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箫名字由来

箫名字由来

发布时间:2021-05-09 03:22:18

㈠ 中国乐器“萧”的由来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

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骨哨应该就是箫笛的鼻祖呢?无怪今天有许多管乐大师们都认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称它为“骨笛”。

<<吕氏春秋>>中写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我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据传,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

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称之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所以我们认为<<韶>>的演奏使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大夏>>是古代人民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的古代乐舞,它共分为“九成”(九段音乐),用“龠”伴奏,又称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箫的前身。由此可见,从<<箾韶>>到<<大夏>>,箫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

周代,曾将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它们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其中“竹”就是指箫和篪。自从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箫做为古代乐器的实物才得以我们亲眼所见。因此提起“丝竹”二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种乐器。

现代笛箫的区别,在于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箫亦称“篴”,“箎”,“龠”等等。有的音乐词曲是这样说明的:古代乐器,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没有说明是横吹还是竖吹。现在也有短的竖笛,不贴膜,音色在笛箫之间,更接近笛子。那么,在远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面区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关于箫与笛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周礼>>记载,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篴”。与笛同音同义。但篴为竖吹,并非横吹之笛。另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汉代称“篴”.最初为四个指孔。西汉京房加1孔,成为5孔,晋代的篴已有6个指孔,与现代的箫相似。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湖北随州出土两支春秋战国时期的横吹。开6孔,形制与竹笛类似,只是一端封闭.魏晋时,已做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唐时,出现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称七星笛(<<乐书>>)。到了元代的龙笛,已与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那么,究竟那种乐器最先为人们所创造,所使用呢?从人体身体结构来看,竖吹更符合人体正常的动作状态,而横吹则需要一支胳膊向旁边,而另一支胳膊则需要超过前胸到身体另一侧。所以应该竖吹在前,横吹在后。但由于横吹音量大。传得远,加上膜以后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强,吹笛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箫的吹孔很小,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这样吹奏时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

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知音难遇,独醉其中。

——喜欢箫的人是孤独的。

㈡ 萧姓的来历

萧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位大姓,尤胜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当今萧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O.58%,总人口大约在近730万。
萧,又名荻,或名荻蒿、牛尾蒿、艾蒿、香蒿。似白蒿,白叶茎粗科生,多者数十茎,有香气,古文香与芗通,也名芗蒿,而艾无香气,萧与艾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萧可以供祭祀,也可以作点明之物。在商朝,商王的儿子被封在萧,其名曰子萧.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到处生长着萧,后来在此建立了萧国。
古萧国古址在今安徽萧县。至今萧县仍产大艾萧,每逢端午节,家家门首皆插艾萧,有香气。艾萧也可以灸疡疮、消肿,是一种药材。萧人以艾萧为氏族原始图腾,因为萧在祭祀中的用途,而祭祀在古代是氏族活动中最肃穆而隆重的,所以古人创造这种草的图形时,就用甲骨文中的肃,上加草头组成,形成了氏族的名和族徽。萧入定居的地方称萧,建成的城堡称萧邑,最后建立了国家和产生了姓。
汉族萧姓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支:赢姓、子姓。
第一支出自赢姓。远祖可追溯到4 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赢。伯益的后裔孟夸的后代被封在萧。亲商的赢姓萧国在今安徽萧县西北。西周初,少昊氏族的后裔徐、奄十七国联合武庚及三监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东征讨伐,赢姓萧国灭亡,子孙以国为氏。周公旦把萧国遗民封给其子伯禽,伯禽是鲁国始祖。外逃的萧国子孙被迫南迂于今江西樟树市西的萧水,一支向西迁移到湖南湘江上游的潇水,一支向东迁移到浙江萧山,赢姓萧氏的历史至少有3500年。
第二支源自子姓。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史称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商朝末帝纣王之兄,在平定武庚版乱中有大功。春秋初由河北赵县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今河南商丘。传到宋湣公时,公元前682年宋国猛将南宫万杀湣公叛乱,公子御说逃奔萧,宋戴公之裔乐大心平定叛乱,公子御说继位为宋桓公,乐大心因功被封于萧,史称萧叔大心,子爵萧国为宋国附庸。春秋末公元年,子姓萧国灭于楚国,子孙以国为氏。子姓萧氏的历史有2700年。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战争纷乱,政权更迭频繁,中原百姓南逃,外族入居华北。外族基因流入北方汉民中的事件不断地发生,北方萧姓中融入外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北宋以后。北宋北部的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乙室已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奚族石抹等五个氏族全部改姓萧氏,成为辽国第一大姓,北方地区的萧姓一下就增加了许多;到元朝时华北和中原的这部分外族全部成为汉族。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族的一部分、伊喇氏族集体改为汉姓萧氏,伊喇氏族的先民出自辽国的移剌氏族,在北宋时已有一部分改为萧姓,而舒穆禄氏族的先民出自奚族的石抹氏族。南方萧姓中融入外族基因发生在明清时期,涉及的重要的有关民族有苗、瑶、壮、土家、傣族等,南方的土著中的萧姓最早来自中原地区南下的萧姓汉民,加入土著后逐渐土著化,并形成了土著中的强大派系,在南方地区汉化的过程中很多土著的萧姓又回到汉族。

