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路名字的来历(简写)
马路的由来
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昔日那种“人走出来的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参考资料:车行天下
Ⅱ 广州道路名字的来历
广州名字的由来:在周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楚庭”。秦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番禺(南海郡的郡治,南海郡包括今广东大部)。汉朝的时候,交州的州治广信(梧州,一说封开)。三国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把交州分治,分成交州和广州,因为把州治从广信东迁到番禺,故名广州,当时的广州的范围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 ,州治在番禺(今广州)。
吾粤首府广州,历2000多年山川演化暨人文点染,所产生或湮灭的地名,真不知凡几。久远的说来也话长,约略回顾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广州地名的沿袭及更替,那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共和国诞生之初,广州老城百废待兴,除了产生出东区、西区、北区、中区、河南区等一些简单化的新政区名,其它地名基本照旧,这是为了稳定政局和民心。大多数附着旧人文色彩的老路老街名,诸如一德路、洪德路、状元坊、龙虎墙、应元路、将军路、濠畔街、玛瑙巷、许地等等,因各自特定的含义,都完好沿用到现在,让我们这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保护了大笔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不过,事有例外,1948年才改称的“中正路”,随着蒋家王朝退出大陆政治舞台而换牌。解放军进城翌年,即1950年,该路就恢复使用“维新路”这个30年前命定的名字。直到1954年,广州的路街名才见较大变数,原来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中华路”,易名为“解放路”,用以纪念广州解放。
上世纪50年代最先出现的干道有黄沙大道、黄埔大道等,都是按惯例,用所经处地名加上通名而命名的。1952年,集合型的新工业区崛起在一片农田上,因此催生了一条工业大道。1957年,珠水南溆填滩筑路,这便有了滨江路。较具规模的环市东路和环市中路,也先后在1957年和1958年建成通车,顾名思义,那是环绕城区的干道。也就在这一时期,新聚落次第而出,装点古老的羊城
周恩来总理多次指示,要尽快帮助世代苦困于“浮家浮宅”的珠江水上居民迁居陆地,于是,芳村大建水上居民宿舍,纪此功德的陆居路也修成了。颇大面积的新住宅区连片开发,大都嵌上“新村”两字,如1952年始建的建设新村、1955年奠基而3年后竣工的华侨新村、1958年落成的素社新村和渔民新村,还有工人新村、农民新村、晓港新村、盘福新村、幸福新村等等。一个个“新村”美名,寓新生活之意。有趣的是,原来一些陋不雅听的地名,竟逐渐被新居民点“消灭”掉了。越秀山附近的大蛇地,又贱称“屎园岗”,向来都是荒冢乱坟,到了1951年,其上赫然立起一排排新住宅,毫不客气地挪用相邻小丘“桂花岗”这芳名做本片名,旧的地名也就“无地自容”而渐渐被遗忘了
“文化大革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灾难性的大冲击。在那年头,地名文化也立时畸变,许多打上了“大红印记”:东西中三段龙津路和东西两段惠福路,变称“向阳路”;东西两段长寿路,变称“曙光路”;南北中三段光复路,变称“光明路”;恩宁路、第十甫路、下九路、上九路、大德路这五条老路,变称秀丽路”(此路为纪念向秀丽烈士在当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南北中三段德政路,变称“立新路”;六榕路、朝天路、米市路这三条路,变称南北“朝阳路”;天成路、诗书路、纸行路、光孝路这四条路,变称南北中“红书路”;大南路、文明路、东西两段的东华路,变称“延安路”;东西中三段同福路,变称“向群路”;河南中路,变称“跃进路”;始于宋代聚居富商豪绅而得名的高第街,变称“群众街”……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笔者记得某个早晨一出门,见街上到处贴着“造反派”誓要把芳村改名为“红旗”的大字报。
一下子大范围改动地名,本地人也很难适应。在民间,变称前的地名仍旧使用,这种无序状态竟未因为十年浩劫过去而结束。直到1981年,上述变称过的路街大多恢复原名。当然也有些在“文革”年间变称了的路名,迄今还用,推究原因,当是前论议及的时代印记,且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也就保留。如1966年,太平南路、丰宁路、长庚路、虎长路这四条旧马路,被合并起来改叫“人民路”,现在还用此名。如今北京路之名,其实也是1966年取代“永汉路”名而定下的,取“向往首都北京”的寓意。海珠区前进路之名,也是在1967年替下“云桂路”名而延用至今的。维新路复名后,因该路有广州公社(广州起义中诞生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而终在1966年让位给“广州起义路”这大名。
