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历史和由来有哪些介绍
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西汉属牂柯郡毋掇县。东汉属益州牂柯郡毋掇县。三国蜀汉属益州建宁郡毋掇县。西晋属宁州兴古郡毋掇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北朝周属南宁州。隋为南宁州总管府所辖东爨地。唐初属剑南道戎州;唐元和年间(806~820),南诏在建水筑惠历城(汉译建水城),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大理国前期于此设建水郡,为巴甸侯爨判的封地,后期属秀山郡阿僰部地。
元初设建水千户,属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隶临安路(治通海)。明洪武十五年(1382),临安路改临安府,府治迁至建水州,并设临安卫指挥使司(滇南军事指挥机关),拓地改建砖城,故有建水城又称临安城。清初沿明制,于此置临安府和临元镇总兵官,建水州属临安府。清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临安府属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改建水州为建水县,仍属临安府。光绪十三年(1887)10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
民国元年(1912)10月,临安府所在地的建水县被裁撤,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民国二年(1913),撤销临安府,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将建水县北区划出,设曲江行政委员,属县级行政机关,隶蒙自道。民国三年(1914)1月,因与浙江临安县重名,仍恢复建水县旧名。民国七年(1918),撤曲江行政委员,改由建水县曲江县佐管理,县佐由省政府委派。民国十一年(1922),将曲江县佐地划出,增设曲溪县,县政府驻新街(1929年11月批准)。民国十八年(1929),废道后建水、曲溪县由省直辖。民国31年(1942),建水、曲溪县属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建水、曲溪县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
1950年,建水、曲溪县属蒙自专区。1957年9月6日,国务院决定设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曲溪县划归红河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于1957年11月18日成立)。
1958年10月,中共红河地委决定撤销曲溪县。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撤销曲溪县,将原曲溪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建水县。此后建水县撤销区乡建制,建水县建成普雄、官厅、西庄、南庄、陈官、岔科、渣腊、曲江、利民、苏租10个公社。
1999年,面甸乡撤乡设镇。年岔科乡、官厅乡、青龙乡、东坝乡撤乡设镇。
2003年,撤销临安镇、东坝镇、陈官镇,设立临安镇;撤销曲江镇、东山坝乡设立曲江镇。
2005年,撤销曲江镇、利民乡和李浩寨乡,设立新的曲江镇,镇政府驻原曲江镇政府驻地。
② 问云南红河人的名字应该怎么问
让他的红河人的名字,我们也可以到民政局去看一看的,跟姐在那里一定会有更好的记录。
③ 谁知道红河州周庆的由来
就是红河州建州 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州开始的时候
红河州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详情请看网络知道!
1957年11月18日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蒙自县。原由红河哈尼族自治区领导的元阳、红河、金平等3县及六村办事处和蒙自专区所属蒙自、屏边、河口、石屏、龙武(驻龙朋镇)、曲溪、建水、开远等8县和弥勒市划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彝族自治县改为弥勒市。辖12县、1办事处。
····································································网络知道···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个旧市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蒙自县迁个旧市。撤销开远县,并入个旧市和文山县;撤销蒙自县,并入个旧市。撤销六村办事处,原六村办事处辖区及金平、元阳2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绿春县(驻大兴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1县。
1960年撤销曲溪县,并入建水县;撤销龙武县,并入石屏县。恢复开远、蒙自2县,开远、蒙自2县由个旧市领导。
1961年原由个旧市领导的开远、蒙自2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自治州直接领导。
1962年恢复泸西县(驻中枢镇。原泸西县于1960年属曲靖专区时撤销,并入弥勒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2县。
1963年7月1日,屏边县改设屏边苗族自治县;7月11日,河口县改设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0县、2自治县。
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开远市(县级),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9个县、2个自治县。
1984年12月5日国务院【国函字169号】批复:将红河县哈阿乡梅普村划归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管辖。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88号】批复:撤销金平县,
红河哈尼梯田风景
设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原金平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8个县、3个自治县。
1997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32931平方千米,人口37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4%(哈尼族占16.6%,彝族占22.8%)。辖个旧、开远2市,蒙自、弥勒、泸西、建水、石屏、元阳、红河、绿春8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州人民政府驻个旧市。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国函12号】批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
2010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弥勒市。
