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字寓意 > 东林书院名字的由来

东林书院名字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1-05-11 03:13:26

1. 无锡的由来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无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鼋头渚、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唐城)、梅园、蠡园、惠山古镇、荡口古镇、东林书院、崇安寺、南禅寺等景点。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就是郭沫若用来形容无锡太湖风景的。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12日,“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无锡市排第18位,并且位列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

2. 东林书院 导游词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书院现存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保持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历史风貌。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无锡东林书院是什么历史名人的地方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主要历史名人包括:其创建人杨时(有程门立雪的典故)、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这三人是东林“三君”)

4. 无锡名字的由来

无锡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

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历代无锡地方志都相沿记载。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


(4)东林书院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科技事业

截至2018年底,无锡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8家,省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11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底,无锡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40万人,在校生10.60万人,毕业生3.20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7万人,在校生0.78万人,毕业生0.23万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底,无锡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2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站82个,博物(纪念)馆58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213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46亿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41.23万人次,支付救助金9910.74万元;实施临时救助24246人次,发放救助金2434.07万元。

全市享受国家抚恤、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17787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7204套,基本建成18565套 。



5. 明朝著名书院有哪些

东林书院和东林党
东林书院是明代晚期一个蜚声士林的讲学中心,东林党是这个时期地主阶级中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政治集团。后者因前者而得名,前者亦因后者而益显,它们在明代后期的文化史和政治史上写下了有声有色的篇章。
说起东林书院的历史,首先要提到北宋一位学者杨时。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他在学术思想上以程颐、程颢为师,是二程学说的积极传播者,号称“龟山先生”。南宋初年,他被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杨时晚年,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因为杨时非常喜爱庐山“东林”景色,所以把他讲学的地方取名为东林书院。这就是东林书院的由来。又因杨时号“龟山”,故时人亦称东林书院为龟山书院。元时,东林书院废为僧舍。
东林书院的复兴,则已是明朝晚年的事情了。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当时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无锡人顾宪成,因在“廷推阁臣”的问题上“忤帝意,削籍归”(《明史·顾宪成传》)。里居后的顾宪成,一面著书,一面讲学。但是,他并没有一个满意的讲学场所。他经常不无焦虑地对他的好友、无锡人高攀龙说:“日月逝矣!百工居肆以成事,吾曹可无讲习之所乎?!”(《顾端文公年谱》)可见他不愿虚掷岁月,还希望在讲学方面做一番事业。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九月,顾宪成怀着崇敬的心情偕伴来到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旧墟,凭吊四百多年前的宋朝学人,一时心有所感,慨然说道:吾曹讲习之所,其在斯乎!于是他“商诸同志”,筹划修复东林书院。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和无锡知县林宰的支持下,修复工作在第二年夏季开始,入秋即告竣工。
东林书院修复后,顾宪成邀请江、浙“同人”,在此聚会“相与讲德论学,雍容一堂”,“一时相传为吴中自古以来未有之盛”(《年谱》)。在首次东林大会上,顾宪成宣布了他所草拟的《东林会约》。《会约》阐明东林书院讲学的宗旨,如“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强调“务在躬修实践”(《顾端文公遗书·东林会约》)。
这是东林书院复兴的序幕。此后,顾宪成和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人讲学其中,顾被人们称为泾阳先生或东林先生。废弃了四百多年的东林书院,这时又变得生气勃勃、书声琅琅了。于是,东林书院逐渐闻名于当世,而从这里传出的讲学声、读书声,竟在晚明的地主阶级政治生活中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

6. 东林书院的导游词

地 点: 东林书院大门口

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东林书院。书院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校。我们学校最早就是在东林书院内教学的,所以取名东林小学。

东林书院是我国最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 创建于公元1111年。也就是近900年以前。

它的创始人是北宋的学者杨时,号龟山,因讲舍前临清溪,周围古木丛秀,深得庐山东林寺之胜,故名“东林书院”。此后由于历史原因,东林书院被废弃了。

1604年著名学者顾宪成等人,为了继承杨时的讲学遗志,共同倡导捐款,重建兴复,并于左偏建造道南祠,以祭祀杨时。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名声大著。

现在东林书院已经成为一个传承精神文明的圣地。大家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参观访问。

小问题:东林书院在哪一年创建的?(1111)

小导游:

地 点: 东林书院石牌坊

导游词:

小伙伴们,现在我们参观一下东林书院的石碑坊.

