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苏步青名字由来

苏步青名字由来

发布时间:2021-05-07 16:24:59

1. 苏步青的小故事

1、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

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末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

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放牛,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有一次,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2、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

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

激发了他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

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挺嘛,只要肯努力,一定考第一名。”又说:“你、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你把书念好。像你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的震憾。

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3、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习好数学。”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同的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

到苏步青中学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实在很艰难。他每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

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着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

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

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20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

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浙大的情缘。走上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的光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学术界誉称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

“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的成就,特别在着名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的二次曲面”。他还证明了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造(T4),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

因此,德国着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们为“浙大学派”。的确,自1931年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在国内10多所着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

4、“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

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接到湄潭。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

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

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

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

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1994年夏,笔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苏步青迁徙途中住过的小庙,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

5、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着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不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老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许多人都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

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

内有词47首。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100首。

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1944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

这是苏步表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的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苏步青的诗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诗意境高远,笔调清新,常用典故,富有。读了苏步青的许多诗,不仅使人感到苏老常对后学谆谆教导“金字塔”般基础之重要。

文理相通之亮点。他几十年如一日,巧用自称“零头布”(零碎时间)来学习和研究,这些永留人间的好诗词,不就是苏步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佐证吗。

2. 谁有苏步青的详细资料急!

苏步青
(转自上海市彭浦中学)
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苏步青先生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辛勤耕耘七十余载,不但在微分几何领域独领风骚,著作等身,而且“毕生事业一教鞭”,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数学栋梁。
遗憾的是,2003年3月17日下午4点45分,苏老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父亲走了,走得很平静,也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苏步青教授辞世后,他的儿子苏德新在接受采访时言语也很平静,但难掩悲伤。
苏老身体一直很好,许多人都说,他能活到120岁。可是苏老曾悄悄地对儿子说:“人老了,一天天过了看,今天好,明天就不一定好了。”因此,早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苏老就已经向孩子做了交代。他感谢所有关心过他的人,手头所有的奖金都已经捐出。而所有的论文和手稿,苏老都已经收集下来,嘱托孩子交给国家。
影响一生的一堂课
1902年9月,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清贫,他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年幼的他求知欲极强,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孩子读书。苏步青一有空,就到人家窗外听讲,还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家的孩子学得没什么起色,苏步青却长了不少学问。叔叔见他如此好学,便拿出钱,说服他的爸爸,送他去念书。
