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武当派的由来
武当派的由来:
武当派创立于湖北省武当山,为内家之宗,起于元而兴于明。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其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
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
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一说之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内家拳均是从武当内家拳繁衍发展而成。
(1)武当山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武当派的拳术套路,有太极拳、无极拳、鹞于长拳、猿糅伏地拳、六步散手、武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派的内功,有洗髓金经六式等。
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武当剑、又有白虹剑、太极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武当派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玄门道教,中华本上的色彩极浓。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
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招式的表现也很有诗意,富于审美的魅力。
⑵ 武当名称由来
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名山,是武当道教的发源地。位于荆楚西隅,与陕、川、豫四省相交界处。汉水由北向西流穿武当。其主要区域包括湖北的丹江口市(原称均陵、均县)郧县、郧西、竹溪、竹山、房县和河南的淅川县。
关于武当武术问题的争论由来以久,至今仍为得到一种合理的定位和认可(《中国武术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仍然没有承认其流派)。今天我们试着从“武当”的由来,来探讨武当武术存在的可能及起源。
1、“武当”的由来及战争:
根据明确的史料记载和考古论证,春秋及战国早期,在武当山地区已有庸、巴、蜀、苗、绞、卢、濮、彭、麇等多个古氏族部落和诸侯国先后在此栖息生存。他们被楚国称之为“南蛮”其四周又有楚、秦、韩等大的诸侯国与之为邻。
关于“武当”的来历,根据武当道教研究专家及楚国地方志研究专家的研究认为:由于武当山地区“东达齐豫,南通巴蜀,北抵三秦,舟车可至,实为八方之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秦、韩尤其是秦进逼襄阳,逐鹿汉江平原的最重要便捷的水上通道。
因此武当山的得名,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防范巴、庸等古族及秦国入侵有关。春秋时期,房陵(房县)、均陵(武当)一线为楚国抵抗巴、麋、庸等国的前线,如《左氏传》日:楚子伐麋,成大心败麋师于防堵。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常在汉水、丹水一带交兵,
如公元前312年,楚屈句攻秦,秦大破屈亡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西部、丹江之北),取楚之汉中。
公元前304年,秦以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还楚。
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拔黔中郡。楚割汉北、上庸地给秦。
武当山地区直接与汉北、上庸相连,楚国当然要在这一地区驻扎军队,以勇武之士抵挡巴国、秦国的入侵。“武当”(当时“挡’’由“当”表示)一词的来意即出于此。秦楚等国关隘常用“武”字,如武关、武胜关等等。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以事名山,即为武当山。
由此可见,“武当”可能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军事战争事件引意而来的,就是当时该地区军事战争的代名词。
⑶ 武当的由来
武当山为什么叫“武当山”?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那还是在远古黄帝时代,在西边大海的那一面,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名叫净乐国。这里国泰民安,富足强盛,人们都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净乐国有个善胜皇后,她为人和善,心地善良。一天,善胜皇后正在花园里散步,忽然觉得天色格外明亮,树木格外青翠,花草也分外的芳香。她正在惊异这是怎么回事,就听得空中一声巨响,只见天空开了一个门,天上的神仙捧出一个红红的太阳,向下一扔,一道金光闪烁,那太阳就变成了一个如珠子一般大小、通红透亮的果子,飘着异香,哧溜钻进了善胜皇后的嘴里,转瞬间就滑落到她的肚子里。顿时,善胜皇后觉得周身畅快,天地也现出了美丽的霞光。从此善胜皇后就有了身孕。经过十四个月的孕育,在黄帝紫云元年三月初三的正午时分,善胜皇后感到肚子痛,这时天光乍现,善胜皇后的左肋裂开一个口子,从里面跳出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原来这是太上老君为了拯救人类,便化作太阳的精灵,降生到了人世,变成了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天生聪明,能够过目成诵。他还学得了一身好武艺。可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总是想着求仙学道,铲除天下妖魔,开创美好的世界。这一天,他在花园中遇到一位紫衣道人,紫衣道人对他说:“你要想得道成仙,就必须远离红尘世界。”