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知道“春晓油田”的名字怎么来的吗
春晓油田 是中国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开发的一个大型油气田,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的东海海域,所在的位置被专家称为“东海西湖凹陷区域”。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由4个油气田组成,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3个台湾省。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以上,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
用的是西湖十景的名字来命名这几个油田
❷ 东海的油气田之争
东海油气田争端为何升级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起因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
❸ 东海的油气开采历史有多久
春晓油气田的发展史更像是一部政治发展史,而主角就是中国和日本。
1974年9月,我国开始对东海开展以油气为主的大规模地质综合调查工作,由此拉开了东海油气勘探的序幕。
1980年11月,地质部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龙井构造上首次钻探了龙井1井,发现了多层油气显示和高压气层,揭示西湖凹陷、东海陆架盆地乃至整个东海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1982年11月,在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上钻探了平湖1井,试获日产原油174.34立方米、天然气40.84万立方米,发现了东海海域的第一个油气田——平湖油气田,实现了东海找油气的重大突破。
1986年11月,在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石门潭构造上钻探了石门潭1井,试获具工业价值的二氧化碳气。
1995年,在西湖凹陷春晓构造上钻探了春晓1井,试获特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200.3立方米、天然气160.13万立方米,促进了东海油气勘探的飞速发展。
1997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英国超准能源公司合作在丽水凹陷丽水36-1构造上钻探了丽水36-1-1井,在古新统地层内试获了日产凝析油19立方米、天然气28万立方米,扩大了东海寻找油气的领域。
至此,国土资源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英国超准能源公司等共完成了二维地震测线约20万千米,三维地震调查4000余平方千米;化探调查约10万千米;重磁调查约25.5万千米;钻探井和评价井70余口。但总体上,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程度仍处于相当低的阶段,探井密度远远小于低勘探程度标准的0.001口/平方千米,且分布极不平衡。
2003年5月,日本提出,由于春晓气田距离日中中间线仅5千米,因此在该地区的大规模开采会导致吸聚效应,由此日方利益会受到损害,因此日本抗议中国的单方面行动,要求中国停止开发。中国方面则并不承认“日中中间线”的合法性,指两国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应处于冲绳海槽。8月19日,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壳牌公司、尤尼科石油公司等五家石油企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包括春晓气田在内的西湖凹陷作业合同,宣布联合开发东海油气资源。
2004年是春晓油气田开发的一个转折点。日本媒体突然集体将视线转向春晓油气田,使这个工程开始为世人所瞩目。
同年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的一名记者和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飞机在春晓油气田附近进行了“考察”。许多日本媒体不约而同地指责中国“侵害了日本的海底权益”。《东京新闻》报道称,春晓油气田的位置距离所谓的“中间线”只有5千米,因此指责“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日本媒体就好像炸了锅一样,开始铺天盖地地批判中国,几乎一夜之间,“中国威胁论”再度甚嚣尘上。有的媒体还使用了醒目的大标题“春晓冲击”来形容此事对日本造成的影响。有的则大呼“日本其实也是资源大国”,按“日中中间线”分界,日方一侧埋藏着1000亿桶原油和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仅原油就价值640万亿日元,平均每个日本人就能分到500万日元,而现在,“中国准备独占东海资源”等,诸如此类的言论。
2004年6月9日在马尼拉召开的“东盟10+3”能源部长会议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用吸管吸杯中果汁的方式向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发难,提出所谓的“吸管效应”,强调如果中国在中日海域中间线附近开采油气,就不可避免地会像吸管一样“吸”走属于日本的资源。
