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瓜名称来历
南瓜(pumpkin)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叶片具白斑、果柄五棱形,又叫做中国南瓜、番瓜、倭瓜、饭瓜等。南瓜起源于中、南美洲。南瓜在中美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中国600年前开始栽培。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按果实形状分为两个变种:圆南瓜和长南瓜。 在“大辽物产论”一文中也谈到,大辽国自公元916年建国,有四大农耕区域。其中有两个农业区、两个半农半牧区。两个农业的区域:一是属东京道的辽东北原渤海国的农业区;一是属南京道、西京道的长城以南燕、云地区的农业区。两个半农半牧区域:一是属上京道、中京道、辽西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流域的半农半牧区;一是属东京道和上京道西北部的半农半牧区。而南瓜是当时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南瓜被当地人称倭瓜,亦称番瓜。瓜结实,形横圆竖扁,而色有黄、黑绿。当时人们称黄色的为南瓜,黑绿色的为番瓜。其实一圃之中种形相异,农家也未强去区别。但是当时南方人由于其来源于北方,将其称为北瓜。后来,南瓜在南方各地得到了广泛种植,并且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原因,南瓜的味道相对北方而言,独有特色,而且相对更易于生长。由此,人们也就将其称之为南瓜。
南瓜中对人体的有益成分有:多糖、氨基酸、活性蛋白、类胡罗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各种成分的功用:
1. 多糖类:南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通过活化补体等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功能。
2. 类胡罗卜素:南瓜中丰富的类胡罗卜素在机体内可转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维生素A,从而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维持正常视觉、促进骨骼的发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3. 矿质元素:南瓜中高钙、高钾、低钠,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高血压。此外,还含有磷、镁、铁、铜、锰、铬、硼等元素。
4. 氨基酸和活性蛋白:南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含量较高。此外,南瓜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型与烟草中相同,但活性明显高于烟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较高。
5. 脂类物质:研究发现,在南瓜种子中的脂类物质对泌尿系统疾病及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贰』 南瓜名称的由来
南瓜因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在台湾称作金瓜,潮汕等地称为番瓜,湖南 常德等地也称北瓜,南瓜之所以被称为南瓜主要是因为其原产地在亚 洲南部和中南美洲,自南而来才称之为南瓜,并不是单单指长在南方的瓜。
『叁』 西瓜/冬瓜/南瓜的名字是怎么由来的
瓜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又称冬瓜),偏是缺了一种北瓜。北方人古来不知种瓜耶?这是讲不通的,北方人不仅种西瓜和东瓜,还大种南瓜,岂有独不种北瓜的道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着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说书人受小地域局限,显然不透彻了解一点,南瓜、北瓜其实是一码事儿。如果他明白此点,《西游记》情节兴许又有新的拓展——聪明过人的唐太宗,不过是把阎王老头哄了一回,他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推想,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应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那段历史时期,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这个“中心”本身偏于北,“北”瓜反倒成了它的视觉盲区,我想,缺了北瓜的奥妙就在于此。换一视点,南方人离远点则看得分明,他们曾经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作“北瓜”。现今有的资料上说,北方人把南瓜叫北瓜,我想恰好是弄颠倒了。那么“北瓜”后来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其栽培地域和西瓜东瓜南瓜一样的广阔。在我看,番瓜即是北瓜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北番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知道。
