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是不是叫大汉
你好:
匈奴贵族刘渊是十六国时期汉国的建立者。他被匈奴各部推举为汉王,打着反晋兴汉的旗号,并于公元308年称帝。
从汉魏开始,中原周边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末年,他们已经广泛分布于中原各地。那时政局动荡,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纷纷起兵,各自建立政权。从公元303年到460年的一百多年时间中,北方先后有过十六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首先利用北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中原起兵的,是匈奴贵族刘渊。刘渊是十六国时期汉国的建立者,世袭匈奴左部帅。
匈奴部落为了夺取政权,赢得中原百姓的支持,他们采用继承汉朝的名义的方法,推举刘渊做了汉王。
刘渊打着反晋兴汉的旗号,先后攻克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势力得到很快的扩张。公元308年称帝,把都城建在平阳。
刘渊去世后,他的儿子刘聪继承汉国皇位,并于公元311年攻占洛阳。
由此可以看出:刘渊建立了汉国。
【满意就采纳吧!谢谢。】
② 刘渊腾这个名字怎样
【刘渊腾】的名字算命结果:
繁体 拼音 五行 笔划 姓名学解释
刘 刘 liú 火 15 (吉)
渊 渊 yuān 水 12 福寿兴家,理智充足,慈祥有德,环境良好,安享富贵。 (吉)
腾 腾 téng 火 20 出外逢贵得财,一生清雅,中年劳苦,晚年吉祥。 (吉)
天格:16 人格:27 地格:32 外格:21 总格:47
③ 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赵朝,古代王朝以什么依据来取名呢
五、以特殊含义的文字来起名
诸如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有个说法是女真人认为金是最好的金属,而辽国国名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所以以金为国号,必能克辽国。
还有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国号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六、以古国名字为朝代之名
诸如周、秦、晋、齐、楚、燕什么的,以这些古代强大政权为新朝国号。
这种情况多见于乱世,诸如五代十国乱世之中,后周太祖郭威以“周”为国号。因为以“周”
为国号的太多了,为了区分开来,被后世称之为后周。
还有十六国乱世时期,诸如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西秦、后秦等政权,因为国号重复,所以以前、后之类区分。
虽然这些政权不是百分之百因为以古国名命名,还有着其他原因。但大部分都是直接以古国名字命名,所以“周”、“秦”、“燕”等出现频率很高。
一般来说,大致就是以上六种王朝命名方式。当然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诸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并没有明朝爵位在身,也没见讲究其他的,直接建立了大顺、大西政权。
明朝的国号,也比较复杂。明朝开国之前,朱元璋曾经自立为吴王,按常理来说,开国以后,应以吴为国号,但结果却以明为国号;关于这点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跟小明王有关,有人认为跟五行说有关系,各有各的道理,也是没有盖棺定论。
④ 全国有多少个名字叫刘渊镇
刘渊镇:
姓名笔画数分别是:15 12 18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为:16 27 30 45 19
渊:福寿兴家,理智充足,慈祥有德,环境良好,安享富贵。 (水)
镇:英敏多才,贤能勤俭,出国之格,忌车怕水,中年劳,晚年隆昌。 (金)
天格数16数理意义:(厚重) 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吉)
人格数27数理意义:(增长) 欲望无止,自我强烈,多受毁谤,尚可成功。 (凶)
性格主观,好胜心强,喜欢强辩行事,忍耐力很强,斗志力旺盛。凡事喜欢自己决定,不愿受到他人干涉或牵制,适合自己创业及开发工作,但成功有限,大运或财运被伤则怀才不遇。
地格数30数理意义:(非运) 沉浮不定,凶吉难变,若明若暗,大成大败。 (半凶)
对感情之事较为消极,对喜欢的人总是默默想念,若被天运制则有晚婚或家庭多是非之象。