2004年8月,韩国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开始为该项目铺设管道,全长470千米。
2005年2月,日本再次敦促中国停止该项目,遭到中国明确拒绝。
2005年4月,日本政府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
在日方不断地采取行动的同时,中国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2005年9月9日中午11点半左右,5艘中国舰艇出现在东海海域。事后,中方并未对此进行过多披露,但日本媒体几乎都认为中国是在“保护”正在建设中的春晓。
2005年9月19日上午9点19分,中国东海上一个钻井平台的井架烟囱喷出了熊熊烈火。这是春晓油气田的第一把火,它意味着春晓油气田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2005年10月,春晓油气田建成,日处理天然气910万立方米,现时主要供宁波市区使用,将来扩产后,该气田所产天然气将延伸至上海等地使用。
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试采石油天然气,并单方面把春晓油气田命名为“白桦”,另外两处油气田分别命名为“楠”和“桔梗”。
2007年2月1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已经开始向东部沿海浙江省的宁波和绍兴市供应天然气。对此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不了解具体情况,但中国有关油气田的开发是在与日本完全无争议的中国近海大陆架进行的活动。”
2007年4月6日,中日两国在北京召开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技术专家会议,就双方都可能接受的共同开发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具体磋商。香港《文汇报》报道,中日外交人士称,中方已提案要求日本接受其单独开发春晓油气田,日方对此明确表示反对。中国外交人士向该报指出,春晓油气田开发是在中方与日方没有争议的中国近海进行,日方根本无权干涉。
2008年6月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北京就中日东海油气田开发达成的原则共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武大伟表示:“中日双方近日就东海问题达成共识,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有关共识不损害中方在东海的主权和管辖权,不损害中方在东海有关问题上的法律立场和主张。中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不承认日方所谓的“中间线”主张。二是日方同意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春晓油气田有关合作,接受中国法律的管辖,承认春晓油气田的主权属于中国。”
由以上的发展历程表明,中日就东海油气田的合作开发问题进行了多轮司局级的谈判和若干次战略对话,并且就共同开发原则达成了共识。但是,日方始终把合作开发的目光盯在春晓等位于中方海域的油气田上。而中方则一再坚定表示,所谓“中间线”方案是中国所不可能接受的,合作开发应该在有争议海域进行。春晓等油气田位于双方无争议的中方一侧,不属于合作开发范围。双方立场始终没有接近一步。
(1)日本方面主张。
日中专属经济区的界限应该以日中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为界限。它们认为,储藏在东海海底的油气资源,大部分都储藏在中间线日本一侧的海底;而中国方面抢先进行开采,会像吸管一样,不仅吸干中间线中国一侧储藏的石油,还会顺势把日本一侧储藏的资源也一并吸走,从而造成日本国家利益的损失。据此,它们不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死死抓住所谓“中间线”方案不放,意在与中国抢夺海底石油资源。
(2)中国方面主张。
无论是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五部分“专属经济区”,还是按照第六部分“大陆架”部分的规定,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都应该以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为原则。公约第六部分76条很明确地规定:①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350海里处;②但如果延伸至超过海深2500米,则不再计算。
从日本冲绳出发向西的海底,存在一个深度超过2900米的冲绳海槽,它的存在,标志着中国大陆架延伸的终止。
中方认为,根据海洋法公约,作为中国沿海大陆架自然延伸的边缘,应该为中日间专属经济区的界限。
至于日方提出异议的“春晓油气田”,距西面的浙江宁波只有188海里(距中国国土直线距离150海里),而距离中国主张的与日本相对的大陆架主权边界——冲绳海槽还有175海里,即使是距离日方主张的中间线也还有5千米。
因此综合上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方对于春晓等油气田拥有无可辩驳的主权;②即使按照日方的“中间线”主张,春晓等油气田也是在中国经济区内,日方无权对中方的开发行为进行任何干预;③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关系,中国目前从事开采的油气田全部在没有争议的、日本方面也认可的“日中中间线”的中国一侧。中国方面已经十分照顾到日本的“面子”,没有在有争议的海域从事任何商业性开发。