番瓜之“番”,是需要仔细识别的。过去,中国人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品种冠以“番”号,番瓜番茄番薯啦,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啦,或直呼其“洋”,洋葱洋姜洋芋洋柿子洋白菜洋葫芦等等。我故乡的人,祖辈都把番瓜叫葫子或葫瓜,进入兰州市后,发现人们普遍喊它番瓜,这使我疑惑了好长时间。怎么,是从外国进来的种啊?阅读过程中才慢慢搞明白,倒是老家没文化的农民叫得最正确了。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这个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确立了。番瓜者,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区域性俗称,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误差,他们把华夏地域之差误认作海内外之别了。
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所以真正识别番瓜,还须首先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一蔬品,像人们对南瓜的指谓这样莫衷一是了。面对同一种东西,叫南瓜的,叫金瓜的,叫莴瓜的,叫倭瓜的,叫瓠瓜的,叫葫芦的,叫西葫芦的——且停!葫芦与南瓜咋会分不清?种南瓜为的壳壳里面的果肉,而种葫芦主要为外面那个硬壳,这是截然有别的!是的。但是,南瓜的上述所有称呼,恰恰“葫芦”之谓才是它的文化源头;即便在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隶属于葫芦科。这么说,了解南瓜,又须从葫芦开始。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可以看出,那时老祖宗把葫芦与“瓜”分得开了,但是“瓜”的外延模糊不清。七月成熟的瓜好多好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令果品之瓜,可是还有许多不能生吃的蔬类之瓜,祖先一概置之不理是吗?这怎么可能呢!神农氏尝百草,他们连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遍,营养上佳的瓠瓜南瓜岂能丢弃?所以,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更可能包容在“壶”中。“八月断壶”,秋天了,把熟透的葫芦摘下,可是熟透的南瓜也该采摘了呀。摘下葫芦,为的制成各种容器,而抱回南瓜,为的久储补充冬天蔬菜稀缺。南瓜壳的确不足以成“壶”,可是葫芦青嫩时与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那么,我不揣深浅地解释一下《诗经》中这两句——七月食瓜的瓜中包括嫩葫芦,八月断壶的壶中包括老南瓜。
在南国珠海,我数次去参加现代农科所举办的“南瓜节”。南瓜,在亚热带才展现出它的全部魅力,我想像得到的瓜的奇形怪状,它可以一样一样长出来,而我想像不到的瓜的五彩斑斓奇光异色,它也可以生长出来。真可谓天工造化,无奇不有,洋洋大观。
走在南瓜园里,遂想起《诗经》里记载的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周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有解释说,这句讲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里面出生,我想,还是作为诗的比兴理解为好。周人唱着这类歌谣时,正在由我老家的陇东向渭北迁徙,胸怀问鼎天下君临四海之雄心。时间一晃三千多年,我头顶的瓜蔓上依然缀满大大小小的瓜儿,而作为“周人”之后的我,此时置身于南海之滨,怎不叫人一咏三叹!
『肆』 南瓜的由来百度百科
南瓜因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在台湾称作金瓜,潮汕等地称为番瓜,湖南 常德等地也称北瓜,南瓜之所以被称为南瓜主要是因为其原产地在亚 洲南部和中南美洲,自南而来才称之为南瓜,并不是单单指长在南方的瓜。
『伍』 倭瓜名字的来历
这个名字和倭寇无关,倭瓜之所以叫倭瓜是因为它又扁又圆,正是 倭 的意思。此物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明代传入我国的。
南瓜(拉丁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exLam.),山东地区称作吊瓜,东北地区称作倭瓜。可食用,有橘黄色和青色两种,外形呈扁圆或不规则葫芦形状,未成熟果实皮脆肉质致密,可配菜、做馅,成熟果实甜面,可熬粥。
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传入我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另一说为中南美洲,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因而有“中国南瓜”之说。
在中国,东北地区种植最广,在中部湖北省及东北黑龙江地区尤为广泛。我国是世界上南瓜产量第二大国,兼有原料充足、劳动力廉价等诸多优势,具有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
『陆』 各种瓜名字的来历
西瓜:因在汉代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
冬瓜: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
南瓜:当时南方人由于其来源于北方,将其称为北瓜。后来,南瓜在南方各地得到了广泛种植,并且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原因,南方南瓜的味道相对北方而言,独有特色,而且相对更易于生长。由此,人们也就将其称之为南瓜。
黄瓜: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
黄金瓜: 因色泽金黄而得名为黄金瓜。
甜瓜、苦瓜:因其味而得名
佛手瓜:因其形似佛手而得名
『柒』 东,西,南,北瓜的名称由来
北瓜形如南瓜而较小,又称为桃南瓜,皮色红黄似金,故又称金瓜。性味甘平,无毒,具有润肺止喘功效。我国民间常用来治哮喘
据出售北瓜的双城市农民介绍,北瓜属于蔬菜品种中的果菜,由于产量低不宜大面积种植,这些北瓜都是他在自家房屋前小菜园里少量种植的,本想卖菜的时候顺便捎带着卖,没想到却十分受市民欢迎,一元钱一公斤,才卖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家里种植的几十斤北瓜就已经卖没了。据他介绍,北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凉拌菜和炒菜。北瓜与西瓜的不同之处在于北瓜的瓤是黄色的,味道稍甜带有清香。
