子我已买下来了。说着就拿出一纸房屋契约。
他拿到手里一看,有他母亲的指印和她画的十字押。他的心不觉得往下一沉。想起放暑假的时候,母亲的一封来信,说他已是有妻室的人了,不能把妻子长期扔在家里守空房,这于情于理不合,外人要说闲话的。母亲催他回去。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他没有回去。他什么都明白了,一句话没说,就回到舅舅的铜匠铺子里。舅舅对他说:“别怪你妈,她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她受了很大压力,你以良叔叔,你岳家,还有许多乡人。”心远苦笑了一下,说:“我知道。”“你准备动身回家?”舅舅关心地问。他摇了下头,说:“我明天走,到武汉去。”舅舅惊诧地反诘他:“到武汉去?”
“嗯。”他应着,“我的本家叔叔张犀草在汉口做编辑,我到他那里看看可找到事做。”
舅舅为他做了顿好吃的,又给他5元川资,叮嘱他说:“能找到事做更好,找不到事做就回家去,免得你妈时时牵挂着你。”
张犀草在汉口的那家小报,就他一个独脚编辑。心远虽然晚他一辈,但他们年龄相差不多,而且他早就知道心远的诗名。见着他很高兴,把他安排住在一家杂货铺的楼上,对他说:“我一个人办一张报,正缺个帮手。你来得正好。你还可以写诗,武汉的报纸很多,可以寄去发表。”
心远的工作就是“补白”,一天只需要到报馆工作一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其余的时间,他就写诗。他给报纸投寄诗稿时,得署上名字。他犹豫了,父亲教导深深地刻印在他记忆中,诗文小说之道,雕虫之技,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他不想具上心远这个名字,可用什么样的名字呢?他又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纷扬凋落的桂花,和他喜欢的李煜的那阙词。他反复吟起了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又想起他为《小说月报》的两篇小说所署的笔名,又感叹起自己事业无成,命运多舛,世态冷热,他的青春年华似水般在流逝,突然间,他心中生起对命运的不甘和反抗情绪,他无声地呼喊起来,我不能沉沦,我要去和命运抗争!不能让青春时光白白流逝。他提笔在张犀草认为写得好的诗章上,署上了“恨水”这个笔名。
摘自《张恨水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2月23日第七版)
"民国第一写手"的传奇文字生涯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张恨水,安徽潜山人,原名张心远,笔名“恨水”,取自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924年,张恨水因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将其声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上世纪30年代的北平,有五六家报纸同时连载张恨水的数篇长篇小说。其小说悬念丛生,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每天下午两三点,就有很多读者在报馆门前排队,欲先睹为快。小说中一女主人公积劳成疾,命在旦夕,读者来信竟如雪片般飞涌报馆,异口同声地为其请命。
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再版二十多次,先后六次拍成电影,创下了一个记录。还有不法书商盗用张恨水的名字,攒出了一百多部伪书,在市面上销售,倒也卖得不错。
1928年是张恨水写作最忙的时期。这一年,他竟同时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6部长篇小说在不同的报刊上连载,6部小说的人物、情节、进程各不相同,如此超群出众的写作才能,确非常人所能想象。其时,文友中风传:每天晚上九点,报馆来索稿的编辑便排队等在张家门口,张恨水低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各交来人。甚至有一日,他坐在麻将桌上上了瘾,报馆来人催稿子,他左手打麻将,右手写,照样按时交稿。
他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被尊为“教授之教授”的大学者陈寅恪也是张恨水的粉丝。早在西南联大之时,陈寅恪身染重疾,双目失明,他请好友吴宓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每日读给他听,这便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
鲁迅的母亲是张恨水的“小说迷”,鲁迅是个孝子,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是一定要买回去送给老母亲看的。刘继兴查阅《鲁迅全集》,其中直接提到张恨水的地方只有一处,是1934年在上海时写给母亲的一封信:“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张恨水曾自比“推磨的驴子”,“除了生病或旅行,没有工作,比不吃饭都难受”。在张恨水的女儿张政的记忆中,父亲“大约每日九点钟开始写作,直到下午六七点钟,才放下笔吃晚饭,饭后稍事休息,然后写到夜里十二点钟,日复一日。”“父亲的写作很辛苦,在书桌前,他俯伏了一生。”
张恨水“稿德”之佳,在报馆编辑中也有公论。向他约稿,几乎有求必应,也从不拖稿,《金粉世家》连载五年零四个月,只是因为女儿患猩红热夭亡,过于悲痛,停登过一天。而二十四小时之后,又将后稿补上。
当时,高官政要纷纷以结交张恨水为荣。蒋介石、宋美龄前往看望,张恨水客气接待,却让佣人送其出门;张学良派副官赴京,邀张做文化顾问,挂个虚职,月薪100大洋,张恨水却以“君子不党”婉拒。这个带着皖南口音的“乡下人”,一生未入任何党派,也不任公职,奉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人生守则,姿态低到极致。他曾自言道:“写字就是营生罢了,如同摆摊之类的小本生意,平淡如斯,实在如斯。”
他引以为荣的,是“自家在北平的大宅子,是用稿费换来的”,“全家三十多口人,靠一只笔,日子倒过得不错”。宅院里有他亲手种的枣树,槐树,樱桃树,桑树,丁香,“隔着大玻璃,观赏着院子里的雪和月,真够人玩味”。
张恨水的小说发行量之大,可谓空前绝后,当今的畅销书作家们根本无法和其相比,只能望洋兴叹。仅他的《啼笑因缘》,至少出过二十余版。这还仅仅是指正式出版的数量。如今书籍市场上最流行、也最让人头痛的“盗版”问题,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在张恨水的那个时代就早已存在了。在抗战时期,仅在沦陷区便出现过一百多种冒名“张恨水”的伪书。有这样一件趣事,1956年,张恨水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茅盾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说:“还记得,还记得。”茅盾说:“《××》那本书就是他写的。”张恨水连忙更正:“那是伪书,我写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由此可见冒名“张恨水”的伪书泛滥到了什么程度,竟连茅盾也真假难辨。
有人非议其小说尽是“风花雪月,鸳鸯蝴蝶”,他从不辩驳。有友人当面问起,他只是温和地反问:“鸳鸯与蝴蝶……和人的关系、感情都处得不坏,几曾见过人要扑杀鸳鸯蝴蝶?又听说过鸳鸯蝴蝶伤害了人?”1948年底,正值新旧政权交替之时,张恨水突患中风,丧失写作能力。随后,经周恩来特批,聘请其为文化部顾问,按月发给600斤大米。1954年,张恨水病情刚好转,便辞去职务,又专事写作,以此谋生。
女儿张政回忆说,此时的张恨水,已经是步履蹒跚,口齿不清,“爸爸伏案而作,夜深人静,只有窗前一丛茅竹的影子,和他默默相对”。
此时,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
1966年,“文革”爆发,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红卫兵也曾闯进过这个院子。张恨水从书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红卫兵,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红卫兵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后来并没有人来抄家。
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张恨水正准备下床时,突然仰身倒下,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数次描绘过的冷暖人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⑼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张恨水传》中提到:

