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敦煌名字由来

敦煌名字由来

发布时间:2021-05-03 00:41:04

㈠ 敦煌网名字的由来

敦煌网是采用了丝绸之路的寓意,希望促进全球通商。目前敦煌的买家已经遍布230个国家。未来希望卖家和买家都可以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成为全球交易的平台!

㈡ 敦煌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敦煌起源:“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

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众说纷纭。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敦煌历史: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封建政权。前凉张骏时期,曾改敦煌为沙州。隋朝的建立,改北周以来的鸣沙县为敦煌县,后来又将大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至敦煌充边。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兵平定河西,修筑嘉峪关、明长城,重修肃州城。为加强西北边疆防卫,又设置关西七卫。清康熙后期,清王朝渐次收复了嘉峪关外的广大地区。



(2)敦煌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敦煌位置境域: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的4.5%。

㈢ 敦煌的地名的由来

关于“敦煌”名字的含义,一直众说纷纭。

  1. 《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二字的意义“敦,大也。煌,盛也”,认为敦煌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2. 《元和郡县图志》中解释“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认为此地对于广开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为敦煌。

  3. 对于敦煌的汉名解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许多学者都认为“敦煌”一词应是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所呼地名的音译。但到底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对地名的称呼,学术界也是莫衷一是,有匈奴语音译、吐火罗的音译、羌语的音译等多种说法。

  4.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敦煌”一词既不是汉语的语词,也不是少数民族的语词,而可能与希腊人有关。现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是,“敦煌”为少数民族语词的音译。

㈣ 敦煌为何叫敦煌

古敦煌的地域范围,包括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即今天的敦煌市、安西县、玉门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总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这里曾是连接着东西方文化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敦煌”名字的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二字的意义“敦,大也。煌,盛也”,认为敦煌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元和郡县图志》中解释“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认为此地对于广开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为敦煌。对于敦煌的汉名解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许多学者都认为“敦煌”一词应是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所呼地名的音译。但到底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对地名的称呼,学术界也是莫衷一是,有匈奴语音译、吐火罗的音译、羌语的音译等多种说法。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敦煌”一词既不是汉语的语词,也不是少数民族的语词,而可能与希腊人有关。现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是,“敦煌”为少数民族语词的音译。

㈤ 为什么以敦煌为名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举世无双的“佛教艺术圣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相传,远古的敦煌,为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是由一块绿色宝石变来的。汉唐以前,中国西部的匈奴,屡犯中原,而汉族统治者,为了避免战争,便采取“和亲”政策,以求睦邻友好。有一年,一位公主要远嫁了。临行时,皇帝给她金银绸缎、茶酒马匹无数,她皆拒收,说:“此行千里,一去难归,我只要皇上后花园里的那颗绿色宝石。”皇帝只得依允,把绿色宝石交给了公主。但他却派了两个武官送行,暗示在途中盗回。公主看穿了其用心,时时提防。当护送公主的大队人马快到匈奴地界时,公主便把绿色宝石悄悄塞进皇母给她的那只仙鹤嘴里。第二天仙鹤死了,公主便差人把仙鹤埋进深沙里,同时告诉大家:“昨夜仙鹤被人害死,绿色宝石也被盗了。”武士们吓得失魂落魄,那两个武官只好溜走,回朝廷报信。从此,与匈奴和好,天下太平。没过多年,埋了仙鹤的地方,却出现一片绿洲,往来宾客商队,称它是丝绸之路上的绿色宝石。这地方就是现在的敦煌。

㈥ 敦煌的由来

《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二字的意义“敦,大也。煌,盛也”。分布现代研究,“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

㈦ 简述莫高窟名称由来

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


(7)敦煌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历史价值

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

本生、佛传、福田经变、弥勒经变、宝雨经变、楞伽经变及供养人题记,可帮助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法华经变、涅槃经变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

敦煌壁画中保存有属于体育属性的资料,如骑射、射靶、马技、跃马、相扑、角力、举重(举象、举钟)、奕棋、投壶、武术、游泳、马球、蹴踘等。

㈧ 古代的时候敦煌有哪些称呼也就是叫什么名字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㈨ 为什么以敦煌为名敦煌是什么意思