“北瓜”属于半野生植物,由于它的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产量,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
瓜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又称冬瓜),偏是缺了一种北瓜。北方人古来不知种瓜耶?这是讲不通的,北方人不仅种西瓜和东瓜,还大种南瓜,岂有独不种北瓜的道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着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说书人受小地域局限,显然不透彻了解一点,南瓜、北瓜其实是一码事儿。如果他明白此点,《西游记》情节兴许又有新的拓展——聪明过人的唐太宗,不过是把阎王老头哄了一回,他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推想,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应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那段历史时期,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这个“中心”本身偏于北,“北”瓜反倒成了它的视觉盲区,我想,缺了北瓜的奥妙就在于此。换一视点,南方人离远点则看得分明,他们曾经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作“北瓜”。现今有的资料上说,北方人把南瓜叫北瓜,我想恰好是弄颠倒了。那么“北瓜”后来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其栽培地域和西瓜东瓜南瓜一样的广阔。在我看,番瓜即是北瓜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北番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知道。
番瓜之“番”,是需要仔细识别的。过去,中国人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品种冠以“番”号,番瓜番茄番薯啦,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啦,或直呼其“洋”,洋葱洋姜洋芋洋柿子洋白菜洋葫芦等等。我故乡的人,祖辈都把番瓜叫葫子或葫瓜,进入兰州市后,发现人们普遍喊它番瓜,这使我疑惑了好长时间。怎么,是从外国进来的种啊?阅读过程中才慢慢搞明白,倒是老家没文化的农民叫得最正确了。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这个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确立了。番瓜者,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区域性俗称,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误差,他们把华夏地域之差误认作海内外之别了。
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所以真正识别番瓜,还须首先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一蔬品,像人们对南瓜的指谓这样莫衷一是了。面对同一种东西,叫南瓜的,叫金瓜的,叫莴瓜的,叫倭瓜的,叫瓠瓜的,叫葫芦的,叫西葫芦的——且停!葫芦与南瓜咋会分不清?种南瓜为的壳壳里面的果肉,而种葫芦主要为外面那个硬壳,这是截然有别的!是的。但是,南瓜的上述所有称呼,恰恰“葫芦”之谓才是它的文化源头;即便在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隶属于葫芦科。这么说,了解南瓜,又须从葫芦开始。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可以看出,那时老祖宗把葫芦与“瓜”分得开了,但是“瓜”的外延模糊不清。七月成熟的瓜好多好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令果品之瓜,可是还有许多不能生吃的蔬类之瓜,祖先一概置之不理是吗?这怎么可能呢!神农氏尝百草,他们连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遍,营养上佳的瓠瓜南瓜岂能丢弃?所以,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更可能包容在“壶”中。“八月断壶”,秋天了,把熟透的葫芦摘下,可是熟透的南瓜也该采摘了呀。摘下葫芦,为的制成各种容器,而抱回南瓜,为的久储补充冬天蔬菜稀缺。南瓜壳的确不足以成“壶”,可是葫芦青嫩时与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那么,我不揣深浅地解释一下《诗经》中这两句——七月食瓜的瓜中包括嫩葫芦,八月断壶的壶中包括老南瓜。
在南国珠海,我数次去参加现代农科所举办的“南瓜节”。南瓜,在亚热带才展现出它的全部魅力,我想像得到的瓜的奇形怪状,它可以一样一样长出来,而我想像不到的瓜的五彩斑斓奇光异色,它也可以生长出来。真可谓天工造化,无奇不有,洋洋大观。
走在南瓜园里,遂想起《诗经》里记载的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周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有解释说,这句讲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里面出生,我想,还是作为诗的比兴理解为好。周人唱着这类歌谣时,正在由我老家的陇东向渭北迁徙,胸怀问鼎天下君临四海之雄心。时间一晃三千多年,我头顶的瓜蔓上依然缀满大大小小的瓜儿,而作为“周人”之后的我,此时置身于南海之滨,怎不叫人一咏三叹!
