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详细介绍各个中华老字号的起源、店名的含义、发展历史
1、在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上,有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商店,每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吸引着八方来客。这就是名贯京城、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 2、要说“瑞蚨祥”店名的来历,可就鲜为人知了。相传是瑞蚨祥当年的掌门人经过反复推敲、多处考证后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可见这个老字号创业初始就是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
3、据说,店名中的“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昆虫。晋代《搜神记》卷十三记载,青蚨“生子必依草叶……取其子,母必飞回,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这里说的是钱用完了又能飞回的故事。因此当年老板取店名瑞蚨祥就是借 “祥瑞”的吉祥之寓意。现在瑞蚨祥就是以一对母子蚨图案申报注册为自己的商标,可见瑞蚨祥人对传统商业文化的高度肯定。 4、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始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它是由山东章邱旧军镇以卖“寨子布”(土布)起家的孟氏家族出资开设的。业主是孟子(孟轲)后裔第六十八代孙孟洛川。
B. 中国老字号分别是:( )允上 ( )正兴 ( )云轩
中国老字号分别是:雷允上、老正兴、朵云轩。
1、雷允上
吴门医派名医雷大升(字允上)于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在苏州的七里山塘畔,古城阊门边设立了“雷允上诵芬堂”老药铺,并以“雷允上”医名坐堂行医、配制方药,始创了集医药一体的雷允上药业。
2、老正兴
老正兴清代起源于上海,约创建于同治年间。现存的“老正兴”为创建于1933年的“西字号老正兴”由一位姓尤的厨师从上海来到南京夫子庙,以经营浙绍风味菜肴著称。
3、朵云轩
朵云轩是中国收购、经销、出版、收藏书画及其他艺术品的机构,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开设于上海。
(2)各个中华老字号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公司品牌源于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雷允上”,1860年自苏州迁至上海并逐步发展壮大,民国期间已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中成药品牌。解放后逐步合并转制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继承了上海雷允上传承百年的制药精华和建国以来上海中药制药业的衣钵。
民国十一年(1922年),雷允上已发展成拥有十几个门类,几百个品种的庞大的中成药体系,与北京同仁堂齐名于海内外,时有“南有雷允上,北有同仁堂”之说,其商标“九芝图”成为我国最早的注册商标之一。
蒋介石、张学良、于右任等当时的政要名流服用雷允上成药后,因感其疗效卓著,均专为雷允上题词赠匾,盛赞有加。建国后,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专门为雷允上题词嘉勉“名声如雷、允称上乘”。
C. 中华老字号排名第一名是谁
好像是全聚德
D. 中国老字号,有100年以上历史的品牌都有哪些
1、北京同仁堂,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以前是专门供用给皇室用药,经历过八代皇帝,历史悠久。同仁堂秉承着“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企业使命和“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管理信念服务于大众。同仁堂获得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
2、北京烤鸭,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北京烤鸭分为“全聚德”、”便宜坊焖炉烤鸭”、“大董烤鸭店”三个流派,以肉质细腻、味道醇厚为特点,老少皆宜,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3、茅台酒,茅台酒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茅台酒也是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台主要以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为特点,被称为“国酒”。
4、老凤祥,老凤祥成立于1848年,是中国五百强企业,主要以销售钻石、铂金、翡翠、黄金为主。老凤祥秉承“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的经营理念和“共创经典、共享品质”的企业目标。
老凤祥发展至今,已有首饰厂、银器厂、礼品厂、型材厂四个专业分厂、60余家连锁银楼、300多家专卖店和1000多家经销商的大型首饰企业集团。
5、青岛啤酒,青岛啤酒成立于1903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2008年曾是奥运会的赞助商。青岛啤酒的特点是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青岛啤酒的经营理念是锐意进取,做到奋发向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永不满足。