读至初中时,他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四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苏步青在数学上崭露头角,引起了校长洪彦元的关注。这位极具慧眼的校长调走时,对苏步青说:“你毕业后可到日本学习,我一定帮助你。”在苏步青毕业时,洪校长果然寄来200块银元,并赠言。苏步青把这件事视为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17岁时,苏步青东渡扶桑,进了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学习,随后又考进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到浙大去
只要一提起苏步青的名字,浙江大学的校友都会流露出崇敬之情。正是苏步青这样一批知名教授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放弃了在国外舒适的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紧紧牢记科学救国的宗旨,毅然回国,到浙江大学致力于教学和科研,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科学技术人才,使浙江大学由一所普通地方大学迅速崛起,赢得了“东方剑桥”和“民主堡垒”的美誉。
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在日本获得这个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第一人是陈建功)。当时的日本和中国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北大、清华、厦大、日本东北帝大纷纷向苏步青发出聘书。然而,苏步青一一谢绝这些聘请。因为两年前,他与陈建功有约在先。他的同学、同乡和好友陈建功,在日本东北帝大研究生院毕业向他告别时说:“北大、武汉大学、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等大学都有聘书给我,论设备条件、工资待遇,新建的浙大最差……”“到浙大去!”不等陈建功说完,苏步青就打断他的话,说:“你先去,我毕业后也来,让我们花上二十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样,苏步青毅然放弃了日本亲友和老师的挽留,以及其他学校的聘请,只身来到浙江大学。一到校,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暑假里,苏步青又去日本接回了妻儿。六年间,苏步青教授在微分几何方面做出巨大成绩,并与陈建功一起从教学研究出发,开始创办科学讨论班。这在中国也是一种首创,为学生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研究态度。
大学教授当菜农
1937年11月初,日寇飞机对杭州进行轰炸和空袭。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即将被迫举校西迁。恰在此时,一封特急电报送到苏步青手中。日本东北帝大再次聘请苏步青教授前去该校任数学系教授,各种待遇从优。可苏步青却对这封聘书置之不理,并叫夫人抓紧做好西迁准备。这时,有人前来劝说苏步青:“苏先生,你夫人是日本人,日军来了也不会对您怎么样,您何必要西迁呢?”可苏步青却对来人义正词严地回答道:“你想叫我做汉奸吗?”
经过2600余公里的长途辗转跋涉,他们到达了贵州遵义附近的湄潭建立临时校舍。由于生活紧张,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那时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
为了生存,苏步青只得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由于他对菜园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有一天,湄潭街上菜馆蔬菜断了供应,还从他这里要去了几筐花菜。正如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严师更律己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在他之前中国尚无微分几何这门学科,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进取发展,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浙江大学诞生,如今已走向世界。苏步青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单几何专著就出了12本,许多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其成果被世人称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苏氏二次曲面”等等。许多理论已被应用于科研实践,如飞机设计、船体放样,既提高了科技产品的质量,又增强了经济效益。
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1978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之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而发愁。有人说:“这回苏老不会来了。”有的说:“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大伙儿正在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76岁的老人,高挽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令四座唏嘘不已。苏步青抹去额头的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八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
世纪绝恋
2002年9月23日,是苏步青老人的百岁生日。老人凝视着居室里夫人留下的妆匣、古筝,久久地沉浸在对她的深切思念中,深情地吟诵自己的诗作:“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灯影忆曾摇白屋,泪珠沾不到黄泉。明朝应摘露中蕊,插向慈祥遗像前。”
最先取得中国国籍的国内外籍人士中有一位名叫松本米子的日本女士,她就是苏步青的夫人,中国名字叫苏米子。
1926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正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苏步青认识了本校松本教授的女儿松本米子。松本米子小姐才貌出众,还弹得一手出色的古筝。
从古筝音乐到中日文化的源远流长,从日本的书道、茶道,到中国的书法、茶经……两个年轻人的话题越谈越多,越谈越投机,感情越来越深厚,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一天。他们的婚事,尽管松本教授本人不太赞成,却得到了松本米子小姐母亲的支持。于是,两年后,在樱花盛开的日子里,这对幸福的异国青年走到了一起。
苏步青成为复旦大学教授并出任校长后,举家迁到上海。虽然苏步青一家人的生活要比一般教工好些,但是,米子夫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养成的俭朴作风丝毫没有改变。曾有人劝告苏步青:“给夫人做身衣服吧!”苏步青也极想这样做,可是夫人却说:“孩子多,要对他们尽到责任,我顾不得了。”虽然教授有公用专车,但是夫人说“这是你的工作用车”,坚持坐公共汽车。
在史无前例的非常岁月里,红卫兵蜂拥苏府,将他家闹得天翻地覆。苏步青每天被拉上台批斗亮相。在从自家住宅去学校的路上,还要高举“日本特务”的旗杆,戴着高帽子游街示众,脖子下挂着写有他名字的大牌子。苏步青曾一度难以忍受,是孩子们劝慰着父亲说:“爸爸,不要寻死。要活着,为了妈妈,咬紧牙关,一定要挺住。”苏步青点头答应了。他以对人生的坚定信念,以及与夫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活到百岁高龄。
1986年米子夫人辞世,此前她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四年。苏步青每天下午四点半就赶到医院,随侍左右,精心看护。有人看到他剥橘子给她吃时,细心地抽去一根根白丝……苏步青曾说:“没有我妻,便没有我的人生。”夫人亡故后,他把夫人的照片时刻带在身边,意味深长地说:“我深深地玩味着‘活在心中’这句话。就似我的妻子仍和我一起在庭园里散步,一起在讲坛上讲课,一起出席会议……”
“年轻”的百岁诗人