敦煌自汉代设郡以后,成为中原地区与各国交流的口岸。汉代敦煌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四万人,而当时全国人口才仅仅四千万。当时有长安、泉州、敦煌三大都会之称,可见敦煌在汉代的繁华程度。整个汉魏之际,多有战乱,但敦煌的经济和商业日渐繁荣,中原文化广为传播,佛教日渐兴盛,敦煌一度成为五凉文化的中心。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此时的敦煌进入历史兴盛时期。敦煌在历史上曾经被匈奴、乌孙、羌族、党项、突厥、回胡等民族所占领和统治。敦煌长期以来是西域各民族聚居地,以汉文化为主体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演化。所以,敦煌的文化、民俗有着独特的风格,这在莫高窟洞窟中可看到。可以说彻底改变敦煌历史的事,就是明洪武年间的洪水。洪水使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敦煌城荡然无存,敦煌特有的民俗、文化也随波而去,导致了敦煌民俗文化最大的历史断层,形成了很多敦煌学研究的悬案。1528年,明朝政府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敦煌(沙州)旷无建置200年,敦煌日见衰落。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当时的敦煌人口已经少的可怜。雍正四年(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敦煌屯垦,才逐步形成了近代的敦煌城,直到现在敦煌可以见到很多以甘肃地名为名的村庄,如:兰州村、肃州乡、会宁、清水、合水、兰亭、高台、漳县等等。
目前,敦煌总人口18万,耕地24万亩。2000年财政收入7268万元,当年财政支出9420万元,从以上数字看敦煌市的经济情况和其城市品牌极不相称。农业、旅游是敦煌的两大支柱产业,但这两大产业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形成敦煌经济强势。农业是敦煌的传统产业,金皇后(甜瓜)、李广杏、鸣山枣等特产享誉省内外。但仅仅24万亩耕地(就算全是高产田)难以形成农业产业优势和规模效益,另外,奇缺的水资源制约着敦煌农业发展。敦煌旅游在甘肃全省旅游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便的交通又制约着旅游的发展。旅游经济在敦煌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2001年敦煌机场主体工程扩建完工,将对敦煌旅游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敦煌市决定在市西肃州乡建设新城区,向西发展与七里镇(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联成一体,远景规划30万人口,以此来推动敦煌市城市化建设,但这样的城市扩张生态环境能否承受得住。去过敦煌的人都知道敦煌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情况,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城市扩张;人口增加;过量采水,后果就是加快荒漠化。由于近几年敦煌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党河上游肃北、阿克塞两县生活、生产用水增加,党河水已经无法满足三县市的需求。敦煌党河桥下黄沙随风而起象一条黄龙顺着河道窜腾而下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条河道已经多年没有流过水了。敦煌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沙漠奇观月牙泉已面临干枯。前几年,有人提出“引哈济党”再造山川秀美的大敦煌,但“引哈济党”工程遭到上游青海省的反对,因为青海的生态环境比甘肃更脆弱,“引哈济党”工程最终被否决。也有人提出敦煌是大汉穿小鞋,应建立地级市发展敦煌,我们应该想想一个年生产总值10亿元,财政收入不过亿元的县级城市,再去负担一级政府开销,财政补贴都没着落谈何发展,1997年由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敦煌旅游经济特区,享受特殊政策已经多年,事实表明地方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提高行政级别就能解决。柳敦铁路建设已经论证多年,也有外资和民营资本想参与建设,但实地考察和论证后都闭口不谈了。为什么,因为看不到这条铁路建成后的效益,就算建设起来了,庞大的铁路运营、养护资金谁来出。这样的项目建成后不但不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反而会拖垮地方经济。 关于如何发展敦煌的文章我看了很多,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谈敦煌发展,的确有很多好的建议和设想,但站在现实的角度上来看敦煌发展,不能单纯以城市品牌来硬性加固城市规模,我觉得应该有个更为理智和深刻的认识。城市需要发展,人民想往富裕,这是最基本的发展愿望。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生存环境允许的基础上,敦煌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失去这一根本的保证,世界文化遗产将毁于一旦。
发展敦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急功近利,因为敦煌的发展对全省旅游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敦煌有自身的先天不足,我们首先应客观现实的对待。这样更有利于发展敦煌,敦煌发展起来了,甘肃旅游经济发展就有了后劲和动力。

几点建议:

一、不求城市规模 但求特色经典
在多数人的眼里看城市发展,总是觉得规模第一。但大西北的生态环境不允许过多的发展规模型城市,敦煌水资源极其匮乏,城市规模不宜扩大。敦煌市城市建设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城市建设首先摆脱“向大看”的思想,应借鉴参考欧洲一些文化名城的建设成就,强化总体规划布局,突出文化特色,绿化环保工作先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加大城区改造的投入,合理布局专业性商业小区。比如将一些商业零售企业改造,建设旅游文化交易市场。对主要街道进行合理分工和布局,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一些如茶道、字画等高消费文化企业,以此吸引日、韩、台游客。保持现有城区规模,最大限度的发挥民营资本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对老建筑进行外表改造、装修,突出敦煌文化内涵。形成自身独特的城市景观,小而精制、小而独特、小而经典。努力打造西部第一文化经典城市。

