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知道盛氏的由来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州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奭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就改奭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为盛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盛国;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历史上,盛姓先后在汝南(治今河南上蔡)、梁国(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等地形成望族,出现了许多名重一时的人物。其中,东汉时的廷尉盛吉、唐初的葛国公盛彦师、元代的诗人盛彧、明代的画家盛林、清代的实业家盛宣怀等,都是盛姓的杰出代表。我国盛姓的始祖,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系出姬姓,召公奭支孙封于盛为燕附庸姓奭氏,后避汉元帝讳,改以国为氏,这一点,有充分的资料可资说明。关于盛姓的来源,以及他们跟周朝王室的深密渊源,历来姓氏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譬如《姓考》上说:“周穆王时盛国之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更详细指出:“周同姓国也,为齐所灭。穆天子传,盛姬之国也。公羊传,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讳灭同姓,故言盛之,有司徒盛吉,汝南、梁国。”从上面的文献,盛氏的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了。同时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载的:“望出汝南、梁国”,则该稿是唐代的作品,可见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之时,这一支姬姓后裔主要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和四川一带。不过在更早的东汉时期盛氏人士的活动范围已不仅限于河南、四川两地,当时我国南方的云南地方,也已经有了他们的踪迹,当时跟名臣司马相如有过一段渊源的盛览,根据史载是叶榆人,也就是现在云南省大理县的人士。盛览是以问作赋之法于司马相如而在历史上留名。据说,他本来很自负,有一次向司马相如请教之后,竟然终身不复敢言作赋。盛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盛姓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居住,如北京,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盛性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二百七十位。盛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居第一百五十九位。尤以湖南、浙江两省多此姓,两省盛姓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37%。
三、历史名人
盛 吉:字君达,东汉会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二十年,天下称有恩无怨。
盛 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 懋:字子昭,元代后期著名画家,生卒年不详,嘉兴武塘(今浙江省嘉兴)人,此地人杰地灵,振妙一时,当时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文笔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们誉为“武塘四绝”。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图》、《秋江待渡图》、《松阴高士图》、《松石图》等。其父盛洪(字文裕)于宋元初为职业画家,其侄盛著在明初被召入内廷。
盛彦师:唐朝虞城人。少仕侠,隋未李密有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平王世充,徐园朗反,诏为安抚大使,战败被执。园朗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彦师不从,园朗壮而置之,后得还。以他罪诛。
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江苏常州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他在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后,主持创办的企业、学校有:中国第一家电信企业天津电报局、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国内第一条南北干线芦汉铁路、第一家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个理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以及湖北煤铁开采总局、华盛纺织总厂和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等。他通过办洋务大事而成为全国首富,有人估称他的财产达白银2000万两。并逐步达到做高官目的,曾先后任天津海关道、大常寺少卿、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由于他担任高官,他的社会活动在内部不得不受制于清廷,在外部不得不受制于列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使他蒙上了多重历史色彩。他首倡“东南互保”,企图稳定长江流域不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又曾因推行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并因此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曾出走日本,后病逝于上海。
盛延棋:字白沙,江苏省仪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南洋水师学堂,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下关海军起义。民国2年(1913年)在烟台参与海军讨袁起义密谋,事泄未遂。民国4年冬,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之夺取肇和军舰,炮击江南制造局之反袁起义。民国5年5月,孙中山自日本回国,在沪谒孙中山。被以索晌为名闹事之鲁藉水兵伐击,蹈海殉义。年29岁,民国13年12月,大元师帅令追赠为海军中将。1985年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盛世才:字晋庸,原名振甲,字德三。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从不甘屈就国民党军参谋部作战科长转而进入新疆图谋升迁,经几年施展权谋,摄取了新疆最高统治权,独裁专断,称霸新疆达十二年之久。
盛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出生在音乐家庭中,自幼受中外音乐的熏陶和严格的艺术训练。五岁开始学琴,七岁第一次公开演奏,九岁时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独奏节目,向全国广播。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0年赴苏联留学。1962年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奖。回国后,曾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等合作,成功地演奏了中外著名小提琴协奏曲并去澳大利亚等国演出。演奏曲目较广泛,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有独到之处;演奏风格热情而奔放,既粗犷又细腻,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据《姓考》记载:“周穆王时盛国之后”。望出汝甫,梁国。
梁国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广陵郡:汉有广陵国,后改称郡,治广陵,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东北。晋初徙治淮阴,在今江苏省淮阴东南。
『贰』 盛字的由来