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数学家苏步青,一生与诗结缘,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就长达七十余年,并出版有《苏步青业余诗词钞》与《数与诗的交融》,有些诗作被选入《历代诗词选注》和《科学家诗词选》等诗集中。“一辈子同数学打交道,从前整天把时间花在教书、备课和写论文上,所以每到夜晚睡觉之前,总要把自己从小喜欢的唐诗、宋词拿来读它半个小时,然后再去休息。这样做,往往可以避免数学思维老是在脑子里纠缠不休。时间一长,也学起吟诗填词来了。”
去过苏老客厅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除了书还是书,朴素高雅,一尘不染。有两样东西有象征性,一是一幅绒绣的奔马,象征着主人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一是一盆长满了刺的仙人球,象征着主人坚毅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于他而言,诗词写作虽为余事,却也是他人格的投影,生命的结晶,为我们了解现代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艺术参照。
同现代中国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苏步青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曾经走过坎坷曲折的道路。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怀祖国命运,力求效劳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贯穿于苏先生漫长的心路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时感慨的是“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念念不忘的也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永怀三户可亡秦”。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发动内战,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苏步青的诗词,也依然流露出感时伤世、心忧天下的情怀:“极目东西无净土”、“愁闻鼙鼓动余哀”。在旧中国的灾难岁月里,苏先生诗词多忧患之音,沉郁之作,表现了他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令人瞩目的是,苏步青在久经忧患之余,在历史新时期来临以后,他的诗风竟为之一变,耄耋之年发出了青春焕发的音调。像“喜看神州除‘四害’,更需鼓劲越雄关”、“身健未愁双鬓白,夜寒犹爱一灯明”、“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这一类遒劲明快、昂扬奋发的诗句,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前些年,苏步青频频思念台湾亲友,谱就许多感人的篇章。他登鹭岛,望大小金门岛,不由感慨遥深:“为何衣带眼前水,如隔蓬山一万重。”他游定海,极目千樯万帆,不禁思绪绵绵:“既能通大陆,曷不向台湾?骨肉无离散,鱼鸿有往还。”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庆中秋之夜他又向海峡彼岸寄去悠悠的情怀:“骨肉无由长暌隔,山川自古本相连。人民十亿女娲在,定补鲲南一线天。”
苏步青多次强调,文科要通理,理科要通文,并撰文或发表讲话,要求中学生文理兼优,全面发展。他的《语文和数学》一文被选为中学课文或辅读教材后,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他认为,数学与诗歌虽是两码事,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我整天同数学公式、定理打交道,为了头脑不僵化,读写旧体诗可以说是起到‘窗外看雁阵’的作用。理工科大学生搞点形象思维,读点诗词,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是很有好处的”。
苏步青无心做诗人,但他那持久不衰的生活热情,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表现技巧,却使他每有所作皆臻佳境,成就为一位真正的诗人!
“父亲对科学事业贡献很大,虽说他一生都很清贫,但他一直说要为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父亲对我们很严厉,也很平和,他对母亲很好,对我们每个孩子都很好。”“父亲走了,走得很平静,也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苏老去世后,他的儿子苏德新接受电话采访时,言语很平静,但是悲伤的情怀仍然时时从言语中透出。
“父亲很坚强。病情反复了五六次,这回已经是医院发出的第四次病危通知书了,前三次都抢救过来。虽然这一年来,他始终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无数次都从死亡边缘挣扎回来。然而,最终他没有挺过来,永远地走了。3月17日早上四点多,他的病情就开始恶化,仅上午就连续抢救了两次。没想到下午医生再次发出病危通知书。血压直线下降,心跳也微乎其微。弥留之际,父亲就如以往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然而他再也没有睁开眼看看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和所有的亲人。”
“太突然了,虽然我们知道他总会离开我们,但真的发生了还是非常难以接受。”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李大潜,在惊悉恩师苏步青逝世时非常难过。他说,来开会前还看过苏老,当时觉得他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想不到他竟走了……
愿苏老安息!
苏步青档案: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诗人,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国际上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1902年9月出生于浙江平阳,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历任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校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等职;当选过中科院上海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名誉委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担任过复旦大学《数学年刊》杂志主编、《中国数学会学报》主编;出任过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3. 苏步青典故 诗词 文章 曲艺 字画的摘录或描述