擢甲里:擢甲,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擢为擢升,甲表示居第一位。两者合在一起字面理解为提拔到第一的位置,隐含科举高中的意思。在广州,类似于擢甲里这样的地名原先有不少,像现在的红专里,是从科甲里更名而来的,现在的进步里,之前的名字叫做进士里。文革的时候除四旧,所谓的科甲里、进士里等等都被算为封建主义的糟粕割掉了尾巴,换上的是最有那个时代烙印的词汇。
在擢甲里的西侧,还有一条福地巷,因明代居住此地的伦文叙中了状元,其子伦以谅、伦以训先后为探花、榜眼,故取名“福地”,寓人杰地灵之意。严格意义上讲,福地巷应该是擢甲里的一部分。《广州城坊志》中记载说“福地巷在西门擢甲里内”,而传说中的伦文叙故居————福地巷1号就地处擢甲里的中段,两者构成一个“丁”字型。
状元坊:说是状元坊,其实并不是很大的一个广场什么的,而只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小街,宽处不过4米左右,而窄的地方更加是1—2米而已。沿街两边都是一两层的小楼房,装修都是采用米黄带红色的瓷砖。
它的位置在市政府西南,人民南路东侧,东接天成路。原名泰通坊,因宋代状元张镇孙的故居在此,所以更名状元坊。还有一种说法也认为是纪念宋代状元张镇孙,不过详情是:当时元军压境,广州告急,粮食尽,外援绝,为保广州城百姓免遭入城元兵的屠杀,张镇孙宁愿自己投降被俘,广州因此没有遭屠城之祸。张镇孙在被元兵押解上京的途中,在大庾岭愤而自尽。所以广州人民为张镇孙故居立了状元牌坊,将他原来住的街“泰通里”改名为“状元坊”。历史上状元坊曾以经营镀金首饰、刺绣裙褂、戏服等传统手工艺品著称,现在是广州有名的跳蚤市场,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都有。
探花巷:在解放中路魁巷南侧内街,街名与魁巷内文魁星有关,至于是不是有人在此中过探花,就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即使是住在这里的人也众说纷纭,有说真的出过探花的,但有的却认为这里原来是个热闹的花市,故名探花。根据史料上记载,探花巷两旁原来多为祠堂,而探花一词,书中无处考证。
学宫街:在解放中路西侧,西接米市路,为元、明、清三代南海县学宫门前街道,故名。
府学西街:北连中山四路,南接文明路,因位于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宫之西而得名。
学源里:在文明路北侧西街,北连圣贤里,南接育贤坊。原为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后变为民居。“学源”得名与广州府学有关。
越华路:东连吉祥路,西接连新路,与正南路、广仁路相交。清代称司后街,街内有清代的越华书院,故1920年扩建为马路时改称为越华路。
书同巷:在海珠北路西侧,西接光孝路。清代时先后是驻粤八旗右翼官学和满汉八旗义学(后改为明达书院)的所在地,很可能因此俗称“书院胡同”,以后又简称“书同”。
越秀书院街:在北京路西侧,西接大马站街。因位于清代越秀书院之南而得名
白沙巷:明代大儒、诗人陈献章少年时随父迁居白沙村(今江门市),世人多称其为白沙先生,陈献章曾经在广州的丰宁路讲学,因此此处可以找到名为“白沙巷”的道路。
湛家大街:在法政路北侧,西邻中共广州市委。因为这一带是明代尚书湛若水的别墅,故清朝中期拆建时命名为湛家大街。
崔府街:在朝天路西侧,西接玛瑙巷,因为南宋名臣崔与之故第而得名。
圣贤里:在北京路东侧,东接府学西街和学源里。可能因为明代著名学者黄瑜、黄佐故居在此而得名。长113米,多为居民住宅。
东山名称的由来一直没有准确的考证,只是传说东门附近有一座小山岗,但此山岗现在也消失了。
广州仓边路附近的“史巷”,原来是“屎巷”。
说到建筑地名,建国后差不多20年都没有多少变化,因为没什么高大楼房可言,只有1961年始建的羊城宾馆(5年后易名东方宾馆)才够资格入录地名册。1968年广州春季交易会开幕时,人们都瞩目于新落成迎宾的广州首栋高层建筑———“广州宾馆”,其副名“廿七层”也被渲染出浓浓的神秘色彩。在此之前,几十年来广州制高点,都是爱群大厦和南方大厦。广州宾馆独高8年后,“白云宾馆”的名字响起来了,副名“32层”,又续领风骚好些年。
Ⅲ 上海交通大学名字的由来
交通大学的“交通”一词,源于中华民国时期学校曾隶属交通部。
交通大学在历经多年历史变迁后衍生出五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包括原上海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包括原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国立交通大学”(位于台湾新竹),堪称中国高等教育的“加州大学系统(UC)” 。
这五所交大分布五地,各有千秋。共为中国培育近百万工程、科学、管理、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交通大学桃李遍天下,在世界各地都有交大学子的身影,他们在各行各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3)交通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确定于1995年,其来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学传统标志性建筑物饮水思源碑。
