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盱眙铁山寺的名字由来
铁山寺因山得名,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汉族出家的第一位僧侣严佛调所建,为其开山之道场。他是汉桓帝、灵帝时在洛阳译经的安息僧安世高的弟子。他研究佛学数十载,第一部汉僧佛教著作《沙弥十慧章句》就是他所著。据《出三藏记集》记载,他译著有《法镜经》等。铁山寺历代扩建,到明万历年间,寺庙规模达到鼎盛,形成以铁山寺为中心,汪姑寺、清凉寺、龙山寺等十四座寺庙群落,被称为苏北、皖东地区的“小九华”,僧尼达到千人。清末铁山寺被山匪所占,最终毁于战火。为了满足当地佛教文化的需要,铁山禅寺于2001年10月3日举行大雄宝殿奠基仪式,现已完成大雄宝殿、山门殿建设,在建的工程是天王殿。大雄宝殿高度为24.8米,占地880平方米,比扬州的平山堂还要高大,为苏北第一大殿。今后将逐步建成东西配殿以及客堂、方丈楼、观音阁和藏经阁等建筑,可成为苏皖两省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寺庙群。
⑵ 为什么叫“瘦西湖”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的文献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2)平山堂的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瘦”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有别于杭州西湖的雍容,大气,却表现出了扬州西湖的纤细、苗条和婉约。“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从此,“瘦西湖”之名被流传至今。
本诗的作者汪沆出生于清朝的康乾盛世,但却写了这么一首讽刺社会奢靡风气的诗,是具有极大的勇气的。也正因为作者的这份难得的社会责任感,才使这首诗流传至今,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提出瘦西湖之名的,究竟是谁?有人说是本诗的作者汪沆,也有人说是更早一些的扬州吴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汪沆的这首诗使得扬州瘦西湖之名享誉全国。直到现在,导游介绍瘦西湖的开场白中,都先要提到这首诗,说明瘦西湖名称的由来。
⑶ 请问哪位高手知道丸子的由来或发展历史
狮子头(四喜丸子)的由来
“狮子头”,即扬州话说的“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
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风行朝野。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开始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酒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把这一佳肴带入京都,使之成为清宫菜之一。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着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咏了扬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诗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隋炀帝杨广,到扬州观看琼花以后,留连江南,观赏了无数美景。他在扬州饱揽了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以后,对园林胜景,赞赏不己,并亲自把四大名景更名为千金山,帽儿墩,平山堂,琼花观。回到行宫之后,又唤来御厨,让他们对景生情,做出四个菜来,以记念这次的江南扬州之行,(古时有用菜肴仿制园林胜景的习俗。)御厨费尽心思,做出了四样名菜。这四个菜时1松鼠桂鱼, 2金钱虾饼,3象牙鸡条,4葵花献肉。杨广品尝以后,非常高兴,于是乎,赐宴群臣,一时间成为佳肴,传遍江南。官宦权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
到了唐代,更是金盘玉脍,佳馔俱陈。这一天,郇国公宴客,命府中名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 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四道名菜,并伴有山珍海味,水陆奇珍。宾客无不叹为观止。当葵花献肉一菜端上时,只见用巨大的肉圆做成的葵花心,美仑美奂,真如雄狮之头。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宾客劝酒道:“公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夕之会,葵花肉不如改为‘狮子头’。”自此维扬名菜,又添一道“狮子头”,红烧,清蒸,脍炙人口。
签名档:
⑷ 瘦西湖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因为湖身曲长,两岸花木疏秀,风景纤丽而得名。它是在弯曲的河流边土阜间,相势布置建筑物和树木花卉而组成的风景区。
沿湖香影廊对岸是游湖登舟的码头,这一组统称“后冶春园”为瘦西湖的起点。向北按次序依次是歌咏亭、虹亭、船舫、西园曲水到长堤春柳,是湖的人口处。堤边植柳,古时的堤延伸到后湖平山堂山下。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位于湖的中心,是四面绕水的岛屿,北架八龙桥,贯通彼岸。岛山多为土丘,顶端有风亭,凭栏远眺,全园景色历历在目。北望后湖长春桥,山西麓有湖的草堂、绿荫馆、玉佛洞和小南海等景,东麓有桂花厅、月观,对岸在“四桥烟雨”的废址上建有富春、长春两个公园。南麓有琴室、架红栏桥(玉版桥)与南岸“桃花坞”废址相接。这里还有疏峰馆、听鹂馆等景。
从玉佛洞西进是三面临水的吹台,又名“钓鱼台”。亭四周用墙封闭,开圆形洞门,从亭门可以看到对湖的五亭桥和另一岛屿上的白塔。
五亭桥原称“莲花桥”,在莲性寺之后,因为寺址周绕有水形如莲花,其后有土埂名为“莲花埂”,桥位于此故得名乙桥上架置五亭,俗又称“五亭桥”,是通往观音山、平山堂必经之地。桥身用青石砌成,下面由十二个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十五孔。平面呈工字形,两侧加阶梯,桥面上矗立琉璃攒尖顶方亭五座,正中为主亭,体积加高,其四角各配置一个单檐的方亭。每逢月满,从正侧桥孔观望每洞各映一月,金色荡漾众月衬桥,使湖景更加美丽。