故事一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末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将儿子的名字由原来的“尚龙”改为了“步青”,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作为父亲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故事二

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
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撼,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己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故事三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来了一位刚从日本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好的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20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走上工作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的光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学术界誉称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的成就,特别在著名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的二次曲面”。他还证明了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造(T4),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因此,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的确,自1931年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

故事四

“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

故事五

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
三十年前在贵州,
曾因奇异点生愁,
如今老去申江日,
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不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步青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
许多人都知道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100首。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
1944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
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
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
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
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
这是苏步表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的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
苏步青的诗意境高远,笔调清新,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读了苏步青的许多诗,不仅使人感到苏老常对后学谆谆教导“金字塔”般基础之重要,文理相通之亮点。他几十年如一日,巧用自称“零头布”(零碎时间)来学习和研究,这些永留人间的诗词,就是苏步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佐证。

4. 关注苏步青的原因

苏步青
(转自上海市彭浦中学)
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苏步青先生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辛勤耕耘七十余载,不但在微分几何领域独领风骚,著作等身,而且“毕生事业一教鞭”,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数学栋梁。
遗憾的是,2003年3月17日下午4点45分,苏老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父亲走了,走得很平静,也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苏步青教授辞世后,他的儿子苏德新在接受采访时言语也很平静,但难掩悲伤。
苏老身体一直很好,许多人都说,他能活到120岁。可是苏老曾悄悄地对儿子说:“人老了,一天天过了看,今天好,明天就不一定好了。”因此,早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苏老就已经向孩子做了交代。他感谢所有关心过他的人,手头所有的奖金都已经捐出。而所有的论文和手稿,苏老都已经收集下来,嘱托孩子交给国家。
影响一生的一堂课
1902年9月,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清贫,他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年幼的他求知欲极强,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孩子读书。苏步青一有空,就到人家窗外听讲,还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家的孩子学得没什么起色,苏步青却长了不少学问。叔叔见他如此好学,便拿出钱,说服他的爸爸,送他去念书。
读至初中时,他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四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苏步青在数学上崭露头角,引起了校长洪彦元的关注。这位极具慧眼的校长调走时,对苏步青说:“你毕业后可到日本学习,我一定帮助你。”在苏步青毕业时,洪校长果然寄来200块银元,并赠言。苏步青把这件事视为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17岁时,苏步青东渡扶桑,进了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学习,随后又考进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到浙大去