总格数45数理意义:(顺风) 新生泰和,顺风扬帆,智谋经纬,富贵繁荣。 (吉)
为人稳重谦虚,易受别人的欢迎,大都心地善良,稳重可靠,格局佳时可得成功发展,名利双收。
外格数19数理意义:(风云蔽日)风云蔽日,辛苦重来,虽有智谋,万事挫折。 (凶)
若克人格则易受他人拖累,卷入是非或财务上的损失,交际手腕较拙劣,精神生活亦受困扰,常有莫明奇妙的是非上身。
六七十(土金水)三才数理暗示为:
有成功运,得以发展。惟有意外的灾难或陷于急变没落的霉运,更有招致外伤的可能。(凶)
1、总论:人有冲天之志,无运不能自通,具备勤奋及克苦耐劳之美德,虽可成功一时,但不知何故又自己惹来失败的悲运,宜多慎重,守则安,进则凶。
2、性格:个性较为好胜刚强,喜夸张事实,多言少做,有志难伸,眼高手低,常在不平不满中度过。应守人和,方有成功希望,大多六亲无助,靠自力奋斗。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常一意孤行,但有耐心能忍耐艰苦,追求事业的突破。
4、事业:若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可安全上升,创造一番事业,但里面隐藏著否定的因素,有急变没落之兆。
5、家庭:易和父母顶嘴,夫妻常有争吵,子女不敬,家内有不安之象,有风流之性质。
6、婚姻:男娶好胜固执之妻,婚后家庭寂寞欠温暖;女嫁温厚寡和之夫,婚后不甚和睦。
7、子女:子女个性较孤独,与父母不和。
8、社交:个性顽刚好胜,争勇好斗,喜攻击他人是非,永不退让,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或争执。
9、精神:表面好像乐观坚强,内心却是空虚苦闷,精神生活不安定。
10、财运:从有财运也难保,应未雨绸缪早作积蓄。
11、健康:易患肾脏机能、肺部、外伤等症。
12、老运:晚景寂寞孤独,进退难取舍,身体有疾病,物质享受亦不佳。
人格与外格数理(七九)搭配,表示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暗示信息:
智力深厚,柔中带威,爱好优美文雅的事物。若有牺牲精神,必得众人扶持,事业圆满,大发达。 (吉)
此名得分:77分
更多信息:
人格数 27 暗示性格为:意志坚定,大都攻击性强,果敢决断,但缺乏同化力。吃苦耐劳,好争辩,遇事不会融通,多为强雄气派,追逐权势,自我意识强烈。
人格与天格数理表示的成功运:受长辈、上级恩惠深重,心身健康,能努力向上,发展成功(吉)。
人格与地格数理表示的基础运:境遇苦,而自苦,有急变衰落的悲运(下)。
天格、人格与地格数理易诱发外伤等事故。
地格数 30,如果是女性,婚姻难得美满。
人格或地格中有22、30、36、40、50、52、54、56、59、80等遭难诱导之数。
⑤ 刘渊,字
刘渊 ,字圣泉 ,清代岭南著名医家。其《医学纂要》,成书于清 。(16国汉的开国皇帝字元海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并经这个名字也不特殊)
⑥ 刘渊是匈奴人,为什么建立汉朝呢
刘渊没有建立汉朝,只建立过匈奴汉国。
刘渊的先祖,是西汉初期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当年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刘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此后,冒顿单于与汉室公主所生的子孙及后代,都以刘氏为姓。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渊身上有一半的大汉皇室血统。
在东汉时,刘渊的先祖南单于归顺朝廷,并从此在西河之地定居。等到了三国时期,刘渊的父亲刘豹成为匈奴的左贤王,并跟随曹操平定北方。
等到西晋时,刘渊接替父亲成为左贤王,因为他在匈奴中负有才华和盛名,故受到晋武帝的召见,还被司马炎称赞道:“刘渊的容颜、仪表,即使是春秋的由余、汉代的金日磾不能高出他。”
⑦ 匈奴人刘渊为何能得到众多汉人归附
匈奴人刘渊能够得到众汉人的归附,一是因为刘渊本身个人能力就很出众;二是刘渊能够把握住机会;三是有着聪明的头脑,懂得如何拉拢汉人。
还有就是刘渊很是聪明,知道如何拉拢汉人的心。刘渊先是供奉刘邦、刘秀、刘备为三宗,并建立三祖五宗庙,之后奉后主刘禅为先帝,将自己视为汉朝正统;之后他又作出同等对待汉人的样子,在刘渊的部下强娶汉妻时,,公然将自己的部下降职,让人们知道他对待汉人与匈奴是一样的。通过这两件事刘渊很好的拉拢了汉人的心,让很多的有才汉人以及汉人百姓愿意归附于自己。
⑧ 麻烦你帮忙解释一下,刘渊哲名字的含义
渊:象征富有。意为深、深水。
哲:哲字的意思主要是聪明、有才能,此外也指聪明、有才能的人。
⑨ 温县安乐寨名字的由来