④ 请问被称之为“锡都”的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个旧”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关于个旧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个旧盛产荞麦,“个旧”是从彝语“果作”音译演化而来,意即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二是说早年在这里发现锡矿,就用大石臼捣碎矿石,那个村子便叫“古臼村”,后来这个村子发展成为一座城市,便用“古臼”的谐音称为“个旧”。不论哪一种说法,都与个旧的特产———荞麦或者锡矿相关。
⑤ 长江和黄河名字的由来
黄河:
据说,在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家庄,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逼死了。她的亲人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的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她的名字。“黄河”之名由此而来。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事实上,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代森林植被还比较多。在西安有“八水绕京城”一说,可见那时黄土高原上还草水丰茂。只是由于近千年来气候变迁,以及战争、大兴土木、滥砍森林,才导致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黄河,黄河才变成今天这个浑浊黄汤般模样,于是两岸百姓逐渐称呼其为“黄河”。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希望有一天经过不懈的治理,黄河再去掉那个“黄”字。
长江: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长江各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30种。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
从江源至当曲口(藏语“曲”即“河”),长358公里,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长813公里,称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长2308公里,称金沙江;
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长2884公里(荆江裁弯取直后,缩短航程80公里,为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
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长江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俗称川江,长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
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称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称为“那钦曲”;沱沱河,藏族称“玛曲”(意为“红河”),蒙古族则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滔滔的红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语而得,也有译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称“直曲”,或译“活曲”、“州曲”,意为“犁牛河”。楚玛尔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过去曾称“木鲁乌苏”(蒙语)。金沙江,古称“绳水”、“丽水”,藏族称“布垒河”或“布列楚河”。长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弯曲呈几字形,又称“几江”。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的三峡河段,俗称“峡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浔阳,附近江段又称“浔阳江”。江苏省镇江市,古称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长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时期还曾名为“洋子江”。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统称为“水”,“江”和“河”是专有名称,现在的长江和黄河在当时就叫做“江水”和“河水”。后来由于“江水”和“河水”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水道又加之它们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所以江和河就成为泛称。江水因其最长,河水因其含有大量泥沙呈黄色就分别叫做“长江”和“黄河”。湖是指被陆地围者的大面积的水域,塘本意指堤岸或提防,现在泛指较小面积的水域
⑥ 云南这些地名到底是怎么起的
中国人向来对名字是极为看重的,甚至把这看做一个人的人生缩影。同理,地名也是件蛮严肃的事。中国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好的地名是能够促进一个地方风调雨顺快速发展的。
今天,最云南君想要带看看云南各地的地名,都是如何产生的?
云南
“云南”,最早不是作为省名出现,而是以县名出现的。
《云南通志》载:“汉武年间,彩云见于南中,谴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南诏野史》亦载:“彩云现于龙兴和乡,县在云之南,故名云南。”这个以“彩云南”冠名的县就在今滇西门户祥云县境内。
从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云南县于今祥云县云南驿镇至今,已经2100多年。其间,蜀汉建兴三年,改设云南郡;南诏大理国时期,设云南节度;元年间,设云南行中书省,至此,“云南”正式成为省级区划的名称。
由此可以看出,“云南”也是全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中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特别有趣味的是,“云南”不论以什么级别行政区划的名称出现,“云之南”、“彩云之南”都是她的诗意别称。正是这诗意别称,形象地概括了并生动地展示了云南大地的美丽、富饶、神奇、多彩,扩大了云南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
昆明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昆明”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Q、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
宋宝佑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
“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就字形言,昆为日比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日相比之意,言其文明将日比一日进步也;明为日月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月合璧之意,言其前途之发达将如日月之升恒也,昆明之取义如是??