紫衣道人指点真武,在大海的东面,有一座仙山,是修道的好地方。说罢,紫衣道人就消失在花丛之中。原来这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她被真武的决心所感动,特来超度他的。于是,真武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父母,抛去皇家生活,独自乘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大海东面的那座仙山。那一年真武才十五岁。 却说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儿子在前面走,她就在后面追, 一直追到一个山坡上,就看到真武正往对面的山坡上爬。 “儿呀,你快回来!”皇后哭着连声呼唤,她喊了十八声,下了十八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下十八盘”。 “娘啊,我决心修炼,决不回皇宫。”真武连应了十八声,上了十八步,后人就把这个地方叫“上十八盘”。 善胜皇后心急如焚,拼命追赶,一把抓住了真武的衣角,非要他回皇宫不可。真武爱母亲,可是又不肯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他就拔出宝剑,在衣角上轻轻一划,把衣角割断了。善胜皇后不由得松了手,那一片衣角就随风飘落,落到汉江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怎么能眼见着自己的儿子就这样丢失呢?善胜皇后继续拼命地追赶,一心要把儿子拉回来。真武挥起宝剑照身后的大山劈去,一声巨响,就把山峰劈成了两半,中间现出一条河来。他们母子就被这条河分隔在两岸。后来这条河被人们称作“剑河”。
善胜皇后见拉不回儿子,痛哭不止,泪如雨下,竟把地面冲出了个大坑,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滴泪池”。 真武大帝终于登上了山顶。他苦修了几年,可是仍不能得道成仙,不免有些灰心丧气,觉得还不如回国继承王位,尽享荣华富贵。这样想着,他就向山下走去。走到半山腰,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正坐在一口水井旁边,双手握着个铁杵,不紧不慢地磨着。
真武大帝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老人磨铁杵做什么? 老太太头不抬,手不停,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真武觉得好笑,说:“您怎么这么愚蠢呀!就是您磨到死,也不能把它磨成绣花针。您别白费力气了。” 老太太既不生气,也不停手,只是慢悠悠地说:“我磨一点,这个铁杵就细一点,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绣花针的。”
真武闻听此言,心中忽然一亮,寻思到:“修仙求道不也是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他正要感谢老太太的点化,一转身,却见老太太已经坐在了云头,正向他点头微笑呢!原来,这是紫元君前来点化真武大帝。直到今天,在“磨针井”的大殿门前,还插 着两根铁杵,据说这就是紫元君留下的。 从此,真武大帝翻然省悟。他回到山中,在南岩上刻苦修炼。他端然静坐,任凭飞鸟在头上做窝;任凭荆棘穿透他的脚掌,长成大树,他只是聚精会神地修炼。他长年不食五谷,并且把肠胃抓出来扔到地下。肠胃后来也道法附身,变成了龟蛇二将。就这样,他整整修炼了四十二年。 这一年的九月初九,天上布满了祥云,空中飘撒着天花,仙乐飘飘,异香扑鼻。真武大帝觉得心明亮,通体透亮,身躯就像流云一样,飘飘欲飞。他知道,这是要成仙升天了。 恰在这时,一个绝色美女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手捧金盆、玉杯,要为真武大帝洗漱更衣。真武不为所动,拔出宝剑喝道:“请你庄重自爱!”
女子受了呵斥,又羞又愧,觉得无地自容,纵身一跳,扑下了万丈悬崖。真武大帝一看,非常后悔,觉得不该逼人死命。事已至此,他只有一命赔一命,才不枉费这四十二年的修行。于是,他也随着女子跳下悬崖…… 这时,山崖下出现了五条龙,它们托着真武大帝升上了天空。刚才跳下悬崖的女子,此刻正立在云头,原来她是紫元君变的,最后一次考验真武大帝。 “徒弟,你终于得道成仙了。”紫元君说着,就带着真武大帝升上了天空。真武大帝被玉皇大帝封为天界的亚帝,坐镇武当山。 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真武不足当之”。
⑷ 武当山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武当山是道教第一名山,从周代开始,就有道士在此居住修炼,如周代的尹喜,汉代的阴长生,唐代的吕洞宾,五代的陈抟等,唐代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在灵应峰修建了武当山上的第一座道观,名叫五龙祠,之后随着道教的兴盛,武当山的神仙宫殿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了夺取政权,声称真武大帝曾显圣帮助自己,并动用军夫30万在武当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基本上确立了武当山的建筑体系,朱棣还封武当山为“太岳太和山”,使其地位在五岳之上。经过嘉靖年间的再度扩建,武当山最终形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庙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和三十九桥的庞大建筑院落。
⑸ 武当山原来的名字是什么
道教圣地--武当山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亦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东通历史名城襄樊,西接“汽车城”十堰。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秦汉以后置郡县,以武当为名。东汉末期道教诞生以后,武当山更被尊为道教仙山。