只要一提起苏步青的名字,浙江大学的校友都会流露出崇敬之情。正是苏步青这样一批知名教授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放弃了在国外舒适的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紧紧牢记科学救国的宗旨,毅然回国,到浙江大学致力于教学和科研,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科学技术人才,使浙江大学由一所普通地方大学迅速崛起,赢得了“东方剑桥”和“民主堡垒”的美誉。
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在日本获得这个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第一人是陈建功)。当时的日本和中国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北大、清华、厦大、日本东北帝大纷纷向苏步青发出聘书。然而,苏步青一一谢绝这些聘请。因为两年前,他与陈建功有约在先。他的同学、同乡和好友陈建功,在日本东北帝大研究生院毕业向他告别时说:“北大、武汉大学、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等大学都有聘书给我,论设备条件、工资待遇,新建的浙大最差……”“到浙大去!”不等陈建功说完,苏步青就打断他的话,说:“你先去,我毕业后也来,让我们花上二十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样,苏步青毅然放弃了日本亲友和老师的挽留,以及其他学校的聘请,只身来到浙江大学。一到校,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暑假里,苏步青又去日本接回了妻儿。六年间,苏步青教授在微分几何方面做出巨大成绩,并与陈建功一起从教学研究出发,开始创办科学讨论班。这在中国也是一种首创,为学生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研究态度。
大学教授当菜农
1937年11月初,日寇飞机对杭州进行轰炸和空袭。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即将被迫举校西迁。恰在此时,一封特急电报送到苏步青手中。日本东北帝大再次聘请苏步青教授前去该校任数学系教授,各种待遇从优。可苏步青却对这封聘书置之不理,并叫夫人抓紧做好西迁准备。这时,有人前来劝说苏步青:“苏先生,你夫人是日本人,日军来了也不会对您怎么样,您何必要西迁呢?”可苏步青却对来人义正词严地回答道:“你想叫我做汉奸吗?”
经过2600余公里的长途辗转跋涉,他们到达了贵州遵义附近的湄潭建立临时校舍。由于生活紧张,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那时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
为了生存,苏步青只得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由于他对菜园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有一天,湄潭街上菜馆蔬菜断了供应,还从他这里要去了几筐花菜。正如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严师更律己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在他之前中国尚无微分几何这门学科,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进取发展,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浙江大学诞生,如今已走向世界。苏步青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单几何专著就出了12本,许多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其成果被世人称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苏氏二次曲面”等等。许多理论已被应用于科研实践,如飞机设计、船体放样,既提高了科技产品的质量,又增强了经济效益。
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1978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之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而发愁。有人说:“这回苏老不会来了。”有的说:“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大伙儿正在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76岁的老人,高挽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令四座唏嘘不已。苏步青抹去额头的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八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
世纪绝恋
2002年9月23日,是苏步青老人的百岁生日。老人凝视着居室里夫人留下的妆匣、古筝,久久地沉浸在对她的深切思念中,深情地吟诵自己的诗作:“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灯影忆曾摇白屋,泪珠沾不到黄泉。明朝应摘露中蕊,插向慈祥遗像前。”
最先取得中国国籍的国内外籍人士中有一位名叫松本米子的日本女士,她就是苏步青的夫人,中国名字叫苏米子。
1926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正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苏步青认识了本校松本教授的女儿松本米子。松本米子小姐才貌出众,还弹得一手出色的古筝。
从古筝音乐到中日文化的源远流长,从日本的书道、茶道,到中国的书法、茶经……两个年轻人的话题越谈越多,越谈越投机,感情越来越深厚,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一天。他们的婚事,尽管松本教授本人不太赞成,却得到了松本米子小姐母亲的支持。于是,两年后,在樱花盛开的日子里,这对幸福的异国青年走到了一起。
苏步青成为复旦大学教授并出任校长后,举家迁到上海。虽然苏步青一家人的生活要比一般教工好些,但是,米子夫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养成的俭朴作风丝毫没有改变。曾有人劝告苏步青:“给夫人做身衣服吧!”苏步青也极想这样做,可是夫人却说:“孩子多,要对他们尽到责任,我顾不得了。”虽然教授有公用专车,但是夫人说“这是你的工作用车”,坚持坐公共汽车。
在史无前例的非常岁月里,红卫兵蜂拥苏府,将他家闹得天翻地覆。苏步青每天被拉上台批斗亮相。在从自家住宅去学校的路上,还要高举“日本特务”的旗杆,戴着高帽子游街示众,脖子下挂着写有他名字的大牌子。苏步青曾一度难以忍受,是孩子们劝慰着父亲说:“爸爸,不要寻死。要活着,为了妈妈,咬紧牙关,一定要挺住。”苏步青点头答应了。他以对人生的坚定信念,以及与夫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活到百岁高龄。
1986年米子夫人辞世,此前她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四年。苏步青每天下午四点半就赶到医院,随侍左右,精心看护。有人看到他剥橘子给她吃时,细心地抽去一根根白丝……苏步青曾说:“没有我妻,便没有我的人生。”夫人亡故后,他把夫人的照片时刻带在身边,意味深长地说:“我深深地玩味着‘活在心中’这句话。就似我的妻子仍和我一起在庭园里散步,一起在讲坛上讲课,一起出席会议……”
“年轻”的百岁诗人