嵩明
又名崧盟,因古代各部族曾会盟于此而得名。一说因蜀汉时诸葛亮南征,与当地部族会盟于秀嵩山麓,故名。又据《元史》:“嵩明,治沙扎卧城,乌蛮东氏所筑。白蛮强盛,汉人徙云,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汉人立长州,蒙氏改长州为嵩盟部,段氏因之。”以部落为名。
呈贡
汉有呈贡故城,元置呈贡县。呈贡,据传段氏为云南王,南路蛮夷率服时,由此地献纳贡物,因以“呈贡”名县。一说系彝语“扯过”、“柴谷”的谐音,意为“稻湾”或“稻坝”。
晋宁
唐置晋宁县。据《徐霞客游记》:“至唐武德中,以其为晋时宁州统会之地,置晋宁县,此州名之所由始也。”
宜良
清置宜良县,因纪良山而得名,元代将纪良讹为宜良。
安宁
据《安宁县地志资料调查书》:“唐武德元年(618年)东川人阿宁牧牛砥出盐井,特改连然县为阿宁州,阿与安音近,又改安宁。”唐设安宁县。1998年设市。
禄劝
元置禄劝州。清代时改县。1985年改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路南
据《元史·地理志》:“路南州,夷名路甸”,“路”字可能是彝族古代落蒙部住地之略称或他称“倮”之转音异写。“甸”字在彝语意为平南、平地。元代命名路南州,或因其位于迤东路之南而得名。1913年设路南县,1956年改为路南彝族自治县。
东川
东川似与会川有关。据《元史·地理志》会川路载:“路在建昌南。唐移邛都于此。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说东川系少数民族语译音。1958年设市。
昭通
东汉置朱提郡以来,南诏始称乌蒙部,明置乌蒙府,清朝改土归流,清雍正对昭通实行改土归流后,统治者为了标榜其功绩企图青史留名便以更改地名为手段,并想借此摧垮本地土著的心理防线。当时负责此事的云贵总督鄂尔泰望文生义借机曲解乌蒙为“乌暗蒙敝”之意(据说乌蒙在彝语中有鲜花盛开之意),故请示雍正皇帝将乌蒙府改为昭通府。
巧家
《据巧家县地名志》记载:“是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带,先年系渠领有,此士身殁,后人几以此二字命其领土,设县治时,亦即以此二字命名。”也有人说:“巧家”二字,是开辟初当地的彝族头领“曲古都家”的简称“曲家”,后演变为“巧家”。
永善
名字由来: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镇压米贴彝民,改米贴(彝语为打仗出名的地方)为永善,意在安抚百姓,使其“弃恶从善,永为良民”。另一含义,据说是永善地处金沙江和关河之间,左右靠水,“二水”为“永”,圣哲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因此“永善”又有师法自然,向流水学习,从善如流之意。
镇雄
古代乌蛮后裔阿统之子“芒布”居此,始号“芒布部”,嘉靖五年,明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曾一度改土归流,废除芒部土司的世袭,改芒部土府为镇雄府,设流官知府,嘉靖九年,迫于土官势力的反抗,又取消流官知府,恢复土司制,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改镇雄府为镇雄军民府。雍正六年(1728年),云南总督鄂尔泰政府镇雄,再次改土归流,降镇雄府为州,隶属于昭通府。
曲靖
元宪宗六年,立磨弥部万户。至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就这样,曲靖这一滇东北边地的地名,如云雾一般,沿着乌蒙山,越过历史的空间,飘落到了滇东腹地,一直使用到今天。
陆良
陆良历史上曾名同劳、同乐。但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很长一段时期陆良大坝子的景象却是荒凉悲怆。每逢雨水降落,洪水泛滥成灾,陆良坝子一片汪洋,百姓苦不堪言。
古人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时的大坝子,眼见之处皆荒凉,“六凉”之名即由此而来,到了明代和清代亦沿用此名。后来,人们觉得“六凉”二字作县名不雅,太悲观消极,故改名“陆良”。
玉溪
玉溪市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就置俞元县,唐代设温富州,元代设新兴州。横贯玉溪市区的珠江源头——玉溪河(本地称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1916年,玉溪因水得名,沿用至今。
易门
“易门”是彝族先民找水留下的地名,《元史地理志》载:“县西有泉曰?⒃矗?河锒镒饕酌拧!币蚶?飞弦妥迦褐谠诖讼匚鞑咳荷街蟹⑾至艘还扇????矢蚀迹?毂傺吕┰矗?妓?氤兀?美匆?谩⒛鹁啤⒅贫刽??湮渡趺溃?⒖??引水,垦殖繁衍,聚邑而居,遂名其泉为“?⒃础薄U馐呛河镉胍陀锘旌系孛??陀铩??蔽????⒃础币馕?兴?吹牡胤剑?破浒幼游?⒚拧T?猎?哪?1267年)设?⒚徘Щ?????年(1275年)置易门县。
保山
明置保山县,因城西的太保山而得名,故名。太保山里建有西南第二大的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时的诸葛亮。