《午集中》《皿字部》·盛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成。《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书·泰誓》牺牲粢盛。《传》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共齍盛。《注》谓黍稷稻粱之属,可盛簠簋者。又器名。《左传·哀十三年》旨酒一盛。《注》一器也。《礼·丧大记》食粥於盛不盥。《注》谓今时杯杅也。又《广韵》受也。《诗·召南》于以盛之,维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又成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白盛。《注》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又盛服,严饰也。《左传·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又防堤也。《尔雅·释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读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又山名。《前汉·郊祀志》日主祠盛山。《注》在东莱不夜县。《注》盛,音成。又国名。《公羊传·隐五年》秋衞师入盛。《注》盛,音成。《左传》作郕。又《唐韵》丞政切《集韵》《韵会》《正韵》时正切,成去声。《博雅》多也。《广韵》长也。《增韵》大也。茂也。《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礼·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记·循吏传》世俗盛美。《吕氏春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又极也。《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又犹嘉也。《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又受物曰盛。《前汉·东方朔传》壷者,所以盛也。《师古注》叶音去声。又地名。《前汉·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魏书·神元帝纪》魏始祖迁於定襄之盛乐。又姓。《後汉·西羌传》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时盛国之後。《穆天子传》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注》盛,国名,盛姬,王同姓也。
『叁』 盛盛小名的由来 作文
弟弟盛盛出生之前,我们给他起了个暂用名Panga,这是一种鱼,旺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鱼。另外弟弟的预产期在三月初,应该是双鱼座的,所以Panga就成了弟弟的第一个小名。
弟弟出生以后,有了正式的中文名字盛盛,但是没什么人叫。因为他是牛年生的,再加上在妈妈肚子里坚决不肯低头,最后让妈妈挨了一刀,刨腹产,所以妈妈给他起了个小名牛头。小牛头的名字伴随弟弟到四五个月的时候,因为越长越胖,妈妈抱他越来越费劲,就该口叫他小肥猪。更多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叫他弟弟。
哥哥旺旺也有个小名叫狗狗,因为他是狗年生的,有时妈妈也会很亲昵地叫他狗蛋。有一天出去吃完饭后,旺盛爸抱着弟弟去开车,妈妈和旺旺在等爸爸开车来。旺旺突然说他叫狗蛋,第一次这么说,一般都说自己叫Clément。妈妈问他,那弟弟叫什么名字,弟弟叫狗屁。妈妈笑了个前仰后合。
旺旺一直都很嫉妒弟弟,妈妈叫弟弟小肥猪,他说弟弟是小肥猪,那他就是大肥猪,看来他连弟弟的小名都嫉妒。
虽然很多时候带两个孩子很累,但是旺旺的童言稚语和盛盛的笑声带给爸爸妈妈很多欢乐。
『肆』 有人知道“盛”姓的由来吗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郕同盛。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郕国即是其中之一。郕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河南范县、山东宁阳县一带。春秋时期,郕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郕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两多年来的盛姓人,是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93;(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93;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93;,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93;。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93;,百姓必须避讳,?#93;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93;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93;,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93;。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93;。?#93;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93;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93;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93;),就改?#93;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93;为盛姓始祖。
『伍』 盛字都有什么意思想用于起名字
盛,意为兴盛、繁盛、盛大隆重,如桃花盛开、盛宴。也有强烈、旺盛、的意思,如年轻气盛。表示盛行,如盛传。也表示程度深、用力大,如盛赞。另作姓。
基本字义
1. 兴旺:兴~。繁~。旺~。~世。~衰。茂~。全~时期。
2. 炽烈:年轻气~。~怒。~气凌人。
3. 丰富,华美:~产。~宴。~装。
4. 热烈,规模大:~大。~况。~典。~举。
5. 广泛,程度深:~传(chuán)。~行(xíng )。~赞。~名。~夏。
6. 深厚:~意。
7. 姓。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皿,成声。( chéng)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2. 旺盛;兴盛 [flourishing; prosperous]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4. 茂盛 [exuberant;luxuriant;thi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 。——唐·白居易《游大林寺》
5. 又如:盛茂(茂盛)
6. 丰盛 [rich]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盛大;隆重 [grand;magnificent]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以平莲妖功晋秩(袁可立)少司马,荣宠甚盛。——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8.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9. 众,多;极充足 [abundant;plentiful]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10. 又如:盛多(众多)
11. 大,高,显赫 [celebrate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12. 美好 [fine]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13.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14. 范围广大;广泛 [popular;widespread]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又如:盛行;盛传。
〈副〉
1. 极力;表程度深 [greatl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毛帅盛自诩满浦昌城之捷,用兵不满千,不遗一矢,伏炮机发,使□自践藉,人马腾踏死者四、五万。公(袁可立)心疑之。——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名〉
1. 极点;顶点 [zenith]
尧者,圣人之盛也。——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2. 姓
〈动〉
1. 赞美 [praise]
盛夏后之致美。——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3. 抚育 [foster]
周公盛养成王。——《书·大传·金縢》
4. 又如:盛养(培育)
5. 另见 chéng
『陆』 盛这个姓的来历
盛姓
开放分类: 百家姓、姓氏
一、姓氏源流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奭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就改奭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为盛姓始祖。
『柒』 “盛”这个字用来取名字好吗象征着什么,有什么含义
