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龙口市地名的来历,简洁一点
龙口原来是黄县一个镇,1986年黄县撤县改市,黄县更名为龙口市。龙口得名于龙口湾像龙头。
『贰』 桐城市乡镇名称的由来
周朝置桐国,唐初为同安县,属同安郡。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郡为盛唐郡(后复为同安郡)、同安县为桐城县,此为桐城县名之始,沿用至今!
新渡镇 新渡镇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因古时官设渡口于此,故名新渡。又名新安渡,新安!
青草镇 青草镇位于桐城市西南边陲,地处桐、怀、潜县(市)交界,旧称“青草塥”,系古老商贸名镇,曾有“小安庆”、“小上海”之美称。故称青草!
大关镇 自三国时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关镇”。
嬉子湖镇 嬉子湖镇地处桐城市东南,呈半岛状,三面环水,东邻菜子湖、白兔湖,西邻嬉子湖,故为嬉子湖镇!
罗岭镇 以古镇罗家岭而得名,清乾隆时至民国初属大宥乡,民国31年(1942)改大宥乡为罗黄乡,建国初设罗岭、大王、大王、石桥、华潭、梅凤、西峰乡,1956年合并为罗岭、石桥华潭,1957合并为罗岭乡,1958年置罗岭公社,1960年1月改称罗岭管理区,翌年12月重置罗岭公社,1984 年公社为乡,1997年撤乡建镇,为桐城市管辖,2005年5月28日,归属安庆市宜秀区。
孔城镇 相传自三国吴将吕蒙屯兵筑城于此而得名。
吕亭镇
〖吕亭〗城东边的吕亭,古称张家岗,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曾来此扎营建亭,故改名吕亭。吕蒙任东吴中郎将后,经常率军转战四方,一次他从舒州往安庆进发,过了北峡关,进入张家岗,驻马四望;北面青山逶迤,气势磅礴,南面原野广袤,一碧万顷,东接庐江、舒城,西通潜山、安庆,真乃屯兵养马、布阵作战的好地方。这一次他因军务在身,只是嗟叹一番,也就依依不舍地走了。赤壁之战,他撵走曹军以后,又一次来到张家岗,并就地安营扎寨,修建起一座路边长亭,在长亭下还凿起一方泉水池。这一亭一池,后来都成为过往行人歇息、解渴的最好场所。人们为了感谢吕大将军,就将长亭称作“吕亭”泉池称作 “吕泉”。100多年后,南北朝期间的宋武帝,也看重这个地方,在此设置了“吕亭左县”,围绕四周修起了一道城池。到了明朝,开国不久的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3),又在这里设了驿站,称“吕亭驿”。这样,“吕亭”的名字,就载入地舆,世代相传了。
这则传说,叙说的是“吕亭”的由来,这里涉及到真实的古建筑,以及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其人其事是否绝对真实姑且不论,但它所反映的三国至明朝初年这一段吕亭的历史,到现在人们还把它当作事实,而“吕亭”的名字也延用至今,现在已成了桐城市的名镇“吕亭镇”。
『叁』 龙口地名的来历
龙口市原名为黄县,1986年9月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因原黄县有龙口镇而得名。
龙口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3′~120°44′,北纬37°27′~37°47′。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畔。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龙口市总面积901平方千米。
(3)黄市镇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抗日民主政府时,黄县隶属山东省北海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黄县属山东省莱阳专署。
1958年10月莱阳专署改为烟台专署,黄县属之。同年11月蓬莱县、黄县、长岛县并为蓬莱县,属烟台专署。
1962年1月黄县复还原治,仍属烟台专署。1983年11月,属烟台市。
1986年9月23日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由烟台市代管。
『肆』 有趣的城镇名字的由来的故事
有趣的城镇名字的由来
江西[赣]
赣州 因东有章水,西有贡水,市在二水之间,二水之名合为“赣”字,因以得名。
景德镇 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
婺源 因位于婺水之源故名。
分宜 以分处宜春县而得名。
横峰 以县北有横峰山而得名。
浙江[浙]
杭州 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宁波 由于下属有个定海县,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故名。因境内有甬江,故又简称“甬”。
绍兴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升越州为府,以年号而得名“绍兴”。