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全山分3层气候区: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气温8.5℃;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气温12℃;抵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武当山镇等地,年平均气温15.9℃。
武当山胜景,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特色。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池、9井、10石、9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金铸玉雕的宝柱雄刺苍天,素称“一柱擎天”。武当山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飘雾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季银装素裹,冰柱撑天。这些胜景古人称之为“动八景”和“静八景”。登临武当山绝顶,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清风送爽,玉宇澄清,飘飘欲仙之感,则油然而生。
武当山人文景观宏伟壮丽,唐、宋、元、明、清历代在此均有建筑,明代最为鼎盛。明成祖朱棣,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遣臣率20多万军民夫匠,用12年时间,在均州城至金顶70公里的建筑线上,建成了8宫、2观、36庵堂、72岩庙、39桥梁、12亭台等建筑群。这些建筑均镶嵌在峰峦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规模宏伟,技艺精湛。
武当山古老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宏伟壮丽,举世罕见。历代王朝在此大兴土木,规模宏大,工程艰巨,艺术精湛,在宫观庙宇建筑中首屈一指,是“补秦皇汉武之遣,历朝罕见,张宫阙之胜,亦环宇所元。”
武当拳 北宋末期,张三丰在武当山结茅修道,创造了“武当拳术”,刚柔兼蓄,成为一个重要的拳术流派。被称为“武当拳”(亦称内家拳)。“行如蛇,动如羽”的独家风格,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因仿太级的阴阳变化又名太极拳。
武当拳术和嵩山少林派的武术齐名。由于此拳以养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且有很高的技击价值,许多海外旅游者,末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之名。 武当武术为中华武术一大名宗,
游览武当山,最终目的地是天柱峰极顶的金殿。攀登天柱峰,要经过二十多里陡峭险峻的山路。森林茂密,庙宇隐现,山岩陡峭,溪水潺潺,路湿苔滑,步步艰难。钻行在大片大片的古柏苍松的大森林里,阳光透过碧绿的,使人产生一种在绿色海洋里潜游的幻觉。
"七十二峰朝大顶"。在起伏的山峦中,众峰拱托着一个直插云霄的大顶---天柱峰。武当山的精华,驰名中外的金殿,就镶嵌在这个主峰的顶端。依山峰的特有地势,一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飞崖走壁,十分险峻,城墙长达1.5公里,建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全系每块重达千斤的石块建筑在千仞危崖之上。大岳太和宫就在紫禁城的南天门外,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左右为钟、鼓楼,循阶右下为皇经堂。进南天门,跨入依山开凿的弯曲长廊,越灵宫殿,攀九连蹬,盘旋而上,方可到达金殿。
金殿
是一座铜铸鎏金台阁式的四坡重檐宫殿,全是铜铸部件铆榫拼合焊接成功的,耸立在仅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山顶上,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金殿内,供奉着“真武祖师大帝”的鎏金铜像,重达十吨。两旁有金童拿着文簿,玉女托着宝印。水火二将执旗捧剑。这座金殿,经过五百六十多年的风雪雷电,严寒酷暑的侵蚀,仍然崭新迢初,巍然屹立在天柱峰巅。
站在金顶之上,远眺四方,七十多座奇峰异岭,尽收眼底。凌晨,遥望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极为壮观。二百里外的襄阳城,浮现在蔚蓝色的天边;蜿蜒曲折的汉江,象一条蛟龙游走在群山峡谷之中;碧绿的丹江水库,好似一面银镜,反照出无数峰峦的万道霞光,把武当山装饰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彩画
紫霄宫
紫霄宫座落在武当山展旗峰下,背倚展旗峰,面对照壁峰。这里群峰山岭环绕,松林翠柏幽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历来被视为"紫霄福地"。
紫霄大殿是武当山唯一幸存下来的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宇,这座在全国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古建筑,利用其地形落差,建在三层崇台之上,更显其宏伟壮观,气势轩然。紫霄宫初建于宋宣和年间。
据文献记载,宋徽宗赵佶一次做梦,梦见了"火神",有一方士为他圆梦,说要派水神到南方压镇,才能无忧。于是选中了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当山,在展旗峰下为水神玄武建造了这座宫殿,并赐额"紫霄元圣宫"。宋未金兵南下,紫霄元圣宫横遭涂炭。元初,世祖忽必烈利用宗教稳定民心,派官赐印,恢复道教,再次大兴土木,重建紫霄宫,使武当山的紫霄宫成为"国家祈福之庭"。明初,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敕令天下,大兴武当。紫霄建成后,赐额为"大圣紫霄宫"。
紫霄宫是宋、元、明、清四朝道教法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举办大型斋醮仪式的主要目地是祈求天下太平,皇帝长寿无疆。