桥南也有一座小岛,是“法海寺”即莲性寺址,寺已毁,仅余白塔一座,为喇嘛塔形式,下有方形台座,其上作圆形塔肚,中间开佛龛,塔顶以塔刹(十三天),伞盖承宝瓶结顶。这一高耸的建筑物与桥相呼应为全湖的精华所在。
⑸ 许仙这个名字的由来
许仙,字汉文,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男主人公。在早期的传说中,许仙名为“希宣赞”(《清平山堂话本》之《西湖三塔记》[明朝] 作者:红楩)。以后在民间传说的过程中不断转化演变成“许宣”,乃至最终到现在的“许仙”。
就是他爹小时候带他出去玩,有一天一个算卦的说,哎呀,你儿子以后会遇见仙人哟,他爹就给他起名叫许仙了啊
⑹ 狮子头名字的由来
狮子头的由来
“狮子头”,即扬州话说的“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
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风行朝野。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开始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酒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把这一佳肴带入京都,使之成为清宫菜之一。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着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咏了扬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诗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隋炀帝杨广,到扬州观看琼花以后,留连江南,观赏了无数美景。他在扬州饱揽了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以后,对园林胜景,赞赏不己,并亲自把四大名景更名为千金山,帽儿墩,平山堂,琼花观。回到行宫之后,又唤来御厨,让他们对景生情,做出四个菜来,以记念这次的江南扬州之行,(古时有用菜肴仿制园林胜景的习俗。)御厨费尽心思,做出了四样名菜。这四个菜时1松鼠桂鱼, 2金钱虾饼,3象牙鸡条,4葵花献肉。杨广品尝以后,非常高兴,于是乎,赐宴群臣,一时间成为佳肴,传遍江南。官宦权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
到了唐代,更是金盘玉脍,佳馔俱陈。这一天,郇国公宴客,命府中名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 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四道名菜,并伴有山珍海味,水陆奇珍。宾客无不叹为观止。当葵花献肉一菜端上时,只见用巨大的肉圆做成的葵花心,美仑美奂,真如雄狮之头。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宾客劝酒道:“公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夕之会,葵花肉不如改为‘狮子头’。”自此维扬名菜,又添一道“狮子头”,红烧,清蒸,脍炙人口。
⑺ 中国七大名泉由来分别有哪些
唐代茶圣陆羽周游各地,细心品尝天下名泉,把全国宜于煎茶的水分为七等,评定了“天下七大名泉”。
1.谷帘泉:位于江西九江庐山康王谷,又称三叠泉、三级泉,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陆羽曾为该泉题写了“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的名句。
2.惠山泉:位于江苏省无锡惠山白石坞下,陆羽把它评为“天下第二泉”。此泉分上、中、下三池,泉水清纯,沏茶酿酒实属上乘。现代民间盲艺人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便是在此地创作而成。
3.观音泉:又名陆羽井,位于苏州虎丘山观音殿后,此泉园门横楣上刻有“第三泉”三字,每年吸引大量游人前来游览。
4.虎跑泉:位于杭州西湖和钱塘江之间的大慈山下,与西湖龙井茶号称“双绝”。虎跑泉水分子密度高,将泉水舀入杯中,放入镍币数枚可浮于水面,泉水高出杯面约一二毫米而不外溢,为西湖奇观之一。
5.大明寺泉:位于扬州西北部蜀岗平山堂“欧阳修读书处”附近的大明寺西花园内。
6.招隐泉:位于江西庐山观音桥东,泉井上有木房,以保护泉水清洁。
7.中冷泉:位于江苏省镇江金山寺之西、石弹山下,中冷泉又名中濡泉,泉水清澈,水味甘醇清冽,沸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而不溢出。
⑻ 烧麦的名字由来
烧麦是非常引人喜爱的特色小吃,据说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
该书关于“稍麦”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稍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儒林外史》第十回:“席上上了两盘点心,一盘猪肉心的烧卖,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饺儿。”《金瓶梅词话》中也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清朝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饨列满盘”的说法。
李斗《杨州画舫录》、顾禄《桐桥倚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食品类及菜谱》中开列了“各样烧麦,大肉烧卖、地菜烧卖、冻菜烧卖、羊肉烧卖、鸡皮烧卖、野鸡烧卖、金钩烧卖、素芡烧麦、芝麻烧麦、梅花烧麦、莲蓬烧麦……”
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其中“荤馅烧卖”是用鸡肉、火腿配上时令菜作馅制成。“油糖烧卖"则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中国南方还有一种“卤馅芽菜烧卖”。
(8)平山堂的名字由来扩展阅读:
烧麦也是回民传统风味食品,据《清真特色食品》一书记载,此食品是在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由回民马春创制,流传至今。南方回族与北方回族在用料和制作方法上略有不同,北方回族烧麦一般以牛或羊肉为主搭配其他佐料做馅(如大葱、萝卜)。
而南方回族烧麦先馅则是以糯米为主牛羊肉为辅。另外,在个头上也有区别,北方的小,南方的大,虽然风味有些差异,但美味可口,百吃不厌是南北回族烧卖的共同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