江苏[苏]
南京 因战国时楚国在此筑城置金陵邑,故名金陵。三国吴时称建业,又叫石头城。晋时称健康。明肛称南京。 清时为江宁府治,故简称“宁”。
苏州 以姑苏山而得名。
无锡 周、秦时盛产铜锡,至汉代,锡开采完,故名“无锡”。
扬中 因位于扬子江中故名。
连云港 因位于云台山和东西边连岛之间,取两者之中的一字而命名。
淮阴 因地当古淮河之南故名。
江阴 因位于长江之南得名。
泗阳 位于古泗水之北故名。
溧阳 在古溧水之北得名。
海门 因地处长江北岸入海口附近而得名。
河南[豫]
开封 相传春秋郑庄公命筑开封城,作为囤粮储粟之地,取开拓封疆之意故名。
修武 在商代名宁邑,周武王伐纣,由孟津渡河向东,到此遇雨,歇兵三日,即将宁邑改称修武。
偃师 相传周武王伐纣,功成旋师,至此筑城,息偃戎师,故名偃师。
鄢陵 以古鄢陵塔而得名。
山西[晋]
河曲 因位于黄河转弯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义而得名。
介休 相传春秋时晋侯介之推,不言禄,乃偕其母隐于介山至死不出。故名“介休”。
神池 以神池而得名。
闻喜 相传汉武帝至此,闻南越破,乃置闻喜县。
山东[鲁]
济南 因城在古济水之南故名济南。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誉为“泉城”。
烟台 明朝为海防要地,设烽台,防倭寇,故名烟台。
河北[冀]
河间 因处于水涸断流的滹沱河上,子牙河在境内流过,县城位于二河之间而得名。
围场 旧名木兰围场(“木兰”乃哨鹿之意),为清代统治者狩猎地,光绪初年即以“围场”为名。
福建[闽]
福州 福州之名始于八世纪唐开元时,因州西北有福山而得名。又因市内多植榕树而又称“榕城”。
其他
合肥[皖] 以肥水出紫蓬山,分为两支,流至此地后合二为一,故名“合肥”。
洱源[滇] 因位于洱海之源故名。
武汉[鄂] 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武昌,东汉献帝时,孙权取“因武而昌”之意而得名。汉口,以位于 汉水入江之口而得名。解放后1949年设武汉市。
贵阳[黔] 因明代先后为贵筑司,贵筑乡,清代为贵筑县,因而贵阳简称“筑”。
银川[宁] 银川地名来自对贺兰山与黄河之间渠道纵横、田园密布的“塞上江南”美好地理景象的描述。又称宁夏城,简称“银城”。
湟源[青] 因位于湟水之源故名。
重庆[川] 隋唐时名渝州故简称“渝”。宋代名恭州,是宋光宗赵淳未登位时的驻地,赵淳登位后将恭州 改名“重庆”。
昆明[滇] 因古滇族之一昆明族得名。
神农架[鄂] 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曾在此定居种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由于山势高峻,峭壁林立,即使 神通广大的神农氏也只能搭架而上,因此有“神农架”之名。
赤峰[蒙] 以境内有赤色孤峰而得名。
岫岩[辽] “岫”指有穴的山,岫岩县位于黄海之滨,因受海潮冲击岩石形成许多洞穴,因此而得名。
无为[皖] 三国时,曹操与孙吴相争,筑城于此后因攻吴无功,乃名无为城。
黄陵[陕] 相传城北桥山有黄帝衣冠冢,因以为名。
柳州[桂]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谪居于此,为了纪念他,因以为名。
纪念革命先烈的地名:
中山市(广东省) 原名香山县,是1925年为纪念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
靖宇县(吉林省) 原名
『伍』 黄龙溪古镇名字由来
黄龙溪古名"赤水",更具中《仁寿县志》载:赤水和锦江汇流,江水清澈,古人说的黄龙溪流清江,藏着真龙。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历史悠久,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是成都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黄龙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黄龙溪,到处弥漫着氤氲的青雾,幽深的街道,弯弯曲曲,两旁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
(5)黄市镇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西南部边缘,东经103°58’,北纬30°17’,距成都市区42公里,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黄龙溪古镇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
古镇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现有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
『陆』 安徽省界首市大黄镇的来历
你可以上界首论坛啊!论坛上有!