司马懿,字仲达,焦作温县招贤乡安乐寨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史载司马懿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朝廷高官。司马懿长期执掌曹魏大权,为统一天下的晋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齐王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那么司马懿死后葬在何处呢?\r\n 在温县安乐寨西北有个三陵村,因村西有三座高大的陵墓,故得此名。据《晋书》载,晋惠帝永兴元年秋,匈奴右贤王刘渊反,败晋军于邺,惠帝逃返洛都。\\“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晋惠帝所谒之陵即三陵。传说,这三陵乃司马懿及其祖茔,一说是司马懿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之陵墓,另一说是司马氏家族之祖茔。那么司马懿是否葬在祖茔呢?\r\n 晋代定都在洛阳。据考证,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皆崩于帝位,加上被追封的高祖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共计五帝,他们的陵墓,也即所谓的西晋皇陵,都在洛阳。《晋书·宣帝本纪》载:\\“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由此可见,司马懿生前就在首阳山修造寿陵,他在临终时嘱咐家人,死后丧事从简,不起坟头,不立碑记,不设随葬品,不栽树木,不与遗孀合葬。公元251年,司马懿葬于首阳山,他的陵墓后称\\“高原陵\\”。\r\n 首阳山是邙山的一座山峰,位于西晋国都洛阳城东北约十几公里,今属偃师市。这里为北高南低的台地,唯有这块南北开阔、东西平坦的土地上,现存有三个小冢,且相距很近,此外别无他冢。据考古发掘,曾在首阳山南面的南蔡庄附近,出土了荀岳墓志,称荀岳葬于晋文帝司马昭陵道之右。另外,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子左棻墓志,也在这一带出土,称左棻葬于\\“陵西檄道内\\”。由此可知,西晋皇陵,包括司马懿墓——高原陵,就在今日的偃师市南蔡庄一带。
⑩ 介休名字由来
秦代,始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使部太原郡。平周邑改名为平周县,属西河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平周县废置。
三国时,界休属并州西河郡,邬县属太原郡。
西晋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邬县属太原国。西晋永兴元年(304年),介休城为刘渊军攻破。此后,北方发生少数民族长期战乱,介休地域主属变换不定,县邑建置时有时无。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复置介休县,属吐京镇西河郡。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复置邬县,属并州太原郡。北魏孝昌二年(526年),西河郡治被六镇起义军攻破,介休县治也被攻破侨置平阳郡界。北魏永安年间(528~529年),介休县侨置汲郡界(今河南省卫辉市境),属司州五城郡。
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年),孝静帝派朔州军人驻介休城镇守,立为南朔州,但领军人,不领郡县。县境侨置定阳郡平昌县,寄驻介休30多年。北齐天保年间(550年)之后,邬县废置。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579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属介休郡。
隋开皇初年,撤销介休郡,平昌县属西河郡。开皇十年(590年)县境西南析置灵石县。开皇十八年(598),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隋义宁元年(618年),复置介休郡,县属介休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介州,县属河东道汾州。唐天宝元年(742年),属西河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属汾州。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属河东路汾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孝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