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岳阳洞庭湖的由来
由来: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岳阳楼下的洞庭湖是远古时代云梦泽的遗迹,它的湖面十分宽广,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虽然现在它的面积比以前已经小了一倍,但它仍是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洞庭湖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滨湖风光秀丽。
❷ 岳阳名称由来
“岳阳”字面意思为山的阳面。因南朝梁时分罗县、吴昌县新置玉山县、岳阳县(非今岳阳县)、湖滨县,并以此五县及湘阴县建岳阳郡。岳阳从此得名。
岳阳地区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人居住。夏商为荆州之域、三苗之地。春秋属楚,亦为麋、罗二国地,战国时仍为楚地。周敬王时期在此修筑西糜城,为岳阳境内筑城之始。
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岳阳大部分地区隶属长沙郡罗县。西汉时,今岳阳、临湘及平江、湘阴、汨罗分属长沙国(长沙郡改)下隽县和罗县,今华容县则属南郡古华容县和武陵郡孱陵县。东汉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分罗县东部今平江一带建汉昌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将汉昌、下隽等县建为汉昌郡,郡治在今平江县金铺观,这是岳阳市建郡之始。黄龙元年(229年),分孱陵县南部今华容县一带置南安县,并撤消汉昌郡,改汉昌县为吴昌县。鲁肃在此修巴丘城。
南朝梁时以周边五县及湘阴县建岳阳郡,岳阳从此得名。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撤销吴昌县、湖滨县,并入罗县;又废岳阳郡,将玉山县、湘阴县并入岳阳县,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并废除巴陵郡,建为巴州。后改巴州为岳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洪武三十年(1397年),将常德府所属的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等县)改属岳州府。清朝仍称岳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改巴陵县为岳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划湖南省为十个专员公署,岳阳、临湘、平江和湘阴属长沙专署。1960年分岳阳县设立岳阳市。
(2)岳阳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岳阳的地理环境
岳阳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盆地倾斜。东有幕阜山山脉蜿蜒其间,自东南向西北雁行排列,脊岭海拔约800米,幕阜山主峰海拔1590米;南为连云山环绕,脊岭海拔约1000米,主峰海拔1600米;西南被玉池山脉所盘踞,主峰海拔748米。
岳阳市两面环山,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丘区,西北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过渡性环湖浅丘地带。岳阳市山地占14.6%,丘岗区占41.2%,平原占27%,水面占17.2%。
岳阳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湖陆风”盛行,“洞庭秋月”明;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悬殊。
岳阳市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网织,有大小湖泊165个,280多条大小河流直接流入洞庭湖和长江。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湖泊,湖泊面积2691平方千米,总容积170亿立方米,分为东、西、南洞庭湖。
❸ 湖南的名字的由来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3个县和7个自治县。
(3)岳阳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湖南地理位置: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
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
❹ 岳阳的由来
岳阳古称“通衢”,地处洞庭湖与长江、京广铁路、107国道交汇处,具有铁、公、水三位一体的组合交通优势。
岳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夏商时期,这时为荆州之城、三苗之地。春秋战国时代属楚。周敬王五十年(公元前505年)就在这里筑起了西糜城,是为境内建城之始。
秦并六国,岳阳市大部分地区属长沙郡罗县。西汉时属长沙国下隽县。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孙权在今平江县东南的金铺观设汉昌郡,这是岳阳市境内之始。
三国公立之时,东吴派横江将军鲁肃率万人屯驻于此,修巴丘邸阁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建立巴陵县。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巴陵郡。郡治设在巴陵城,从此岳阳城区一直作为郡治所。
南朝宋元嘉十年(公元439年)置巴陵郡。隋文帝时,精简郡县,废巴陵郡,建为巴州。随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巴州为岳州。
公元1276年,改岳州为岳州路。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1899年,清政府开辟岳州为通商口岸。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巴陵县为岳阳县。
