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
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
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1)描写大熊猫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② 大熊猫的由来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研究大熊猫对研究整个生物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与熊类是表兄弟。其体型似熊,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一般成年大熊猫体长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围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长12-20厘米,耳长72-115毫米,体重60-11公斤。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大熊猫因其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800-3000米的山区森林中,其喜爱在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以及落叶阔叶林带的竹林内活动,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华西箭竹和龙头竹4种竹子。大熊猫有一定区域的家域,夏季和秋冬季活动区域有所不同,夏季多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活动。大多数时间,大熊猫喜欢单独活动,
③ 国宝大熊猫名字的来历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④ 大熊猫名字的由来
“熊猫”这个词最初并不是指咱们的国宝大熊猫,而是另外一种动物,大熊猫只是借用了人家的名字而已
1825年法国人在四川发现了一种棕色的动物,命名为熊猫,也就是图片里的这只。它的学名就叫小熊猫,别名红熊猫,九节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宝大熊猫直到1869年才被人发现。为了不弄混这两种熊猫,根据体型将它们分别命名为大熊猫,小熊猫
⑤ 熊猫名字的由来。
大熊猫仅产于中国四川的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
1896年,一位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父在四川省宝兴县获得熊猫的毛皮,喜出望外,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鉴定为新物种。当时用通行的拉丁文为其定了学名,意思是似猫足兽的熊,中文就译名为“猫熊”。
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北碚首次展出熊猫标本时,说明牌上的拉丁文学名,为了和外文书写方式保持一致,就从左到右注上“猫熊”。当时中文均是从右至左认读,于是观众就误读为熊猫,以讹传讹,流传至今。
⑥ 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⑦ 大熊猫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大熊猫名字的来历: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⑧ 熊猫名字的由来在古时候叫什么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通常称熊猫,是属于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全世界现存大约1600只左右,是一种濒危动物。
大熊猫古今有许多别名:貔貅、大猫熊、竹熊、白熊、花熊、貘、华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及食铁兽等。大熊猫原分为熊属。
名称溯源
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Armand David)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于熊科。两年后, 动物学家进一步考查,研究它属于猫熊科,将它进一步定名为“猫熊”。1940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展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当时,定名为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由于中文使用者传统上通常都习惯右到左的写法,所以当时猫熊一词是以右到左的方式书写。在标准中文文法里,形容词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词的前面。由于熊猫被一般人认为属于熊科,因此猫是形容词,熊是名词。故,猫熊一词在中文文法上是对的。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经开始习惯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当时重庆北碚博物馆所展示的“猫熊”字样就被大家误读成熊猫。从此以后,熊猫一词变开始先在四川一带流行起来,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一至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
熊猫一词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最普及的称呼,而在台湾,猫熊和熊猫则都比较常用。1949年后,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去台湾,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化交流也因此出现隔阂。故在台湾原有的名字猫熊仍较常用。
⑨ 熊猫的名字由来
1. 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读为熊猫。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3.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大熊猫叫银狗,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大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是熊科动物,但是和熊还一样。因为它属于独立的属,所以不能把大熊猫归属于熊。至于猫更不可能了,因为猫属于猫科动物,与熊科一点关系也没有。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⑩ 熊猫的名字由来
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Armand David)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于熊科。两年后, 动物学家进一步考查,研究它属于猫熊科,将它进一步定名为“猫熊”。1940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展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当时,定名为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由于中文使用者传统上通常都习惯右到左的写法,所以当时猫熊一词是以右到左的方式书写。在标准中文文法里,形容词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词的前面。由于熊猫被一般人认为属于熊科,因此猫是形容词,熊是名词。故,猫熊一词在中文文法上是对的。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经开始习惯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当时重庆北碚博物馆所展示的“猫熊”字样就被大家误读成熊猫。从此以后,熊猫一词变开始先在四川一带流行起来,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一至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