这个石碑坊是我们东林书院的标志性建筑和象征.就象鱼尾狮是你们新加坡的象征一样。我们在图片上只要看到这个石牌坊,就知道这是我们东林书院。

石碑坊位于东林书院中轴线的导入部位. 这是个三间四柱五楼坊,坊额正面题字是”东林旧迹”。伙伴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在这个牌坊上还雕刻着什么?对,有狮子滚绣球。这是中国民间非常喜欢的庆典游戏。相信大家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

我们再来看牌坊的后面。上面的题字是”后学津梁” 你们再仔细看看,反面雕刻着什么?对,上面雕刻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 鲤鱼跳龙门等。龙和凤都是中国传说中最有名的两个动物形象。龙是男性的标志,凤是女性的标志。鲤鱼跳龙门也是中国最有名的民间故事之一。……

小问题:这个建筑的名称是什么?

小导游:

地 点: 东林书院丽泽堂

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庭院叫丽泽堂。这里是是东林书院重要的讲学场所。堂名也是东林领袖顾宪成亲自拟取的,喻意是让我们要相互讲学切磋交流,做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你们看,既有动听的名字,又有美好的喻意,可真是议想不到的巧妙呀!当时,有很多学者士友前往丽泽堂讨论,经常师众盈庭,盛况空前。

大家也为丽泽堂题写了许多对联,比如:愿闻己过;乐道人善。意思是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喜欢说别人的优点。喻意是从丽泽堂出来的文人墨客都具有这种博大的精神。

小问题:这个庭院的名字是什么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依庸堂,依庸堂是东林学派学术领地的象征,地位极高。因此,我们把东林的名联悬挂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说到这幅对联还有一个小故事:所谓对联必定是一人出上联,一人对下联。上联是由陈云浦老先生所出,一日夜晚,陈老乘船路过张径,当时是风雨交加,他就在张径桥下避雨,四周一片漆黑,岸上只有一户人家透出微弱的光,陈老感到好奇,就上岸拜访,见是两个小孩儿在读书,为了考验一下两人的学问,他出了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一小孩思索片刻,立马对出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东林领袖顾宪成。这幅对联是东林学子读书讲学而不忘国家安危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激励我们后来的学子要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东林书院曾培养出一批英雄人物 。最有名的是“东林党”人。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东林党人的故事。
明朝,也就是380年前。当时在当权太监魏忠贤一手炮制下,明皇帝颁发了尽毁天下书院的诏书.也就是把全国的书院都要毁掉。当时,曾在东林书院讲学过的许多学者都出来反对。魏忠贤等就把这些人称为"东林党"。在全国大规模地捕杀东林党人。
当时,除道南祠外,书院被强行拆毁.但“东林党”人并没有屈服。虽书院被禁毁,不少人依然"日趋书院旧址,讲学不辍",表示对阉党的藐视与抗议.直到崇祯皇帝即位后,坏人魏忠贤被罢黜,畏罪自杀,东林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各地书院相继恢复.东林书院也在崇祯六年(1633)修复.
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多次提到了东林人物顾宪成。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还经亭,就是因为顾宪成先生曾写过《还经录》,所以这个亭子叫作还经亭。
顾宪成,有人因为他创办了东林书院而叫他“东林先生”。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住在茅草屋。不过,艰苦的环境反而激发了他的志向和决心。寒窗苦读,使他在乡试中考得第一名,称为解元。后来,他又中了进士,当上了官。
但当时的明朝朝政腐败。顾宪成认真做个好官,反而获罪被罢了官。他回到了家乡无锡,把精力集中在讲习上。顾宪成会同自己的弟弟顾允成、高攀龙等人发起东林大会,顾宪成首任东林书院主讲。很多人到东林书院上课。顾宪成的夫人朱氏给学生烧饭作菜,使学生就像回到家一样。顾宪成对朝局的败坏很忧心,他经常告诉东林的学员们,不管时局千难万难,也一定要坚持。
现在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东林书院的道南祠吧!
大家在前面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东林书院曾经遭受火灾,唯一留存的建筑就是道南祠。
道南祠建于1604年,是东林书院的创始人杨时和他的弟子休息的地方。杨时自幼聪颖,人称神童,8岁就能写文章。他曾经拜大学问家程颢为老师。在与这为老师离别时,老师曾看着他的背影感叹道:吾道南矣。“道南”二字便由此而来。程老先生去世后,杨时又求学于程老先生的弟弟程颐。当时,程颐老师正在厅里闭目养神,杨时不敢惊动老师,就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见门外积雪已盖过脚背,而杨时仍立在雪里,极为感动。“程门立雪”之千古佳话就由此传扬,成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接下来就是自由活动时间,祝大家玩的开心!