1964年10月,设立岳阳专署。1975年12月恢复岳阳市建制,属岳阳地区管辖。1983年岳阳市升为省辖市,1986年2月实行市管县。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岳阳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设立岳阳县,以岳阳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岳阳市;撤销岳阳地区,所属的汨罗、平江、华容、临湘4县划归岳阳市;湘阴县划归长沙市。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岳阳地区,辖长沙市的湘阴和岳阳市的汨罗、平江、华容、临湘4县,驻岳阳市。
1984年4月6日,设立岳阳市南区、北区、郊区;岳阳地区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
1986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县划归岳阳市管辖。
❺ 岳阳楼的由来
岳阳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❻ 岳阳尚书山. 的介绍 名字由来等 跪求 泪奔ing
岳阳市三眼桥隔水而望有座螺丝山,人们为了纪念明朝嘉靖年户部尚书方钝当年修筑三眼桥和枫桥湖堤等水利设施,将此山又称作尚书山(因方钝死后葬在此处)。1994年原岳阳市郊区政府将此设为文物保护单位,据此地居民介绍市政府也将螺丝山作为文物景点保护。
方钝(1488-1577)字仲敏,号砺庵,巴陵县沙陂(今岳阳县杨林乡沙陂)人。少年时,不贪玩耍,终日抱书苦读,故名钝,字号称谓都含有自勉和鞭策之义。
方钝24岁进入岳洲府为生,后转为禀生。1516年(正德十六年)殿试翰林,1522(嘉庆元年)出任河南内黄知县,适外祖父去世,回家守丧。丧期满补华亭(今上海市)任知县,后升广西,河南监察御史,巡按山东,接着皇帝亲自点名升任大理寺丞,大理寺右少卿,左少卿,太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南京户都寺史,累官至户部尚书。
方钝为官,洁身自好,志不为俗所移,纤尘不染。他说:“贿而得太保腰玉,如平生何?”他广纳人言,秉公直谏。历时七年,清廉无过。
方钝积极策划家乡水利设施,修筑了三眼桥和枫桥湖堤,重修了万年桥(今三眼桥)。方大人修桥吃苦荞,真是苦苦修桥得故事至今仍在岳阳传为美谈。
1577年(万历五年)方钝老死家中。神宗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简肃公”。派进士为他筑墓营葬,葬于今岳阳市三眼桥北螺丝山上。
❼ 岳阳来历200字,写岳阳的故名等,为什么叫岳阳。
“岳阳”这个词组,音节响亮,极富艺术色彩。
在南方,“岳阳”最早出现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著名诗人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洲登巴陵城楼作》诗云:“清氛霁岳阳,层晖薄澜澳”。雨过天晴,整个天岳山之南充满着清爽之气,层层的光辉笼罩着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何谓“岳阳”,岳者,《诗诂》称:“山高而尊者岳。”《说文解字》称“岳,大山也。”阳,《尚书·禹贡注》:“山南曰阳。”颜延之诗中怎么会出现“岳阳”这一词组?因为古岳州境内的平江县北90里有座“山势嵯峨极,峰高可接天”的天岳山,亦名幕阜山。《舆地纪胜》载:“幕阜亦谓天岳。”天岳山,古名桓山,又名雷台、雷公、天柱,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遗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曾置营幕于山阜之上,以拒刘表之子刘磐,故又名幕阜山。颜延之写此诗时,尚未有岳阳行政区划之称谓,是泛指天岳山南一带。105年后的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才在今汨罗市长乐镇长兰村建立了岳阳县和岳阳郡,郡县治所和辖区皆在天岳山之南,是名实相符的“岳阳”,但均只存在了60余年。隋开皇九年,岳阳郡县撤消并入玉州,十一年(591年),玉州与巴陵郡改制的巴州合并,称“岳州”,州治设巴陵县故城。这样,“岳”字南移到了巴陵。加之颜延之诗的影响,岳阳作为俗用地名也在巴陵故城流传。唐开元年间,张说便将“岳阳”作为巴陵的别称,用于诗歌题咏,如《岳阳早霁南楼》等。至唐肃宋乾元二年(759年),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始将“岳阳”这一俗用地名用作巴陵城楼之名,后经贾至、杜甫等反复咏唱,流传至今。
在北方,“岳阳”一词出现较早。《尚书·禹贡》即有“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注疏:“从太原至岳山之南故云岳阳”。北魏时在此置安泽县。隋火易帝大业元年(605年)更名岳阳县,直沿用至1914年元月,始复原称。而1913年9月,在重新规范县名时,巴陵即更名“岳阳”县了。
岳阳名称的赢得,无疑是蕴涵深厚的岳阳楼文化的胜利。清代,山西岳阳县的县令王协梦就在其城门鼓楼的基础上修筑了一座岳阳楼,落成之日,有人提出异议:“此楼与湖南巴陵郡之岳阳楼重名,恐为不妥。”王协梦辩曰:“考诸坟典记载,‘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斯地已自陶唐得名,巴陵之岳阳特近传唐宋间,盖不知孰古孰今,孰是孰非?”后来,他还请人写了《岳阳楼记》。其言虽有理有据,然离开了长江、洞庭湖、君山这样的大环境,没有杜甫、孟浩然、范仲淹这样的大手笔,焉能争胜!由于岳阳楼文化的巨大影响,岳阳这个响亮而富艺术色彩的名字,终为地处天岳山西北面,因颜延之诗歌的影响和辖区内曾建岳阳县,由俗用地名发展而来的“岳阳”终成了正式地域区划名。
❽ 湖南岳阳楼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湖南岳阳楼始建于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❾ 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是因何得名的
因为岳阳市在古代岳阳县的南边,而山南水北称为阳,所以称为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