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湾的历史以及名字的由来
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北港、东蕃。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76年)建为台湾省。台湾一词最早见于官方文献的是明崇祯八年(1635年)何楷等人的奏疏中,从清初建府始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台湾”这一名称由何而来?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学术界仍持不同看法,尚难定论。
有人说“台湾”是古代神话传说“岱屿”和“员峤”首字联名“岱员”转变而来的;也有人说“台湾”是因盛行于闽台地区的台风而得名;还有人说“台湾”原作“埋冤”,后因其词不详才改称为“台湾”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为天气所虐,居者辄病死,不得归,故以埋冤名之,志惨也。其后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篇》)。更多的人则主张“台湾”之名来源于陈第所著《东番记》中的“大员”、周婴《远游篇》中的“台员”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的“大湾”。“台湾”则由“大员”、“台员”、“大湾”等或因语音相同转译,或以当地部落名称谓转化而来的。例如《辞海》等都持这种看法。谭其骧等在《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台湾省条中,阐明了“台湾”名称的演变过程和各个时期的地域所指。文中说,十六世纪时有“大员”之称,本指今台南安平镇附近一带,是当地高山族部落名译音。进入十七世纪“大员”又改写成台湾。其时荷兰侵略者在该地所筑的热兰遮(ZeeIandia)城,华人即称之为台湾城。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全岛后,“台湾”所指大致在今台南市一带。清初建立台湾府后,台湾一名所指地域才包括整个岛屿。另一种看法,认为因荷兰人在海湾修城筑台,故名“台湾”。道光重刻本康熙《台湾县志》云:“荷兰设市于此,筑砖城,制若崇台,其海滨沙环水曲曰湾,又泊舟处概谓之湾,此台湾所由名也。”
此外,成书早于《东番记》的《日本一鉴》的《穷河话海》和《桴海图经》两册中,都把台湾称作“大惠”。吴壮达认为“大惠”与《东番记》的“大员”及后出现的“台员”、“大湾” 都是对同一地理对象的名称从闽南方言转化。他从安平古海湾“大湾”的转化论证“台湾”一名由来于“大湾”。又据康熙《台湾县志》所筑城堡“制若崇台”,“台湾”的“台”与“湾”两字联称的含义才成立。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名才被人们采用。邵秦在《台湾名称由来考略》(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2期)一文中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台湾闽音称谓大员、台员、大湾等,在荷兰人侵台前早已存在,在修城筑台前荷兰人也随中国人称安平为“大员”;也不同意把“台湾”之称来源于大海湾的“大湾”一名转化而来,因为《东番记》并未记成大湾而写成大员,《远游篇》作台员。“大员”、“台员”在字义上不能表示出海湾之意。“台湾” 应由来于原安平地区土著台窝湾族,以其族名称其地,据调查确认台南城的大湾庄为台窝湾族原住地。“大湾”即“台窝湾”的同音异字。荷兰文献中对安平一带有时写成Tayovoan(台窝湾),有时写成Tyovon(梯窝湾)、Teijoan(大员)、Toyouan(台员)等
中荷两国的两种不同民族语言对该地称呼基本一致的记载,雄辨地证明了关于台湾名称最早来源的出处,即与台湾安平一带土著台窝族名称有关。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目前虽仍存在分歧,但在辞书、报刊出版物中,涉及有关台湾名称来源的有其一定的倾向性,很多专家、学者又都在积极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揭开这个谜底。
⑵ 为什么称台湾为“宝岛”
是因为台湾物产丰富,所以被称为“宝岛”。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 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2)宝岛台湾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台湾风景名胜:
1,台北101
台北101大楼(Taipei 101 building),前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又名台北101、台北金融大楼,位于台北市信义区,坐落于台北信义区金融贸易区中心,东临信义广场,北依信义21号公园,西近富士洋行,南靠台北捷运信义线。
2,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
⑶ 台湾为什么被称为宝岛
由于物产丰富。
农业生产效率很高,出口高质量的猪肉、蔬菜、糖、甘蔗、茶叶、大米和热带及亚热带水果。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农业生产的首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樟脑、蔗糖、茶、凤梨(菠萝)、香蕉、莲雾。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水果种类繁多,素有“水果王国”的美称。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台湾蝴蝶兰闻名世界。
台湾其他名称
1、夷洲
语出三国吴国丹阳太守沈莹《临海水土志》及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史载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洲。通常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但以“台独”学者史明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对此提出质疑。
2、流求
流求是台湾岛的旧名。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东都
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明郑政权,将台湾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
⑷ 台湾为什么要叫宝岛台湾呢~
