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钱学森的原名叫什么
没有改过名字
② 钱学森为什么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5年至193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留学,193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193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钱学森是卡门领导的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要成员。1947年至1955年间,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
1955年,钱学森返回祖国,并立即投入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的力学和航天事业。历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等职。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钱学森在许多学科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他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声障和热障提供了理论基础。高亚声速采用的公式是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钱学森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性质,并取名为“物理力学”;当1947年维纳建立“控制论”这一新学科后,20世纪50年代初钱学森迅速将它发展成为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导弹与航天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1955年以后,他组织并推动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在贝尔塔兰菲的“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倡导建立“系统学”。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机构。1956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于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③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于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其母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名字命名。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④ 钱学森的来历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⑤ 钱学森有着怎样的来历
钱学森,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⑥ 钱学森是谁
)。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于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其母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名字命名。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3]
中文名
钱学森
外文名
Tsien Hsue-shen(韦氏拼音),Qian Xuesen(汉语拼音)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11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
2009年10月31日
职 业
科学家
毕业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开
代表作品
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
夫 人
蒋英
祖 籍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
⑦ 在我国近代史上,钱学森这个名字到底象征着什么
钱老被誉为我国的导弹之父,为中华的崛起贡献出力量。他是一个有贡献的人,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爱国是他最根本的原则。他曾经放弃了国外丰厚的待遇,回国振兴民族事业,因为想要回国,外国想尽了一切办法阻止他,但他心中只有祖国,要为国家奉献的不可毁灭的信仰,而钱老先生的确是“信仰”的象征。
钱老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十分厚重,“感动中国100位人物”评选中,钱老位于名单之首,这是中国人对钱老一生光辉的肯定。人虽死,但是英魂常在,他这个名字永远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