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苏州拙政园名字的由来
取之晋代文人潘岳的《闲居赋》中句:“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养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是文人自我解嘲。
⑵ 拙政园宜雨亭的由来
拙政,为历史典故的一个称谓,苏州“拙政园”这名字则由此而来。拙政园因其历史的沧桑和完好地保存,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久负盛名的苏州名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进行抢修,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东部整修完毕,东、西、中三部分完整开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⑶ 拙政园内的留听阁的名字来由是什么
“留听阁”的名字取意于唐代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阁前是水池,池中植荷。诗情画意,这是文人园的特征所在。
⑷ 拙政园的来历
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
⑸ 苏州拙政园来历
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他的儿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此后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1945年(民国二十八年),日伪政府垮台。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奉直同乡会。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迁苏州,借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社会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中共解放军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向新朝献补园。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⑹ 拙政园的来历
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他的儿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此后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1945年(民国二十八年),日伪政府垮台。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奉直同乡会。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迁苏州,借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社会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中共解放军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向新朝献补园。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⑺ 苏州拙政园的名称由来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⑻ 拙政园的历史与传说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1)。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拙政园也逐年修缮整治,日益展示其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不期十年动乱,拙政园成为“破四旧”的对象而被迫关闭。
此后,一度改名为“东风公园”,虽仍对外开放,但厅堂的陈设布置已撤除一空。倒影楼后放置滑梯等物,改为“儿童乐园”。文革期间,园林工作人员并无损毁名园之举,还想方设法将古建文物保护下来,使粉碎“四人帮”后,拙政园能够逐步得以治理。
(8)拙政园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园林博物馆
始建于1992年。2007年12月4日,园林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紧邻拙政园,占地面积3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园林博物馆设有序厅、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园林传承等五大展厅,以苏州历代名园为例,向游人展示苏州古典园林的丰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博物馆以造园工具、陈设家具、建筑构建等实物为主要载体展示园林的传统造园工艺,并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旅游景点
每年春季,拙政园都要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杜鹃花节”既是拙政园的一项传统特色项目,也是被苏州市政府列入“苏州旅游节”的重点项目之一。
杜鹃花展期间,将有数百种名贵杜鹃花展出。届时,拙政园内是莺歌燕舞,万紫千红,满目妖娆。不仅让游客在浓浓春意中领略游园的意趣,也让游客在山花烂漫中感受到拙政园这座城市山林的诗情画意。
⑼ 苏州的“拙政园”名字的来历,谁知道
拙政园(zhuó zhèng yuá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东园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