紫霄宫大殿楼阁飞檐,雕梁画栋。大殿顶脊上,排列着各种铜质、铁质的飞禽怪兽。宫庭内外,四时花卉,长开不败。初春,绛桃展瓣柳舒眉;仲夏,牡丹芍药竞相妍;秋日,丹桂飘香金菊艳;隆冬,傲寒红梅斗雪天
太子坡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相传是净乐国王太子 - 也就是后来的玄武大帝 - 十五岁入武当山修炼时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坚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气元君用"铁杵磨针"点化,复又上山修炼,因而得名复真观的。
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走进全山最大的由当朝附马都尉亲自题写匾额的山门,只见被人称为"九曲黄河墙"的两条复道夹墙随山势起伏,迥转曲折,遥遥不见尽头。而事实上,这段路的直线距离很近,正因为设计者将墙体设计得曲折蜿蜒,而又高大厚重,使来者走进山门马上感到一种神秘威严和深邃遥远。复真观建筑整体随山势起伏,又随地型错落,形成了一个既变化又统一的建筑整体;置身其内,犹如走进迷宫般。
复真观的正殿神龛中端坐的是全山最大的木雕玄武像。这尊雕琢讲究,涂彩饰金的木雕像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被国家定为一级国宝。
而复真观里最让人称奇的是高达五层的楼房,楼体全部是木结构,没用一砖一石,高15.8米。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迭搁。这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了复真观里的一大人文景观。人们面对古人这一大胆而智慧的杰作,以致于忘了五云楼的原始称谓,把整座楼房都叫作了"一柱十二梁"。
南岩
又名"紫霄岩",因它朝向南方,故称做南岩。它的全称是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南岩是武当山36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素有"路入南岩景更幽"之誉。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南岩宫位于紫霄峰南岩下,由于当年供奉玉皇大帝的大殿被一道士撞倒油灯烧毁,现在只留下一个仿制的玉皇大帝像。绕过玉皇大帝,就见前方已是悬崖峭壁,云雾缭绕,深不见底。左边往南岩宫,右边去飞升崖。
飞升崖是真武大帝得道之处,在此可听到飞流泻瀑,鸣水如雷。沿着悬崖凿开的路走到二仪殿,穿过二仪殿,就到了元朝兴建“天乙真庆万寿宫”,此宫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就像镶嵌在千仞峭壁之间,上接云天,下临绝渊,与南岩浑然一体,真是鬼斧神工!殿内有三清塑像,殿门正对着大名鼎鼎的“龙头香”,绝岩旁伸出一雕龙石梁,长近一丈,宽仅一尺,腾空欲飞,翘首天柱峰,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浑为一体的两条龙,龙头上置小香炉,过去有不少香客冒着生命危险上去烧香,俗称雕龙石梁为龙头香。
据记载,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史书盛赞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说明了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⑹ 论述武当山名称的由来和意义
区别在于……一个是宗教门派的名称,一个是山的名称。
武当一词来源于道教,道教镇守北方的是北极玄武大帝,北方属水。而武当山从道教地理来看是火形的。此火形之山,何人敢当?当然属玄武大帝。因为玄武大帝是水神。所以只有请玄武大帝来压住这个火。水火相济,就中和了。所以武当山也叫太和山。 这个名称都是基于道教理念信仰而生的。而武当派,顾名当然就是以山为名的道教门派,道教门派一般是以祖师的名字或学习的经典和居住的地点之类命名,而武当派正是以地点命名的门派之一。
⑺ 北武当山的山名由来
北武当山也叫真武当。相传,净乐王太子玄元14岁时诚心修道,经过42年风风雨雨的磨炼,在湖北武当山修成正果,被封为北方正神,这就是道教尊奉的神——真武大帝。被封为北方正神之后,真武大帝就决定在北方寻找一座山作为行宫,为了寻觅这座山,他先后99次游历北方,当他第99次游历北方时,一日他驾祥云来到吕梁地区的关帝山区,发现有一座山雄踞于群峰之间,顿时心中一亮,赞道:“好一座奇山秀峰”。但是,又感到主峰略低了一些,于是便用两手指捏住顶峰,微微向上一提,峰顶顿时就升高了99丈,远远高于四周群峰,他高兴地说:“又一武当山兮!”从此北武当山正式得名,并一直延用至今。
⑻ 武当山为什么取武当二字为名字
真武生来聪颖十岁时古籍典册跃然于胸,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他身材魁梧,相貌出众,还学了一身好武艺。可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反而到处求师学道,想要修道成仙,并且发誓要救护天下苍生。就此感动了玉清圣祖子虚元君亲自下凡传授真武无极上道。
真武大帝由此飞升,故名武当山,它的意思是说:"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武当本命福
弘扬道教精粹文化,
结福天下有缘之人。
⑼ 武当山名字是怎么来的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
“山不封不名”,自东汉道教诞生之后,历代帝王曾数次在武当举行封山仪式,武当山的声名日盛,明成祖时期一度曾位列五岳之上,有“大岳”之称。令武当山真正名扬天下的是一代宗师张三丰,他创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
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唐代时属“七十二福地”之一;元大德八年(1304)封为“武当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