施甸
“施甸”这一县名的由来与一个朝代的更替有关,明朝是一个精明的王朝,在奋力推翻元朝的同时,在对待云南边疆设治的问题上却汲取了元朝的羁縻理念:以江为界,澜沧江以东宜流不宜土而设“县”治,怒江以西宜土不宜流而设“安抚司”,而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区域则土流并治,设“长官司”分而治之。因此,在明洪武二十三年将“石甸”雅改为“施甸”,设长官司衙署,并延续至今。
丽江
清置丽江县,据《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故丽江一直是古名。
玉龙
县域在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建滇国时属滇国之地。西汉元鼎六年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Q郡遂久县。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1961年4月10日,被正式设立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专区。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普洱
“普洱”为哈尼语,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明清时的普洱府含盖了现在版纳、普洱、临沧的地域。普洱因茶得名,茶又因地得名,普洱茶的历史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诸葛亮)的说法。
镇沅
明置镇沅州,因沅江而得名,取威镇沅江之意。一说,镇沅为傣语'正也'转音,意为'粮仓小城'。1913年设县,1990年改为镇沅彝哈尼拉祜县。
临沧
临沧,古称缅宁,临沧是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澜沧江为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
大理
据史书记载,段思平建立政权之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改国号为“大理”。其目的就是要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与“治”同义,“大理”即是“大治”的意思。还有一说大理系泰语,“大”意为“地”。另一说大理为掸语稳渡之意。
弥渡
有资料说,弥渡地名名称是传说远古弥渡地区,水潦弥漫,船行其间经常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迷失渡口所称“迷渡”。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经弥渡时,被弥渡的美景、物产、人文所迷,小憩数日。一日游览天生桥,进了“老君磨豆腐洞”,走啊走,山洞总也走不到尽头,猴头性起,金箍棒一捣鼓,师徒四人出来一看已经到了祥云青华洞。从此,留下了青华洞“碗大一个天”的景观。后到了西天,在和西天极乐国王谈论大唐东土的风土人情时,说到东土大唐的弥渡,把弥渡赞誉为人间天堂,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聪慧美丽,豪爽大方,热情奔放,与你的极乐王国相媲美。
文山
因靠近文山东部的“东文山”而得名。清置文山县。人称为“滇东南大门”。东文山上的文笔塔建于康熙年间,叫拱翼学宫,曾有“雁塔秋风”之说,为文山旧八景之一。
普者黑
普者黑实为彝族的发音,意思是“盛满鱼虾的湖”。名副其实,普者黑中心景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万余亩,天然湖泊54个,河流15条,地下暗河总长达120公里,有孤峰312座,大小溶洞83个,荷花面积近万亩。年平均湿度为77%,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为当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红河
红河境内的元江,因河流大部分流经热带红土区,水中混有红土颗粒,略呈红色,故名红河。
蒙自
公认的原因是蒙自县城西面有目则山而得名。目则山又名蒙自山、麒麟山、莲花山,离县城约15公里(现为个旧市辖区)。该山由于山势高耸,傍晚日落,霞光万丈,旧志中称“目则云霞”。
彝语称目则山为“母祖白莫”,目则为彝语“母祖”的转音,意为天的最高处,“白莫”即山峰的意思。“母祖白莫”即峰插云端的大山。“母祖”经汉语翻译为“目则”,而“目则”在常年的使用中又演化为“蒙自”。
蒙自之名最初是由《元史·地理志》记载:“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即今县治。”
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你知道你所在地方的名称来头吗?一个城市,一个村落,一条街道,都有可能在名字里藏了一个秘密!
欢迎在下方评论告诉最云南君喔!