台湾叫宝岛是因为物产丰富。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 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国台北”。
(4)宝岛台湾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台湾本岛峰峦起伏,风景优美,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稻谷一年两熟到三熟,乌龙茶和红茶饮誉中外,热带和温带水果有80多种。森林占全岛面积55%,特产樟脑占据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及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高山族内部又分为阿美人、排湾人、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邹(曹)人、雅美人、鲁凯人、卑南人、邵人、平埔人等。各族群语言差别比较大,但都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胶着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⑸ 台湾名字的由来
“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注音符号:ㄊㄞˊ ㄨㄢ)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国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
(5)宝岛台湾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
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⑹ 台湾为什么叫宝岛
台湾,是中国美丽的宝岛,别名很多。比如《尚书》中的“岛夷”、《汉书》中的“东鱼是”、《三国志》中的“夷洲”、《隋书》中的“流求”等,都是指台湾。远在十五世纪中叶,由于新航路的发现,欧洲人以东方为出产香料及黄金的宝库,逐渐东来。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之后,继续作东北之行,航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见台湾翠绿如画,雄伟瑰丽,便誉之为“福摩萨”,意思是“美丽之岛”,后来,欧美各国就以此作为台湾的称呼。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就称台湾为“福摩萨”,不过,这名字我们是避而不用的,因为它含有殖民主义色彩。
台湾,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称号。据台湾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上说:“台湾为岛上荒岛,古者谓之‘毗舍耶’,梵语也。毗为稻土,舍耶庄严之义,故又谓‘婆娑世界’。就是把台湾描写成一个安乐窝的说法。但另外也有一个不雅人名称:‘埋冤’,为中国人最早移徙到台开垦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们入台之初,每每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或被土人杀害(当时有猎头风俗),不能生还,所以称之‘埋冤’,后来,才谐其声易为台湾。”台湾名称的由来,又据《台湾杂志》上说:“荷兰人初到台湾,筑城而居,城以砖石砌成,制若崇台,外沙环水,濒临海湾,故名台湾。”此一说法,未尽可靠。其实,早在周婴所著《远游篇》中即已称台湾为“台员”。“员”字与闽南的“湾”字谐音所以台湾这个名称在我国福建一带流传已久。到今日,这名称已经固定,并且以这块美丽土地永远属中国的一部分,就象我们身上的一部分一样,永远不可分割。
⑺ 为什么台湾称为宝岛
美丽的台湾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还有特别的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多样的山水地貌就此造就了众多的山水胜景。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水果王国”、“海洋生物牧场”、“珊瑚王国”和“蝴蝶王国”等众多美誉!
台湾岛美地名也美:“绿岛阳明山,花坛景美;秀水日月潭,莺歌爱河”,这就是八个优美地名的荟萃。这里有着非常值得品味和沉醉的迷人景致与浓厚的文化内涵!
旅游胜地:台湾宝岛,美丽迷人,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从清代开始就有“八景十二胜”之说。
植物王国:台湾植物种类繁多,高达4000余种,相当于欧洲木本植物种类的2/3,森林覆盖率57.8%。
水果王国: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水果品种繁多,驰名中外,质量优良,大量出口。
温泉之岛:全岛处处有温泉,总数达100多个,岛上到处泉水淙淙。
蝴蝶王国:台湾是世界著名的蝴蝶生长和繁殖基地。种类多达400余种,并有多种特有蝶类,是世界上最美、最珍贵的稀有品种;年创汇达2000万至3000万美元。
兰花之岛:兰花是台湾珍贵的资源,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享有盛誉。驰名中外的蝴蝶兰,珍稀名贵,香气四溢,花朵似展翅欲飞的彩蝶。
珊瑚王国:台湾珊瑚有300余种,是世界有名的珊瑚出口基地。
樟脑王国:台湾樟树驰名中外,樟脑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粗制品的纯度就高达99.8%。
天然渔场:台湾四面临海,鱼类不下50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也在100种以上。其中,以鲔鱼最多,虾次之。
东方甜岛:甘蔗是全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年产蔗糖最高达百万吨以上。
鸟类之乡:台湾鸟类有400余种,占我国鸟类种数的35%以上。
海上粮仓:水稻是台湾最普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1200万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有“米的世界”之称。
东方盐库:台湾西部沿海地势平坦,沙滩广布,正处于台湾山地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气温高,风速大,蒸发旺盛,极利于晒盐。年产量可在50万吨。
动物宝库:森林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台湾森林茂密,自然动物繁多。
宝岛台湾的美称何止这些,像“高岛”、“春岛”、“森林之岛”等,多不胜数!称其为“宝岛”,名副其实!