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链条 实现再造敦煌
全球经济发展的资料表明,经济越是发达,其国内的文化产业越是繁荣。英国文化产业在本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以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已经超过了机械制造业产值,日本的文化产业2000年也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可见,经济的繁荣发达是文化产业兴起的基础,文化产业是一项投资少获利高的产业,对地域的依赖性较强,对外扩散方便、快捷,能迅速形成产业优势。湖南省2001年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以湖南的强项广电事业为龙头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敦煌文化又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精华所在,数千年的沉积使她更具魅力。敦煌研究院从事敦煌文化研究多年,硕果累累,但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在书本上,没有人用商业的眼光去开发和利用这些成果。敦煌旅游经济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迎来送往和收取门票上下功夫,这样的发展如何能满足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来敦煌旅游的游客最多的年份也不过百万人次。日本游客来敦煌旅游一次,路费占全部费用的60%,因为敦煌路途遥远和进出不便,很多人想来又来不了。如何让不来敦煌的人去消费敦煌,这就需要利用敦煌这个品牌来发展文化产业,对外扩散敦煌文化产品,真正让敦煌这个品牌成为国内文化市场的消费热点,让敦煌这个品牌变成生产力。文化产业发展应树立走出去的经营战略思想,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敦煌艺术团应该成为对外传播敦煌文化的使者,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敦煌文化。建议以敦煌研究院经营性部门为为依托,组建文化企业,推陈出新,及时将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文化商品。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积极鼓励一批文化企业发展。敦煌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因素是存在的,只要主观上能够充分认识并挖掘这种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旅游经济的链条产业,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才是实现再造敦煌的出路。

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树立经营敦煌的理念
敦煌这个品牌远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市场上很多以敦煌、飞天等命名的产品,没有一个产自敦煌本地。在发展敦煌经济的思路上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扩思路,客观因素制约这是事实,但敦煌的优势就是有一个“巨无霸”的品牌,如果论无形资产的话,敦煌这个品牌是个无价之宝。现代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经济概念,实体经济搞不了,可以参与虚拟经济。我去过很多地方,没有人不知道敦煌的,但很少看到敦煌的字样。在郑州偶遇一咖啡馆名字叫“莫高窟”,不知老板是不是敦煌人,看了他的门面装潢让人啼笑皆非,但回头想想,河南人都知道利用敦煌这块牌子赚钱,而敦煌怎么就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品牌来赚钱呢?这件事我想了很久。来中国文物游,北京、西安是必到之处,因为敦煌的遥远和交通不便,很多游客大多到西安为止。敦煌虽小但牌子大,如何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需要树立经营敦煌的理念,用商业手段去经营敦煌这个品牌。西安是汉、唐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敦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营敦煌首先和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密切关系,让游客在以上两地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时候,随时都能看到敦煌的字样和介绍。一方面从感官上拉近游客与敦煌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让游客知道敦煌虽为中国传统文化,但她有着更为独特的文化内涵。另外,敦煌市应采用法律手段收归与敦煌有关的商标使用权,通过授权、联营、OEM方式参与生产商的商业活动,为敦煌增加其他收入。

四、密切地企关系 谋求共同发展
青海石油管理局为解决本企业四万多职工长期高原生活、工作的不便,于1984年开始陆续告别青海海西地区,在敦煌七里镇戈壁滩建设新家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油田基地已建设成为道路宽阔、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一座新城。2000年开始企业进行了改制,非核心企业正在脱离油田。因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所属企业在交通不便捷的地域发展,生产成本高于其他企业,目前一些企业正在面临转产。敦煌市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和青海石油管理局密切地企关系,全方位开放本地市场。引导这部分企业参与敦煌发展,这些企业资金、技术、人才都不缺,技改可得到资金补贴。帮助这些企业依托敦煌市场走出困境,从而使这些企业本地化。借助青海油田科技力量,联合有关企业进行矿业资源开发和发展天然气下游产业,使本地经济逐步走向多元化。

