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骑楼老街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09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也是海口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100多年前,活跃于东南亚的海南籍华侨将南洋的建筑风格带回海口,投资建起一系列以骑楼建筑为代表的街区,形成海口欧亚建筑风格混合的城市风貌。在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海口骑楼老街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以上为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贰』 海南海口万绿园名字的来历有谁知道
这个是为了防止市内地被房地产盖完,才预留的,当时计划建设海口最后一块热带植物园,所以取名为万绿园
『叁』 地名来历: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的来历。
从新港码头到秀英港码头大约有8公里,可到新港天桥坐37路,6路,3路车到海口港站下车。
『肆』 海口机场和三亚机场名字的来历
这两个机场的名字都是用当地的地名直接命名的
海口美兰机场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海口美兰区 所以就直接叫美兰机场了
而三亚的凤凰机场是因为它在三亚市羊栏镇凤凰村,所以叫凤凰机场
『伍』 海南秀英港名字的来历…
民间传说(野史)秀英港、秀英码头和秀英炮台等是陈济棠为纪念莫秀英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民国时期的海南还归广东省管辖。
有一个广东军阀名叫陈济棠,他有一个小妾名字叫莫秀英,迷信的陈济棠找人算命,算命的人告诉他莫秀英的八字和他很合,会给他带来好运。
打过几次胜仗的陈济棠便认为自己的运气都靠这位姨太太,更加宠爱她,在海口修建码头命名时就选择了这个小妾的名字———秀英港。
(5)海口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1994年1月由海南港务局和海口港合并成立海口港集团公司,归海南省政府领导。2005年1月24日,海南省对琼北三港———秀英港、新海港、马村港进行重组,成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3月13日,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移交海口市管理,这是海南推进事权下放、实行“一城一港”体制,推动“琼北三港”资源整合所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2013年7月,在时代脚步的催促下,秀英港不得不离别故土,去接受新的担当———前往马村港区,计划在2015年底实现整体搬迁到马村中心港区。
『陆』 三亚名字的来历是
三亚,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南端的一颗明珠。
近些年来,随着三亚知名度日益提高,前来三亚的游客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对三亚地名由来感兴趣者。笔者日前走访三亚有关人士,并查阅有关方面记载,打听到了当地群众广为认可的说法。
三亚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其建置演变先后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1958年,崖县县治从崖城迁至三亚。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陆地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三亚市的地貌有山有海有河,北面环山,南面临海。
三亚地名的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紧密相联。三亚市境内有中小河流12条,集雨面积最大的宁远河、藤桥河;其次为三亚河、大茅水、龙江水等。
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积337.02平方公里。
它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从此上岸,成为城市的起源地。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
成“丫”字形,
故取名“
三亚)
『柒』 海口秀英港的来历我听说是一个军阀的小老婆的名字,但是详细的不请楚,想了解仔细,谢谢!
海口秀英港的来历如下:
进入20年代,海口港改良的呼声更加高涨,1920年琼崖镇守使李根源及琼海关监督傅秉常等人重提改造海口港的旧案,但也未见实施;此后海口税务司虽屡有建议,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但1925年,海口修筑了长堤路,钟楼一带遂成为港口码头。
1928年南区善后专员陈铭枢委托荷兰治港公司再次详细拟定了海口港改造的计划书,在他后来总纂的《海南岛志》中,特别以数十页的篇幅附录了《建筑海口港计划》,但因时局动荡,计划仍没有付诸实践。
直到1933年,海口港的改造才不再纸上谈兵,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依照当时琼崖绥靖委员公署陈汉光的提议,确立了在海口市以西二里的秀英书场建设码头的方案。
1934年8月,书场码头又得到广东省政府和广东省交通厅的建造补助费,终于在当年10月着手建设栈桥。建成后的书场码头呈丁字形,是本岛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码头,也是秀英港的前身,此后书场码头成为海口对外的主要码头,货物多由此登岸,而长堤路的码头也在使用。
秀英港肩负着客运和货运任务,货物吞吐量在整个海口港中占“半壁江山”。
仅客运一块,每天开往内地沿海及香港等地区的轮船就达40多艘,进出客流年吞吐量已达到1300万人次,每天从秀英港过海的车辆平均有1600辆左右,高峰期达到4000辆。
集装箱年吞吐量从1989年的3万标箱增长到2012年的100万标箱,28条内贸航线覆盖华南、华东、华北、东北沿海主要港口及长江水系主要港口。
另外两条外贸航线通过香港和越南胡志明市辐射到东亚、东南亚、西亚乃至欧美地区,日益繁忙快速的航运给陆地上带来的却是交通拥堵。
『捌』 海口名字的由来
在汉代,现海口地面属珠崖郡玳瑁县(现琼山市前身)地,隋代以后划为琼山县地。到唐代,这里设白沙津(现海口市白沙门地方),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滩,设有古渡驿站,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南宋时,这里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浦,义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元代,海口浦便逐渐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洪武27年(1395年)开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清咸丰年间据《天津条约》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道口。清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更形发展。由于侨民日增,商贾云集,海口日见繁盛。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设市。
『玖』 三亚的名字由来
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从此上岸,成为城市的起源地。
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 成“丫”字形, 故取名“ 三亚)。
(9)海口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总面积1919.58平方千米。
三亚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长258.65千米,有大小港湾19个。
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