张恨水早年在小报工作闲暇之时,时常发表作品需要署上笔名。此时,张恨水想起了他安徽老家天井中纷扬凋落的桂花。

以及他喜欢的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联想到自己事业无成,命途多舛,世态炎凉,于是张恨水取用了“恨水”这个笔名。

张恨水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属于情感丰富,富有才学,有感伤魅力的“ 才子” 或“ 才女”类型,即多愁善感并带有轻微的神经异类色彩,被作者赋予了明显的“ 梦幻色彩” 和浓厚的“浪漫的感伤主义” 氛围。

(9)张恨水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在学界和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两位现代作家笔名“恨水”和“冰心”来源于他们两人的一段恋情。说是1914年春天,张恨水在南昌补习学堂求学期间,在困顿、孤寂和苦闷中又遭受童年心仪女友秋凤已为人妇的打击,更加失意。

此时,他偶然读到冰心的文学作品,蓦地感觉此人就是自己一生追求的对象、知音、知己、爱人、伴侣。于是便给冰心写了第一封袒露知己心声的信。

当时的谢冰心觉得张恨水家境如此贫寒还能刻苦攻读实属不易,再通过张恨水的文章感觉此人和自己的文学观点、艺术倾向基本同道。可能处于女性的同情心,天性善良的冰心没有直白回绝,而是礼貌地回了一封信。

遗憾的是,两人显然不在同一个频道。张恨水一直视多方为红颜知己(但没有挑明),谢冰心则视对方为一个值得同情和鼓励、并有些共同话题的笔友。两人通信数年终于在某次笔会上向遇,此后谢冰心对张恨水的观点和看法有根本改观,明确拒绝张恨水的追求。

至于原因说不清楚,文人的感觉向来敏锐、复杂和感性。或者是两人相见后张在其作品中投射出的文人风流倜傥形象荡然无存;或者两人在文学创作思路上距离越来越大;

或者张当时由于经济压力过分迎合商业和大众的通俗文学创作方向让谢难以认同;或者两人的家庭出生、经济条件和人生经历相差过大。总之,在谢冰心看来,没有与他进一步发生关联的必要。

张恨水一开始还不甚明白具体原因,一厢情愿地认为或许自己表达不明确或热度不够,就更加迫切地、直白地给谢冰心写信,这反而使谢更加排斥乃至反感张。很多事情,越想抓牢,失去越快。

后来,谢冰心为了表明自己对这段感情的的冷落和波澜不惊,改笔名“冰心”,张恨水也随即改本名张心远为笔名“恨水”,取“水不成冰,此恨绵绵”之意,以表示各自的情怀和无奈。

阅读全文

与张恨水名字的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