1910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时期,校长唐文治亲自制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著文释意。其后交通大学在此校训基础上进行扩充。
1920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校训为“勤、慎、忠、信、恒”,1933年国立交通大学时期为“精勤、敦笃、果毅、忠恕”。1937年颁定16字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Ⅳ 交通大学名称由来
交通大学的“交通”一词,源于中华民国时期学校曾隶属交通部。
交通大学在历经多年历史变迁后衍生出五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包括原上海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包括原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国立交通大学”(位于台湾新竹),堪称中国高等教育的“加州大学系统(UC)” 。
这五所交大分布五地,各有千秋。共为中国培育近百万工程、科学、管理、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交通大学桃李遍天下,在世界各地都有交大学子的身影,他们在各行各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Ⅳ 交通大学名称由来
交通大学的“交通”一词,源于中华民国时期学校曾隶属交通部。
交通大学在历经多年历史变迁后衍生出五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包括原上海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包括原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国立交通大学”(位于台湾新竹),堪称中国高等教育的“加州大学系统(UC)” 。
这五所交大分布五地,各有千秋。共为中国培育近百万工程、科学、管理、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交通大学桃李遍天下,在世界各地都有交大学子的身影,他们在各行各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5)交通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历史起源:
交通大学(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为中国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系统名称,起源于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
1896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设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这两脉即为国立交通大学的最早源头。
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光荣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综合性著名高等学府。
沪校(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MIT”,唐校(今西南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加上京校(今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统称“中国交大五校”。
Ⅵ “交通”一词的由来
出自管子 山川涸落 天气下 地气上 万物交通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以上是互相通达的意思
史记 黥布传 布已论输丽山 丽山之徒数十万人 布皆与其徒长豪杰交通
汉书 江充传 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猾 攻剽为奸 吏不能禁
这是交往 勾结的意思
Ⅶ 交通银行的由来
交通银行由盛宣怀建立,盛宣怀主持大清的铁路、邮电、轮船,又担任邮传部尚书,所以建立了一系列的“交通系”公司。包括他建立的大学,名字也叫“交通大学”。
同时盛宣怀还成立了招商局,主要用于轮船产业,所以他又创立了一系列的“招商局系”的公司, 包括今天还能看见的香港招商局公司,以及后来创立的招商银行。
无锡荣家创立了中信系公司,常州盛家创立了交通系和招商系公司,但是后来后者受到民国的打击以及子孙的挥霍,招商系和交通系势力大减, 很多企业变成了民国的国营企业, 而中信系则倚靠国民政府和宋子文的支持,倚靠军粮和军服后来居上。
无锡和常州以前是同一个地方,都是常州府,想想就令人惊叹不已,本人始终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