7. 东林书院里面的名句

东林书院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人们能听到读书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8. 曾今东林书院里有哪些名人

曾今?曾经吧?
简介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2002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
编辑本段历史
传闻当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东林书院会约仪式: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临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启知。每月一小会,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祁寒盛暑不举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为始,会各三日。愿赴者至,不必遍启。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当地文史馆成员的学术交流之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因东林书院岁入失修 ,集议恢复旧观,发起重修。唐文治撰写了碑文,“发明性理之根源”,并略述书院建置始末,“惟愿我乡邦人士 ,景仰前徽,保气节于将坠。”碑后列有发起人姓名。唐文治,祖籍太仓,国学大师,长期在锡地办学,声名卓著。碑今存无锡东林书院。 院内现存石碑坊、仪门、丽泽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内有顾宪成所撰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近10多年来,无锡市对东林学院又进行了不断的修复,成了家土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市区东侧东林广场旁(解放东路867号)。

9. 明朝东林党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专指一些是什么样的人

东林党
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于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明神宗朱翊钧统治后期,宦官擅权,倒行逆施,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激化。针对这一现象,东林党人提出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他们还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各种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明末党争中,东林党的主要对立面是齐楚浙党。万历后期,双方以争国本为首,以三案为余波,相攻不已。
天启帝时期,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人杨涟因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使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齐楚浙党又造天鉴诸录,加东林以恶名,并列党人榜于全国,每榜少则百人,多至五百余人,凡列名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朝中善类为之一空。魏忠贤还指使党羽制造《东林点将录》,将著名的东林党人分别加以《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企图将其一网打尽。天启七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自缢死,次年毁《三朝要典》,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口。
万历二十二年(1594),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被削去了官籍返回了故乡无锡。他和弟弟顾允成一道倡议修复了无锡城东的东林书院。这所书院原本是宋儒杨时创立的,杨时是宋代大儒程灏、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学说”的正宗嫡传。后来的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则是杨时的弟子。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十分明确地宣布他是讲程朱理学的,也就是说,他是继承杨时衣钵的。
重新营建东林书院,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无锡知县林宰帮了很大的忙。落成之后,顾宪成与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人讲学其中,来听讲求学的人称顾宪成为泾阳先生,后来也有人称他为东林先生。
当时,不少怀抱道义而不被当政者所接纳的士大夫退归林野,东林书院的重建使他们找到了知音,因此都争相前来,使得"学舍至不能容”。顾宪成常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隐求乡里不讲正义,不配称为君子。”他的这些观点博得同志者的响应。讲学之余,他们聚在一起,用委婉的语言议论朝政,褒贬品评执政的大臣。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这样一来,朝中的一些官员,如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等人,也与东林书院遥相应和、互通声气。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称他们为"东林党”。东林党人号称"清流”,影响着天下的舆论。