『捌』 冬瓜、南瓜、西瓜、北瓜的名字是怎么由来的求大神帮助
我们北方有北瓜的! “北瓜”属于半野生植物,由于它的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产量,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 瓜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又称冬瓜),偏是缺了一种北瓜。北方人古来不知种瓜耶?这是讲不通的,北方人不仅种西瓜和东瓜,还大种南瓜,岂有独不种北瓜的道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着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说书人受小地域局限,显然不透彻了解一点,南瓜、北瓜其实是一码事儿。如果他明白此点,《西游记》情节兴许又有新的拓展——聪明过人的唐太宗,不过是把阎王老头哄了一回,他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推想,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应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那段历史时期,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这个“中心”本身偏于北,“北”瓜反倒成了它的视觉盲区,我想,缺了北瓜的奥妙就在于此。换一视点,南方人离远点则看得分明,他们曾经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作“北瓜”。现今有的资料上说,北方人把南瓜叫北瓜,我想恰好是弄颠倒了。那么“北瓜”后来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其栽培地域和西瓜东瓜南瓜一样的广阔。在我看,番瓜即是北瓜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北番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知道。 番瓜之“番”,是需要仔细识别的。过去,中国人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品种冠以“番”号,番瓜番茄番薯啦,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啦,或直呼其“洋”,洋葱洋姜洋芋洋柿子洋白菜洋葫芦等等。我故乡的人,祖辈都把番瓜叫葫子或葫瓜,进入兰州市后,发现人们普遍喊它番瓜,这使我疑惑了好长时间。怎么,是从外国进来的种啊?阅读过程中才慢慢搞明白,倒是老家没文化的农民叫得最正确了。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这个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确立了。番瓜者,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区域性俗称,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误差,他们把华夏地域之差误认作海内外之别了。 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所以真正识别番瓜,还须首先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一蔬品,像人们对南瓜的指谓这样莫衷一是了。面对同一种东西,叫南瓜的,叫金瓜的,叫莴瓜的,叫倭瓜的,叫瓠瓜的,叫葫芦的,叫西葫芦的——且停!葫芦与南瓜咋会分不清?种南瓜为的壳壳里面的果肉,而种葫芦主要为外面那个硬壳,这是截然有别的!是的。但是,南瓜的上述所有称呼,恰恰“葫芦”之谓才是它的文化源头;即便在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隶属于葫芦科。这么说,了解南瓜,又须从葫芦开始。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可以看出,那时老祖宗把葫芦与“瓜”分得开了,但是“瓜”的外延模糊不清。七月成熟的瓜好多好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令果品之瓜,可是还有许多不能生吃的蔬类之瓜,祖先一概置之不理是吗?这怎么可能呢!神农氏尝百草,他们连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遍,营养上佳的瓠瓜南瓜岂能丢弃?所以,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更可能包容在“壶”中。“八月断壶”,秋天了,把熟透的葫芦摘下,可是熟透的南瓜也该采摘了呀。摘下葫芦,为的制成各种容器,而抱回南瓜,为的久储补充冬天蔬菜稀缺。南瓜壳的确不足以成“壶”,可是葫芦青嫩时与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那么,我不揣深浅地解释一下《诗经》中这两句——七月食瓜的瓜中包括嫩葫芦,八月断壶的壶中包括老南瓜。 在南国珠海,我数次去参加现代农科所举办的“南瓜节”。南瓜,在亚热带才展现出它的全部魅力,我想像得到的瓜的奇形怪状,它可以一样一样长出来,而我想像不到的瓜的五彩斑斓奇光异色,它也可以生长出来。真可谓天工造化,无奇不有,洋洋大观。 走在南瓜园里,遂想起《诗经》里记载的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周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有解释说,这句讲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里面出生,我想,还是作为诗的比兴理解为好。周人唱着这类歌谣时,正在由我老家的陇东向渭北迁徙,胸怀问鼎天下君临四海之雄心。时间一晃三千多年,我头顶的瓜蔓上依然缀满大大小小的瓜儿,而作为“周人”之后的我,此时置身于南海之滨,怎不叫人一咏三叹!