E. 中国有那些老字号,他们的名称都是什么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3000多年前,北京地区即成为周朝的封国--燕国的都城。汉唐以后,为北方重镇,成为当时经济贸易的枢纽。公元1125年,金灭辽后,正式在北京建都,称中都城。此后,元、明、清三朝,均定都北京,使这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作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中华多民族文化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人文景观,而其中"老字号"商贸文化现象,就是这人文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字号"的诞生,源于商贸的兴盛。明定都北京后,永乐年间修筑了"内城",嘉靖年间(1553年)又加筑了"外城",基本形成了北京数百年的城市格局。 当时,大运河航运直达城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全国客商云集而至,形成了以"西单、东四、鼓楼前"为闹市的商贸中心。 据《明宣德实录》记载,为活跃京城商贸,曾从南京动迁2.7万商户,于前门、鼓楼等地"招商居货",建店置铺,使各地商货于京产销。如今的苏州胡同、镇江胡同、陕西巷、山西街等,这些自明初至今未改的地名,印证了这一举动。这时一些间铺的"字号"也随之产生。据传,由明宰相严嵩写匾牌的"鹤年堂"药店、"六必居"酱园,是至今仍经营的"老字号",已有近500年历史了。 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北京的商贸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如今驰名中外的老字号:"月盛斋"清真酱牛羊肉马家老铺、"烤肉宛"清真饭庄、"同仁堂"药店、"马聚源"帽店、"荣宝斋"及"湖广会馆大戏楼"等,均在那一时期声名渐著,且数百年不衰。北京800多年特有的古都经济中心的优势,使众多老字号得以生存发展,成为全国老字号著名而集中的地点之一。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北京作为数朝古都和新中国的首都,历代名人几乎都在这时留下了踪迹,而许多"老字号"都与这些历代名人有着种种干系。远至封建时代的皇帝重臣、学人名士,近到当代的国家领袖、社会名流,都为"老字号"增添了独有的色彩,使北京的"老字号",成为"京城文化"的一脉。一些"老字号",已经编成了书,演成了戏,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老字号"已成为北京的特色文化现象。 北京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汇的大都市,北京的"老字号"并非"土生土长"。 大多数"老字号"都是山南海北、全国各地的人在京创建的,他融汇了各地、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大商业"景观。这里既有苏杭的绸缎、安徽的茶叶、江西的瓷器、广州的海货,也有山东的饭馆、东北的烤肉、山西的药店、山东的糕点……无论何方人士,来到京城,不仅能寻找到家乡特色的"老字号"。 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号",汇聚成了京城"老字号"大商业文化的魅力。 "老字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创出了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一种知名"品牌"。这种"老字号"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含金量"是难以估算的。过去,北京人有"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一说。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可惜,对"老字号"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文革"中,曾一度将这些老字号"更名换姓",其经营特色也被"批判"掉,使"老字号"受到惨重损失。 新时期以来,大部分老字号都恢复了原名,各自挖掘传统品牌优势,走上发展之路。 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老字号"的继承和发扬,做了积极大量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老字号"的市场竞争优势,正越来越显现。 开展对京城"老字号"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老字号"的特色经营之道,激发"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让"老字号"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F. 中华老字号的来历!!!!!!!超急!!!!!!!!!!!!!!!!!!!!
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定的中国大陆的老牌企业。在1991年全行业的认定中,有1600余家老牌企被授牌。2005年6月,中商合公布中华老字号认定范围11222222222222征求意件稿,表明中华老字字的认定工作在暂停14商务部在全国范围认定100000家“中老字”,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名义授予牌匾和证书123
G. 中华老字号食品历史
狗不理包子历史简介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后来高贵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经营的新点子:即使店内桌上放上几大箩洗干净的筷子,顾客们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便照碗里钱的多少按价给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离店,而高贵友忙得自始至终不发一言。于是街坊邻里们都取笑他说:“狗仔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的街坊们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也不表示异议。此店名一经传开,远近闻名,一直流传到今天,真可谓久盛不衰呀!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5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