『柒』 湖北的黄陂这一地名有什么来历
湖北黄陂现为武汉市黄陂区。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灭黄国,迁黄国臣民于此。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国令尹孙叔敖筑陂塘灌溉农桑,因此地多黄国后裔,故得名黄陂。
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大将黄祖于此筑城,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魏国荆州江夏郡驻地,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历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
唐为南司州、安昌郡驻地。后南司州更名黄州。黄州改治邾城,黄陂属淮南道黄州。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
中华民国,先后属鄂东道,江汉道、省直辖。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后属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东行署。
1949年,黄陂属孝感专区管辖。1959年,划归武汉市。
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陂大道380号。
(7)黄市镇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黄陂的地理环境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部,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陂区南邻东西湖区、江岸区,东连洪山区、新洲区,西北交孝感市,东北交黄冈市。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50—850米,面积占全区的17.8%;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872.5米)。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150米之间,面积占全区68.9%;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3.3%。
黄陂区水资源丰富,拥有“百库千渠万塘”之称。有长江、滠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99.91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充足。黄陂区有湖泊35个,其中武湖、童家湖、后湖较大,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燥阴冷。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
『捌』 上黄镇的上黄镇名的由来
上黄镇雄踞函山之北,洮湖东南,地势东高西低,兼具岗地、平原、圩区,河流纵横密布,土肥水厚,兼得湖山之美,累世民朴淳厚、人才辈出,盛产稻、麦、油菜籽、蚕和水产品,素称鱼米之乡。古有“黄雀、山鸡、白壳虾”三宝著称江南,今有“螃蟹之乡”远销香港、东南亚。石灰石资源丰富,生产水泥、石灰和砖瓦等建筑材料,常溧公路过境,带动工农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在镇南洋渚山发现4500万年前中华曙猿、剑齿虎类等古脊椎动物化石,新近建有省级中华曙猿化石遗迹保护区。在镇北浩如烟海的长荡湖,其鱼簖蟹网为苏南新兴生态旅游添景。
“上黄”以最早定居的黄兑姓氏为村名。黄兑本是福建省浦城永吉里鼎公之裔,北宋名相李纲时期进士,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随康王赵构南渡建康,官金陵(现名南京)通判、朝散大夫,于南宋绍兴年间率兄子仁海公睹力山山川秀丽、水深土厚,可以长子孙,择水母、力山之麓而居。因黄姓子孙以先祖为荣,对“黄”姓标识而自尊,黄兑十分思念故土,自号其里曰“上黄”,距今已近900年了。
黄兑故乡浦城县,也有村名叫上黄处。这里“处”与溧阳村名常冠以 “里”同义,如溧阳有“城中河”,浦城则谓“南浦溪”。浦城县的上黄处,亦即上黄镇,风景秀丽、地势险要,西4公里有福建与江西的界山“二渡关”,东5公里有福建与浙江界山枫岭关,是李唐末年黄巢义军的重要据点,兹后也是黄姓子民的集居地,至今已有1120年。上黄处往东10公里,则是浦城著名的浮盖山,海拔1146米,山下的大云寺是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
黄兑卜居上黄,时值北宋初亡,时危势逼,民不聊生。《兑公卜居图》诗云:“宦途息辙,志在山林;买田阳羡,坡老同心。洮湖之左,力山之阴;卜居其吉,土肥水深。宜耕宜钓,至乐时寻;于兹筑室,抱膝长吟。姓以名里,启后至今;诗画泽远,世嗣德音。”况且上黄镇地处溧阳、宜兴、金坛三县交界,偏僻宁静,同时为溧阳到常州的交通要冲,入则安居乐业,繁衍子孙,出则进取功名,显族扬名,不失为人杰地灵、休生养息的平民宝地。黄兑子孙发达。三世孙四一公、奕公、四三公均为正八品承事郎。四世孙端友公因显赫乡里赏为迪功郎。五世孙绍定元年(1228年)解元黄罗中绍定二年(1229年)进士、黄登中淳祐己酉(1249年)与宝祐乙卯(1255年)两科乡进士。据《宜兴县志》记载,宋时上黄黄氏便是科甲联缨、名振江南的泱泱名门望族,无愧于溧阳现境内最早定居的黄姓。
自有上黄以来,人民在这片美丽的故土上生息繁衍,历经浩翰的千年历史,几经坎坷,历尽磨难,有兴有衰。元末至正年间,朱元璋占领南京。他为了北伐中原,推翻元朝,首先在溧阳、宜兴、常州等长荡湖一带挑起战事,终于用十年时间(公元1356-1367年)扫平了东南,活捉了盘踞在苏州一带的吴王张士诚。此役惊天地、泣鬼神,战事连绵、异常残酷,人民群众深受灭顶之灾,仅仅上黄黄氏就有泱泱七百余口大族几乎全部蒙难,仅有黄绍二在外乡任教谕携其子黄谦一幸免生还。今日上黄成为溧阳重镇,与上黄黄氏的复始繁衍有着极大的关系。如今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回忆过去的苦难,也是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玖』 黄字的来历及故事
黄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
黄氏源于嬴姓和姚姓,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黄姓祖先之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黄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从夏朝2148年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经历1500年的古老黄国被楚国所吞并。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拾』 黄陂这个地名的来历
黄陂地处武汉市北郊,历史文化悠久。据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三苗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区南的盘龙城,是长江流域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这座商代早期城址,在当时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而且也是南方与北方的一个经济和文化的交汇中心。这对于武汉三镇城市的孕育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据旧志记载:今黄陂区境古为荆州之城。春秋属黄国之地,楚成王灭黄归楚。秦统一中国后,分楚为四郡,黄陂属南郡。汉属西陵。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拒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黄城镇。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镇为南司州,并置黄陂县。隋初改县为镇,后复为县。唐初属南司州,后州废,属黄州。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寄治鄂州青山矶。元世祖至元12年还旧治,属黄州路。明属黄州府。清雍正七年改属汉阳府。中华民国初年,废府改道,属汉阳道。自民国21年起,先后属第二、三、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鄂东行署。抗日战争时期,黄陂县政府一度迁至县东的仙台寺。1940年4月,在县北蔡店陈家畈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5月,黄陂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陂县属孝感专员公署。1959年随专区并入武汉市。1961年,恢复原区治。1983年10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5年县治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同年向上请示撤县设区。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前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