长久以来,中日双方的谈判一直没有进展。日方坚持要以中间线为界限,妄图在东海油田分一杯羹,而中方则是始终坚持东海的主权及经济特区的权利,拒绝日方提出的中间线说法,拒绝与日方分享和共同开发春晓油气田。一直以来中国对春晓油气田问题所采取的坚定的态度,不仅仅是因为东海油田丰富的油气资源,最主要的就是临海主权问题,因为钓鱼岛也在日本所说的中间线附近,地理位置和春晓油气田非常相似。如果中方承认了日本所谓的“中间线”说法,就意味着放弃了本属于自己一部分东海的主权。2006年3月的中日司局长级谈判上,中方提出了“共同开发钓鱼岛”的提案。中国向日本提出的共同开发提案包括以下部分:①提议共同开发钓鱼岛周围的海域;②建议一起开发东海北部,在中日大陆棚中间线,较靠近中国的海域部分。
曾有日本报纸刊发了《中日考虑平分东海油气田资源开发所得》的报道,声称:为了解决两国在东海油气田上的分歧,中日双方正在讨论的方案是“根据双方投资比率,油气田的利益分配总额大体上将由中日双方平分”。报道称,致力克服长期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东海天然资源争端,日本方面将承担较靠近其水域天然气田开发的逾一半费用,而中方也将同样承担较靠近其水域天然气田的开发逾一半的费用。日后两国再依据投入的成本分配收益,这是化解争议的第一步,两国最终目标是平分全部获利。但随后,2008年2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否认了这则新闻的说法,他表示,“相关报道是不准确的。中方在中国东海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
❹ 中国在东海有几个油田呀都叫什么名字
位于中日东海中间线靠近中国一侧的东海油田是中国在1998年开始建设的。它位于北纬28度10分至40分、东经124度50分至20分间,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属于东海西湖凹陷区域,是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在这块海域内,分布着中国的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四个油气田。春晓油田是第一个投入开发的项目,据报道预计将于2005年10月投产,并通过海底的输油管和输气管输送到350公里外的中国华东地区。
❺ 东海油气田在什么位置
东海的油气田中最主要的是春晓油气田,它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的东海海域,所在的位置被专家称为“东海西湖凹陷区域”。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由4个油气田组成,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3个台湾省。
❻ 我国在东海有哪些油气田
最大的是东海平湖油气田中日争斗 当然在台湾省钓鱼岛附近海域也发现有油气田 但是现在并没有命名
❼ 江苏东海县的名字由何而来
你是不是疑惑为什么东海县不靠海,而且连云港的海域是黄海而不是东海?因为这个地名是源自古代的地理认识,因而不同于近现代的地理名称。
自秦汉至唐宋,中国古代的中心位于中原地区,以咸阳、长安、洛阳、开封等为都,而东海县以及连云港地区位于这个中心的正东方向,正如今之陇海铁路的走向。古人并没有现代人的以长江口为界的东海、黄海之分,凡是东方的海域,都称为东海(所以说“四海”),对于古人来说,连云港地区是在东海边的。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划郡县而治,今之连云港地区被划为东海郡,这是东海由海域名演变为地名之始。历朝历代行政区划不断调整,至1912年撤州设县,设东海县(县城在今连云港市区),此时的东海县范围包括了现在的连云港市区、东海县、灌云县,是靠着大海的,后来相继划分设置了灌云县、连云港市,县城也从新海城区迁址牛山镇,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东海县,于是出现了名为“东海”却不靠“东海”的尴尬现象。
❽ 我国的东海的油田为什么日本也去开发
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海也分中国海和日本海,东海油田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只能一起开发
大陆架应该在 日本海那边的吧
❾ 介绍一下东海油气田
东海目前有“春晓”“天外天”等油气田,根据科学资料显示:东海大约有石油180亿桶,其中可采量为80亿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其中可采320亿立方米。
❿ 中国四大海的名字由来
渤海: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增加、渔业的兴起以及沿海一带海洋灾害的不时发生,人们开始把海域加以命名区分。据史料记载,在战国时曾一度把现在的渤海海域称为“渤海”;到了秦代,又将渤海改称为“勃海”;东普十六国时再次称为“渤海”。在春秋时也有把渤海称为“北海”的。
黄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在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南以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流入的各河携带泥沙过多,近岸海水呈黄色,故名。
东海:从字面上就可看出是因其位于大陆之东而得名。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