㈩ 为什么以敦煌命名它是什么意思

敦煌自汉代设郡以后,成为中原地区与各国交流的口岸。汉代敦煌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四万人,而当时全国人口才仅仅四千万。当时有长安、泉州、敦煌三大都会之称,可见敦煌在汉代的繁华程度。整个汉魏之际,多有战乱,但敦煌的经济和商业日渐繁荣,中原文化广为传播,佛教日渐兴盛,敦煌一度成为五凉文化的中心。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此时的敦煌进入历史兴盛时期。敦煌在历史上曾经被匈奴、乌孙、羌族、党项、突厥、回胡等民族所占领和统治。敦煌长期以来是西域各民族聚居地,以汉文化为主体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演化。所以,敦煌的文化、民俗有着独特的风格,这在莫高窟洞窟中可看到。可以说彻底改变敦煌历史的事,就是明洪武年间的洪水。洪水使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敦煌城荡然无存,敦煌特有的民俗、文化也随波而去,导致了敦煌民俗文化最大的历史断层,形成了很多敦煌学研究的悬案。1528年,明朝政府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敦煌(沙州)旷无建置200年,敦煌日见衰落。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当时的敦煌人口已经少的可怜。雍正四年(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敦煌屯垦,才逐步形成了近代的敦煌城,直到现在敦煌可以见到很多以甘肃地名为名的村庄,如:兰州村、肃州乡、会宁、清水、合水、兰亭、高台、漳县等等。
目前,敦煌总人口18万,耕地24万亩。2000年财政收入7268万元,当年财政支出9420万元,从以上数字看敦煌市的经济情况和其城市品牌极不相称。农业、旅游是敦煌的两大支柱产业,但这两大产业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形成敦煌经济强势。农业是敦煌的传统产业,金皇后(甜瓜)、李广杏、鸣山枣等特产享誉省内外。但仅仅24万亩耕地(就算全是高产田)难以形成农业产业优势和规模效益,另外,奇缺的水资源制约着敦煌农业发展。敦煌旅游在甘肃全省旅游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便的交通又制约着旅游的发展。旅游经济在敦煌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2001年敦煌机场主体工程扩建完工,将对敦煌旅游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敦煌市决定在市西肃州乡建设新城区,向西发展与七里镇(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联成一体,远景规划30万人口,以此来推动敦煌市城市化建设,但这样的城市扩张生态环境能否承受得住。去过敦煌的人都知道敦煌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情况,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城市扩张;人口增加;过量采水,后果就是加快荒漠化。由于近几年敦煌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党河上游肃北、阿克塞两县生活、生产用水增加,党河水已经无法满足三县市的需求。敦煌党河桥下黄沙随风而起象一条黄龙顺着河道窜腾而下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条河道已经多年没有流过水了。敦煌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沙漠奇观月牙泉已面临干枯。前几年,有人提出“引哈济党”再造山川秀美的大敦煌,但“引哈济党”工程遭到上游青海省的反对,因为青海的生态环境比甘肃更脆弱,“引哈济党”工程最终被否决。也有人提出敦煌是大汉穿小鞋,应建立地级市发展敦煌,我们应该想想一个年生产总值10亿元,财政收入不过亿元的县级城市,再去负担一级政府开销,财政补贴都没着落谈何发展,1997年由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敦煌旅游经济特区,享受特殊政策已经多年,事实表明地方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提高行政级别就能解决。柳敦铁路建设已经论证多年,也有外资和民营资本想参与建设,但实地考察和论证后都闭口不谈了。为什么,因为看不到这条铁路建成后的效益,就算建设起来了,庞大的铁路运营、养护资金谁来出。这样的项目建成后不但不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反而会拖垮地方经济。 关于如何发展敦煌的文章我看了很多,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谈敦煌发展,的确有很多好的建议和设想,但站在现实的角度上来看敦煌发展,不能单纯以城市品牌来硬性加固城市规模,我觉得应该有个更为理智和深刻的认识。城市需要发展,人民想往富裕,这是最基本的发展愿望。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生存环境允许的基础上,敦煌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失去这一根本的保证,世界文化遗产将毁于一旦。
发展敦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急功近利,因为敦煌的发展对全省旅游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敦煌有自身的先天不足,我们首先应客观现实的对待。这样更有利于发展敦煌,敦煌发展起来了,甘肃旅游经济发展就有了后劲和动力。

几点建议:

一、不求城市规模 但求特色经典
在多数人的眼里看城市发展,总是觉得规模第一。但大西北的生态环境不允许过多的发展规模型城市,敦煌水资源极其匮乏,城市规模不宜扩大。敦煌市城市建设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城市建设首先摆脱“向大看”的思想,应借鉴参考欧洲一些文化名城的建设成就,强化总体规划布局,突出文化特色,绿化环保工作先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加大城区改造的投入,合理布局专业性商业小区。比如将一些商业零售企业改造,建设旅游文化交易市场。对主要街道进行合理分工和布局,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一些如茶道、字画等高消费文化企业,以此吸引日、韩、台游客。保持现有城区规模,最大限度的发挥民营资本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对老建筑进行外表改造、装修,突出敦煌文化内涵。形成自身独特的城市景观,小而精制、小而独特、小而经典。努力打造西部第一文化经典城市。

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链条 实现再造敦煌
全球经济发展的资料表明,经济越是发达,其国内的文化产业越是繁荣。英国文化产业在本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以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已经超过了机械制造业产值,日本的文化产业2000年也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可见,经济的繁荣发达是文化产业兴起的基础,文化产业是一项投资少获利高的产业,对地域的依赖性较强,对外扩散方便、快捷,能迅速形成产业优势。湖南省2001年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以湖南的强项广电事业为龙头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敦煌文化又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精华所在,数千年的沉积使她更具魅力。敦煌研究院从事敦煌文化研究多年,硕果累累,但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在书本上,没有人用商业的眼光去开发和利用这些成果。敦煌旅游经济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迎来送往和收取门票上下功夫,这样的发展如何能满足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来敦煌旅游的游客最多的年份也不过百万人次。日本游客来敦煌旅游一次,路费占全部费用的60%,因为敦煌路途遥远和进出不便,很多人想来又来不了。如何让不来敦煌的人去消费敦煌,这就需要利用敦煌这个品牌来发展文化产业,对外扩散敦煌文化产品,真正让敦煌这个品牌成为国内文化市场的消费热点,让敦煌这个品牌变成生产力。文化产业发展应树立走出去的经营战略思想,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敦煌艺术团应该成为对外传播敦煌文化的使者,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敦煌文化。建议以敦煌研究院经营性部门为为依托,组建文化企业,推陈出新,及时将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文化商品。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积极鼓励一批文化企业发展。敦煌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因素是存在的,只要主观上能够充分认识并挖掘这种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旅游经济的链条产业,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才是实现再造敦煌的出路。

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树立经营敦煌的理念
敦煌这个品牌远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市场上很多以敦煌、飞天等命名的产品,没有一个产自敦煌本地。在发展敦煌经济的思路上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扩思路,客观因素制约这是事实,但敦煌的优势就是有一个“巨无霸”的品牌,如果论无形资产的话,敦煌这个品牌是个无价之宝。现代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经济概念,实体经济搞不了,可以参与虚拟经济。我去过很多地方,没有人不知道敦煌的,但很少看到敦煌的字样。在郑州偶遇一咖啡馆名字叫“莫高窟”,不知老板是不是敦煌人,看了他的门面装潢让人啼笑皆非,但回头想想,河南人都知道利用敦煌这块牌子赚钱,而敦煌怎么就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品牌来赚钱呢?这件事我想了很久。来中国文物游,北京、西安是必到之处,因为敦煌的遥远和交通不便,很多游客大多到西安为止。敦煌虽小但牌子大,如何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需要树立经营敦煌的理念,用商业手段去经营敦煌这个品牌。西安是汉、唐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敦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营敦煌首先和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密切关系,让游客在以上两地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时候,随时都能看到敦煌的字样和介绍。一方面从感官上拉近游客与敦煌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让游客知道敦煌虽为中国传统文化,但她有着更为独特的文化内涵。另外,敦煌市应采用法律手段收归与敦煌有关的商标使用权,通过授权、联营、OEM方式参与生产商的商业活动,为敦煌增加其他收入。

四、密切地企关系 谋求共同发展
青海石油管理局为解决本企业四万多职工长期高原生活、工作的不便,于1984年开始陆续告别青海海西地区,在敦煌七里镇戈壁滩建设新家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油田基地已建设成为道路宽阔、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一座新城。2000年开始企业进行了改制,非核心企业正在脱离油田。因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所属企业在交通不便捷的地域发展,生产成本高于其他企业,目前一些企业正在面临转产。敦煌市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和青海石油管理局密切地企关系,全方位开放本地市场。引导这部分企业参与敦煌发展,这些企业资金、技术、人才都不缺,技改可得到资金补贴。帮助这些企业依托敦煌市场走出困境,从而使这些企业本地化。借助青海油田科技力量,联合有关企业进行矿业资源开发和发展天然气下游产业,使本地经济逐步走向多元化。

阅读全文

与敦煌名字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