内容:内容来源于最云南媒体联盟拾云南
⑦ 清原红河谷名字的由来及传说,有知道的吗
红河自龙岗山滚马岭逶迤而出,红河两岸山势雄伟,涧水清澈,千回百转,林海松涛。山花映红河水,赤橙如霞,故名红河,漂流区段两岸怪石林立,森林茂密,河道千回百转,水质天然无污染,鸳鸯、水鹳、猫头鹰、野鸭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与人和谐相处。峡谷两岸不见住户、农田和道路,全然一派原始状态。
红河峡谷素有东北“小三峡”之称。清原地区古称肃慎国,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革命老区。清朝时先后有4个皇帝11次途经清原赴清永陵祭祖,并在清原设有柳条边、围猎场,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佳话传说。这里曾燃起过熊熊的革命风火,白山黑水之间留下了杨靖宇、王仁斋等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记录着这里百余年的革命斗争史。这里迄今为止,发现文化遗址123处,发掘出的石器、青铜器、陶器等文物140多件。著名的有战国时期的“燕国刀币”120余斤,明洪武十年的百户铜印。
纵观中国在公元1924年以前的版图,任何朝代的地理标记都找不到清原这两个字,清原被淹没在浩瀚的沧海桑田之中。是的,当历史的车轮颠簸到十五世记上半叶的时候,汗王努尔哈赤在浑河上游称汗,与这里的——佟、关、马、索,齐、富、那、郎磕头结拜聚义,奠定了努尔哈赤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从此女真人便称这里为八拜伙洛,汉族人则称它为八家子。
早年的八家子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努尔哈赤在这里守先统一了建州女真、哲陈女真、乌拉女真几个部落,建立起两个固山,六个甲喇,二十个牛录的八旗军。从此八家子成为了努尔哈赤问鼎中原的龙兴之地,留下了“天命兴京金銮殿,八家伙洛筑城坦,问鼎中原此起步,大清江山三百年”的诗句。
历史上的八家子不仅山高水险,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而且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林深草密,石奇崖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自然形态,也就孕育出八家子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那时的女真人在八家子的大山中和河谷里,发现了丰富的矿藏和砂金。在茫茫的群山中采下了珍贵的猴头和山珍,在茂密的森林里挖掘出了大量的棒槌和中草药。在浑、清、柴、柳四条大河和清溪中,捕捞到了被视为贡品的蝼蛄、河蚌、细鳞鱼和蛤什蚂。在这自然资源的诱惑和吸引下,八家子聚集了一群群来自各方的、持不同语言和不同服饰的居民。从此,八家子的群山中、河谷旁,山脚下,山坳里,小溪旁,一个个小山村如群星点缀般撒落在大山之中。各族人民日出而作,日出而息。除四季放山、采摘、掏金、采宝、狩猎和捕捞外,还开垦出大片肥沃的土地,每至秋天,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就堆满了籽粒饱满的苞米和红黄分明的大豆高粮。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使中华大地惨遭帝国主义列强蹂躏。就东北而言,日、俄两个强盗,最先把罪恶之手从南满伸进了八家子,人民被奴役。八家子各族人民不甘忍受列强的凌辱,揭竽而起钻进了深山。民国初年军伐混战,老百姓更是民不聊生,因此又有好多人被逼无奈也上“梁山。”在这军伐混战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动乱年代中,一些地痞、恶棍、王命之徒也乘势上山当了土匪,他们打家截舍,无恶不作,成为民国初年奉系统治区域内的一大祸患。
东北王张作霖为解决八家子的匪患,专门召集杨宇霆、常荫槐、王永江、张作相、张景惠、张学良等人开会研究对策。会议最后决定,采取在八家子添设县治的办法,来解决治理这一带的匪患。跟据这次会议的部署,奉天省省长王永江按照张作霖的旨意,以中华民奉天省省长公署的名义,于1925年9月16日,颁发第355号训令,训令称:“为肃清匪患,正本清源,从既日起在龙岗山区添设县治,经斟酌,且定名为清原县,治城地确定在八家子,现委任沈国冕为清原县设治委员。”
会后,奉天省省长公署从新宾县(兴京)划入两个镇加三十个村,从开原县划入一个镇加二十个村,从柳河县划入十五个村,从东丰县划入十四个村,从铁岭县划入八个村,从西丰县划入五个村,从海龙划入五个村。至此,清原县做为一个县治出现在中华之板图上。(公元1989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清原县被改称为清原满族自治县。)
然而,清原县的设立,并没能从根本上肃清匪患,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清原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都乞盼井冈山上的共产党能快些过来解救他们。193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清原成立了中共清原县委。从此,清原人民才走上了改写清原历史的卓绝征程。在土地革命时期,清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和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书写了清原早期的革命斗争史诗。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清原是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战场,著名的黑石头伏击战、七道河伏击战、八宝栏子伏击战、龙头山伏击、五桦顶子伏击战、砬子山阻击战等战斗,都是在清原的林海雪原中打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以及上千名抗联战士,把鲜血洒在了清原的土地上。