⑻ 宝岛台湾有什么名称
台湾除了宝岛,还有东方甜岛、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东南盐库、森林之海、海上粮仓等美称。
台湾只有24%的土地适于耕种,主要为土壤肥沃、温暖湿润、利于耕作的西部平原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但农业生产效率很高,出口高质量的猪肉、蔬菜、糖、甘蔗、茶叶、大米和热带及亚热带水果。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农业生产的首位。
⑼ 台湾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现在,国内外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在1624年荷兰人强占台湾后,陆续在海水入湾处修建了一些楼台,台湾便由此而得名。
第二种认为,台湾本应称大湾,是文人们在文章中引用它时,逐渐转化而成的。大湾是安平(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到今天早已完全陆化了。在其未陆化时,明朝文人陈第的《东番记》中称之为大员,清代的周婴在《远游篇编》中已将台湾写成台员了。
第三种看法较为可靠。认为根据实地考察以及对史料的整理、挖掘,发现在原先的安平地区,存在着一个称为台窝湾族的土著部落,习惯上,就把这一地区称为台窝湾。后来,随着习惯的变化与官府的正式命名,台湾遂成为全岛的名称。
台湾岛很久以前就存在了,我国的历史典籍中对台湾历次名称的改变记载得很周全。《尚书·禹贡》中称台湾为岛夷;瀛洲是《史记》中的称谓;到了《三国志》中又称为夷洲。以后的称谓,音的变化就不太大了。唐代谓之流求,宋代不变,至元代改为琉球,明代中后期曾一度称东番,但在后期,台湾这一称谓终于出现了。
⑽ 为什么把台湾岛称作“祖国的宝岛”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钩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锤形。
台湾另一个著名的名称又叫福尔摩沙,是从葡萄牙语的Formosa音译而来,意思是“美
丽(之岛)”。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瀛洲”、“夷州”、“琉求”等。从三国时代开始,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建立行省。美丽富绕的台湾岛,自然资源丰富,有“祖国宝岛”之称。
宝岛台湾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2/3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号称“台湾屋脊”,海拔3997米。最著名的是阿里山,为台湾秀丽俊美风光之象征。
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
重要数据和景观
简称:台
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面积: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
人口:2228万
民族: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区划:台北、高雄二个“院辖市”,台中、台南、基隆、新竹、嘉义五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十六个县。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摩闷教、回教、印度教等。
景观: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c/2003-10-29/15402026873.shtml
台湾,是中国美丽的宝岛,别名很多。比如《尚书》中的“岛夷”、《汉书》中的“东鱼是”、《三国志》中的“夷洲”、《隋书》中的“流求”等,都是指台湾。远在十五世纪中叶,由于新航路的发现,欧洲人以东方为出产香料及黄金的宝库,逐渐东来。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之后,继续作东北之行,航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见台湾翠绿如画,雄伟瑰丽,便誉之为“福摩萨”,意思是“美丽之岛”,后来,欧美各国就以此作为台湾的称呼。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就称台湾为“福摩萨”,不过,这名字我们是避而不用的,因为它含有殖民主义色彩。
台湾,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称号。据台湾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上说:“台湾为岛上荒岛,古者谓之‘毗舍耶’,梵语也。毗为稻土,舍耶庄严之义,故又谓‘婆娑世界’。就是把台湾描写成一个安乐窝的说法。但另外也有一个不雅人名称:‘埋冤’,为中国人最早移徙到台开垦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们入台之初,每每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或被土人杀害(当时有猎头风俗),不能生还,所以称之‘埋冤’,后来,才谐其声易为台湾。”台湾名称的由来,又据《台湾杂志》上说:“荷兰人初到台湾,筑城而居,城以砖石砌成,制若崇台,外沙环水,濒临海湾,故名台湾。”此一说法,未尽可靠。其实,早在周婴所著《远游篇》中即已称台湾为“台员”。“员”字与闽南的“湾”字谐音所以台湾这个名称在我国福建一带流传已久。到今日,这名称已经固定,并且以这块美丽土地永远属中国的一部分,就象我们身上的一部分一样,永远不可分割。
参考资料: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mzrb1/000517/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