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数学家苏步青,一生与诗结缘,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就长达七十余年,并出版有《苏步青业余诗词钞》与《数与诗的交融》,有些诗作被选入《历代诗词选注》和《科学家诗词选》等诗集中。“一辈子同数学打交道,从前整天把时间花在教书、备课和写论文上,所以每到夜晚睡觉之前,总要把自己从小喜欢的唐诗、宋词拿来读它半个小时,然后再去休息。这样做,往往可以避免数学思维老是在脑子里纠缠不休。时间一长,也学起吟诗填词来了。”
去过苏老客厅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除了书还是书,朴素高雅,一尘不染。有两样东西有象征性,一是一幅绒绣的奔马,象征着主人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一是一盆长满了刺的仙人球,象征着主人坚毅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于他而言,诗词写作虽为余事,却也是他人格的投影,生命的结晶,为我们了解现代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艺术参照。
同现代中国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苏步青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曾经走过坎坷曲折的道路。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怀祖国命运,力求效劳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贯穿于苏先生漫长的心路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时感慨的是“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念念不忘的也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永怀三户可亡秦”。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发动内战,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苏步青的诗词,也依然流露出感时伤世、心忧天下的情怀:“极目东西无净土”、“愁闻鼙鼓动余哀”。在旧中国的灾难岁月里,苏先生诗词多忧患之音,沉郁之作,表现了他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令人瞩目的是,苏步青在久经忧患之余,在历史新时期来临以后,他的诗风竟为之一变,耄耋之年发出了青春焕发的音调。像“喜看神州除‘四害’,更需鼓劲越雄关”、“身健未愁双鬓白,夜寒犹爱一灯明”、“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这一类遒劲明快、昂扬奋发的诗句,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前些年,苏步青频频思念台湾亲友,谱就许多感人的篇章。他登鹭岛,望大小金门岛,不由感慨遥深:“为何衣带眼前水,如隔蓬山一万重。”他游定海,极目千樯万帆,不禁思绪绵绵:“既能通大陆,曷不向台湾?骨肉无离散,鱼鸿有往还。”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庆中秋之夜他又向海峡彼岸寄去悠悠的情怀:“骨肉无由长暌隔,山川自古本相连。人民十亿女娲在,定补鲲南一线天。”
苏步青多次强调,文科要通理,理科要通文,并撰文或发表讲话,要求中学生文理兼优,全面发展。他的《语文和数学》一文被选为中学课文或辅读教材后,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他认为,数学与诗歌虽是两码事,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我整天同数学公式、定理打交道,为了头脑不僵化,读写旧体诗可以说是起到‘窗外看雁阵’的作用。理工科大学生搞点形象思维,读点诗词,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是很有好处的”。
苏步青无心做诗人,但他那持久不衰的生活热情,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表现技巧,却使他每有所作皆臻佳境,成就为一位真正的诗人!
“父亲对科学事业贡献很大,虽说他一生都很清贫,但他一直说要为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父亲对我们很严厉,也很平和,他对母亲很好,对我们每个孩子都很好。”“父亲走了,走得很平静,也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苏老去世后,他的儿子苏德新接受电话采访时,言语很平静,但是悲伤的情怀仍然时时从言语中透出。
“父亲很坚强。病情反复了五六次,这回已经是医院发出的第四次病危通知书了,前三次都抢救过来。虽然这一年来,他始终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无数次都从死亡边缘挣扎回来。然而,最终他没有挺过来,永远地走了。3月17日早上四点多,他的病情就开始恶化,仅上午就连续抢救了两次。没想到下午医生再次发出病危通知书。血压直线下降,心跳也微乎其微。弥留之际,父亲就如以往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然而他再也没有睁开眼看看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和所有的亲人。”
“太突然了,虽然我们知道他总会离开我们,但真的发生了还是非常难以接受。”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李大潜,在惊悉恩师苏步青逝世时非常难过。他说,来开会前还看过苏老,当时觉得他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想不到他竟走了……
愿苏老安息!
苏步青档案: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诗人,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国际上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1902年9月出生于浙江平阳,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历任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校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等职;当选过中科院上海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名誉委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担任过复旦大学《数学年刊》杂志主编、《中国数学会学报》主编;出任过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5. 苏步青故事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去法国做学术访问时,一位陪同他的数学家在电车里给苏教授出了几个题目。