在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在清原摆开战场,双方集结了20余万兵力,经过草市攻坚战、南山城歼灭战、双喜岭伏击战等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取得了辽沈战役前“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从而改变了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军事态势。为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⑧ 谁知道抚顺清原红河谷名字的由来传说也行。拜托各位大神
时间要追溯至明末。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建立之后,胞弟苏尔哈齐与他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其后不久苏尔哈齐带着儿子,跑到了黑石木寨占山为王去了。 盛怒之下,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杀向了黑石木寨。面对主力部队的围剿,苏尔哈齐在坚守了几个月后终于不支,他们在收编了残兵败将之后,企图向山林深处突围。 但是最后的退路,努尔哈赤也没有给自己的弟弟留下。当苏尔哈齐的人马走到南部山区的一条大峡谷时,一声呼哨过后,大河两岸后金伏兵人立而起,万箭齐发。 鲜血染红了河水,至此这条河被称作“红河”,那道峡谷就是“红河谷”。
⑨ 清原红河峡谷名字的由来,传说之类的!
清原建县是在民国,比较晚,是周围几个县划过来的,红河还没听说有什么传说,真正听说过清原有个叫斗虎屯的,斗虎屯的名字是有传说的故事的,也就是红河和英额河会流的地方,从斗虎屯开始那条河就叫浑河了。。。。
⑩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历史由来有哪些
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2010年人口为53.15万人。2012年建水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9.6亿元。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西汉属牂柯郡毋掇县。东汉属益州牂柯郡毋掇县。三国蜀汉属益州建宁郡毋掇县。西晋属宁州兴古郡毋掇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北朝周属南宁州。隋为南宁州总管府所辖东爨地。唐初属剑南道戎州;唐元和年间(806~820),南诏在建水筑惠历城(汉译建水城),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大理国前期于此设建水郡,为巴甸侯爨判的封地,后期属秀山郡阿僰部地。
元初设建水千户,属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隶临安路(治通海)。明洪武十五年(1382),临安路改临安府,府治迁至建水州,并设临安卫指挥使司(滇南军事指挥机关),拓地改建砖城,故有建水城又称临安城。清初沿明制,于此置临安府和临元镇总兵官,建水州属临安府。清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临安府属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改建水州为建水县,仍属临安府。光绪十三年(1887)10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
民国元年(1912)10月,临安府所在地的建水县被裁撤,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民国二年(1913),撤销临安府,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将建水县北区划出,设曲江行政委员,属县级行政机关,隶蒙自道。民国三年(1914)1月,因与浙江临安县重名,仍恢复建水县旧名。民国七年(1918),撤曲江行政委员,改由建水县曲江县佐管理,县佐由省政府委派。民国十一年(1922),将曲江县佐地划出,增设曲溪县,县政府驻新街(1929年11月批准)。民国十八年(1929),废道后建水、曲溪县由省直辖。民国31年(1942),建水、曲溪县属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建水、曲溪县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
1950年,建水、曲溪县属蒙自专区。1957年9月6日,国务院决定设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曲溪县划归红河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于1957年11月18日成立)。
1958年10月,中共红河地委决定撤销曲溪县。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撤销曲溪县,将原曲溪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建水县。此后建水县撤销区乡建制,建水县建成普雄、官厅、西庄、南庄、陈官、岔科、渣腊、曲江、利民、苏租10个公社。
1999年,面甸乡撤乡设镇。年岔科乡、官厅乡、青龙乡、东坝乡撤乡设镇。
2003年,撤销临安镇、东坝镇、陈官镇,设立临安镇;撤销曲江镇、东山坝乡设立曲江镇。
2005年,撤销曲江镇、利民乡和李浩寨乡,设立新的曲江镇,镇政府驻原曲江镇政府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