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恐龙”名称的由来
恐龙(dinosaur)一词来自希腊语,意谓『恐怖的蜥蜴』(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学者以希
腊文的dino(恐怖的)和saur(蜥蜴)命名)。
因此,由它的名字看来使人们深信恐龙是一种巨大又恐怖的动物。当初发现恐龙的化石时
,是一种巨大的恐龙化石,所以取了「恐龙」这个名词;后来又陆续地发现小巧且温驯的
类别,但就没有再改名称,仍取之为「恐龙」。
Ⅱ 恐龙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创立“恐龙”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1804-1892)。他是一位杰出的古生物学家,有关中生代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达到了相当渊博的程度,在当时无人能与其匹敌。
1841年欧文对英国的古爬行动物化石做了总结性的研究,他独具慧眼地发现其中的禽龙,巨齿龙和林龙相当特别。这些动物不仅体形巨大,而且肢体和脚爪有些像大象一样的厚皮哺乳动物,也就是说腿呈呈柱状,由躯干两侧直接向下方伸出。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情形不同。其它爬行动物的四肢是先向躯干两侧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向下,运行时腹部贴着地面,一副匍匐前进的样子。禽龙等动物的柱状肢体因位于躯干之下,便支撑躯体离开了地面,能自如地在陆地上行走,奔跑,甚至跳跃。因此,欧文感到很有必要给这类新识别出的古生物类型取一个名字,以便与其它类似动物相区别。他把希腊字Dinos和Sauros组合起来,于是“恐怖的蜥蜴”一词便随之诞生了,我国科学家则把它简捷地翻译为“恐龙”。
Ⅲ “恐龙”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最初人们对这些恐龙的化石并没一个统一的称呼,叫起来也相当的不方便,直到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里德·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专门起了一个名字——“dinosaur”。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从此,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就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恐怖的蜥蜴”。用我们汉语的概括下来,就是“恐龙”。
以当时欧文爵士的概念来讲,“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化石并不算多。而自从1989年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就都有了恐龙的遗迹。迄今为止世界上被发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生物学上的物种)。后来,中国、日本等一项有龙的传说的国家把它译为恐龙,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说起恐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故事,那就是普洛特-加龙省的故事。哈士尔特德,一位里丁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一部历史小说《米尔根先生的妻子》中发现的线索,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宣布他终于发现了如下的研究结果:1677年,一个叫普洛特-加龙省的英国人编写了一本关于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书。在这本书里,普洛特-加龙省描述了一件发现于卡罗维拉教区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并为这块化石画了一张插图,指出这个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马或大象的,而是属于一种比它们还大的人类尚未发现的巨形动物的。
虽然在当时普洛特-加龙省并不知道这块化石是恐龙的,更没有把它与爬行动物联系起来,但是他用文字记载和用插图描绘的这块标本已经被后来的古生物学家鉴定是一种叫做巨齿龙(现名斑龙)的恐龙的大腿骨,而这块化石的发现又比曼特尔夫妇发现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禽龙早了将近145年。所以,哈士尔特德研究员认为,普洛特-加龙省应该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发现并记录恐龙化石的人。
Ⅳ 恐龙名字是怎样来的
最初人们对这些恐龙的化石并没一个统一的称呼,叫起来也相当的不方便,直到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里德·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专门起了一个名字——“dinosaur”。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从此,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就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恐怖的蜥蜴”。用我们汉语的概括下来,就是“恐龙”。
以当时欧文爵士的概念来讲,“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化石并不算多。而自从1989年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就都有了恐龙的遗迹。迄今为止世界上被发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生物学上的物种)。后来,中国、日本等一项有龙的传说的国家把它译为恐龙,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说起恐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故事,那就是普洛特-加龙省的故事。哈士尔特德,一位里丁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一部历史小说《米尔根先生的妻子》中发现的线索,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宣布他终于发现了如下的研究结果:1677年,一个叫普洛特-加龙省的英国人编写了一本关于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书。在这本书里,普洛特-加龙省描述了一件发现于卡罗维拉教区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并为这块化石画了一张插图,指出这个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马或大象的,而是属于一种比它们还大的人类尚未发现的巨形动物的。
虽然在当时普洛特-加龙省并不知道这块化石是恐龙的,更没有把它与爬行动物联系起来,但是他用文字记载和用插图描绘的这块标本已经被后来的古生物学家鉴定是一种叫做巨齿龙(现名斑龙)的恐龙的大腿骨,而这块化石的发现又比曼特尔夫妇发现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禽龙早了将近145年。所以,哈士尔特德研究员认为,普洛特-加龙省应该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发现并记录恐龙化石的人。