㈢ 孩子名字里有个箫字有什么寓意

寓意很不错啊!女孩名字里有萧字:智慧、漂亮、重情义!男孩名字里有萧字:老实、沉稳、有责任感!希望可以帮到你!

㈣ 箫的由来不超过四百字。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骨哨应该就是箫笛的鼻祖呢?无怪今天有许多管乐大师们都认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称它为“骨笛”。那么用竹子做的吹奏乐器又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呢?

㈤ 关于"箫"的种类和古代名箫


箫又名洞萧,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为前五后一。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这种单管竖吹的箫,早在汉代陶俑中已出现。其后的壁画、石刻中多有所见。汉代以前,横吹竖吹的单管乐器统称为笛或篴,所称箫者是排箫。唐宋时期的尺八、箫管和竖篴,则是明清时期以至现代箫的前身。为区别横吹之笛,明代将竖吹之篴称为箫。清《律吕正义后编》:“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则今之箫乃古之笛,信矣。”

箫管前面有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按音孔。除靠近两端有两处凹陷外,其余皆与现代竹箫相同。清代周亮工《闽小记》载:“德化瓷箫笛,色莹白,式也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在竹上”。可见烧造之不易。

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78厘米,管身内径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不设膜孔。有的箫增至八个按音孔,并带有铜插口,可微调音高。

常见的箫有紫竹洞箫、九节箫和黑漆九节箫。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在下端镶骨圈;黑漆九节箫,管身外涂黑漆。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多用于地方戏曲伴奏。

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可平吹和超吹,音域d1—e3。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弱奏最具特色,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琴箫合奏也是常见的演奏形式之一.

箫的音量不大,强弱幅度也不大。其音色圆润、柔和、恬静、甘美。它经常与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结合,演奏意境比较淡雅、渺远的音乐。在乐队中,箫经常被当作独奏乐器使用,演奏宁静的音乐段落。

箫,也称为洞箫,是中国古老的气鸣乐器。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关于它的来历,要从排箫说起。排箫在几千年前刚形成的时候,它就被称为箫。后来人们在吹排箫的过程中,发现在一支管子上开出距离不等的孔,也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于是箫逐渐由多管组成的排箫,演变为单管数孔的洞箫。

今天的箫在汉代就有了,但当时被称为”羌笛”,羌笛原为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公元前1世纪时流传到黄河流域,经过发展,逐渐演变成六孔,和今天的箫非常相似。

箫的构造比较简单,形状和笛子非常相像。它一般用紫竹、黄枯竹或者白竹制作,管身比笛子稍长一点,顶端用竹节封口,封口的边缘上开有一个吹孔,管身正面还有五个音孔,背面靠上的部位还有一个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还有三到四个出音孔和助音孔,用来调整音准,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灵活程度远不如笛子,不宜表现快捷花哨的内容,只适合于吹奏悠长细腻、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箫的表现力很丰富,它可以用于独奏、重奏和合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乐种里,另外它还用于一些地方戏曲的伴奏。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玉屏箫、九节箫等许多种。