法国数学家:苏教授您好!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

苏步青:当然可以,您请说!

法:是一个关于行程的问题。具体是这样的:有A,B两地相距50km。甲在A地、乙在B地,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走3km,乙每小时走2km,那么他俩几小时可以碰到呢?

苏:生活中关于行程问题有两大类,相遇和追及。您所问正是一个很典型的相遇问题。它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就很好解决。您看:
解 设甲乙两人x小时相遇,根据题意得
3x+2x=50 5x=50 x=10
答:他们10小时能相遇。

法:听您一说,真是挺简单的。

法国数学家没想到这个中国人能这么快地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

法:一只小狗每小时跑5km,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它就返身往甲这边跑,碰到甲时它就返身往乙这边跑,问小狗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苏:显然,小狗往返奔跑,直到甲、乙相遇时才停下来,所以小狗跑的时间就是甲、乙相遇的时间,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解 由上题知,他们10小时后相遇,所以狗也跑了10小时,共跑了
5×10=50(千米)
答:小狗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跑了50千米

6. 大数学家苏步青是什么家庭出身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平阳卧牛山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亲粗通文墨,对儿子的前途充满希望。他借助“平步青云”这个成语,给儿子取了个含义深刻的名字。苏家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父亲10岁就下田劳动了,在40岁左右,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了。好在他有一点文化。在别人的劝说下,他学了一些阴阳五行,当起了风水先生。

7. 苏步青的故事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去法国做学术访问时,一位陪同他的数学家在电车里给苏教授出了几个题目。
法国数学家:苏教授您好!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
苏步青:当然可以,您请说!
法:是一个关于行程的问题。具体是这样的:有A,B两地相距50km。甲在A地、乙在B地,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走3km,乙每小时走2km,那么他俩几小时可以碰到呢?
苏:生活中关于行程问题有两大类,相遇和追及。您所问正是一个很典型的相遇问题。它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就很好解决。您看:

设甲乙两人x小时相遇,根据题意得
3x+2x=50
5x=50
x=10
答:他们10小时能相遇。
法:听您一说,真是挺简单的。
法国数学家没想到这个中国人能这么快地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
法:一只小狗每小时跑5km,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它就返身往甲这边跑,碰到甲时它就返身往乙这边跑,问小狗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苏:显然,小狗往返奔跑,直到甲、乙相遇时才停下来,所以小狗跑的时间就是甲、乙相遇的时间,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由上题知,他们10小时后相遇,所以狗也跑了10小时,共跑了
5×10=50(千米)
答:小狗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跑了50千米。
法:苏教授您真了不起,中国人真聪明。

8. 苏步青的爸爸为什么给苏步青改名

有文:

当年曾是放牛娃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他的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来到这里,世代务农,日子过得很拮据。父亲苏祖善没上过学,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处,望子成龙心切,给儿子起了个“步青”的大名,希望他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同龄的儿童一个个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他交给儿子的是一根放牛的鞭子。苏步青头戴一顶爸爸编的竹笠,身穿一件妈妈缝的粗布背心,赤脚跨上牛背,鞭子一扬,来到卧牛山下、带溪岸边。老水牛不把这个又矮又小的放牛娃放在眼里,又跑又跳,把他狠狠地摔在一片刚砍过的竹园里。地上的竹根一支支像朝天的利箭,掉在上面,无疑会从前胸穿透到后背。还算运气,他被抛在两根竹箭之间,才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他虽然天天放牛,却再也不敢骑牛。牛马同类,他见了马也望而生畏,从不敢骑。放牛回来,走过村上私塾,见一群放牛娃围在门口看热闹,他也凑上去看看。原来是秀才先生正在开讲:“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先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学生们跟着老师嗡嗡地读着。
苏步青从门缝里听说姓苏的发愤读书,一阵高兴,情不自禁地跟着念出声来。苏步青每天放牛回来都在门口偷听,把《三字经》、《百家姓》和《左传》、《古文观止》里的许多章节背熟了。爸爸见儿子读书读得入了迷,便勒紧腰带,把他送进了私塾,学费是每月两升米、一捆柴,外加轮流替先生烧饭。从“笨蛋”到第一名9岁那年,爸爸挑上一担米当学费,带他走了100多里山路,到县城高小当了一名插班生。
平阳县城使他这个从山坳里出来的放牛娃大开眼界。饭店里卖包子,他奇怪馒头里怎么会有肉和菜,就拿饭票换成钱买来吃,结果不等放假饭票就用完了,只好饿肚子。看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他惊奇多少人才能喝这么多开水!他偷偷地把鸡蛋凿开一个洞丢进锅里,看蛋清蛋黄凝成蛋花,高兴地大叫大嚷,被烧水师傅发现,揪住打了一顿。他整天玩呀,闹呀,功课全丢到脑后,期末考试,他在全班32人中得了倒数第一名。
“苏步青背榜了!”“苏步青坐红交椅了!”讥讽、挖苦,使他感到没脸见人,一个人跑回寝室,躲在蚊帐里啜泣。班上其他同学都有一顶又新又白的蚊帐,只有他的一顶又黑又破。一个地主的儿子跑来欺负他:“这么难看的帐子挂在中间?到边上去!”强行把他的蚊帐挂到了楼梯口的最边上。夜里,穿堂风吹得门环叮咚响,苏步青又伤心又害怕,拿被子蒙住头睡觉,一翻身,顺着楼梯滚到了楼下,摔得鼻青脸肿。可是他的作文常常写得高人一筹。在私塾偷听的那些日子,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爱好。语文教师拿到苏步青的作文,左看右看:“苏步青能写得出这么好的作文?不可能!肯定是抄来的。”只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苏步青发起了牛脾气:“你越说我不好,我越不给你好好学!”于是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一连三个学期,都是最后一名。同学、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教地理课的陈玉峰老师把他悄悄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摸着他的头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一点也不笨。只要肯努力,能考第一名!”苏步青感到心里热乎乎的。陈老师拉着他的手,给他讲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就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苏步青听得入了迷,眼睛里闪耀着异样的光彩。陈老师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报答他们?”苏步青流下了眼泪,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从这以后,他好像突然变得懂事了。读书,别人念一遍,他念三遍、五遍。做习题,别人做10道,他做30道、50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末考试,他果然得了全班第一名。

9. 苏步青为什么有名 是在哪些方面领先国际

苏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分几何。1872年,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Klein)提出了著名的“爱尔兰根计划书”,在其中总结了当时几何学发展的情况,认为每一种几何学都联系一种变换群,每种几何学所研究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质。除了欧氏空间运动群之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仿射变换群和射影变换群。因而,在19世纪末期和本世纪的最初三四十年中,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都得到很迅速的发展。苏步青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属于这个方向的。此外,他还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的研究。一共发表了156篇学术论文,并有专著和教材十多部。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

阅读全文

与苏步青名字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