『玖』 冬瓜,西瓜,南瓜是因为什么而得名为什么没有北瓜
我们北方有北瓜的!
“北瓜”属于半野生植物,由于它的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产量,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
瓜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又称冬瓜),偏是缺了一种北瓜。北方人古来不知种瓜耶?这是讲不通的,北方人不仅种西瓜和东瓜,还大种南瓜,岂有独不种北瓜的道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着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说书人受小地域局限,显然不透彻了解一点,南瓜、北瓜其实是一码事儿。如果他明白此点,《西游记》情节兴许又有新的拓展——聪明过人的唐太宗,不过是把阎王老头哄了一回,他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推想,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应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那段历史时期,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这个“中心”本身偏于北,“北”瓜反倒成了它的视觉盲区,我想,缺了北瓜的奥妙就在于此。换一视点,南方人离远点则看得分明,他们曾经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作“北瓜”。现今有的资料上说,北方人把南瓜叫北瓜,我想恰好是弄颠倒了。那么“北瓜”后来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其栽培地域和西瓜东瓜南瓜一样的广阔。在我看,番瓜即是北瓜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北番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知道。
番瓜之“番”,是需要仔细识别的。过去,中国人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品种冠以“番”号,番瓜番茄番薯啦,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啦,或直呼其“洋”,洋葱洋姜洋芋洋柿子洋白菜洋葫芦等等。我故乡的人,祖辈都把番瓜叫葫子或葫瓜,进入兰州市后,发现人们普遍喊它番瓜,这使我疑惑了好长时间。怎么,是从外国进来的种啊?阅读过程中才慢慢搞明白,倒是老家没文化的农民叫得最正确了。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这个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确立了。番瓜者,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区域性俗称,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误差,他们把华夏地域之差误认作海内外之别了。
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所以真正识别番瓜,还须首先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一蔬品,像人们对南瓜的指谓这样莫衷一是了。面对同一种东西,叫南瓜的,叫金瓜的,叫莴瓜的,叫倭瓜的,叫瓠瓜的,叫葫芦的,叫西葫芦的——且停!葫芦与南瓜咋会分不清?种南瓜为的壳壳里面的果肉,而种葫芦主要为外面那个硬壳,这是截然有别的!是的。但是,南瓜的上述所有称呼,恰恰“葫芦”之谓才是它的文化源头;即便在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隶属于葫芦科。这么说,了解南瓜,又须从葫芦开始。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可以看出,那时老祖宗把葫芦与“瓜”分得开了,但是“瓜”的外延模糊不清。七月成熟的瓜好多好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令果品之瓜,可是还有许多不能生吃的蔬类之瓜,祖先一概置之不理是吗?这怎么可能呢!神农氏尝百草,他们连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遍,营养上佳的瓠瓜南瓜岂能丢弃?所以,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更可能包容在“壶”中。“八月断壶”,秋天了,把熟透的葫芦摘下,可是熟透的南瓜也该采摘了呀。摘下葫芦,为的制成各种容器,而抱回南瓜,为的久储补充冬天蔬菜稀缺。南瓜壳的确不足以成“壶”,可是葫芦青嫩时与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那么,我不揣深浅地解释一下《诗经》中这两句——七月食瓜的瓜中包括嫩葫芦,八月断壶的壶中包括老南瓜。
在南国珠海,我数次去参加现代农科所举办的“南瓜节”。南瓜,在亚热带才展现出它的全部魅力,我想像得到的瓜的奇形怪状,它可以一样一样长出来,而我想像不到的瓜的五彩斑斓奇光异色,它也可以生长出来。真可谓天工造化,无奇不有,洋洋大观。
走在南瓜园里,遂想起《诗经》里记载的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周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有解释说,这句讲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里面出生,我想,还是作为诗的比兴理解为好。周人唱着这类歌谣时,正在由我老家的陇东向渭北迁徙,胸怀问鼎天下君临四海之雄心。时间一晃三千多年,我头顶的瓜蔓上依然缀满大大小小的瓜儿,而作为“周人”之后的我,此时置身于南海之滨,怎不叫人一咏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