Ⅳ 恐龙名字的来由
创立“恐龙”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1804-1892)。他是一位杰出的古生物学家,有关中生代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达到了相当渊博的程度,在当时无人能与其匹敌。
1841年欧文对英国的古爬行动物化石做了总结性的研究,他独具慧眼地发现其中的禽龙,巨齿龙和林龙相当特别。
这些动物不仅体形巨大,而且肢体和脚爪有些像大象一样的厚皮哺乳动物,也就是说腿呈呈柱状,由躯干两侧直接向下方伸出。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情形不同。其它爬行动物的四肢是先向躯干两侧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向下,运行时腹部贴着地面,一副匍匐前进的样子。禽龙等动物的柱状肢体因位于躯干之下,便支撑躯体离开了地面,能自如地在陆地上行走,奔跑,甚至跳跃。因此,欧文感到很有必要给这类新识别出的古生物类型取一个名字,以便与其它类似动物相区别。他把希腊字Dinos和Sauros组合起来,于是“恐怖的蜥蜴”一词便随之诞生了,我国科学家则把它简捷地翻译为“恐龙”。
Ⅵ 各种恐龙名字的由来
恐龙的由来:
曼特尔的发现迈出了人类科学地研究恐龙、认识恐龙的第一步。后来,禽龙化石在英国、比利时等地大量发现,证实了曼特尔的正确鉴定。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他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时,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随着这些令人恐怖而类似于蜥蜴的远古动物化石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它们的种类积累得越来越多,许多博物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它们在动物分类学上应该自成一体。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就是“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统称。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Ⅶ 恐龙的起源是什么
溯其源,恐龙的名称,是英国地质学家欧文于1842年首先叫起来的,外文念作“塔爱纳素”,意为“可怕的蜥蜴”。后来,日本、中国等学者把它译为“恐龙”。中文的恐龙一词,源自日本的翻译“恐龙(恐竜)”,最初由中国地质学家章鸿钊提出,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晰蜴等就素有小龙、石龙子类的别称。斑龙是最早被正式命名的恐龙,也是“恐龙”一词出现的开端。后来恐龙一名便为人们所承认,并沿用至今。
Ⅷ 恐龙这个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恐龙”一词是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的翻译,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该词传到我国时,我国把它简捷地翻译为“恐龙”。
创立“恐怖的蜥蜴”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1804-1892)。
1841年,欧文对英国的古爬行动物化石做了总结性的研究,他独具慧眼地发现其中的禽龙、巨齿龙和林龙相当特别。这些动物不仅体形巨大,而且肢体和脚爪有些像大象一样的厚皮哺乳动物,也就是说腿呈柱状,由躯干两侧直接向下方伸出。
这与其他爬行动物的情形不同。其他爬行动物的四肢是先向躯干两侧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向下,行动时腹部贴着地面,一副匍匐前进的样子。禽龙等动物的柱状肢体因位于躯干之下,便支撑躯体离开了地面,能自如地在陆地上行走、奔跑,甚至跳跃。
因此,欧文感到很有必要给这类新识别出的古生物取一个名字,以便与其他类似动物相区别。于是,他把希腊字Dinos和Sauros组合起来,“恐怖的蜥蜴”一词便诞生了,我国把它简捷地翻译为“恐龙”。
Ⅸ 恐龙名字的来历
恐龙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恐龙(不包含鸟类)是群生存于陆地上的主龙类爬行动物,四肢直立于身体之下,而非往两旁撑开,它们出现于晚三叠纪卡尼阶,各种恐龙快速地演化出不同的特化特征,并发展出不同的体型大小,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并持续生存到晚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1]
有许多型态的爬行动物与恐龙生存在同一时期,例如:鱼龙目、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以及盘龙目,许多大众媒体常将它们也归类于恐龙,但它们在科学分类上并不属于恐龙。鱼龙类、沧龙类、蛇颈龙类都是海生爬行动物,并不生存于陆地上,也不属于主龙类;翼龙类属于主龙类,是在三叠纪时期与恐龙分开演化,但并非陆栖动物:盘龙类生存于二叠纪,亲缘关系较接近于哺乳类。
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在恐龙占优势的侏罗纪与白垩纪期间,几乎所有身长超过1米的陆地动物皆为恐龙,同时代的其他动物因此受到体型发展与生态位上的限制。举哺乳类为例,它们的体型多接近现代的啮齿动物,不超过猫的大小,食性为肉食性,以小型动物为生。生存在白垩纪的三椎齿兽目(Triconodonta)的巨型爬兽(Repenomamus giganticus)是个少数例外,巨型爬兽体重12到14公斤,已知会以幼年鹦鹉嘴龙等小型恐龙为食。
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多样性。截止到2006年的学术研究,已确定有超过500个属;根据估计,化石记录中曾出现的属总数约为1850个,当中有75%已被发现化石。一个早期的研究推测恐龙有将近3,400个属,但大部分无法在化石记录中保存下来。截至2008年9月17日为止,恐龙记有1,047个种。恐龙有草食性动物,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动物。有些恐龙以双足行走,或四足行走,或如砂龙和禽龙可以在双足和四足间自由转换。许多恐龙的身上具有鳞甲,或是头部长有角或头冠。尽管恐龙以其巨大体型而著称,但许多恐龙的体型只有人类大小,甚至更小。目前已在全球各大洲发现恐龙化石,包含南极洲在内。无论体型大小,恐龙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堪称卓越,但它们无法占据海生以及飞行动物的生态位。
名称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Ⅹ 恐龙名称的来历(50字)
“恐龙”一词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日本的古生物学家译为“恐竜”,后来流行于中国。古希腊语蜥蜴(Saurosc),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类似蜥蜴的爬虫。
......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时,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