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海关名字的由来
山海关古城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据说在600多年前,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下了一道旨,派大将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边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带着人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边塞。到后来二人顺利完工,回到朝廷,朱元璋问二人是否给这个边塞之地的城防取了名字。
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山海关古城景区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明长城三大名关之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代表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长城文化之乡。古城建于公元1381年,依山襟海,雄关锁隘。
(1)山海关名字由来100字扩展阅读:
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上的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因地处要隘,形势险要,又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展示出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
1948年以后山海关解放,划归辽西省,起名叫山海关市。当时辽西省的省会是锦州市,就是现在的锦州市。1953年,山海关由辽西省划归河北省。1953年6月改为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区了。历经五六百年金戈铁马、战火硝烟洗礼的山海关,如今已经成为风靡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成为文明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B. 山海关地名的来历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清朝时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为临榆县
C. 长城的由来(100字)
长城的由来
很多人都是健忘的,即便是古人留下来的东西,也都有它的来历,有时候不仅仅是健忘,简直就是视而不见,只因今天说的话,古人已听不见,今天做的事,古人不会知道。
就拿长城来说,怎么能够与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呢?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合适,就好象两千年以前帝王发明了一件残酷的杀人工具,而如今,你指着它说:看,这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假如这两千年化做了一天呢?那些昨天被这工具害死的人,会怎样看你,你是不是有了点刽子手的味道。
长城,是古代中国人的独创吗?也许是,但要看到,别的民族,没有修自己的长城,也许不是没有能力修,而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修,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修,就如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埃及人建造了它,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没有什么伟大可言,别的国家和民族没有修自己的金字塔,也不一定是能力的问题。再说今天,如果哪个国家拼命想建一座全世界最高的楼,那肯定可以做到,但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没有必要把国家和民族精神与这样的建筑联系在一起,它们毫不相干。
长城已经修了,假如它还没有修,还处在可行性分析阶段,那么,要你去发表意见,除非你是疯子,或是傻子,否则,你绝不会同意修这样一个东西,因为你知道,它起不到预想的作用,想挡住的东西没有挡住,想隔开的东西没有隔开,倒是锁住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也太天真了,太可笑了,竟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这才是古代中国人的独创,或者说,是帝王的独创。也许从那时候起,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就埋下了闭关锁国的根基,此后的几千年,中华民族最终落后了。然而,长城确实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现在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院子都是用墙隔开的,界限很清晰,墙里是我的,墙外是别人的,包括墙是谁家的都非常明确,而外国人似乎有些不同,他们喜欢用栅栏隔起自己的院子,如果有墙,也不会砌那么高,不会挡住自己的视线,别人可以看进来,我也可以望出去,安全性吗?好象也差不了多少。
再想一想,当初修长城的时候,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皇帝的一句话,一个空想,让多少人丢了命,让多少人空送了青春,累死的累死,杀死的杀死,新婚的夫妻因此分离,几年,几十年不得团圆,试想想,当初修建长城的人们,有几个不恨这样的行为,这样的结局。不仅是恨,还是血、还是泪,这才流传下来孟姜女的故事。因此,我们今天看到了长城,没有任何可骄傲的地方,反而应感到沉重,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吗?还是把这智慧用在别的地方吧!假如两千年以前,修建长城的人们,哪怕有一个人想到,他们用生命所建造的,是为了两千年后给后人们留下一个可供旅游、联想和比喻的大古董,也算是有了些根据了,可惜,有这样的人吗。因此,我们今天把长城比做民族精神,是没有道理可言的,从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出这样的根据,反倒是产生这样动机的人,太容易忘记了。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哪怕是几千年,也应该有是非,有公道,有人性,我们不该忘记这一点。
又想起颐和园,每次去那里,都会有一种矛盾的心情,不能够轻易地赞叹这建筑,这艺术,也没有什么自豪感。这可是用建设海军的钱搞起来的呵,帝王们连国家都不要了,却想着自己的享乐,这是卖国,是一出悲剧,每一处华丽都深刻着耻辱,这里建的越好,罪恶就越深重。换一个比喻吧,假如一个贪官,把建筑一座大坝的金钱用来建自己的别墅,尽管这别墅建得非常豪华,漂亮宜人,以至于后来成了著名的旅游圣地,那这个贪官岂不是做了一件好事,可以这样评论吗?是非与公道何在,君不见,因为没有修建那条大坝,有多少人被洪水卷走了生命,有多少人民的财产丧失殆尽,而这些正是由于贪官的行为所致,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中国人,实在是太健忘了,太容易忘记自己的耻辱和错误了,因为没有记性而总是犯更大的错误,造成更沉重的损失。
很多人知道长城的由来,却又都视而不见,这是危险的事情。至于长城和颐和园,尽可以让人们去游览,那毕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外国人可以感叹它们的伟大,而我们,除了不要产生错误的联想之外,是否应该有一丝沉重,在内心里面对历史进行反省
D. 山海关的由来
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清朝时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为临榆县 临榆县明代属永平府,境内建制卢龙县、抚宁县、昌黎县、永平卫、山海卫。县下实行里甲制,里亦称社、屯,当地民编为社,迁来者编为屯。清代,沿用明制,属直隶省永平府,辖卢龙、抚宁、昌黎县。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关增设临榆县。 临榆县地图石印版1931年版 《大清一统志·永平府·临榆县》中记载:“秦皇岛,在临榆县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传秦始皇尝驻跸于此。”乾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古迹》中记载:“秦王岛,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环之。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光绪四年《临榆县志》对秦皇岛的描述见多且详:“秦王岛,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脉由东转西,插入海中,横压水面,远望形如卧蚕,海阳镇之水口山也,上有观音寺。”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2][3]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他却以他那雄伟庄严地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诗人陈志岁游山海关,在其《山海关》诗中发出如下感慨:“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E. 山海关历史故事的名字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F. 山海关有何历史
历史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属孤竹;周朝时,属燕地;秦、汉时,属辽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抚宁石门寨,仍可看见北齐长城遗址,隋文帝时,设置榆关,元朝时称迁民镇。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都在这里率先爆发。
目前山海关及周边的古建筑,已大多修复原貌,形成独具特色长城历史文化游,明清社会民俗游以及古代孟姜女等传说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名城。
其城墙尚完整,是中国现今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座明长城关城。当今,其旅游文化价值显著,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城”。
(6)山海关名字由来100字扩展阅读:
一、简介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建筑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约4公里。城墙高14米,厚7米,内用夯土填筑,外用青砖包砌。东墙的南北两侧与长城相连,墙上有奎光阁、牧营楼、威远堂、临闾楼等建筑。东、南、北三面墙外挖掘了深8米、宽17米的护城河并架设吊桥。城中心筑有钟鼓楼。
山海关的四面均开辟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镇东门”、“迎恩门”、“望洋门”和“威远门”。四门中除威远门外,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
城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楼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平时以朱红色的窗板掩盖。
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相传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的象征。
G. 山海关名称的由来
明长城东端的一座关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今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月,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改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