盛,意为兴盛、繁盛、盛大隆重,如桃花盛开、盛宴。也有强烈、旺盛、的意思,如年轻气盛。表示盛行,如盛传。也表示程度深、用力大,如盛赞。另作姓。基本字义 1. 兴旺:兴~。繁~。旺
『捌』 盛姓由来
盛(Shèng)姓,中国姓氏之一。源出有三:出自姬姓,出自组名为氏,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历史名人有盛吉、盛度、盛宣怀、盛治华等。
盛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五位,人口约八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
『玖』 盛字的来历
盛,甲骨文,与现在的字形已基本一样。
『拾』 姓氏"盛"的来历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州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奭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就改奭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为盛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盛国;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历史上,盛姓先后在汝南(治今河南上蔡)、梁国(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等地形成望族,出现了许多名重一时的人物。其中,东汉时的廷尉盛吉、唐初的葛国公盛彦师、元代的诗人盛彧、明代的画家盛林、清代的实业家盛宣怀等,都是盛姓的杰出代表。我国盛姓的始祖,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系出姬姓,召公奭支孙封于盛为燕附庸姓奭氏,后避汉元帝讳,改以国为氏,这一点,有充分的资料可资说明。关于盛姓的来源,以及他们跟周朝王室的深密渊源,历来姓氏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譬如《姓考》上说:“周穆王时盛国之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更详细指出:“周同姓国也,为齐所灭。穆天子传,盛姬之国也。公羊传,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讳灭同姓,故言盛之,有司徒盛吉,汝南、梁国。”从上面的文献,盛氏的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了。同时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载的:“望出汝南、梁国”,则该稿是唐代的作品,可见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之时,这一支姬姓后裔主要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和四川一带。不过在更早的东汉时期盛氏人士的活动范围已不仅限于河南、四川两地,当时我国南方的云南地方,也已经有了他们的踪迹,当时跟名臣司马相如有过一段渊源的盛览,根据史载是叶榆人,也就是现在云南省大理县的人士。盛览是以问作赋之法于司马相如而在历史上留名。据说,他本来很自负,有一次向司马相如请教之后,竟然终身不复敢言作赋。盛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盛姓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居住,如北京,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盛性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二百七十位。盛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居第一百五十九位。尤以湖南、浙江两省多此姓,两省盛姓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37%。
三、历史名人
盛吉:字君达,东汉会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二十年,天下称有恩无怨。
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懋:字子昭,元代后期著名画家,生卒年不详,嘉兴武塘(今浙江省嘉兴)人,此地人杰地灵,振妙一时,当时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文笔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们誉为“武塘四绝”。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图》、《秋江待渡图》、《松阴高士图》、《松石图》等。其父盛洪(字文裕)于宋元初为职业画家,其侄盛著在明初被召入内廷。
盛彦师:唐朝虞城人。少仕侠,隋未李密有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平王世充,徐园朗反,诏为安抚大使,战败被执。园朗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彦师不从,园朗壮而置之,后得还。以他罪诛。
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江苏常州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他在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后,主持创办的企业、学校有:中国第一家电信企业天津电报局、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国内第一条南北干线芦汉铁路、第一家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个理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以及湖北煤铁开采总局、华盛纺织总厂和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等。他通过办洋务大事而成为全国首富,有人估称他的财产达白银2000万两。并逐步达到做高官目的,曾先后任天津海关道、大常寺少卿、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由于他担任高官,他的社会活动在内部不得不受制于清廷,在外部不得不受制于列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使他蒙上了多重历史色彩。他首倡“东南互保”,企图稳定长江流域不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又曾因推行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并因此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曾出走日本,后病逝于上海。
盛延棋:字白沙,江苏省仪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南洋水师学堂,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下关海军起义。民国2年(1913年)在烟台参与海军讨袁起义密谋,事泄未遂。民国4年冬,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之夺取肇和军舰,炮击江南制造局之反袁起义。民国5年5月,孙中山自日本回国,在沪谒孙中山。被以索晌为名闹事之鲁藉水兵伐击,蹈海殉义。年29岁,民国13年12月,大元师帅令追赠为海军中将。1985年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盛世才:字晋庸,原名振甲,字德三。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从不甘屈就国民党军参谋部作战科长转而进入新疆图谋升迁,经几年施展权谋,摄取了新疆最高统治权,独裁专断,称霸新疆达十二年之久。
盛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出生在音乐家庭中,自幼受中外音乐的熏陶和严格的艺术训练。五岁开始学琴,七岁第一次公开演奏,九岁时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独奏节目,向全国广播。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0年赴苏联留学。1962年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奖。回国后,曾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等合作,成功地演奏了中外著名小提琴协奏曲并去澳大利亚等国演出。演奏曲目较广泛,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有独到之处;演奏风格热情而奔放,既粗犷又细腻,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据《姓考》记载:“周穆王时盛国之后”。望出汝甫,梁国。
梁国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广陵郡:汉有广陵国,后改称郡,治广陵,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东北。晋初徙治淮阴,在今江苏省淮阴东南。