㈥ 箫的介绍

大的说,分中国箫,日本箫等等。

中国箫,可以分为洞箫(北箫),南箫,一些少数民族的箫因为不常用,甚至该不该归于箫都难说,这里不说它们。

洞箫似乎可以包含琴箫,琴箫只是箫管细,音量小,可以和古琴很好的配合,形制上还是和洞箫一样,不过有的人就把这个专门提出来分类。玉屏箫也可以看做洞箫的一个奇异的分支,特点是箫管是人工夹扁的,雕刻工艺很精美,但是演奏起来就差强人意了,以前的玉屏箫的形制和洞箫一样,不过现在也做粗短的南箫了,他们一直在改进工艺,相信以后的玉屏箫不只是只能摆设不能吹的箫了。

南箫,也叫大头箫,台湾,广州,香港多见,因为粗短,基本上和日本馆藏古尺八形制一样,所以有人把这个叫尺八,其实不对的,日本箫才是尺八,其内径有严格的尺寸,不象一般的箫,内径就是自然的竹子的内径。南箫现在也和洞箫一样是8孔,而日本尺八一般是5孔。后来有人把南箫的管内径做的和日本尺八一样,但是做成南箫的8孔,这个箫有个名字叫台湾尺八。南管箫也可以算是南箫的分支,它是专门演奏南管用的,除了律制,和南箫并没什么区别,它定音的时候,7定的偏低四分之一个音,不是按12平均律定音的。

国内很多做箫的,都说自己能做尺八,纯属瞎说,做的是南箫而已,还是5个孔的。今年上海乐器展,很多箫厂家展示的都是南箫,有朋友问为什么,厂家答,今年流行带竹根的箫,晕死!!
洞箫,直径2.2左右,长60~80CM,传统是6孔,也有7孔,现在多见8孔。顶端是吹孔,一般多是U型吹口,也叫凤凰箫。琴箫管径1.8CM左右。

南箫也叫大头箫,一般都带竹根,竹跟部内壁有螺旋状导流槽,箫体粗短,现在也多为8孔,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而南管箫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尺八仿照了日尺八的吹口,为外切吹口。

㈦ 求一些中国历史上名箫的名字

1、洞箫:直径为2.2厘米左右,开前五后一六 个音孔通常民间流行的就是这种箫。有种改良洞箫,开前七后一八孔,音量比较大,转调比较方便),洞箫一般用于独奏。唐朝。

2、琴箫:直径比洞箫略细,开前七后一八个音孔,音量比洞箫小,通常用于与古琴合奏。一般琴箫会在中间接个铜节,为两节箫或三节箫,目的是为了在需要调调时可以更好地调整曲调以达到与古琴音调一致。方便。宋朝。

3、玉屏箫:直径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箫还要细,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常采用贵州玉屏产的黄色竹子制作,这种箫音量更小,箫外有时雕龙刻凤,一般用于自娱或作为工艺品。宋朝。

4、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宋朝。

5、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管身外涂黑漆的又叫黑漆九节箫。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清朝。

㈧ 萧姓氏的由来

1、出自嬴姓

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

2、出自子姓

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3、外姓改入

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4、外族汉化改姓或赐姓

汉朝时就有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争,外族民众南逃进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萧。

北宋末年,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全部改为萧姓,整个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萧姓。少数民族中满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改姓萧的。

5、外姓改入

台北萧氏宗亲会印行的《兰陵世家·萧、钟、叶三姓本是一家》记载,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

但此说多有破绽,存疑。此外,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㈨ 萧字的来历。

[萧氏属地]
兰陵郡,今山东峄县东五十里。
[萧氏来历]
《左传》和《姓氏考略》中都记载,萧姓是殷旧姓中的一姓,也就是说,萧姓出自姬姓。另据《元和姓纂》、《通志》等书的记载,萧姓还有一支源于周代宋国的创始人宋微子,微子之孙大心因平定南宫长万之乱有功而受封于萧(今徐州萧县),建立了萧国,宣十二年楚国灭了萧国,萧国的王公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氏。
[萧氏名望]
萧姓人在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当首推“兴汉三杰”之首的萧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助手,功居第一,位列丞相,封为酂侯,汉朝的律令典制也是出自他手。继萧何之后的萧姓名人还有“辅政匡君”的西汉太子太傅萧望之,汉中郎萧咸,南齐的建立者萧道成,南梁的建立者萧衍,南梁著名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唐代宰相萧松、诗人萧颖士,元代画家萧月潭,明代礼部尚书萧云峰,清代画家萧从云等。可谓人才辈出,不绝于史。
以人口多寡计算,萧姓在当今百家大姓中位列第三十位。

阅读全文

与箫名字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