当时,神宗长时间不上朝理政,久居深宫过着"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的生活,身边的侍者办事稍不称意"辄毙杖下"。且又极其贪婪,恨不得把天下财货都搜刮进宫中供其挥霍。把大批太监派作"矿使”、"税监”前往各地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他把朝廷官员的任免都丢在一边,使在职的官吏无法得到升迁,空缺的职位难以及时补充。最糟糕的时候,六部的尚书只有一位,都御史10年不补。为了增置不足的内阁大臣,首辅大臣竟然上了100多道奏章请求。这样一来,就助长了朝野上下的派别纷争愈演愈烈。
与东林党政见不合的是内阁大臣王锡爵、沈一贯和方从哲等人,他们被称为"浙党”。另外还有什么"秦党”,成员都是陕西籍的官僚,还有什么"齐党”、"楚党”、"宣党”,都是以首领的籍贯命名的。"秦党”的政见与"东林党”相吻合,其他各"党”都与"浙党”声气相通,党争之风甚嚣尘上。
东林党人往往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反对"矿使”、"税监”,甚至敢于冒犯"龙颜”。当凤阳巡抚李三才受到内阁大臣论处的时候,在东林书院讲学的顾宪成就上书给叶向高、孙丕扬,称颂李三才的政绩。御史吴亮把顾宪成的信抄在邸报中,使攻击李三才的人大为恼火。
李三才任职凤阳巡抚期间,曾经查抄了太监陈增的爪牙程守训的几十万赃款及大量的奇珍异宝,并将程守训依法治罪,办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他还在万历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多次上疏,陈述矿税的弊害。万历三十年和三十一年,他又一再上疏反对矿税,并且提议修浚河渠、建筑水闸、防范水旱,这些主张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罚了5个月的俸禄。李三才在反对矿使税监的奏章中指责神宗皇帝说:"陛下宝爱珠玉,百姓也想温饱;陛下爱护子孙,百姓亦爱恋妻儿。何以陛下要拼命地聚敛财宝却不让百姓满足升斗之需呢?为什么陛下要延福万年,却不让百姓享受朝夕之欢呢?”
对于后妃干政和宦官专权,东林党人始终加以反对,哪怕是削职罢官,逮捕问罪也坚持不改。在"争国本”事件和以后发生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中,东林党人都从维护皇权的立场出发,坚持反对郑贵妃、李选侍干政,公开抨击危害皇太子、皇帝的行为,主张严厉追查三案的当事人及其幕后主使者。
东林党人还在"京察大计”中力图整肃吏治。"京察”和"外察”是对官吏进行考核的两种制度。"京察”是考察在京任职的官员,每6年一次;"外察”是考核在地方上任职的官吏,每3年一次。一般是趁外官来京师朝见皇帝时给以考察。"京察”是根据官员的政绩、品行,来决定升迁、降调或罢官等奖惩。若是"京察”中被罢了官,就将终身不再起用。
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主持者是吏部尚书孙考功、郎中赵南星和左都御史李世达,他们都比较正直不徇私情。文选员外郎吕胤昌是孙南星的外甥,都给事中王三余是赵南星的亲戚,都因考评不佳被罢黜。东林党也借此机会罢黜了一些与内阁大臣交往很深的官员。到了万历三十三年,主持"京察大计”的是东林党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郎杨时乔,就把浙党官员钱梦皋、钟兆斗等人贬谪了。但南京的"京察大计”主持者则是齐、楚、浙党主持,他们借机斥逐东林党的官员。到了万历四十五年,浙党首领又当上了内阁首辅,这一年的"京察大计”,东林党人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朋党混争的局面,东林党人的政治主张也和他们排除异己的动机纠缠不情了,给攻击他们的人制造了口实。
东林党是明朝后期出现的以中下级官员、中下地主及知识分子为主的反对王公贵戚、权臣宦官的政治集团。他们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但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遭到重大打击。直到崇祯即位处死魏忠贤才有所抬头。后来,东林党的残余势力一直与权臣斗争,一直持续到南明的灭亡,前后达40多年。

阅读全文

与东林书院名字的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怎么改马的名字好听 浏览:355
谢梓汐名字打分 浏览:793
最好听的陈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879
不错的英文名字男孩 浏览: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浏览:372
大众名字男孩 浏览:628
杨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吗 浏览:862
吕子开头三个字的名字 浏览:311
黄乐琪的名字五行属性 浏览:132
园区起名 浏览:767
水配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406
穿越火线近战武器名字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428
跟妆工作室名字英文 浏览:537
叶艳华名字如何打分 浏览:198
赵姓绍字辈男孩名字鼠年 浏览:751
姓李字五行属什么名字好 浏览:150
测试你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游戏 浏览: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宝宝大名 浏览:420
两个字好听的名字女生带陌字 浏览:99
五行喜火缺水怎么起名字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